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跨界瑶族“度戒”乐舞的文化构建功能 被引量:2
1
作者 申波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5期103-110,共8页
“盘鼓”是瑶族各支系“度戒”仪式中具有标志性的乐器,更是族群集体人格获得心理转喻的法器。“度戒”,是瑶族普遍保存的对青少年开展“成年礼”性质的民俗传统。作为可供阅读的文本,“度戒”从社会学的立场,体现了瑶族社会对自我身份... “盘鼓”是瑶族各支系“度戒”仪式中具有标志性的乐器,更是族群集体人格获得心理转喻的法器。“度戒”,是瑶族普遍保存的对青少年开展“成年礼”性质的民俗传统。作为可供阅读的文本,“度戒”从社会学的立场,体现了瑶族社会对自我身份构建的需要,从音乐学的立场,度戒乐舞折射出瑶族先民借助仪式制造音声隐喻编织意义之网的“可感知的形式”,而盘鼓作为一种符号标识,则为我们从“符号-象征-意义”的角度解读度戒仪式的内涵与外延提供了可能。以云南中老边界瑶族聚居地“度戒”仪式为例,以局外人的身份考察了仪式场域中度戒乐舞这一神圣空间的鼓语音声,并对在场的局内人如何完成身份构建以实现心理感召所产生的意义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跨界 瑶族度戒 听觉经验 成年礼 神圣空间
下载PDF
神魔小说与人生仪礼
2
作者 王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9-92,共4页
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发现,神魔小说很多细节、内容,脱胎于古代甚至远古的一些人生仪礼,尤其那些普遍存在、反复出现的情节原型,如成仙、成佛考验,明显遗存有古代成年礼的印记。
关键词 神魔小说 人生仪礼 成年礼 考验
下载PDF
原型模式:雨王汉德森的成年礼——对索尔·贝娄小说《雨王汉德森》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慧云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0-23,共4页
成年礼是世界上很多民族史前时期都普遍存在过的习俗,受礼者要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接受肉体和精神的各种严格考验,然后才能被接纳为民族的正式成员。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可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运用原型批评方法进行解读。主... 成年礼是世界上很多民族史前时期都普遍存在过的习俗,受礼者要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接受肉体和精神的各种严格考验,然后才能被接纳为民族的正式成员。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可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运用原型批评方法进行解读。主人公汉德森从美国到非洲再重返美国的经历构成了一个“儿童———严峻考验———成年人”的情节框架,可被视作一个成年礼的原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礼 索尔·贝娄 汉德森
下载PDF
伤感的成长历程—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黑暗的中心》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文婕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05-108,共4页
《黑暗的中心》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意味隽永的丛林小说。它丰富的内涵引起了文学批评家们的极大兴趣,使之成为现代文学作品中倍受关注的作品之一。一个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阐... 《黑暗的中心》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意味隽永的丛林小说。它丰富的内涵引起了文学批评家们的极大兴趣,使之成为现代文学作品中倍受关注的作品之一。一个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这部作品,提供了从多个角度理解这部小说的视角。因此用鲜为人涉及的原型批评法来解读这部小说,通过对原型所组成的深层结构的阐释去发掘该作品的深层含意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康拉德 《黑暗的中心》 原型 成人仪式
下载PDF
试析冯至早期诗的青春特质
5
作者 岳明杰 王亚非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93-95,共3页
冯至早期诗歌可分为"昨日"时期和"北游"时期。"昨日"时期的作品宣扬"爱"和"美"的思想,同时又有着悲剧性的内涵,这与其时处于青年早期的冯至思想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而从"昨日&q... 冯至早期诗歌可分为"昨日"时期和"北游"时期。"昨日"时期的作品宣扬"爱"和"美"的思想,同时又有着悲剧性的内涵,这与其时处于青年早期的冯至思想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而从"昨日"到"北游",冯至诗风的变化,也可以看作青年冯至接受"成年礼"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青春 成年礼 诗风
下载PDF
成年礼与言志文学活动
6
作者 罗家湘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9-122,共4页
"诗言志"是一种教学内容,是成年礼仪式上展演的一个节目。尧舜时代成年礼中有言志活动,它影响到西周以后冠礼仪式上的言志文学活动,冠礼言志以述祖德、祝寿考为主要内容。
关键词 成年礼 诗言志 述祖德 祝寿考
下载PDF
阿斯塔菲耶夫《偷窃》中的西伯利亚形象
7
作者 张淑明 李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9,共4页
西伯利亚时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的极限时空,因其地缘政治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巧妙融合而被神话化。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阿斯塔菲耶夫在其小说《偷窃》中,把西伯利亚时空具象化为克拉耶斯维茨克,作者继承了俄罗斯文学对西伯利... 西伯利亚时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的极限时空,因其地缘政治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巧妙融合而被神话化。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阿斯塔菲耶夫在其小说《偷窃》中,把西伯利亚时空具象化为克拉耶斯维茨克,作者继承了俄罗斯文学对西伯利亚做出的神话诗学阐释,并创造性地把极限意义上的自然时空社会化,深化了人在宇宙中的存在主义命题,凸显出人类精神存在的孤独感、被弃感,探索了人类精神体验的深度。作家描绘的三种基本道德感的建立是处于极限环境下的人摆脱困境、实现其精神完整性复归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时空 阿斯塔菲耶夫 死亡时空 失乐园 成人礼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