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区不同类型沙丘风沙流结构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欢 李玉强 +3 位作者 王旭洋 牛亚毅 龚相文 余沛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4-1152,共9页
采用两种阶梯式集沙仪和小型气象站于2017年4—5月对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0~75 cm气流层风沙流的总输沙量、输沙率、粒径组成分布和风蚀特征值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随着高度增加,总输沙量下降,随着风速增加,总... 采用两种阶梯式集沙仪和小型气象站于2017年4—5月对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0~75 cm气流层风沙流的总输沙量、输沙率、粒径组成分布和风蚀特征值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随着高度增加,总输沙量下降,随着风速增加,总输沙量上升; 92.20%~95.60%的输沙量发生在0~21 cm高度。(2)总输沙率(Q)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将Q与地上200 cm风速进行函数拟合,流动沙丘幂函数最佳(R2=0.986),半固定(R2=0.990)和固定沙丘(R2=0.956)指数函数最佳。(3)将各高度的输沙率与地上200 cm风速进行函数拟合,流动沙丘(R2≥0.905)和半固定沙丘(R2≥0.968)拟合度幂函数好于指数函数,固定沙丘(R2≥0.923)指数函数优于幂函数。(4)在一定高度下,3类沙丘输沙率均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风速下,输沙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递减。(5) 3类沙丘的特征值随着风速的增加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流动沙丘以λ>1为主,表现出持续侵蚀输送沙粒的能力;半固定沙丘当风速>9.0 m·s-1时逐渐出现侵蚀状态;固定沙丘以λ<1为主,近地表风沙以堆积状态为主。(6) 3类沙丘主要由粒径为0.1~0.25 mm的细沙构成,在0~30 cm高度,细沙占输沙量的50.09%~85.11%,在30~75 cm高度,细沙占输沙量的43.53%~75.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粒度组成 输沙率 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沙区光伏设施干扰下近地表输沙通量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唐国栋 蒙仲举 +3 位作者 高永 郑海峰 贾瑞庭 石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9-748,共10页
为了揭示沙区建设光伏电站后沙尘运移特征和形态发育及演变过程,本文定量分析了主要风向(光伏板面向正南,风向为W,即光伏设施排布方向与风向夹角为0°)条件下,库布齐沙漠200 MWp光伏电站腹地区域光伏板不同位置输沙特征、地表风蚀... 为了揭示沙区建设光伏电站后沙尘运移特征和形态发育及演变过程,本文定量分析了主要风向(光伏板面向正南,风向为W,即光伏设施排布方向与风向夹角为0°)条件下,库布齐沙漠200 MWp光伏电站腹地区域光伏板不同位置输沙特征、地表风蚀状况和流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①光伏板不同部位输沙率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不同风速下平均输沙率板间(1. 17 g·cm^-2·min^-1)>板后(0. 86 g·cm^-2·min^-1)>板前(0. 65 g·cm^-2·min^-1)。0~30 cm垂直断面上,不同部位90%以上输沙率集中分布在0~8 cm高度范围内,95%以上输沙率集中分布在0~11 cm高度范围内,挟沙气流中输沙率随高度的分布均符合指数规律递减(R2≥0. 98)。②沙粒平均跃移高度表现为板前>板后>板间,且与风速正相关。风沙流通量系数分析表明,板间和板后风沙流集中在近地层,而板前风沙流有向高层移动的趋势。③光伏板不同位置摩阻风速表现为板前(0. 562 0~0. 596 0 m·s^-1)>板后(0. 331 2~0. 436 0 m·s^-1)>板间(0. 325 2~0. 363 2 m·s^-1)。而且板前干沙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位置,土壤可蚀性增加,综合作用下导致板前发生强烈掏蚀现象,观测期风蚀深度可达12. 44 cm。研究可为沙漠地区光伏电站内风沙危害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率 风沙流结构 拟合模型 风速廓线 光伏电站 库布齐沙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