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范仲淹教育实践与理论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翠 史爱君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范仲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心兴学育人的教育家。兴学育人可以说是范仲淹行之终生的事业。他大力提倡改革科举制度,积极投身于兴办学校的教育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范仲淹重视师资素... 范仲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心兴学育人的教育家。兴学育人可以说是范仲淹行之终生的事业。他大力提倡改革科举制度,积极投身于兴办学校的教育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范仲淹重视师资素质培养,力荐"明师"任教。在教育上他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培养专门性实用人才的主张,范仲淹对当时的学校教育,以至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办学 推进儒学 实业教育
下载PDF
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庆恒 张志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98-301,共4页
耶律阿保机作为契丹族一位杰出的首领,他能审时度势,创建契丹(辽)王朝;东征西讨,南攻北伐,开拓疆土;南进中原,行州县制,灭渤海国,建东丹国;崇尚儒学,以“仁义”治国;弭兵轻赋,与民休养生息;广揽汉人,尊重人才;番汉分治,强干弱支;以法治... 耶律阿保机作为契丹族一位杰出的首领,他能审时度势,创建契丹(辽)王朝;东征西讨,南攻北伐,开拓疆土;南进中原,行州县制,灭渤海国,建东丹国;崇尚儒学,以“仁义”治国;弭兵轻赋,与民休养生息;广揽汉人,尊重人才;番汉分治,强干弱支;以法治国,变易旧俗。在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律阿保机 辽朝 崇尚儒学 弭兵轻赋 蕃汉分治
下载PDF
《文选》京都赋置首的文化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韩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6-82,共7页
《文选》将京都赋置首 ,表现了主编昭明太子深殷的帝京文化意识和皇权意识。《文选》所录京都大赋对京都建置以及帝王文化由天命鬼神向人事重心转移后对礼制、王道、颂讽、大一统等思想的高度重视 ,这些和昭明太子所受的儒家王道思想教... 《文选》将京都赋置首 ,表现了主编昭明太子深殷的帝京文化意识和皇权意识。《文选》所录京都大赋对京都建置以及帝王文化由天命鬼神向人事重心转移后对礼制、王道、颂讽、大一统等思想的高度重视 ,这些和昭明太子所受的儒家王道思想教育及所关注的现实十分契合。此外 ,京都赋置首 ,还与此类赋最能代表大赋、体制最宏大、内容广博、文辞富赡、能见作家才学和突出的翼经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京都赋 儒家王道思想 帝京文化意识 皇权意识
下载PDF
论唐代官学制度 被引量:4
4
作者 肖世民 《唐都学刊》 2003年第4期6-10,共5页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日臻完善和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文教政策上,尊崇儒术,兼重佛老;在学校制度上,经学学校、专科性学校、职业性教育,各领风骚;在课程设置上,学科细化,必修与选修并进。另外,唐代官学,无论在学校体制、管理结...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日臻完善和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文教政策上,尊崇儒术,兼重佛老;在学校制度上,经学学校、专科性学校、职业性教育,各领风骚;在课程设置上,学科细化,必修与选修并进。另外,唐代官学,无论在学校体制、管理结构,还是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教学内容和考试制度等方面,都集中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性质特点,并对以后中国古代学制的演变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官学制度 尊崇儒术 兼重佛老 经学学校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汉代儒术独尊过程的再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牛晓琰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6-59,共4页
本文拟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对西汉中叶孝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事件做出新的阐释,辨明董仲舒对策的时间是在元光元年、独尊儒术的首倡者是田蚡,并分析武帝所崇儒术思想的内涵。
关键词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武帝 田蚡 董仲舒
下载PDF
从《金楼子·立言篇》再看萧绎的文学观 被引量:1
6
作者 卢萌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11,14,共3页
萧绎一直被人们认为具有"倡导新变,推重情性"的文论思想,这一论点的确立多来自于其著述《金楼子》中的一段对"文"的阐释,但对这一论断的理解离不开整体内容的制约,通过对"立言"篇主旨的探求得出萧绎整体... 萧绎一直被人们认为具有"倡导新变,推重情性"的文论思想,这一论点的确立多来自于其著述《金楼子》中的一段对"文"的阐释,但对这一论断的理解离不开整体内容的制约,通过对"立言"篇主旨的探求得出萧绎整体的文学观念是以崇古尚儒为出发点的,他真正看重的是立一家之言名树千古的著述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绎 《金楼子》 崇古尚儒
下载PDF
论何承天散文创作
7
作者 胡亚琦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2-55,共4页
何承天的散文创作内容丰富,文体和风格多样,在咏物小赋、军事散文和宗儒拒佛的论辩文的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整体而言,其散文既具有魏晋散文的质朴清峻,亦具有南朝散文的典丽华赡,体现出明显的过渡特点,堪称刘宋一朝散文的代表。
关键词 何承天 散文 宗儒拒佛
下载PDF
徽商的思变与“贾而好儒” 被引量:5
8
作者 方春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16-419,共4页
思变是徽商发迹的源泉,是徽商兴盛的奥妙所在。“贾而好儒”是徽商思变的思想源泉,对徽商的经营产生过积极影响,同时亦削弱、淡化了徽商的思变精神,致使徽商走向衰落。
关键词 思变 徽商 贾而好儒 衰落
下载PDF
朱熹的民间想象与闽南民众的崇儒精神 被引量:5
9
作者 戴冠青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以晋江流域、九龙江流域为主要区域的闽南地区流传着许多以朱熹为原型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通过闽南民众的文学想象将朱熹的笔墨能力神奇化,并且在庇护民众时发挥了独特作用。朱熹民间想象中所传达出的崇儒尚文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以晋江流域、九龙江流域为主要区域的闽南地区流传着许多以朱熹为原型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通过闽南民众的文学想象将朱熹的笔墨能力神奇化,并且在庇护民众时发挥了独特作用。朱熹民间想象中所传达出的崇儒尚文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对于弘扬闽南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思想精华,规范闽南民众的思想行为,构建和谐有序的闽南社会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民间想象 崇儒尚文 闽南文化 精神追求
下载PDF
司马迁学术渊源、学派归属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发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1期11-16,共6页
关于司马迁学术渊源、学派归属,学界或持学归儒家或儒家为本说,或持学归道家或道家为本说,或持儒道相通或互补说,或持学归墨家说,或持综合取义、自成一家(史家或杂家)说等等,大体均能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此正揭示了司马迁思想的综合性... 关于司马迁学术渊源、学派归属,学界或持学归儒家或儒家为本说,或持学归道家或道家为本说,或持儒道相通或互补说,或持学归墨家说,或持综合取义、自成一家(史家或杂家)说等等,大体均能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此正揭示了司马迁思想的综合性。就司马迁的思想倾向而言,司马迁是推崇儒学的,《史记》的撰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应该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学术渊源 学派归属 推崇儒学
下载PDF
达则孔孟 穷则老庄——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两种思想倾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英才 《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40-45,共6页
以孔孟的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以主张入世为特征 ,而以老庄的代表的道家思想体系以主张出世为特征 ,这是两种对立的处世哲学。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思想倾向的确立与变化 ,遵循着达则孔孟、穷则老庄的规律 ,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诗文可以为证。... 以孔孟的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以主张入世为特征 ,而以老庄的代表的道家思想体系以主张出世为特征 ,这是两种对立的处世哲学。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思想倾向的确立与变化 ,遵循着达则孔孟、穷则老庄的规律 ,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诗文可以为证。掌握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入世 道家出世 处世哲学 达则孔孟 穷则老庄
下载PDF
韩愈与佛教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碧方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92-100,共9页
论题对韩愈与佛教之关系的三个方面作一分析和说明:1.韩愈作为中唐儒学复兴的主将以排佛著称,但他所倡导的儒学思想则可以说是在佛教思想的刺激与启发下逐渐形成的;2.韩愈是以其特有的原则和方式来与有文才的僧侣交往的;3.韩愈对僧人大... 论题对韩愈与佛教之关系的三个方面作一分析和说明:1.韩愈作为中唐儒学复兴的主将以排佛著称,但他所倡导的儒学思想则可以说是在佛教思想的刺激与启发下逐渐形成的;2.韩愈是以其特有的原则和方式来与有文才的僧侣交往的;3.韩愈对僧人大颠修养境界的推崇与折服,既在于他是一无身心修养的文士,又在于他对儒家思想只停留在粗浅的认识上,并未能真正去关心和推进儒学自身的理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倡导儒学 排斥佛教 大颠
下载PDF
北魏文学的河陇地域文化元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人雄 《临沂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53-58,共6页
从士人流动与文化传承考察,北魏立国之初深受西北河陇地域文化滋养。河陇地区自汉魏以来形成的士族文化,历西晋十六国继续壮大,孕育了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北魏立国,大批士族文人迁入北魏政治文化中心,一些著名文人、学者或入朝为官,或延... 从士人流动与文化传承考察,北魏立国之初深受西北河陇地域文化滋养。河陇地区自汉魏以来形成的士族文化,历西晋十六国继续壮大,孕育了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北魏立国,大批士族文人迁入北魏政治文化中心,一些著名文人、学者或入朝为官,或延馆讲学,把河陇学术直接植入北魏朝野。北魏文坛,主张文章致用,文风趋向质朴;在治学方面推崇儒学,重视史志著述;治学态度秉承史家求实与精审的精神。凡此种种,与西北河陇学术风气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文学 河陇士族 师承关系 崇尚儒学 重视史志
下载PDF
崇儒重道与文化象征:清代云贵地区的学宫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永福 《文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学宫,实际上是庙、学两部分的合体,庙即孔庙、文庙,是祭祀先师孔子及其弟子的场所,学即儒学(所谓官学),乃教授生徒、培育封建人才的学府。清代云贵地区的学宫建设,与其"崇儒重道"治理方略的实力推行密不可分。学宫外在的建筑... 学宫,实际上是庙、学两部分的合体,庙即孔庙、文庙,是祭祀先师孔子及其弟子的场所,学即儒学(所谓官学),乃教授生徒、培育封建人才的学府。清代云贵地区的学宫建设,与其"崇儒重道"治理方略的实力推行密不可分。学宫外在的建筑规制与内部陈设布局,体现出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浓厚的儒学气息,彰显当时统治者提倡之主流文化内核。学宫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清朝运用文化软实力治理边疆、将帝国权力触角延伸到边远地区的不懈努力,这即是清代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不遗余力地建设并维护学宫地位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儒重道 怀柔远人 文化象征 云贵地区 清代
下载PDF
新文化阵营的儒墨比较思想及“扬墨抑儒”之反思
15
作者 吴晓欣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0-67,共8页
对于儒墨之关系,新文化阵营既从立论根基上指出儒家专制与墨家平等的区别,又以“仁爱”与“兼爱”为核心辨明儒墨基本主张之差异,还立足于西方的科学方法来突出儒墨哲学方法的不同,借此证明墨学与西学的契合以及儒学与西学的背离。总体... 对于儒墨之关系,新文化阵营既从立论根基上指出儒家专制与墨家平等的区别,又以“仁爱”与“兼爱”为核心辨明儒墨基本主张之差异,还立足于西方的科学方法来突出儒墨哲学方法的不同,借此证明墨学与西学的契合以及儒学与西学的背离。总体上看,新文化阵营一致地表现出“扬墨抑儒”的倾向,而实则他们对儒学并未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是在批判意识形态化的“儒学”之基础上主张回归先秦儒学的真精神,这是在当时内外交困的社局下对不同意义之“儒学”的辩证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阵营 墨学 儒学 儒墨比较 扬墨抑儒
下载PDF
“宋初三先生”学术贡献论略
16
作者 高明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5-49,68,共6页
"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和石介是汉宋学术转型期间的开风气的关键人物,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倡导儒家道统,批判佛老时文;二是批判章句注疏,注重义理说经;三是讲求明体达用,致力内圣外王,对"濂洛之学"或程... "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和石介是汉宋学术转型期间的开风气的关键人物,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倡导儒家道统,批判佛老时文;二是批判章句注疏,注重义理说经;三是讲求明体达用,致力内圣外王,对"濂洛之学"或程朱理学不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初三先生” 学术 倡导儒道 义理说经 明体达用
下载PDF
唐代西州“兴儒”原因探
17
作者 李忠洋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4-69,共6页
自建立之初唐就确立了崇儒之国策。地处战略要地的西州(今吐鲁番)很好地落实了这一政策,并由此掀起了"兴儒"热潮,近年来出土的吐鲁番文书为此提供了有利证据。西州儒学的兴盛源于唐代"崇儒"国策的实施,唐代书籍传... 自建立之初唐就确立了崇儒之国策。地处战略要地的西州(今吐鲁番)很好地落实了这一政策,并由此掀起了"兴儒"热潮,近年来出土的吐鲁番文书为此提供了有利证据。西州儒学的兴盛源于唐代"崇儒"国策的实施,唐代书籍传播的传统的继承和唐中央政府重视儒学教育、兴科举制。西州儒学的兴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对西北边陲的重视和管理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西州 兴儒 原因
下载PDF
试释《封禅》
18
作者 贾树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1-55,共5页
本文阐释了《封禅》篇所表述的主要观点。认为:将封禅文字立为一种文体确具创始意义,但混淆了封禅刻石文与一般述及封禅之文章的区别;篇中对封禅文所提的写作要求,主要是情采与通变两个方面,其基点是宗经;由于抑法扬儒的思想倾向,著者... 本文阐释了《封禅》篇所表述的主要观点。认为:将封禅文字立为一种文体确具创始意义,但混淆了封禅刻石文与一般述及封禅之文章的区别;篇中对封禅文所提的写作要求,主要是情采与通变两个方面,其基点是宗经;由于抑法扬儒的思想倾向,著者对秦泰山刻石文,褒不足而贬有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禅、刻石、珍贵价值、抑法扬儒
下载PDF
张采的叙事类散文探析——从“传状”文角度考察
19
作者 曾硕先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4期135-139,共5页
作为明末主秉文坛的复社"二张"之一,张采叙事散文的特点于思想内容上,一扫王阳明以来的文坛纷纭,恪守明经倡学,回归程朱理学范畴;在叙事技巧上,善于将人物置身于特别的场景中凸显人物性格,善于营造静穆朴实的文风。作为张采... 作为明末主秉文坛的复社"二张"之一,张采叙事散文的特点于思想内容上,一扫王阳明以来的文坛纷纭,恪守明经倡学,回归程朱理学范畴;在叙事技巧上,善于将人物置身于特别的场景中凸显人物性格,善于营造静穆朴实的文风。作为张采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文体,"传状"文无疑是洞见复社文学复古运动的一条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经 倡学 风格 叙事
下载PDF
汉代“齐诗”与孟子渊源考辨
20
作者 胡建军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24-27,共4页
汉代"齐诗"学派的解《诗》逻辑是以"阴阳五行"为形式,以"微言大义"为手段,以"通经致用"为目的。虽然"齐诗"与先秦《诗》学的联系因史料的缺乏存在着极大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但就解... 汉代"齐诗"学派的解《诗》逻辑是以"阴阳五行"为形式,以"微言大义"为手段,以"通经致用"为目的。虽然"齐诗"与先秦《诗》学的联系因史料的缺乏存在着极大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但就解《诗》方式而言,孔子、孟子的观念对其有巨大影响,特别是孟子及"始于孟子的齐学系统"对"齐诗"解经方式形成应有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诗” 孟子 齐学系统 解《诗》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