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蚓粪中的植物激素及其对绿豆插条不定根发生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4
1
作者 胡佩 刘德辉 +1 位作者 胡锋 沈其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11-1214,共4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证实了环毛蚓 (Pheretima sp.)蚓粪中至少存在两种植物激素 (IAA和 GA3) ,蚓粪中 IAA和GA3的含量分别可达 1 3 .9mg/kg和 49.9mg/kg,为原土的 1 3 .6和 8.2倍。采用包括蚓粪提取液、原土提取液、Haogland营养液、蒸馏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证实了环毛蚓 (Pheretima sp.)蚓粪中至少存在两种植物激素 (IAA和 GA3) ,蚓粪中 IAA和GA3的含量分别可达 1 3 .9mg/kg和 49.9mg/kg,为原土的 1 3 .6和 8.2倍。采用包括蚓粪提取液、原土提取液、Haogland营养液、蒸馏水、IAA、GA3等在内的 1 1种供试液进行绿豆插条不定根发生的生物试验 ,结果表明 :在相同条件下 ,蚓粪提取液处理的绿豆插条比其它处理提早 3天出现不定根。统计证明 ,与原土提取液、Haogland营养液、蒸馏水等处理相比 ,蚓粪提取液处理可显著提高绿豆插条不定根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蚓粪提取液对不定根发生数量的诱导效应与 85~1 70μmol/L的 IAA溶液相当 ,但从不定根根长和根生物量来看 ,蚓粪提取液的效果优于I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粪 植物激素 绿豆插条 不定根 促进作用
下载PDF
板栗嫩枝扦插生根解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刘勇 肖德兴 +1 位作者 黄长干 雷先高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12,共5页
板栗插条不定根原始体为诱生根原始体。不定根原基起源于维管束形成层细胞或紧靠维管形成层初生韧皮部中的薄壁细胞。愈伤组织不形成不定根原基,其中有些细胞分化为厚壁细胞。试验中发现有极少数不定根从愈伤组织长出,但其根原基起源... 板栗插条不定根原始体为诱生根原始体。不定根原基起源于维管束形成层细胞或紧靠维管形成层初生韧皮部中的薄壁细胞。愈伤组织不形成不定根原基,其中有些细胞分化为厚壁细胞。试验中发现有极少数不定根从愈伤组织长出,但其根原基起源仍然是维管形成层细胞或紧靠维管形成层初生韧皮部中的薄壁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扦插 嫩枝扦插 不定根 侧根 愈伤组织
下载PDF
白桦嫩枝扦插不定根形成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60
3
作者 林艳 詹亚光 +6 位作者 刘玉喜 栾淑红 赵志新 李景云 李俊涛 丁毅 林代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19,共5页
对白桦嫩枝插穗用石蜡制片法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不定根的形成属皮部生根类型,不定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交叉处的维管射线细胞。愈伤组织内未见不定根原基,愈伤组织的产生对不定根的形成存在不利影响。
关键词 白桦 嫩枝扦插 不定根 解剖观察
下载PDF
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曾彦军 王彦荣 +1 位作者 张宝林 庄光辉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66-71,共6页
以 2个不同生境条件及发育阶段的红砂种群为对象 ,开展了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红砂除以种子和根基劈裂方式繁殖外 ,特定条件下还存在不定根繁殖方式。3种繁殖方式在种群繁殖中所占比例因种群所处生境及发育阶段的不同而... 以 2个不同生境条件及发育阶段的红砂种群为对象 ,开展了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红砂除以种子和根基劈裂方式繁殖外 ,特定条件下还存在不定根繁殖方式。3种繁殖方式在种群繁殖中所占比例因种群所处生境及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位于干旱、沙化生境的成熟阶段红砂种群以无性繁殖为主 ,占种群繁殖比例的 72 .4 % ,样地内未见当年实生苗和幼龄有性繁殖个体。位于相对湿润、以侵入种出现在山地草原的幼龄阶段种群以有性繁殖为主 ,占种群繁殖比例的 5 3.5 % ,其中当年实生苗占 3.9%。两个红砂种群中 ,红砂灌丛的劈裂繁殖体数与冠径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n=30 ,P<0 .0 1)。不定根繁殖与灌丛大小不相关 (n=30 ,P>0 .0 5 ) ,其发生主要依赖于枝条被流沙掩埋后 ,再遇降水使沙土含有足够萌根的水分。封育条件下 ,红砂种群当年仅有 4 8%的灌丛开花结实 ,平均种子产量为 0 .89g/丛 ,变化在 0 .0 4~ 3.6 3g/丛之间。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种群 繁殖特性 根基劈裂 不定根 种子产量
下载PDF
水蓼对水淹胁迫的耐受能力和形态学响应 被引量:41
5
作者 陈芳清 李永 +1 位作者 郄光武 许文年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2-146,共5页
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是一种分布于三峡地区消落带的常见分布种之一,通过模拟4~5月的水淹节律,测定了水蓼对水淹的适应能力和形态学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水淹时间胁迫处理下,水蓼均能保持100%的存活率,并能正... 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是一种分布于三峡地区消落带的常见分布种之一,通过模拟4~5月的水淹节律,测定了水蓼对水淹的适应能力和形态学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水淹时间胁迫处理下,水蓼均能保持100%的存活率,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植物主要是通过叶片形态的变化和不定根的形成来适应水环境的变化。水淹初期阶段植株叶片的长与宽及叶片的平均面积有显著下降,但随着植株不定根的不断形成与生长,植株叶片的形态可恢复到正常状态。水淹对植株的株高、分枝数、分枝长、节间距都没有显著影响,表明植株形态整体不会受到水淹的影响。而植物根、茎、叶的生物量虽在不同处理之间有所变化,但是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不定根的生物量差异在各处理之间显著。说明水蓼在形态学上对水淹有着适应机制且具有较强耐水淹能力。结合三峡库区消落带未来水位变化的情况,认为水蓼将能适应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环境变化而生存在消落带,并可用于三峡水库退化消落带的生态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 生物量 不定根 叶片 耐受能力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插穗内源激素变化与不定根产生的关系 被引量:30
6
作者 刘关君 李绪尧 +3 位作者 由香玲 张静 赵颖慧 刘桂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0,共2页
以长白落叶松采穗圆和扦插床的稳条为材料.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法。研究采穗母树在不同发育时期、插条在生根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采穗母树和插条在不同时期的内源激素含量均有显著差异.插穗自... 以长白落叶松采穗圆和扦插床的稳条为材料.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法。研究采穗母树在不同发育时期、插条在生根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采穗母树和插条在不同时期的内源激素含量均有显著差异.插穗自扦插后GA4的含量显著增加.IPA的含量也高于对照;ABA的含量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GA4、IPA在插条的愈伤组织形成及不定根产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采穗母树的内源激素变化与插条的内源激素变化相反。根据采稳母树各生长期的激素变化及其它条件.可以确定最佳采穗期为7月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内源激素 不定根 落叶松
下载PDF
核桃试管嫩茎生根的形态结构及激素调控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清民 彭伟秀 +1 位作者 张俊佩 裴东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5-259,共5页
以核桃品种‘新早丰’试管嫩茎为试材,对其诱导生根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及相关的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变化进行了研究。证实诱导生根过程中核桃嫩茎不定根原基发生于形成层,特别是髓射线正对的形成层部分;根原基起始分化期为诱导第6天... 以核桃品种‘新早丰’试管嫩茎为试材,对其诱导生根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及相关的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变化进行了研究。证实诱导生根过程中核桃嫩茎不定根原基发生于形成层,特别是髓射线正对的形成层部分;根原基起始分化期为诱导第6天左右,伸长期是第10天;如果12d之后仍放在诱导培养基中,生根率下降,并且出现茎基愈伤化、茎尖变黑和叶片脱落等现象;若生根诱导10d后转入无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基,培养5d左右可见根尖突出表皮,根系发育正常;同时与不定根形态发生相应的内源IAA和ABA的变化是根原基的发生期和伸长期,内源IAA出现高峰,内源ABA呈上升趋势,IAA/ABA值在根原基的发生前为最大,随后降低。本研究不仅从形态结构证实了二步生根法的合理性,而且从生理学角度阐述了不定根发生的IAA/ABA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试管嫩茎 IAA ABA 不定根 解剖构造
下载PDF
试管地黄的不定根膨大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的消长 被引量:24
8
作者 薛建平 葛德燕 +2 位作者 张爱民 柳俊 朱艳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56-1059,i002,共5页
 通过分析 4种内源激素IAA、GA3 、ABA和JA在试管地黄形态建成中的动态变化 ,初步探讨了试管地黄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在MS +6 BA 0 5mg·L-1+NAA 0 1mg·L-1+5 %蔗糖培养基中诱导地黄无菌苗茎段形成不定根 ,再转入MS +6 B...  通过分析 4种内源激素IAA、GA3 、ABA和JA在试管地黄形态建成中的动态变化 ,初步探讨了试管地黄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在MS +6 BA 0 5mg·L-1+NAA 0 1mg·L-1+5 %蔗糖培养基中诱导地黄无菌苗茎段形成不定根 ,再转入MS +6 BA 1 0mg·L-1+IBA 0 1mg·L-1+5 %蔗糖继代培养 ,取不同生长时期的根 ,对其内源激素进行分离和纯化 ,经HPLC法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在试管地黄形成过程中IAA、GA3 、ABA和JA的含量存在动态变化 ,基本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试管块根 不定根 内源激素
下载PDF
NO和H_2O_2在IBA诱导万寿菊不定根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2
9
作者 廖伟彪 黄高宝 +1 位作者 郁继华 张美玲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9-946,共8页
研究了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在吲哚丁酸(IBA)诱导万寿菊(TageteserectaL.)外植体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外源IBA与NO、H2O2一样对万寿菊外植体不定根形成有促进作用,且IBA与NO,IBA与H2O2协同增效。NO清... 研究了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在吲哚丁酸(IBA)诱导万寿菊(TageteserectaL.)外植体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外源IBA与NO、H2O2一样对万寿菊外植体不定根形成有促进作用,且IBA与NO,IBA与H2O2协同增效。NO清除剂cPTIO和H2O2清除剂CAT均能抑制IBA对不定根形成的促进作用。同样,cPTIO和CAT亦能抵消IBA对NPA抑制不定根形成的逆转作用。可见,NO和H2O2是IBA诱导万寿菊不定根形成的必要条件。IBA处理提高了外植体内源NO和H2O2的含量,说明IBA是通过增加内源NO和H2O2水平实现对不定根形成的促进作用。cPTIO和L-NAME抑制了IBA对H2O2含量的促进作用,而CAT和DPI却不能抑制IBA对NO含量的促进作用。可见,NO和H2O2是IBA诱导万寿菊不定根形成的两个下游信号分子,且NO可能位于H2O2的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Tageteserecta L. 一氧化氮 过氧化氢 吲哚丁酸 不定根
原文传递
吲哚丁酸对核桃嫩枝扦插生根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昊 宋晓波 +2 位作者 周乃富 马庆国 裴东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8-1043,共6页
植物激素是调控不定根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胡桃Juglans复幼嫩枝扦插过程内源激素的质量分数变化,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对内源激素的影响,为探讨植物激素对不定根发生提供参考。以胡桃品种‘中宁盛’‘Zhongningsheng’复幼插穗... 植物激素是调控不定根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胡桃Juglans复幼嫩枝扦插过程内源激素的质量分数变化,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对内源激素的影响,为探讨植物激素对不定根发生提供参考。以胡桃品种‘中宁盛’‘Zhongningsheng’复幼插穗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源吲哚丁酸(IBA)诱导处理下插穗基部内源激素变化,并统计生根情况。结果表明:外源IBA诱导处理对插穗生根影响显著。经IBA诱导的嫩枝插穗生根率高达98.1%,对照处理没有生根,死亡率达75.5%;发根过程经历了形成层增厚、分生组织细胞团产生、根原基初始细胞发生、根原基形成和根的发育等阶段,外部形态表现为增粗、开裂;与对照组相比,扦插后内源激素变化明显,吲哚乙酸(IAA)先升高,并于第5天达到峰值,之后降低;赤霉素(GA3)变化趋势与IAA一致;脱落酸(ABA)则是先降低后上升;玉米素(ZT)前期没有明显变化,根原基诱导后明显升高。外源生长素的诱导提高了嫩枝插穗IAA的水平,改变了内源激素质量分数,促进了不定根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核桃 嫩枝扦插 不定根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植物激素
下载PDF
海棠果插穗扦插生根过程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30
11
作者 许晓岗 汤庚国 童丽丽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80,共4页
从解剖学角度观察了海棠果插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海棠果2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源于初生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汇处细胞的分裂分化。大约经15 d,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 从解剖学角度观察了海棠果插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海棠果2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源于初生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汇处细胞的分裂分化。大约经15 d,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2)愈伤组织内有些细胞分化为具螺纹加厚的厚壁细胞,在愈伤组织内未发现根原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果 诱生根原基 不定根 插穗 解剖学
下载PDF
Adventitious root formation in rice requires OsGNOM1 and is mediated by the OsPINs family 被引量:29
12
作者 Shiping Liu Jirong Wang +4 位作者 Lu Wang Xiaofei Wang Yanhong Xue Ping Wu Huixia Shou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110-1119,共10页
The fibrous root system in cereals comprises primarily adventitious roots (ARs), which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nutrient and water uptake. Current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AR development... The fibrous root system in cereals comprises primarily adventitious roots (ARs), which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nutrient and water uptake. Current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AR development is still limited. We report here the isolation of four rice (Oryza sativa L.) mutants, from different genetic backgrounds, all of which were defective in AR formation. These mutants exhibited reduced numbers of lateral roots (LRs) and partial loss of gravitropism. The mutants also displayed enhanced sensitivity to N-l-naphthylphthalamic acid, an inhibitor of polar auxin transport (PAT), indicating that the mutations affected auxin transport. Positional cloning using one of the four mutants revealed that it was caused by loss-of-function of a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for ADP- ribosylation factor (OsGNOM1). RT-PCR and analysis of promoter::GUS transgenic plants showed that OsGNOM1 is expressed in AR primordia, vascular tissues, LRs, root tips, leaves, anthers and lemma veins, with a distribution pattern similar to that of auxin. In addition, the expressions of OsPIN2, OsPIN5b and OsPIN9 were altered in the mutants. Taken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OsGNOM1 affects the formation of ARs through regulating P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 sativa L. adventitious root OsGNOM1 polar auxin transport
下载PDF
Negative phototropism of rice roo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忠 顾蕴洁 +1 位作者 莫亿伟 钱善勤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2年第5期485-496,共12页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ce (Oryza sativa L.) root were found in the experiment of unilaterally irradiating the roots which were planted in water: (i) All the seminal roots, adventitious roots and their branched ...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ce (Oryza sativa L.) root were found in the experiment of unilaterally irradiating the roots which were planted in water: (i) All the seminal roots, adventitious roots and their branched roots bent away from light, and their curvatures ranged from 25° to 60°. The curvature of adventitious root of the higher node was often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lower node, and even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eminal root. (ii) The negative phototropic bending of the rice root was mainly due to the larger growth increment of root-tip cells of the irradiated sid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haded side. (iii) Root cap was the site of light perception. If root cap was shaded while the root was irradiated the root showed no negative phototropism, and the root lost the characteristic of negative phototropism when root cap was divested. Rice root could resume the characteristic of negative phototropism when the new root cap grew up, if the original cells of root cap were well protected while root cap was divested, (iv) The growth increment and curvature of rice root were both influenced by light intensity. Within the range of 0-100 μmol·m-2·s-1, the increasing of light intensity resulted in the decreasing of the growth increment and the increasing of the curvature of rice root. (v) The growth increment and the curvature reached the maximum at 30℃ with the temperature treatment of 10-40℃. (vi) Blue-violet light could prominently induce the negative phototropism of rice root, while red light had no such effect. (vii) The auxin (IAA) in the solution, as a very prominent influencing factor, inhibited the growth, the negative phototropism and the gravi-tropism of rice roo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IAA increased. The response of negative phototropism of rice root disappear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IAA was above 1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eminal root adventitious root NEGATIVE phototropism gravitropism.
原文传递
水氮处理下不同品种水稻根系生长分布特征 被引量:29
14
作者 顾东祥 汤亮 +3 位作者 徐其军 雷晓俊 曹卫星 朱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8-566,共9页
为明确不同栽培条件下水稻(Oryza sativa)根系生长分布特征,通过不同水氮处理和不同品种的水稻桶栽试验,采用内置根架法,于拔节期和抽穗期取样,获取根系总干重(TRW)、不定根数(ARN)以及各类根(不定根、细分枝根和粗分枝根)的形态指标(... 为明确不同栽培条件下水稻(Oryza sativa)根系生长分布特征,通过不同水氮处理和不同品种的水稻桶栽试验,采用内置根架法,于拔节期和抽穗期取样,获取根系总干重(TRW)、不定根数(ARN)以及各类根(不定根、细分枝根和粗分枝根)的形态指标(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并分析植株根系生长状况和根系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各试验条件下抽穗期各项根系指标较拔节期均呈增长趋势。同一时期,各项根系指标在3个施氮水平间均差异显著,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水分处理下,两个时期的ARN在湿润灌溉(W2)与保持水层(W1)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而其他指标上W2处理均显著最高;干旱处理(W3)下,仅拔节期的TRW和粗分枝形态指标与W1处理接近,而在其他指标上均显著最低。不同品种间,‘扬稻6号’(V3)的各项根系指标均最高,而‘日本晴’(V1)和‘武香粳14’(V2)间差异不显著。(2)各试验条件下,抽穗期较拔节期根系下扎生长比例增加,多分布于表层(0-5cm)土中;减少氮素和水分供应可提高根系在5cm以下土层中的分布比例,且分枝根反应最为明显;品种V1和V2的深扎根性较V3明显。结果表明,合理施氮与控水可优化水稻不同类型根的生长与分布特征,但需考虑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定根 分枝根 水稻 根系分布 根系形态
原文传递
赞皇大枣叶片再生植株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云 王宇 +1 位作者 田砚亭 王树芝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7-190,共4页
以赞皇大枣组培苗叶片为试材 ,研究了叶片诱导再生不定根的最佳培养基及其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浓度 ,在此基础上从不定根诱导出不定芽 ,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 ,在 1 /2MS +IBA 1 0mgL- 1+NAA 0 3mgL- 1培养基上 ,可从叶片上... 以赞皇大枣组培苗叶片为试材 ,研究了叶片诱导再生不定根的最佳培养基及其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浓度 ,在此基础上从不定根诱导出不定芽 ,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 ,在 1 /2MS +IBA 1 0mgL- 1+NAA 0 3mgL- 1培养基上 ,可从叶片上诱导产生不定根 ,将上述不定根转接到 1 /2MS + 6 BA 1 0mgL- 1+NAA 0 2mgL- 1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从不定根诱导出不定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皇大枣 叶片 植株再生 不定根 培养基 生长调节剂 抗病育种 转基因育种 枣疯病
下载PDF
白花泡桐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RNA的变化 被引量:13
16
作者 秦新民 梁倩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2-56,共5页
白花泡桐(Paulowniafortunei(Seem.)Hemsl.)成年型和幼年型茎切段体外培养时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IAA、CTK和ABA含量测定表明:幼年型材料中内源IAA和CTK的含量在诱导的第2天同时达到... 白花泡桐(Paulowniafortunei(Seem.)Hemsl.)成年型和幼年型茎切段体外培养时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IAA、CTK和ABA含量测定表明:幼年型材料中内源IAA和CTK的含量在诱导的第2天同时达到高峰,而成年型材料中IAA和CTK含量的高峰则在第4天出现.两种类型切段根原基出现的时间都与其内源IAA和CTK的高峰一致.幼年型材料的内源ABA含量在第4天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成年型材料中内源ABA则逐步下降.成年型和幼年型材料中RNA的变化相同,在诱导的第2天稍有下降,随后显著增加.结果显示,不定根的发生与其内源激素和RNA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 不定根 内源激素 RNA
下载PDF
植物不定根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7
作者 张焕欣 董春娟 +2 位作者 李福凯 王红飞 尚庆茂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57-1464,共8页
植物不定根的发生涉及外源信号感知与内外信号级联耦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发生过程,一直备受植物学界关注。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不定根发生诱导期、启动期和表达期3个重要时期的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细胞与代谢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植物不定根的发生涉及外源信号感知与内外信号级联耦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发生过程,一直备受植物学界关注。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不定根发生诱导期、启动期和表达期3个重要时期的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细胞与代谢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不定根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定根 信号分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核桃试管不定根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清民 彭伟秀 +1 位作者 吕保聚 裴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9-724,共6页
以核桃品种‘新早丰’试管嫩茎为试材,采用二步生根法诱导生根,对其试管苗不定根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核桃试管嫩茎内未发现潜伏根原基;诱导生根后,不定根原基起源于形成层,特别是髓射线正对的形成层部分,属于诱生... 以核桃品种‘新早丰’试管嫩茎为试材,采用二步生根法诱导生根,对其试管苗不定根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核桃试管嫩茎内未发现潜伏根原基;诱导生根后,不定根原基起源于形成层,特别是髓射线正对的形成层部分,属于诱生根原基型;不定根上的侧根起源于中柱鞘细胞。核桃试管嫩茎不定根的发育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形成层细胞分裂;(2)转变为分生组织细胞群(即根原始细胞);(3)细胞群发育成可见的根原基; (4)根原基内细胞继续分裂分化形成根尖的外形,其内发育出维管束,并向外生长,穿过皮层,突破茎表皮。在组织培养条件下长出的不定根内部解剖构造为典型的初生构造,移栽后68 d出现次生构造。另外,试管苗根毛出现与否及其发育状况受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即生态条件可以改变组织发生及其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试管嫩茎 不定根 解剖构造
下载PDF
丹参不定根离体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陈巍 郭肖红 +3 位作者 高文远 陈海霞 黄璐琦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409-1412,共4页
目的:对丹参不定根的离体培养进行系统研究。方法:考察了蔗糖质量浓度、培养基pH、接种、植物生长物质等影响因子对丹参不定根的生长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蔗糖质量浓度的增加,丹参不定根增殖倍数呈增长趋势,丹参酮的... 目的:对丹参不定根的离体培养进行系统研究。方法:考察了蔗糖质量浓度、培养基pH、接种、植物生长物质等影响因子对丹参不定根的生长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蔗糖质量浓度的增加,丹参不定根增殖倍数呈增长趋势,丹参酮的含量呈递减趋势变化,原儿茶醛含量呈折线变化,其中以添加30g·L-1的蔗糖最高;培养基pH为6·5,5·5(或6·0),5·8时分别最有利于丹参不定根的生长、丹参酮ⅡA的合成和原儿茶醛的合成。当接种量为2·5%时,丹参不定根的增殖倍数显著增加;MS培养基中附加0·5mg·L-1KT最有利于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合成。结论:蔗糖质量浓度、培养基pH、接种量、植物生长物质显著影响丹参不定根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不定根 组织培养 次生代谢
下载PDF
同源四倍体玫瑰香葡萄嫩枝扦插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24
20
作者 齐永顺 张志华 +2 位作者 王同坤 杜国强 张京政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5-570,共6页
以葡萄同源四倍体玫瑰香和其二倍体玫瑰香母株的嫩枝插条为试材,研究了扦插生根过程中(0~18d)生根部位皮层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玫瑰香葡萄同源加倍以后,不仅改变了不同时期插条生根部位皮层的内源激素水平,也改变了该部位对... 以葡萄同源四倍体玫瑰香和其二倍体玫瑰香母株的嫩枝插条为试材,研究了扦插生根过程中(0~18d)生根部位皮层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玫瑰香葡萄同源加倍以后,不仅改变了不同时期插条生根部位皮层的内源激素水平,也改变了该部位对外施NAA的反应。在不定根诱导期(0~3d),促进生根的生长素水平下降,抑制生根的脱落酸和赤霉素含量上升,生长素与脱落酸和赤霉素的比值下降;应用NAA处理以后,在根原基诱导期(0~3d),赤霉素、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含量不降反升,改变了内源激素的整体变化态势。分析认为,同源加倍后嫩枝插条生根部位内源激素的代谢变化是造成其生根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同源四倍体 嫩枝扦插 内源激素 不定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