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Ni系耐硫变换催化剂水吸附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李利民 刘艳 +1 位作者 张建 曹涛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1期68-71,共4页
本文用脉冲气相色谱法研究了Cu-Ni系免硫化耐硫变换催化剂对H2O的吸附强度和活性中心数,以及它们与催化活性的关联。
关键词 催化剂 钴钼系催化剂 吸附性能 变换催化剂
下载PDF
V-P-O/SiO_2催化剂上表面氧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加庚 楼辉 +2 位作者 徐端钧 马福泰 徐元植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5-39,共5页
用浸渍法制备了组成为V2O5∶P2O5∶SiO2 =20∶x∶100(x =0 ~60,质量比)的VPO/SiO2 催化剂,用TPR,IR和TPD法测定了苯和氧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在无气相氧和吸附氧存在的条件下用连续TP... 用浸渍法制备了组成为V2O5∶P2O5∶SiO2 =20∶x∶100(x =0 ~60,质量比)的VPO/SiO2 催化剂,用TPR,IR和TPD法测定了苯和氧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在无气相氧和吸附氧存在的条件下用连续TPD 方法测定了苯化学吸附与催化剂表面活性端基氧之间的关系. 发现VPO/SiO2 催化剂对苯的吸附至少有四种吸附中心,但有两种吸附中心是不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种对应于苯的物理吸附,而另一种则被CO2 所占据.VPO/SiO2 催化剂表面上氧的吸附随催化剂中P2O5 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苯的化学吸附随催化剂表面活性端基氧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氧化钒 氧化磷 负载型催化剂 催化活性
下载PDF
电导法研究可再生甲壳质吸附低浓度游离酸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炳稔 李国明 +1 位作者 万春华 钟荣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2期48-51,共4页
利用电导实验技术,跟踪可再生甲壳质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可再生甲壳质的活性吸附中心是表面自由胺基,吸附游离硝酸的表观活化能是26.4kJ/mol.可再生甲壳质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过程遵循单分子层机制进行.
关键词 电导法 可再生甲壳质 吸附中心 吸附剂 游离酸
下载PDF
煤焦油重组分悬浮床加氢裂化生焦机理 被引量:6
4
作者 吴乐乐 杜俊涛 +2 位作者 邓文安 王晓杰 李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9-1096,共8页
以中/低温煤焦油重组分(CTAR)为原料进行悬浮床加氢实验,采用1 H-NMR、XRD、IR、元素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手段对生焦前驱体(HI)进行分析,并以显微镜观测、SEM、IR等方法对焦炭的官能团、堆积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研究,推测CTAR加氢... 以中/低温煤焦油重组分(CTAR)为原料进行悬浮床加氢实验,采用1 H-NMR、XRD、IR、元素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手段对生焦前驱体(HI)进行分析,并以显微镜观测、SEM、IR等方法对焦炭的官能团、堆积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研究,推测CTAR加氢过程的生焦机理。结果表明,CTAR悬浮床加氢效果理想,HI中芳环稠度低,侧链少而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低,分子间缔合性小,没有芳香片层堆积结构,不易裂化产生大分子自由基,是轻质生焦前驱体。焦炭为1μm左右的球状颗粒吸附于炭质颗粒而形成的10μm左右的聚合体。CTAR中分布的甲苯不溶物及硫化的催化剂颗粒在反应中提供的"2个结焦中心(催化剂和微晶粒子),1个吸附中心(炭质颗粒)"使焦粒变小、壁相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重组分 悬浮床加氢 生焦前驱体 生焦机理 吸附中心 载焦体
下载PDF
煤对CH_4分子吸附平衡态位能曲线量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华平 李明 +1 位作者 炎正馨 闫东芝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以Van Der Waals力作用半径为边界条件,构建了煤大分子骨架模型及煤对CH4吸附的量子动力学模型;采用量子化学DFT方法,在6-311G++基组上对煤大分子骨架模型及煤对CH4分子吸附模型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多种吸附平衡态的几何构型以及吸附... 以Van Der Waals力作用半径为边界条件,构建了煤大分子骨架模型及煤对CH4吸附的量子动力学模型;采用量子化学DFT方法,在6-311G++基组上对煤大分子骨架模型及煤对CH4分子吸附模型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多种吸附平衡态的几何构型以及吸附的稳定平衡结构;通过煤大分子骨架模型的Mulliken Atomic Charges分析,研究了煤分子对CH4分子的吸附中心,吸附位能曲线,以及CH4分子键长键角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模型 吸附平衡态 吸附中心 位能曲线 量子化学
原文传递
电导法研究固-液界面的吸附-D_(354)树脂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万春华 陈炳稔 《广州化工》 CAS 1999年第2期36-38,共3页
利用电导实验技术,跟踪观察D_(354)树脂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行为,研究吸附体系的性质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_(354)树脂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吸附速率大小顺序为HClO_4>HNO_3>HCl。D_(354)树脂的吸附活性中心是自由胺基。
关键词 电导法 D354树脂 吸附 游离酸 固液界面
下载PDF
胜利油田抗氧缓蚀剂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谭晓林 龙媛媛 +2 位作者 刘晶姝 魏旭 杨为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4-509,共6页
针对胜利油田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抑制高含溶解氧污水腐蚀缓蚀剂,导致药剂投加量大而缓蚀效率较差的现状,综合考虑溶解氧、氧化性物质和HCO3-的协同腐蚀作用,合成了含有羟基、N-C=S和O=C-N等多吸附中心的缓蚀剂葡萄糖硫代胺基甲酸盐,并... 针对胜利油田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抑制高含溶解氧污水腐蚀缓蚀剂,导致药剂投加量大而缓蚀效率较差的现状,综合考虑溶解氧、氧化性物质和HCO3-的协同腐蚀作用,合成了含有羟基、N-C=S和O=C-N等多吸附中心的缓蚀剂葡萄糖硫代胺基甲酸盐,并以葡萄糖硫代氨基甲酸盐为主剂,以有机羧酸盐、硫脲和有机膦酸(ATMP)为辅剂,通过正交实验得到配方为60%葡萄糖硫代胺基甲酸盐+6%硫脲+4%羧酸盐+10%ATMP的缓蚀剂PTT-20。在温度60℃、实验时间72 h下,钢试片在加有30 mg/L复配缓蚀剂PTT-20的污水(氧浓度8.0 mg/L)中的腐蚀速率为0.0405 mm/a。在溶解氧含量为0.6数1.4 mg/L的现场应用中,30 mg/L缓蚀剂PTT-20的缓蚀率可达90%以上,缓蚀效果明显好于目前现场常规应用的缓蚀剂。缓蚀剂PTT-20能够形成多点吸附而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减少氧的吸附;碳硫基和羟基也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氧,减缓氧腐蚀。复配组分具有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缓蚀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 缓蚀剂 腐蚀 多吸附中心
下载PDF
具有多吸附中心的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世超 白致铭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9-81,共3页
合成了具有多吸附中心的缓蚀剂—具有多活性中心的咪唑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并应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它们的缓蚀效果和缓蚀机理 .结果表明 ,多吸附中心的引入可以加强表面活性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能力 ,提高了它们的缓蚀性能 .
关键词 多吸附中心 表面活性剂 缓蚀剂 杀菌剂
下载PDF
脉冲气相色谱法测定ZSM—5可逆吸附中心的相对强度和数目
9
作者 郭益群 杜宝石 +1 位作者 曹春艳 徐佳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1987年第2期99-103,共5页
固体催化剂表面可逆吸附中心的强度和数目是催化剂表面性质的重要表征之一。表面可逆吸附中心数目的多少和强度的高低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有一定关系。美国Mobil公司开发的ZSM系高硅铝比沸石分子筛因其有特殊的孔结构和优异的催化性质... 固体催化剂表面可逆吸附中心的强度和数目是催化剂表面性质的重要表征之一。表面可逆吸附中心数目的多少和强度的高低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有一定关系。美国Mobil公司开发的ZSM系高硅铝比沸石分子筛因其有特殊的孔结构和优异的催化性质而受到国内外石油化工界的重视。改性的HZSM—5用于甲苯歧化和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生成对二甲苯的选择性可以达到90%。有人用测定等温吸附线的方法研究了苯、水、环已烷等在HZSM—5上的吸附性质。我们用脉冲气相色谱技术,在接近反应温度的条件下研究了苯在H型和用M_gO改性的HZSM—5分子筛上可逆吸附的性质,测定了可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并对这两种分子筛可逆吸附苯的吸附中心的相对强度和数目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adsorption-cent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