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全血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Meta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杨俊鸿 陈敏 +1 位作者 何涛 黄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76-38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全血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和发生特征,为开展献血不良反应相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库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和WanFang Data,收集观察时间≥6个月的有关中国大陆全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全血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和发生特征,为开展献血不良反应相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库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和WanFang Data,收集观察时间≥6个月的有关中国大陆全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时间至2020年6月。通过参考文献追溯和手工检索方法补充文献。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6篇文献,共计3 769 415名献血者,其中38 403例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血献血者总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95%CI(1.19,1.54)]。地域亚组分析显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2%[(95%CI(1.26,1.78)]、1.26%[(95%CI(0.87,1.70)]和0.76%[(95%CI(0.74,1.21)],存在地域差异(P<0.01)。男性和女性全血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9%[(95%CI(0.99,1.39)]和1.26%[(95%CI(1.05,1.48)],女性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18~24岁、25~40岁、41~55岁年龄段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7%[(95%CI(1.82,2.52)]、0.98%[(95%CI(0.82,1.14)]和0.76%[(95%CI(0.61,0.91)](P<0.01)。18~24岁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25~40岁年龄段(P<0.01)和41~55岁年龄段献血者(P<0.01)。初次和重复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7%[(95%CI(1.35,1.79)]和0.63%[(95%CI(0.56,0.70)],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献血量<400 mL和400 mL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0%[(95%CI(0.90,1.30),P<0.001]和0.87%[(95%CI(0.71,1.03),P<0.001],且<400 mL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400 mL献血者(P<0.01)。结论我国献血不良反应监测需要通过统一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标准、加强献血不良反应监测相关知识培训、加快信息化建设来探索全国性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 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反应 发生率 系统综述 META分析
下载PDF
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分类分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岑 朱文钦 +1 位作者 叶丽琴 褚晓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分类分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改进工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献血者的保留。方法根据《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551-2017),对福建省血液中心2016—2017年期间发生的单采血小板献...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分类分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改进工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献血者的保留。方法根据《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551-2017),对福建省血液中心2016—2017年期间发生的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分级和献血相关性评估,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再次献血的影响,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单采血小板共计17 207人次,发生献血不良反应573例,发生率3. 33%,类型包括血肿(77. 66%)、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R)(13. 26%)、枸橼酸盐反应(6. 63%)、神经刺激(0. 70%)、手臂疼痛(0. 70%)、其它(0. 52%);均为非重度不良反应;与献血相关性的评估分级分别为1级占88. 83%,2级占10. 12%,3级占0. 70%,4级占0. 35%。血肿发生率方面,初次献血高于2次及以上献血(P〈0. 01),不同性别、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发生后献血者半年内再次献血比例85. 84%。VR的发生率方面,不同年龄段的反应率有统计学差异(P〈0. 05),18—23岁组发生率最高,女性高于男性,初次献血高于2次及以上献血(P〈0. 01),反应发生后献血者半年内再次献血比例59. 21%。枸橼酸盐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女性高于男性,初次献血高于2次及以上献血(P〈0. 01),不同年龄段的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反应发生后献血者半年内再次献血比例44. 74%。结论总体来说,女性、初次单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于VR,要更多的关注年轻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对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有较大影响。有针对性的采取必要措施做好预防工作,改进采集过程服务,可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献血者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 献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卫生行业标准《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实施效果初步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俊鸿 谢东甫 +2 位作者 李小红 何涛 黄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评价卫生行业标准《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 551-2017)》(简称《指南》)实施1年后的效果。方法将《指南》与国际输血协会(ISBT)《献血相关并发症监测标准(2014版)》及国内《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技术操... 目的评价卫生行业标准《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 551-2017)》(简称《指南》)实施1年后的效果。方法将《指南》与国际输血协会(ISBT)《献血相关并发症监测标准(2014版)》及国内《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献血场所配置要求》、《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预防与处置指南》等采供血相关法规、规程以及其他标准做对比分析;调研全国101家省、市两级血站实施《指南》的情况;统计并比较各血站在《指南》实施前3年与实施1年来报告的献血不良反应数据。结果《指南》与《献血相关并发症监测标准(2014版)》献血不良反应分类的一致率为71.43%(15/21),与《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献血场所配置要求》《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预防与处置指南》等采供血相关法规、规程和其他标准的符合率100%(5/5);参与调研的血站对《指南》的采用率为79.21%(80/101)。《指南》实施前3年每年报告的献血不良反应平均为(9786±985)例、实施后1年跃升至18375例,增加率(18375-9786)/9786×100%=87.77%。其中采用《指南》作为监测依据的血站在实施指南后报告的献血不良反应增加率(16112-7726)/7726×100%=108.54%,未采用指南的血站同时仅增加了(2263-2061)/2061×100%=9.80%。《指南》实施1年来被引用次数为5次。结论《指南》与相关国际标准之间基本一致,但还存在一些差异(距),与现行采供血相关法规、规程及其他标准有较好的协调性。《指南》实施1年来已为大多数血站所采用,有效提升了采供血机构监测献血不良反应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分类指南 卫生标准 WS/T 551-2017 实施效果 评价
下载PDF
2017~2020年北京市献血反应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文蕊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通过对2017~2020年北京市无偿献血过程中献血反应发生率和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了解献血反应的高发人群及情景,探讨预防措施,力争用良好的献血体验保留更多的多次献血者。方法回顾2017~2020年北京市无偿献血1 047 036人次的献血资料... 目的通过对2017~2020年北京市无偿献血过程中献血反应发生率和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了解献血反应的高发人群及情景,探讨预防措施,力争用良好的献血体验保留更多的多次献血者。方法回顾2017~2020年北京市无偿献血1 047 036人次的献血资料,统计献血反应发生率,收集性别、采血地点、血型、献血次数等因素,分析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 2017~2020年,在1 047 036人次无偿献血中,共2 163人次献血反应,占0.21%(2 163/1 047 036)。以性别分类,女性献血反应发生率是男性的两倍;以年龄分类,18~25岁献血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所有年龄组的47.8%(1 034/2 163);以采血地点分类,不同献血环境下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接近,但献血点发生的献血反应案例占比达65.51%(1 417/2 163);以血型分类,不同血型的献血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以献血次数分类,多次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最低,初次献血者产生的献血反应案例占比高达66.07%(1 429/2 163);以发生时间分类,献血后30min内发生的献血反应案例占比为43.64%(944/2 163);以献血反应类别分类,B类以全身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占比为73.05%(1 580/2 163)。结论献血反应与性别、年龄、采血地点、献血次数、发生时间、献血反应类别等因素有关,要更加关注女性、年轻人和初次献血者,改善献血环境,献血后留观30 min,与血型因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反应 发生率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献血不良反应监测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俊鸿 黄霞 +1 位作者 何涛 李小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5期556-560,共5页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献血者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做好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不同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标准,系统性或区域性地开展献血不良反应监测,研究其发生率及发生机制,用于预防和处置献血不良反应。本文...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献血者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做好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不同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标准,系统性或区域性地开展献血不良反应监测,研究其发生率及发生机制,用于预防和处置献血不良反应。本文就国内外已报道的部分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监测标准、数据获取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对献血者保留的影响以及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为采供血机构及相关部门认识献血不良反应,并开展相关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血液安全监测 献血者安全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4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究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制定有效护理对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方法采集2 688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对献血者献血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分析造成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结果所有献血者中,共有76... 目的探究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制定有效护理对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方法采集2 688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对献血者献血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分析造成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结果所有献血者中,共有76例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轻度占71.1%,中度占23.7%,重度占5.3%。精神紧张、抗凝剂蓄积反应是造成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个体因素也可引起不良反应。结论积极与献血者沟通,缓解其存在的不良情绪;控制血液采集速度,采集前、中给予补充葡萄糖酸钙等护理对策,可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机采血小板 护理对策
下载PDF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闫文菊 姚海珍 宋任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61-63,共3页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380名无偿献血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中190名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简单的献血前后注意事项提示,其余19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比...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380名无偿献血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中190名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简单的献血前后注意事项提示,其余19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比较2组献血者的献血知识知晓率、献血满意度和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献血者献血知识知晓率、献血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可提高大学生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认知度,并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健康教育路径 献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沈龙强 冯慧慧 +1 位作者 牛迪 黄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3-237,共15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总体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及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我国单采血小...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总体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及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横断面研究,观察时间≥6个月,检索时间为1998年至2023年3月,通过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研究,并进行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通过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1篇文献,共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85769名,其中9102名发生献血不良反应。通过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总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2.65%[95%CI(2.04,3.45),P<0.0001];亚组分析显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分别为2.63%[95%CI(1.94,3.58)]、2.32%[95%CI(1.29,4.16)]、4.10%[95%CI(1.90,8.83)],存在地域差异(P<0.0001)。不同献血不良反应程度报告发生率为:非重度3.62%[95%CI(2.69,4.86)]、重度0.28%[95%CI(0.18,0.45)]。在不同单采仪器之间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也存在差异(P<0.0001),为Amicus 2.73%[95%CI(1.23,6.06)]、CS3000系列3.59%[95%CI(2.64,4.89)]、MCS+系列3.42%[95%CI(2.23,5.25)]、Trima 4.86%[95%CI(3.08,7.66)]、其他组1.71%[95%CI(0.15,20.02)]。另外,不同性别间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女性4.80%[95%CI(3.05,7.55)]、男性为1.39%[(95%CI(0.90,2.15)],女性高于男性(P<0.0001)。≤30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30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之间献血不良反应分别为2.31%[95%CI(1.34,3.98)]和1.95%[95%CI(1.19,3.20)],无统计学差异(P>0.01)。在不同献血史的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中,首次为2.16%[(95%CI(1.18,3.95)]、再次为1.12%[(95%CI(0.35,3.58)],首次献血高于再次(P<0.0001)。不同采集治疗量之间单采献血不良反应为单份1.67%[95%CI(0.57,4.89)]、双份3.13%[95%CI(1.11,8.86)],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有必要统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META分析 献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图文沟通模式下的宣教护理对无偿献血者疼痛程度和心理感受的影响
9
作者 朱海云 翁冰晓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0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图文沟通模式下的宣教护理对无偿献血者疼痛程度和心理感受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12月在惠州市中心血站献血的834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6月的413名献血者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7—12月的421名献血者设为观... 目的探讨基于图文沟通模式下的宣教护理对无偿献血者疼痛程度和心理感受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12月在惠州市中心血站献血的834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6月的413名献血者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7—12月的421名献血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健康征询、书面告知、健康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图文沟通模式下的宣教护理。对比两组献血者的疼痛程度、心理感受情况、献血不良反应及一年内再献血率。结果观察组献血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者无偿献血行为自评量表献血前情绪、献血认知、献血感知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者一年内再献血率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基于图文沟通模式下的宣教护理可以减轻其献血时疼痛程度,改善其心理感受,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且能增加献血者一年内再献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不良反应 心理感受 图文沟通模式 健康宣教
下载PDF
1125例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素珍 陈芬 张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136-139,144,共5页
目的调查研究宁德市中心血站103535名无偿献血者中的1125例献血不良反应,并对其发生的原因与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改善措施。方法选取宁德市中心血站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1125例献血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献... 目的调查研究宁德市中心血站103535名无偿献血者中的1125例献血不良反应,并对其发生的原因与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改善措施。方法选取宁德市中心血站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1125例献血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献血中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情况以及随访满意度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产生的原因。结果宁德市无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1125例,总体不良反应率为1.087%,其中男性699例,占62.13%;女性426例,占37.87%。2015—2021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80%、0.74%、1.25%、1.22%、1.44%、0.97%、1.08%,绝大多数不良反应均以全身表现为主(B类);主要有14种全身反应的表现,表现为头晕、心悸、疲乏。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献血者自身的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献血不良反应212例(18.84%);由献血者自身精神紧张引起的不良反应512例(45.51%),由献血者自身疲劳引起167例(14.84%),空腹引起100例(8.90%),睡眠不足引起82例(7.29%),女性月经期引起52例(4.62%)。结论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包括外部环境和个体精神与身体状况。宁德市中心血站应当进一步优化采血环境,提升献血服务水平,加强采血过程中与献血者的情感交流,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普及献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献血者正确应对献血不良反应,从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不良反应 护理 监测
下载PDF
人文关怀对献血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晶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9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献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待的80名献血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满意度、依从性和护理前后的...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献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待的80名献血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满意度、依从性和护理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分。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献血过程的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献血者的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恐怖、偏执、焦虑、敌意、精神病性、其他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献血者的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恐怖、偏执、焦虑、敌意、精神病性、其他各项目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献血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献血者的心理负担,提高献血者的献血依从性及对献血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人文关怀护理 护理满意度 依从性 献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献血者血浆ET-1、NO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鹏 袁玉荣 +4 位作者 张敏 曾怡 卢伟 张莉 黄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献血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在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时的水平,探讨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三峡大学固定献血屋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 目的通过分析献血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在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时的水平,探讨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三峡大学固定献血屋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献血者83例作为DRVR组,匹配77例正常献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献血者血浆ET-1、NO水平,并将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DRVR组和对照组血浆ET-1含量分别为:24.3(17.9~34.0)pg/mL、20.0(17.9~24.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400,P<0.05);DRVR组和对照组血浆NO含量分别为:23.8(21.4~28.7)pg/mL、25.9(23.3~31.9)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395,P<0.05);ET-1/NO值:DRVR组0.85(0.68~1.1)、对照组0.79(0.57~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454,P<0.05)。结论献血应激导致血浆ET-1的水平上升,NO水平降低,ET-1/NO上调,这种状态在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献血者中更加明显,说明其对献血应激的心理压力更大,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的发生可能主要与献血者对压力调节的心理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血浆内皮素 血浆一氧化氮
下载PDF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献血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冰灵一 杨俊鸿 +6 位作者 陈在云 王明秀 胡成义 张从梅 石杰 黄霞 何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采供血机构献血不良反应管理现状以推进献血者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水平、提升全市献血服务质量。方法2020年2月重庆市输血协会组织调研小组,根据调查目的设计制定《问卷调查表》(简称问卷),包括献血场所人员和设施配备、献... 目的了解重庆市采供血机构献血不良反应管理现状以推进献血者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水平、提升全市献血服务质量。方法2020年2月重庆市输血协会组织调研小组,根据调查目的设计制定《问卷调查表》(简称问卷),包括献血场所人员和设施配备、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置、献血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献血不良反应回访以及2019年献血不良反应相关数据等5大项调查内容,通过电子邮件将问卷发至全市18家采供血机构(简称血站,含1家血液中心及其分中心,6家中心血站和11家中心血库);参加调研的血站献血不良反应管理人员填写后与3月31日前返回。调研小组采用Excel 2011软件对按时收回的问卷做数据的提取、汇集、整理、修正和定量分析。结果问卷回收及有效率100%(19/19)。78.95%(15/19)血站在日采(献血者)人数>60人时,按规定配置医务人员>6名,100%(19/19)血站在日采数在<60人时,按规定配置了2~6名医务人员;在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置设施配置方面,89.47%(17/19)血站配备了盐酸肾上腺素,84.21%(16/19)血站配置了抗过敏反应类药物地塞米松,其他类型的药物配备差异较大;不良反应相关预防和处置措施制定率100.00%(19/19)。2019年市重庆市报告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4%(1958/359871),以血液中心分中心为最高[1.35%(223/16543)、中心血库为最低[0.32%(179/56299)](P<0.05)。结论重庆地区血站之间献血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在人员配置、急救药品配置、报告方式等方面需进一步规范,逐步实现区域同质化,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采供血机构 血液安全监测 献血反应预防 献血反应处置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黎艳秋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3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6月我站的10539位无偿献血者中选取696例无偿献血者设为对照组,对该组献血者实施常规护理;另从2019年7~12月我站的10962位无偿献血者中选取696例无偿献血者设... 目的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6月我站的10539位无偿献血者中选取696例无偿献血者设为对照组,对该组献血者实施常规护理;另从2019年7~12月我站的10962位无偿献血者中选取696例无偿献血者设为观察组,对该组献血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调查献血者对无偿献血护理的满意度及献血者献血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献血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献血者献血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无偿献血护理工作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干预可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无偿献血护理质量,有利于降低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献血者对无偿献血护理的满意度及献血知识知晓率,进而保证血液质量让临床亟待血液救治的患者得到安全的血液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不良反应 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 献血者满意度 献血知识知晓率
下载PDF
低体重女性单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针对MCS^(+)血细胞分离机UPP程序
15
作者 韩烨 牛校敏 +2 位作者 张超 魏晓丽 常缨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943-945,共3页
目的 降低低体重高血小板计数的女性献血者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舒适度,增加重复献血者比例。方法 采取对照组(n=32)、观察组(n=18)对比方法,利用Mcs^(+)中的血液采集过程程序软件,寻找... 目的 降低低体重高血小板计数的女性献血者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舒适度,增加重复献血者比例。方法 采取对照组(n=32)、观察组(n=18)对比方法,利用Mcs^(+)中的血液采集过程程序软件,寻找采集循环中可能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通过增加10%葡萄糖酸钙的口服次数,增加采集循环数,降低最后1个循环的峰值血浆量等改善措施,对比观察献血反应发生率是否减少。结果 每一循环的峰值血浆量能够体现影响诱因,两组人群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3/18),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2%(26/32);观察组再次献血人数比例为77.7%(14/18),对照组的再次献血人数比例为31.2%(10/32),提高献血者献血满意度,可有效提高再次献血者比例。结论 低体重,高血小板计数的女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应在采集过程中被给予更多的关怀,增加10%葡萄糖酸钙的口服次数,工作人员应主动增加一个采集循环,降低每个循环内献血者峰值血浆量的收集,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补充上盐水,可有效降低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献血满意度,增加再次献血人群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s^(+)血细胞分离机 UPP程序 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下载PDF
对无偿献血人员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2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对无偿献血人员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攀枝花市的两个固定采血点进行无偿献血的人员中选取94名献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4名献血人员依据献血地点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献血人... 目的:探究对无偿献血人员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攀枝花市的两个固定采血点进行无偿献血的人员中选取94名献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4名献血人员依据献血地点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献血人员献血期间,对对照组献血人员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献血人员进行综合护理。在两组人员献血结束后,对比其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献血人员相比,观察组献血人员献血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较低,其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人员进行综合护理可显著降低其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无偿献血 献血不良反应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自愿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处理办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桂花 《大医生》 2019年第5期141-142,175,共3页
目的分析自愿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选取138例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盐城中心血站东台采血点自愿无偿献血者,其中发生了献血不良反应的有50例,对50例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 目的分析自愿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选取138例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盐城中心血站东台采血点自愿无偿献血者,其中发生了献血不良反应的有50例,对50例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结果10例为中度以上。经过分析后发现,本组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其年龄、职业、献血次数、献血季节等因素有关。结论在对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时,要以献血者的心理因素为主导,加强对采血人员采血技术的培训以及对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愿无偿献血 献血不良反应 原因 预防处理
下载PDF
高校连锁性献血反应5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彩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9期167-168,171,共3页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5名高校学生连锁性献血反应发生的情况与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精神因素是高校连锁性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献血活动前或者平时对学生广泛宣传血液生理、献血常识及献血过程等献血相关知识;努力营造整洁舒适...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5名高校学生连锁性献血反应发生的情况与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精神因素是高校连锁性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献血活动前或者平时对学生广泛宣传血液生理、献血常识及献血过程等献血相关知识;努力营造整洁舒适、轻松愉快的献血环境;献血过程中医护人员保持亲切和蔼的工作态度;采集前的解释和问询工作做到位;提高采血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等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高校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连锁性献血反应 献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多家血液中心献血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爱民 居兵 +16 位作者 刘媛媛 王林 李芹 袁晓华 侯玲 刘文 刘洪华 张志安 韩海波 赵贵起 李娟 祁涛 孙钰峰 李涛 司天宁 张旸 李恒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调查多中心血液安全监测系统(HV)建立和献血不良反应(ADR)监测现状,为献血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愿填报问卷的方式调查HV运行情况,对19家血液中心2014~2018年的献血总人次数(包括机采)和其中发生的ADR例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目的调查多中心血液安全监测系统(HV)建立和献血不良反应(ADR)监测现状,为献血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愿填报问卷的方式调查HV运行情况,对19家血液中心2014~2018年的献血总人次数(包括机采)和其中发生的ADR例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完成调查的24家血液中心中只有9家运行了HV,参与数据填报的19家血液中心每年发生的ADR发生率在(0.003~1.151)%,ADR例数和发生率变化趋势呈现波动状况。结论血液中心HV覆盖率尚未达到100%;ADR发生率范围跨度大,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利用HV加强ADR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供血机构 献血不良反应 血液监测系统 指标比对
下载PDF
区域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立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俊鸿 李鑫 +3 位作者 胡文杰 杨培 黄霞 何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建立区域性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并评价其运行效果。方法成立区域献血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组,分2个阶段(2019年1~6月和7~12月)建立和完善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通过对比分析2个阶段不良反应分类和严重程度分级准确率、单位报告及时率... 目的建立区域性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并评价其运行效果。方法成立区域献血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组,分2个阶段(2019年1~6月和7~12月)建立和完善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通过对比分析2个阶段不良反应分类和严重程度分级准确率、单位报告及时率和不良反应各要素的报告率评价区域性监测体系的监测标准的适用性、报告途径的适用性和监测体系运行效果,通过2个阶段报告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各类不良反应例数分析监测效果。结果第1阶段和第2阶段,各有7家和17家采供血机构加入了区域工作组。第1阶段报告献血不良反应565例,献血不良反应分类准确率为72.04%(407/565),报告及时率为80.95%(34/42),献血者性别、献血类型、献血地点、献血组织方式以及献血不良反应表现、类型、严重程度分级和相关性等要素报告率达到99%以上;献血不良反应处置等相关信息报告率低于20%。第2阶段报告献血不良反应1098例,分类准确率为94.54%(1 038/1 098),报告及时率为96.08%(98/102),献血者性别、献血类型、献血地点、献血组织方式以及献血不良反应表现、类型、严重程度分级和相关性等要素报告率达97%以上;献血不良反应处置等相关要素报告率有所提高,但报告率仍然低于30%,献血不良反应回访相关要素报告率低于20%。报告献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87%,第2阶段报告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3%(1 098/118 565),高于第1阶段的0.77%(565/73 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两阶段的发展,基本建立了重庆市区域性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血液安全监测指南》(T/CSBT 001-2019)作为监测标准和"血液安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报告途径适用于本区域监测体系,报告要素需要进行分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区域 监测体系 血液安全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