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消减雌性成虫cDNA文库的建立及其特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衍海 彭鸿娟 +1 位作者 陈晓光 沈树满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筛选雌性日本血吸虫特异表达基因。方法感染日本血吸虫6周的家兔,用静脉灌注法收集成虫,经核糖核酸固定液固定,分别提取雌、雄成虫总RNA,纯化后获得mRNA,并反转录为cDNA。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雌、雄成虫正向消减(雌虫消... 目的筛选雌性日本血吸虫特异表达基因。方法感染日本血吸虫6周的家兔,用静脉灌注法收集成虫,经核糖核酸固定液固定,分别提取雌、雄成虫总RNA,纯化后获得mRNA,并反转录为cDNA。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雌、雄成虫正向消减(雌虫消减雄虫)及反向消减(雄虫消减雌虫)cDNA文库。用斑点杂交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挑选目标基因片段(与正向消减探针杂交的信号明显高于与反向消减探针杂交信号的克隆)进行测序、同源性搜索及基因功能预测分析。以日本血吸虫肌动蛋白(actin)基因作内参照,用半定量PCR(semi-quantitative PCR)鉴定目标基因在雌、雄虫体内的表达。结果得到正向消减及反向消减cDNA文库,斑点杂交筛选出50个雌虫特异性表达的克隆,经测序得到42个表达序列标签(EST),其中,有17个基因(占40·5%)与已知日本血吸虫卵壳蛋白基因高度同源;17个基因(占40·5%)与日本血吸虫未知基因高度同源、且有一小片段与卵壳蛋白基因高度同源;有8个基因(占19·0%)与日本血吸虫其他未知基因高度同源。半定量PCR结果,6个基因在雌虫体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雄虫,分别与GenBank的血吸虫卵壳蛋白基因AY222885、AY222895、AB017097、AF519182、M32281及血吸虫其他基因AY813556高度同源。结论构建了雌、雄成虫正向消减及反向消减cDNA文库。用SSH可筛选日本血吸虫雌性特异性表达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成虫 雌性特异性表达基因 抑制性消减杂交 卵壳蛋白
下载PDF
3种旋毛虫成虫永久标本染色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丁 皮本伟 +4 位作者 李丹 牛利娜 张莹 王国英 赵粤萍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制作旋毛虫成虫染色标本的最佳方法。方法分别使用乙醇硼砂卡红、醋酸卡红、固绿3种染色法制作旋毛虫成虫标本。结果乙醇硼砂卡红染色的标本,颜色鲜艳,结构清晰,另外两种染液染色效果不佳。结论乙醇硼砂卡红染色可用于旋毛虫成... 目的探讨制作旋毛虫成虫染色标本的最佳方法。方法分别使用乙醇硼砂卡红、醋酸卡红、固绿3种染色法制作旋毛虫成虫标本。结果乙醇硼砂卡红染色的标本,颜色鲜艳,结构清晰,另外两种染液染色效果不佳。结论乙醇硼砂卡红染色可用于旋毛虫成虫永久标本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虫 标本制作
原文传递
旋毛虫病人血清Western blot对成虫可溶性蛋白中早期诊断抗原的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文慧 王李昂 +7 位作者 刘春颖 胡晨曦 宋艳艳 殷向阳 姜鹏 刘若丹 崔晶 王中全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135,139,共5页
目的鉴定旋毛虫成虫早期特异性诊断抗原。方法应用感染19d和35d的旋毛虫病患者血清,通过Western blot对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蛋白的抗原组分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 SDS-PAGE显示,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蛋白有27条蛋白带,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95、81.... 目的鉴定旋毛虫成虫早期特异性诊断抗原。方法应用感染19d和35d的旋毛虫病患者血清,通过Western blot对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蛋白的抗原组分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 SDS-PAGE显示,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蛋白有27条蛋白带,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95、81.3、73.4、63.6、61.4、55、50.6、47、45.1、43.7、41.9、40.6、39、37.4、35.1、33.3、31、30.4、27.8、26.6、25.4、24、21、19.2、17.9、15.4和14.4ku。Western blot显示,成虫可溶性蛋白中的41.9ku和50.6ku蛋白与感染19d和35d的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反应率均为100%(15/15),与囊尾蚴病、裂头蚴病、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棘球蚴病和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3.8%和44.44%。结论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蛋白中的41.9ku和50.6ku蛋白用于人体旋毛虫病早期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虫 可溶性蛋白 Western BLOT 血清学诊断
原文传递
青蒿琥酯对体外培养的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及成虫杀虫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邢文鸾 秦茜 +1 位作者 谭峰 潘长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体外培养的卫氏并殖吸虫童虫与成虫的杀虫效果。方法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及成虫用含不同浓度Art的的RPMI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后作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0.25mg/mL组体外培养24h后,虫体萎缩,扫描电镜观察部分体棘消失...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体外培养的卫氏并殖吸虫童虫与成虫的杀虫效果。方法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及成虫用含不同浓度Art的的RPMI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后作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0.25mg/mL组体外培养24h后,虫体萎缩,扫描电镜观察部分体棘消失、倒伏、絮状物附着;透射电镜显示皮层水肿、细胞器及分泌颗粒减少,卵黄腺萎缩,卵巢卵细胞胞浆空泡变等。结论青蒿琥酯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及成虫有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氏并殖吸虫 童虫 成虫 青蒿琥酯
下载PDF
哨鼠监测中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玻片标本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利国 楼理洋 周晓蓉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7年第4期207-208,189,共3页
目的介绍哨鼠监测实验中检出的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标本制作技术。方法成虫通过清洗、固定、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的步骤制作标本。虫卵采用双层盖片法制作标本。结果参照文献和相关实验室操作规范,制订哨鼠实验检出虫卵和成虫的标本... 目的介绍哨鼠监测实验中检出的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标本制作技术。方法成虫通过清洗、固定、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的步骤制作标本。虫卵采用双层盖片法制作标本。结果参照文献和相关实验室操作规范,制订哨鼠实验检出虫卵和成虫的标本制作程序。结论通过对哨鼠监测实验阳性标本的规范化制备,在血吸虫病疫情逐步下降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成虫 虫卵 标本制作 哨鼠监测
下载PDF
我国微茎类吸虫研究:ⅩⅢ.微茎类吸虫成虫结构特征排序 被引量:1
6
作者 高久群 柯小麟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72-376,共5页
对我国52种微茎类吸虫的18项成虫形态学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卵巢位置、子宫延伸位置等7项性状对第一主成分贡献较大,提示描述器官位置的指标是重要的分类依据。52个虫种在前三个主成分上的排序图显示应将其划分成4个亚科。
关键词 成虫 吸虫纲 结构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发育相关基因PLK1在细粒棘球绦虫体外不同发育时期差异表达研究
7
作者 帕力塔吉·麦麦提祖农 吴川川 +7 位作者 田梦潇 齐文静 艾柯代·卡得 焦红杰 龚巧巧 李军 张文宝 张亚楼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9-726,共8页
目的探究PLK1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在犬胆汁刺激下向成虫方向发育,收集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通过免疫组化定位PLK1基因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切割分离成虫头节和后颈节段,收集样本... 目的探究PLK1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在犬胆汁刺激下向成虫方向发育,收集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通过免疫组化定位PLK1基因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切割分离成虫头节和后颈节段,收集样本运用荧光定量qPCR量化PLK1基因在虫体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部位的表达量水平,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向成虫方向发育的体外培养模型,体外培养的虫体56 d获得4个节片;PLK1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包囊生发层中高表达量。虽然在成虫和原头蚴表达较低,但免疫组化显示在原头蚴吸盘的底部和成虫头节的下部链体延长区域的表达高于其他部位(F=14.87,P<0.05)。结论细粒棘球绦虫干细胞相关基因PLK1的表达明显位于生发层细胞和激活原头蚴的头节底部以及链体增长区域,PLK1是棘球绦虫成虫发育干细胞区域的高表达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体外培养 PLK1 免疫组化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卵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内的共同抗原组分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曾庆仁 张悟澄 +2 位作者 陈翠娥 聂崇兴 刘多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1-34,共4页
应用凝胶电泳和免疫印斑技术对日本血吸虫卵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的水溶性抗原(JSEA、PAA)和尿素溶性抗原(JEA-u、PAA-u)进行了抗原蛋白组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特异性抗原显色主带,JSEA、JEA-u分别有8条和3条,PAA、PAA-u分别有9条... 应用凝胶电泳和免疫印斑技术对日本血吸虫卵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的水溶性抗原(JSEA、PAA)和尿素溶性抗原(JEA-u、PAA-u)进行了抗原蛋白组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特异性抗原显色主带,JSEA、JEA-u分别有8条和3条,PAA、PAA-u分别有9条和2条;其中JSEA、JEA-u分别有1条和2条,PAA、PAA-u分别有1条和2条对异种抗血清呈现交叉反应显色带。表明两种吸虫的可溶性抗原均存在共同抗原组分。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与并殖吸虫成虫抗原的交叉反应仅见于PAA,而未见于PAA-u,提示PAA-u在避免交叉反应和抗原纯化方面比PAA较为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卵 并殖吸虫成虫 免疫印斑
下载PDF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提取工艺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俐 陈坚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综述了麻黄碱、伪麻黄碱的提取工艺、分析方法及现工艺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麻黄碱 提取工艺 分析 伪麻黄碱 制备
下载PDF
旋毛虫成虫抗原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琼 安桂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 比较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对小鼠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检查免疫鼠和对照鼠肠道成虫、肌幼虫和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用ELISA测血清中抗旋毛虫肌幼虫IgG抗体滴度。 结果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 目的 比较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对小鼠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检查免疫鼠和对照鼠肠道成虫、肌幼虫和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用ELISA测血清中抗旋毛虫肌幼虫IgG抗体滴度。 结果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免疫组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4.48%、89.98%和85.16%;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69.82%、78.80%和73.94%。3种抗原免疫组小鼠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数明显增多,血清中IgG抗体滴度明显升高,IgG抗体的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分别是未免疫组的6.96、7.99和6.06倍。 结论 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均能诱导宿主产生较强的抗攻击感染保护力,且可激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成虫的排泄分泌抗原显示出更强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虫虫体抗原 成虫排泄分泌抗原 成虫表面抗原 保护性免疫
下载PDF
吡喹酮等药物口服与皮涂预防小鼠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玉明 黄铭西 刘竹青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比较吡喹酮、氯硝柳胺、丙硫咪唑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灌胃预防小白鼠日本血吸虫感染及小剂量吡喹酮与两种透皮剂(二甲亚砜和Azone)分别配成霜剂对小鼠透皮防护的效果。方法 灌胃给药实验分组为吡喹酮120mg/kg、吡喹... 目的 比较吡喹酮、氯硝柳胺、丙硫咪唑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灌胃预防小白鼠日本血吸虫感染及小剂量吡喹酮与两种透皮剂(二甲亚砜和Azone)分别配成霜剂对小鼠透皮防护的效果。方法 灌胃给药实验分组为吡喹酮120mg/kg、吡喹酮 80mg/kg合并丙硫咪唑20mg/kg、氯硝柳胺 120mg/kg、氯硝柳胺80mg/kg合并丙硫咪唑20mg/kg和空白对照五组,皮涂给药两个实验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八组均为小鼠12h防护试验。结果 上述灌胃给药四组与对照组相比,减虫率分别为91.77%、93.32%、76.39%、49.69%;两种霜剂皮肤防护效呆均达100%,且各组减虫率与抗体阳性率相一致。结论 灌胃给药各组均有明显的防护作用,且低剂量联合用药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同时进一步证实吡喹酮霜剂防护效果确实,两种透皮吸收促进剂作用明显,为血吸虫现场防护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口服 皮涂 预防 小鼠 日本血吸虫感染 氯硝柳胺 丙硫咪唑 单独用药 联合用药
下载PDF
旋毛虫成虫表面抗原的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鸣旺 申丽洁 董明治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345-346,361,共3页
目的研究大理猪源旋毛虫成虫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的蛋白组分,分析其抗原性。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旋毛虫成虫SA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结果旋毛虫成... 目的研究大理猪源旋毛虫成虫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的蛋白组分,分析其抗原性。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旋毛虫成虫SA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结果旋毛虫成虫SA经SDS-PAGE,电泳显示4条主要蛋白条带,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50、48、40和34ku;经Western blot检测,上述4个蛋白组分均能被大鼠抗旋毛虫血清识别。结论旋毛虫成虫SA中主要含有50、48、40和34ku等4个蛋白组分,均具有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成虫 表面抗原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蛋白印迹
原文传递
血吸虫生殖生理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珍芹 陈铁涛 吕永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血吸虫 雌雄合抱 成虫产卵 生殖生理 体外培养
下载PDF
旋毛虫成虫cDNA文库免疫筛选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杨雅平 诸欣平 +2 位作者 杨静 周蕾 黄松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目的 为获得旋毛虫成虫抗原基因。 方法 应用免疫血清和人工感染血清对旋毛虫成虫cDNA文库进行免疫筛选、克隆测序及核苷酸序列数据库 (GenBank)查寻比较 ,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 结果 免疫筛选成虫cDNA文库 ,获得 9... 目的 为获得旋毛虫成虫抗原基因。 方法 应用免疫血清和人工感染血清对旋毛虫成虫cDNA文库进行免疫筛选、克隆测序及核苷酸序列数据库 (GenBank)查寻比较 ,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 结果 免疫筛选成虫cDNA文库 ,获得 9个阳性克隆。对其中的Ts87进行测序 ,又采用 5′ RACE ,获取全长为 1172bp的cDNA片段 ,该基因编码 3 47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Ts87是个尚未见报道的旋毛虫基因序列 ,存在预测的抗原表位。 结论 获得具有抗原性的旋毛虫抗原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虫 CDNA文库 免疫筛选 序列分析 抗原基因
下载PDF
裸露DNA疫苗pCDSj32的构建、鉴定及在小鼠骨骼肌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6
15
作者 谢来平 石佑恩 +2 位作者 李传明 韩家俊 屈伸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83-186,共4页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本室已经克隆的日本血吸虫成虫32kDa蛋白分子的cDNA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亚克隆入高效真核表达载体pCD,构建成功裸露DNA疫苗pCDSj32。pCDSj32在BALB/c小鼠骨骼肌细胞...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本室已经克隆的日本血吸虫成虫32kDa蛋白分子的cDNA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亚克隆入高效真核表达载体pCD,构建成功裸露DNA疫苗pCDSj32。pCDSj32在BALB/c小鼠骨骼肌细胞得到表达。表达产物可被小鼠抗32kDa蛋白分子单抗识别。免疫荧光定位显示,表达产物不但存在于细胞浆,而且可结合于胞膜并被分泌至胞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成虫 血吸虫病 裸露DNA疫苗 免疫
下载PDF
旋毛虫5日龄成虫期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克隆及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付宝权 刘明远 +5 位作者 王锋 吴秀萍 卢强 黎诚耀 窦兰清 P.Boireau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11,共3页
利用差减抑制杂交 (SSH)技术 ,以旋毛虫 5日龄成虫的cDNA为试验方 (tester) ,以肌幼虫 + 3日龄成虫的cDNA为驱动方 (driver) ,制备 5日龄成虫差减cDNA ,并与 pT Adv载体相连接 ,转入大肠埃希氏菌TOP 10F。以试验方的差减cDNAPCR产物 +... 利用差减抑制杂交 (SSH)技术 ,以旋毛虫 5日龄成虫的cDNA为试验方 (tester) ,以肌幼虫 + 3日龄成虫的cDNA为驱动方 (driver) ,制备 5日龄成虫差减cDNA ,并与 pT Adv载体相连接 ,转入大肠埃希氏菌TOP 10F。以试验方的差减cDNAPCR产物 +未差减cDNA为试验方探针 ,以驱动方的差减cDNAPCR产物 +未差减cDNA为驱动方探针 ,对 5日龄成虫差减cDNA克隆进行初步筛选 ,对筛选到的阳性克隆进一步用southernblot进行鉴定 ,并对其测序 ,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获得 1个大小为 464bp的旋毛虫 5日龄成虫期特异性cDNA片段 ,经BLAST软件分析表明 ,该序列是 1个未见报道的旋毛虫基因序列片段 ,可能编码 1种表皮胶原蛋白。这为旋毛虫 5日龄成虫期特异性基因全长序列的钓取、分析及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虫期 特异性基因片段 克隆 鉴定 差减抑制杂交技术
下载PDF
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蛋白组分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小迪 陶志勇 +10 位作者 程洋 吴琦 王小莉 宋迪 徐岚松 薛仁敏 常雪莲 张慧 汪瑞 陈兴智 方强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通过"鸟枪法"(shotgun技术)分析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成虫排泄分泌蛋白(adult worm excretory/secretory protein,AWESP)的组分,寻找其调节人炎症性肠炎的活性成分。方法制备旋毛虫AWESP,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 目的通过"鸟枪法"(shotgun技术)分析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成虫排泄分泌蛋白(adult worm excretory/secretory protein,AWESP)的组分,寻找其调节人炎症性肠炎的活性成分。方法制备旋毛虫AWESP,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酶解后,采用shotgun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鉴定,将分析所得的数据通过Masco软件进行数据库检索,完成蛋白的鉴定,并对鉴定出的蛋白从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途径3个方面进行Gene Ontology(GO)分类。结果 SDS-PAGE分离的旋毛虫AWESP相对分子质量(Mr)约15 000~116 000,质谱分析共获得280个蛋白,通过Masco软件检索已鉴定的蛋白为96种,假定的蛋白为98种,未鉴定的蛋白为86种。已初步发现至少有4种蛋白可能具有潜在的调节人炎症性肠炎的作用,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53 000排泄/分泌抗原和谷胱氨肽转移酶。GO工具分析显示,已鉴定的蛋白具有104种分子功能,参与了363种生物过程。结论经Masco软件检索,旋毛虫AWESP成分复杂多样,已鉴定的蛋白有96种,从已明确的蛋白中初步筛选出4种与调节人炎症性肠炎潜在相关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虫 排泄分泌蛋白 shotgun技术 炎症性肠炎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成虫的非编码RNA高通量测序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喻祎哲 杨杰 +2 位作者 曾凡胜 王红梅 秦志强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7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通过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做高通量测序分析,鉴定已知miRNA的表达水平,预测新miRNA的序列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方法首先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miRNA进行深度测序,其次对miRNA做数据分析、统计长度分布与比对注释,鉴定已知miRNA表达水平,最后... 目的通过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做高通量测序分析,鉴定已知miRNA的表达水平,预测新miRNA的序列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方法首先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miRNA进行深度测序,其次对miRNA做数据分析、统计长度分布与比对注释,鉴定已知miRNA表达水平,最后对发现的新miRNA序列进行结构和功能的预测。结果将构建文库中日本血吸虫表达的miRNA与最新Sanger miRBase数据库中的miRNA比对。结果显示,在鉴定的miRNA中,sja-mir-125b是表达量最高的miRNA,另外sjabantam,sja-mir-10,sja-mir-71a,sja-mir-36,sja-mir-61的表达量也较高,上述六种miRNA表达量占到已知miRNA表达量的94.6%。本研究发现了十种在日本血吸虫表达量最高的新miRNA,并对新miRNA进行序列及结构的预测。结论日本血吸虫成虫新miRNAs例如sja-mir-125b的发现将为深入研究其在血吸虫发育与致病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核糖核酸 miRNA 高通量测序 日本血吸虫病 成虫
下载PDF
抗旋毛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保护性免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欣 诸欣平 +3 位作者 黄敏君 郭增柱 周蕾 姜洪杰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 获得抗旋毛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 (单抗 )并初步研究其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利用杂交瘤技术 ,用旋毛虫成虫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 / 0进行细胞融合。用免疫双扩散鉴定单抗亚类 ,免疫印迹鉴定单抗的特异... 目的 获得抗旋毛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 (单抗 )并初步研究其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利用杂交瘤技术 ,用旋毛虫成虫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 / 0进行细胞融合。用免疫双扩散鉴定单抗亚类 ,免疫印迹鉴定单抗的特异性。小鼠尾静脉接种单抗进行被动免疫保护实验。结果 建立了 1株稳定分泌抗旋毛虫成虫单抗的细胞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6 4 0 0 ,诱生腹水ELISA效价达 1∶2 0 4 80 0。经鉴定单克隆抗体类型为IgM ,可以识别旋毛虫成虫、肌幼虫及新生幼虫 ,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4 0 0 0 0蛋白 ,并且不与猪蛔虫、血吸虫、包虫、囊虫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单抗被动免疫后的减虫率为 5 5 .6 3%。结论 获得 1株具种特异性、保护性的单克隆抗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免疫 旋毛虫 成虫 抗体 单克隆 制备
原文传递
甲苯咪唑杀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代雄 沈浩贤 +1 位作者 陈晓光 李华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443-444,共2页
目的观察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杀灭效果。方法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70 d后,将其分为3组:1)甲苯咪唑组:用灌胃的方法给予甲苯咪唑50 mg/kg,1次/d,连续2 d;2)吡喹酮+甲苯咪唑组:第1 d灌服吡喹酮1次,剂量为300 mg/kg;第4 d和第5 ... 目的观察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杀灭效果。方法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70 d后,将其分为3组:1)甲苯咪唑组:用灌胃的方法给予甲苯咪唑50 mg/kg,1次/d,连续2 d;2)吡喹酮+甲苯咪唑组:第1 d灌服吡喹酮1次,剂量为300 mg/kg;第4 d和第5 d灌服甲苯咪唑,给药剂量和次数同甲苯咪唑组;3)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第6 d分别剖杀实验大鼠,分离、记数、观察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甲苯咪唑组的减虫率为28.32%,虫荷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45);吡喹酮+甲苯咪唑组与甲苯咪唑组比较,减虫率差异无显著性(P=0.999)。结论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有效,但杀灭效果较差。吡喹酮和甲苯咪唑联用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无明显协同杀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咪唑 广州管圆线虫 成虫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