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通风速率对堆肥腐熟度和含氮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沈玉君 李国学 +1 位作者 任丽梅 郭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14-1819,共6页
NH3和N2O等含氮气体的排放不仅对堆肥腐熟度和堆肥产品的品质产生影响,同时也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以鸡粪、秸秆和干草皮为堆肥原料,采用好氧堆肥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通风速率对堆肥腐熟度及NH3和N2O等含氮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NH3和N2O等含氮气体的排放不仅对堆肥腐熟度和堆肥产品的品质产生影响,同时也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以鸡粪、秸秆和干草皮为堆肥原料,采用好氧堆肥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通风速率对堆肥腐熟度及NH3和N2O等含氮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风速率为0.01、0.1、0.2 m3.min-.1m-3的处理高温期持续时间分别为0、11、7 d;0.1 m3.min-.1m-3的堆肥积温为16 176.4℃.h,在各处理中为最高;到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全碳降解率分别为9.87%、24.94%、19.01%,总氮增加率分别为19.67%、32.00%、12.14%,其中处理A2的有机质降解及总氮增加效果最好。对堆肥产物腐熟度的测试结果表明,除通风速率为0.01 m3.min-1.m-3不能达到堆肥腐熟外,其他两个处理均达到了要求。氨气累积释放量与通气速率有关,通气速率越大,越有利于氨气的挥发。低的通气量可能会促成N2O的生成,到堆肥结束时,3个处理的N2O平均排放率分别为6.2、2.37、1.5 mg.kg-.1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通风速率 腐熟度 含氮气体
下载PDF
不同曝气量下凹土复合炭生物脱氮填料的运行效能研究
2
作者 舒茂 方红亮 徐虎林 《江苏科技信息》 2021年第29期31-36,共6页
以凹土为主要原材料,复合炭制备的生物填料处理某公司厂区生活污水。文章通过对比试验考察了不同配比下制备的凹土复合炭生物脱氮填料及PE填料去除污染物效能的影响。不同曝气量下3种配比制备的生物填料处理生活污水研究结果表明:氨氮... 以凹土为主要原材料,复合炭制备的生物填料处理某公司厂区生活污水。文章通过对比试验考察了不同配比下制备的凹土复合炭生物脱氮填料及PE填料去除污染物效能的影响。不同曝气量下3种配比制备的生物填料处理生活污水研究结果表明:氨氮和总磷去除效率随着曝气量降低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凹土复合炭制备的生物填料具备三维网状结构,可以实现同步脱氮除磷功能。不同曝气量下生物填料与PE填料去除生活污水效果的研究表明:氨氮的去除效果受曝气量影响较大。曝气量为1.0 mL/min时,生物填料依然存在好氧吸磷现象,吸磷量达6.4 mg/L,而PE填料几乎无除磷效果;随着曝气量降低,PE填料除磷效果不明显,而生物填料依然可保持30%~40%的总磷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土 脱氮填料 曝气量 除磷
下载PDF
热碱解-好氧消化联合工艺处理剩余污泥的效能及抗性基因变化研究
3
作者 吴学深 胡勇有 +1 位作者 陈元彩 程建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6,共11页
通过研究热碱解(TAH)前后污泥理化指标变化,以及不同曝气量(Qb=0.5、2.0 L/min)和不同固体停留时间(SRT=10、20 d)条件下好氧消化(CAD)和热碱解-好氧消化(ta CAD) 2种工艺常规指标和抗性基因(ARGs)的变化,评价了ta CAD工艺处理剩余污泥... 通过研究热碱解(TAH)前后污泥理化指标变化,以及不同曝气量(Qb=0.5、2.0 L/min)和不同固体停留时间(SRT=10、20 d)条件下好氧消化(CAD)和热碱解-好氧消化(ta CAD) 2种工艺常规指标和抗性基因(ARGs)的变化,评价了ta CAD工艺处理剩余污泥的效能,并初步分析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pH=11,T=70℃,t=1 h的热碱解条件下,污泥胞内物质被大量释放,热碱解混合物中SCOD、多糖、蛋白质等的质量浓度可达到原污泥的数10倍.当CAD工艺SRT=10 d时,热碱解的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分别提高113.9%(Qb=0.5 L/min)、160.5%(Qb=2.0 L/min),TCOD去除率分别提高234.6%(Qb=0.5 L/min)、83.3%(Qb=2.0 L/min). ta CAD处理后NH4+-N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CAD的情况.热碱解会使得后续CAD反应器中SCOD和TP的质量浓度上升.减小曝气量、延长SRT的CAD过程有利于ARGs的削减,热碱解可导致CAD中ARGs的部分回升.相关性分析和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CAD中ARGs的传播途径以基因水平转移(HGT)途径为主.文章在初步分析ta CAD工艺生态风险的同时,也为其后续污泥处置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热碱解 好氧消化 曝气量 固体停留时间 抗性基因
下载PDF
SBR短程硝化的启动及稳定运行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杨辉 崔慧慧 +1 位作者 张宇 徐月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目的实现模拟生活污水短程硝化系统的启动并使系统稳定运行.方法在温度为(28±1)℃,pH为8.0左右的情况下,采用低氧连续曝气的运行方式在SBR反应器中进行启动,起初控制曝气量为80~90 L/h,每个周期曝气时间为330 min,并根据反应情况... 目的实现模拟生活污水短程硝化系统的启动并使系统稳定运行.方法在温度为(28±1)℃,pH为8.0左右的情况下,采用低氧连续曝气的运行方式在SBR反应器中进行启动,起初控制曝气量为80~90 L/h,每个周期曝气时间为330 min,并根据反应情况对曝气量随时进行调整.结果经过39个周期的运行,曝气结束后NO2--N积累率高达94.13%,NH4+-N去除率可达92.7%,成功地实现了系统的启动,随后对曝气量不断进行调整,在第81周期后进行一次排泥,并不断增加NH4+-N质量浓度,在第131周期后系统便稳定运行,具有良好的NO 2--N积累能力.结论试验结果表明适当调整曝气量,可在短时间内启动短程硝化,但只通过调整曝气量并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然而通过排泥和逐渐增加NH4+-N浓度的方式在定时曝气的条件下能使系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曝气量 短程硝化 SBR法 模拟生活污水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运行条件对膜过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1
5
作者 桂萍 黄霞 +2 位作者 陈颍 文湘华 钱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8-41,共4页
试验采用膜抽吸压力的上升速率表征运行过程中膜过滤性能的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缩短抽吸时间或延长暂停时间和增加曝气量均有利于减缓膜污染,但过短的抽吸时间、过长的暂停时间和过大曝气量不能进一步地减轻膜污染,因此应在保证... 试验采用膜抽吸压力的上升速率表征运行过程中膜过滤性能的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缩短抽吸时间或延长暂停时间和增加曝气量均有利于减缓膜污染,但过短的抽吸时间、过长的暂停时间和过大曝气量不能进一步地减轻膜污染,因此应在保证一定产水量的前提下确定适宜的抽、停时间和曝气量.在污泥龄40d,污泥浓度稳定在5g/L左右的条件下,最佳组合操作条件为抽吸10min,停抽5min,曝气量4m3/h.3个因素中抽吸时间对膜抽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最大,曝气量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过滤 运行条件 膜污染 污水回用
下载PDF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37
6
作者 刘锐 黄霞 +1 位作者 王志强 钱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50,共4页
以研究一体式膜 -生物反应器的水动力学特性为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了反应器中膜间液体错流流速的分布和大小 ,建立了描述错流流速的计算模型 ,并考察了曝气量和反应器结构对错流流速的影响 .曝气量为 40 m3/h时 ,膜组件中部的错流流速为0... 以研究一体式膜 -生物反应器的水动力学特性为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了反应器中膜间液体错流流速的分布和大小 ,建立了描述错流流速的计算模型 ,并考察了曝气量和反应器结构对错流流速的影响 .曝气量为 40 m3/h时 ,膜组件中部的错流流速为0 .36~ 0 .43m/s,比膜组件 2边的流速约大 6.2 %~ 2 1 %.错流流速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良好 .曝气量为 2 0~ 50 m3/h时 ,错流流速随曝气量的升高而增大 ,当曝气量大于 50 m3/h后错流流速逐渐趋向平稳 ;反应器高度越高 ,上升流通道越窄、下降流道和底部流道越宽 ,在同样曝气量条件下 ,可获得越大的错流流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水动力学 水处理 废水处理
下载PDF
C/N比和曝气量影响MBR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赵冰怡 陈英文 沈树宝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0-404,共5页
通过连续运行MBR研究了C/N比和曝气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13—23℃,MLSS为6.0~6.8g/L,进水NH4^-N浓度50mg/L,曝气量0.5m^3/h,HRT为6h实验条件下,总氮去除率随着进水C/N比的增加而增加,在C/N比... 通过连续运行MBR研究了C/N比和曝气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13—23℃,MLSS为6.0~6.8g/L,进水NH4^-N浓度50mg/L,曝气量0.5m^3/h,HRT为6h实验条件下,总氮去除率随着进水C/N比的增加而增加,在C/N比为6:1~8:1时,TN去除率达到79%~89%,低的C/N比抑制反硝化,过高的C/N比增加了碳源补加的成本。改变反应曝气量,当C/N比为6:1,曝气量为0.4m^3/h时,TN的去除率达到了最大值85%。曝气量过高或过低,TN去除率均下降。并对在不同曝气量下MBR内的DO值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MBR)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C/N 曝气量
下载PDF
假丝酵母发酵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 被引量:17
8
作者 方祥年 黄炜 夏黎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5-298,共4页
采用一株驯化过的假丝酵母 (Candidasp .)直接发酵经过简单脱毒处理的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确定了水解液的最适浓缩倍数在 3 0~ 3 72的范围内。利用正交实验 ,确定了摇瓶分批发酵工艺条件的最适组合为 :摇床转速 180r mi... 采用一株驯化过的假丝酵母 (Candidasp .)直接发酵经过简单脱毒处理的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确定了水解液的最适浓缩倍数在 3 0~ 3 72的范围内。利用正交实验 ,确定了摇瓶分批发酵工艺条件的最适组合为 :摇床转速 180r min ,起始C N为 50 ,起始pH 5 5,接种量 5% (体积比 )。在此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在发酵罐中通气量对酵母发酵玉米芯水解液生产木糖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先高后低的分段通气发酵在木糖醇得率方面明显优于恒定通气发酵 ;其中 ,在 0~ 2 4h ,3 75L min ;2 4~ 10 8h ,1 2 5L min的分段通气条件下 (装液量为 2 5L) ,木糖醇得率 (木糖醇 木糖 ,g g)达到 0 75g g。该结果将有助于建立一种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 发酵 玉米芯 半纤维素水解液 通气量 木糖 木糖醇
下载PDF
SBR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及其特性 被引量:18
9
作者 马放 李平 +3 位作者 张晓琦 孙静文 王弘宇 张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5-60,共6页
为进一步探讨同步脱氮机理和提高反应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利用培养驯化出高效同步硝化反硝化活性污泥,研究有机物负荷、溶氧和温度等因素对SBR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30℃、pH为7~9时,系统脱氮... 为进一步探讨同步脱氮机理和提高反应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利用培养驯化出高效同步硝化反硝化活性污泥,研究有机物负荷、溶氧和温度等因素对SBR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30℃、pH为7~9时,系统脱氮效果较好;当碳氮比在1:1~8:1时,COD、氨氮、TN去除率随着碳氮比的升高而降低,分两次投加有机物有利于提高好氧反硝化同步脱氮效果;当曝气量在0.12~0.80L·min-1时,氨氮去除率随曝气量的升高而升高,最后稳定在99.8%以上;TN去除率随曝气量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曝气量为0.2L·min-1时达到最大值95.52%;COD去除率一直稳定在91%以上,曝气量的改变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不明显.系统温度为25~30℃、碳氮比为1.5:1、曝气量为0.2L·min-1、pH为7~9时,分两次投加有机物同步脱氮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 有机物 曝气量 温度 PH
下载PDF
城市污水厂A^(2)/O工艺生物脱氮过程优化控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冯红利 赵梦月 丁舒喆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06,共5页
针对城市污水厂运行过程中曝气风机能耗高、外加碳源药耗高的问题,将A^(2)/O工艺中好氧池沿程氨氮浓度、进出水总氮浓度、缺氧池末端出水的硝酸盐氮浓度和COD浓度作为分析对象,进行A^(2)/O生物脱氮过程的优化控制。首先根据好氧池沿程... 针对城市污水厂运行过程中曝气风机能耗高、外加碳源药耗高的问题,将A^(2)/O工艺中好氧池沿程氨氮浓度、进出水总氮浓度、缺氧池末端出水的硝酸盐氮浓度和COD浓度作为分析对象,进行A^(2)/O生物脱氮过程的优化控制。首先根据好氧池沿程氨氮浓度调节好氧池的曝气量,从而进行硝化过程的优化控制。然后根据进、出水总氮浓度调节系统的内回流比,根据缺氧池末端出水的硝酸盐氮浓度和COD浓度调节缺氧池外部的碳源投加量,从而进行反硝化过程的优化控制。结果表明,采取上述生物脱氮过程的优化控制策略,使得某5×10^(4)m^(3)/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实际运行中曝气量降低了50%,碳源投加量降低了74%,出水水质仍能达到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生物脱氮 曝气量 内回流比 碳源 优化控制
原文传递
A/O工艺曝气量控制及pH和DO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彭峰 彭永臻 马勇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33,37,共4页
对A/O工艺研究了不同运行条件下曝气量对硝化过程的影响,以及好氧区pH和DO浓度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曝气量的增加,平均硝化反应速率提高,平均DO浓度增加,但增加幅度降低。需通过控制曝气量大小,间接的控制硝化反应速率,使出水达标排放... 对A/O工艺研究了不同运行条件下曝气量对硝化过程的影响,以及好氧区pH和DO浓度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曝气量的增加,平均硝化反应速率提高,平均DO浓度增加,但增加幅度降低。需通过控制曝气量大小,间接的控制硝化反应速率,使出水达标排放。可以应用平均溶解氧浓度和pH曲线上是否出现拐点,来判断反应系统的曝气是否过量、适量或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量 DO PH A/O工艺 控制
下载PDF
通风量对厨余垃圾堆肥腐熟度和氨气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红玉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83-486,共4页
以厨余垃圾和玉米秸秆作为堆肥原料,采用好氧堆肥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通风量对堆肥氨气和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温度、pH、固相C/N、电导率(EC)和发芽率指数(GI)来看,只有A1处理的堆肥没有达到完全腐熟,其余2个处理均达到腐熟;从氨气... 以厨余垃圾和玉米秸秆作为堆肥原料,采用好氧堆肥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通风量对堆肥氨气和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温度、pH、固相C/N、电导率(EC)和发芽率指数(GI)来看,只有A1处理的堆肥没有达到完全腐熟,其余2个处理均达到腐熟;从氨气的排放来看,通气量越小,NH3排放越少,氮的损失越低;反之,通气量越大,NH3挥发量越高,氮的损失越高。综合考虑堆肥无害化、最终产品的腐熟度、营养元素的保留以及动力成本,厨余垃圾堆肥(以添加质量为15%的玉米秸秆作为调理剂)的适宜通风量为0.2 L/(kg·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通风量 堆肥 腐熟度 氨气
原文传递
不同粒度煤泥浮选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燕玲 杨润全 王怀法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共5页
进行了粒度上限为1mm煤泥的浮选特性研究,通过窄粒级煤泥浮选动力学试验,考察了叶轮转速与充气量对浮选动力学常数和浮选精煤产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粒度级煤,叶轮转速变化比充气量变化对浮选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充气量... 进行了粒度上限为1mm煤泥的浮选特性研究,通过窄粒级煤泥浮选动力学试验,考察了叶轮转速与充气量对浮选动力学常数和浮选精煤产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粒度级煤,叶轮转速变化比充气量变化对浮选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充气量较低时,叶轮转速对浮选速率常数的影响较明显,浮选速率常数随叶轮转速的提高而增大。对于同一粒度级的煤,当充气量保持不变时,浮选精煤产率和浮选速率常数随叶轮转速的提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轮转速 充气量 浮选动力学常数 精煤产率
下载PDF
曝气量对不同填料CANON反应器运行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付昆明 张杰 +3 位作者 曹相生 李冬 孟雪征 朱兆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6-503,共8页
一般而言,生物脱氮是采用常规的硝化反硝化工艺去除的,但此工艺对大多数高氨氮废水而言,并不适用,这是因为高氨氮废水往往会面临碳源不足的瓶颈,还存在曝气量过大的弊端:1gNH4+N完成硝化反应,就需要消耗4.57gO2[3],而曝气量... 一般而言,生物脱氮是采用常规的硝化反硝化工艺去除的,但此工艺对大多数高氨氮废水而言,并不适用,这是因为高氨氮废水往往会面临碳源不足的瓶颈,还存在曝气量过大的弊端:1gNH4+N完成硝化反应,就需要消耗4.57gO2[3],而曝气量是污水厂耗能的主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ON工艺 曝气量 厌氧氨氧化 海绵块 改性聚乙烯
下载PDF
曝气量对SBR工艺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彭赵旭 彭永臻 +2 位作者 吴昌永 彭轶 马斌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6,共4页
为了达到同步脱氮除磷的目的,采用SBR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在厌氧/好氧/缺氧(AOA)的运行方式下,研究了曝气量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曝气量为28L/h时,系统对氮、磷及COD的去除效果均较佳;为避免发生二次释磷,应... 为了达到同步脱氮除磷的目的,采用SBR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在厌氧/好氧/缺氧(AOA)的运行方式下,研究了曝气量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曝气量为28L/h时,系统对氮、磷及COD的去除效果均较佳;为避免发生二次释磷,应使缺氧段末期的NO3--N浓度>2.5mg/L;系统对NH4+-N的冲击负荷有很好的抵抗能力;采用pH、ORP对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可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并降低了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工艺 同步脱氮除磷 曝气量 实时控制
下载PDF
通气量对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冯杰 冯娜 +3 位作者 杨焱 刘方 贾薇 张劲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64-1570,共7页
采用5 L搅拌式发酵罐研究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的扩大培养条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通气量对灵芝菌丝体生长、比生长速率、灵芝三萜合成、比合成速率、还原糖消耗、还原糖比消耗速率、铵根离子消耗以及铵根离子比消耗速率... 采用5 L搅拌式发酵罐研究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的扩大培养条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通气量对灵芝菌丝体生长、比生长速率、灵芝三萜合成、比合成速率、还原糖消耗、还原糖比消耗速率、铵根离子消耗以及铵根离子比消耗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气量能够显著影响菌丝体的生长以及灵芝三萜的合成,当通气量为8 L/min时,菌丝体合成灵芝三萜得率和生产强度最高,分别为0.204 g/L和0.00131 g/(L·h),最大菌丝体得率达到8.77 g/L。发酵过程中菌丝体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0704 1/h,灵芝三萜最大比合成速率为0.0256 1/h,还原糖和铵根离子最大比消耗速率分别为0.562 1/h和0.0171 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菌丝体 通气量 液态深层发酵 灵芝三萜
下载PDF
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程军 张亮 +2 位作者 杨延栋 张树军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7-1032,共6页
采用一体化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120L)处理高氨氮废水,研究系统总氮去除负荷提高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该一体化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的最大总氮去除负荷为1.1kg/(m^3·d),影响反应器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游离氨... 采用一体化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120L)处理高氨氮废水,研究系统总氮去除负荷提高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该一体化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的最大总氮去除负荷为1.1kg/(m^3·d),影响反应器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游离氨浓度、溶解氧浓度、絮体污泥和颗粒污泥相对比例等.在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保持AOB和Anammox活性的相互匹配是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大量淘洗絮体污泥会造成氨氧化活性降低和溶解氧升高,从而引起总氮去除负荷下降.限制反应器负荷增加的主要因素有:(1)污泥随出水流失,体系污泥浓度保持恒定;(2)受溶解氧影响AOB和Anammox活性不能同时提高;(3)传质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试验中发现总氮去除负荷和曝气量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反应器负荷波动时通过调整曝气量来调控反应状态,有利于一体化工艺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厌氧氨氧化 絮体污泥 总氮去除负荷 曝气量
下载PDF
旋流喷射浮选柱气含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程瑜 宋永胜 李宾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浮选柱气含率大小是决定浮选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研究了清水且不加起泡剂的条件下旋流喷射浮选柱中静压力大小、流体流量和充气量对气含率的影响以及挡板添加时气含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气含率随着流体静压力、流体流量以及充... 浮选柱气含率大小是决定浮选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研究了清水且不加起泡剂的条件下旋流喷射浮选柱中静压力大小、流体流量和充气量对气含率的影响以及挡板添加时气含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气含率随着流体静压力、流体流量以及充气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流体流量的影响最大,静压力的影响最小。在添加挡板的情况下,气含率随着挡板高度的增加以及离矿浆喷射端口距离的增加而增大,要得到合适的气含率,所加挡板的高度应高于柱体总高度的2/10,同时挡板离喷射端口的距离应控制在柱体长度的5/10和7/1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喷射浮选柱 气含率 流体静压力 流体流量 充气量挡板
下载PDF
SBR法曝气量的模糊控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曾薇 彭永臻 +2 位作者 张立东 王淑莹 陈韬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7,共5页
介绍了SBR法处理啤酒废水的过程中,将在线检测的溶解氧浓度(DO)与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相结合实现对曝气量的模糊控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曝气量下,反应初始阶段(8~10min)溶解氧浓度的大小不仅能够间接的反映进水有机物浓度(COD)... 介绍了SBR法处理啤酒废水的过程中,将在线检测的溶解氧浓度(DO)与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相结合实现对曝气量的模糊控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曝气量下,反应初始阶段(8~10min)溶解氧浓度的大小不仅能够间接的反映进水有机物浓度(COD)的大小,而且可以预测整个反应过程溶解氧浓度高低,而溶解氧的高低还可以由曝气量大小控制。因此,人工神经网络系统可根据初始阶段DO的大小及变化情况预测进水有机物浓度和相应的曝气量,与此同时,以初始阶段的DO作为曝气量的模糊控制参数,实现对曝气量的模糊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 曝气量 在线检测 SBR法
下载PDF
SNAD-MBBR处理垃圾渗滤液厌氧出水的脱氮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晓晨 周亮 +2 位作者 王超 王刚 杨凤林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1-25,共5页
利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对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厌氧出水的脱氮效果进行了研究。SNAD-MBBR反应器内投加K3填料,控制温度为33~35℃、DO为0. 03~0. 1 mg/L、pH值为7. 5~8. 0、HRT为12 h,试验一共进... 利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对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厌氧出水的脱氮效果进行了研究。SNAD-MBBR反应器内投加K3填料,控制温度为33~35℃、DO为0. 03~0. 1 mg/L、pH值为7. 5~8. 0、HRT为12 h,试验一共进行了152 d,在进水总氮负荷逐渐增加过程中相应调节曝气量以获得最佳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该工艺条件下进水总氮负荷为0. 9 kg/(m^3·d)时,TN去除率仍可达88%。当进水总氮负荷继续提高至1 kg/(m^3·d)时,由于进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较高以及多种异养好氧菌的繁殖,抑制了亚硝化及厌氧氨氧化过程,致使反应器脱氮效率明显降低,仅为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SNAD 垃圾渗滤液 曝气量 总氮负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