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砷污染的危害及除砷方法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提芸 张旭 +1 位作者 佟迪 肖佟 《辽宁化工》 CAS 2008年第9期629-631,共3页
贵州省都柳江砷污染造成17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砷中毒,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有必要对砷污染的治理进行研究,提出不同的除砷方法,为今后砷污染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 饮用水 除砷方法 混凝沉淀法 吸附法 生物法
下载PDF
砷在贵州地区红土表面吸附和解吸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静 王学军 朱立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7-699,共3页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贵州遵义地区红土吸附和解吸砷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从动力学的角度上,氧化铁对砷的吸附、解吸是一个快速反应过程。试验结果表明,60%的砷的吸附和解吸是在15min内完成的,80%是在2h内完成的,24h被认为是反应的...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贵州遵义地区红土吸附和解吸砷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从动力学的角度上,氧化铁对砷的吸附、解吸是一个快速反应过程。试验结果表明,60%的砷的吸附和解吸是在15min内完成的,80%是在2h内完成的,24h被认为是反应的平衡时间。扩散系数Di反映了土壤表面吸附趋势。吸附反应开始时扩散系数Di较大,随着时间延长,Di逐渐减小,吸附量趋于平稳。用Elovice方程拟合吸附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红土 表面吸附力 解吸动力学 扩散系数
下载PDF
铍团簇吸附一氧化碳分子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3
作者 林莉 邝向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4-50,59,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广义梯度近似方法,在Perdew-Wang 91水平上对BenCO(n=2~13)团簇进行了全电子计算。结果表明:CO分子倾向于平行吸附在纯Ben团簇的表面并占据铍团簇的外部位置,吸附后主团簇结构基本没有发生较大的突变,但是CO分子的吸...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广义梯度近似方法,在Perdew-Wang 91水平上对BenCO(n=2~13)团簇进行了全电子计算。结果表明:CO分子倾向于平行吸附在纯Ben团簇的表面并占据铍团簇的外部位置,吸附后主团簇结构基本没有发生较大的突变,但是CO分子的吸附会使Ben团簇的对称性下降,n=6,8时铍团簇对CO分子的吸附相对较强,n=4,7,11时铍团簇对CO分子的吸附相对较弱;吸附CO分子后,多数Be Be键长以及C O的键长变长,即一氧化碳的吸附会使Be Be以及CO的相互作用减弱;吸附之后BenCO团簇的能隙、垂直电离势、垂直亲和势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BenCO的能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奇偶振荡并在Be8CO出现了最大值,吸附前后团簇的垂直电离势、垂直亲和势曲线变化大趋势基本相同,随着原子数的增加团簇的垂直电离势逐渐降低而垂直亲和势逐渐升高。CO分子吸附后对纯Ben团簇的稳定性产生了较大影响,C O的键长、Be Be键长及团簇的能隙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吸附后仍存在幻数结构Be8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团簇 一氧化碳分子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三乙烯四胺改性的磁性微球对酸性品红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凯 张曼 +3 位作者 魏立强 李天祺 蔡金利 余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7-191,197,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功能单体,采用分数聚合法合成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St-GMA)]磁性微球,利用三乙烯四胺(TETA)修饰P(St-GMA)磁性微球,制备表面含有氨基的P(St-GMA)-TETA磁性微球。采用光学显微镜、傅里叶...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功能单体,采用分数聚合法合成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St-GMA)]磁性微球,利用三乙烯四胺(TETA)修饰P(St-GMA)磁性微球,制备表面含有氨基的P(St-GMA)-TETA磁性微球。采用光学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样品磁力振荡计(VSM)等手段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对含酸性品红(AF)的模拟废水吸附性能研究。考察了pH、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P(St-GMA)-TETA]磁性微球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AF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60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在298K时,最大吸附量高达171.821mg/g, Langmuir等温吸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拟合P(St-GMA)-TETA磁性微球对AF染料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磁性微球 吸附 酸性品红
下载PDF
Unique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NO and O_2 at hydrogenated anatase TiO_2(101)
5
作者 Fei Li Wen-Hao Huang Xue-Qing Go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765-768,共4页
Titanium dioxide(TiO2)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studied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especially for its unique performances in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sis. Different phases of TiO2 have been found to exhibit different... Titanium dioxide(TiO2)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studied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especially for its unique performances in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sis. Different phases of TiO2 have been found to exhibit different photo-activities, though the origins are still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this work, we use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calculations, corrected by on-site Coulomb and long-range dispersion interactions, to study the adsorptions of nitric oxide(NO) and oxygen(O2) molecules on the clean and hydrogenated anatase TiO2(101) surfaces. We also compare the detailed calculated results regarding their structural, energetic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with those obtained at rutile TiO2(110).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behaviors of the surface localized electrons being transferred from adsorbed H, as well as the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NO and O2 are quite different at the two surfaces,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ir characteristic local bonding structures around the surface hydroxyl. These results may also help explain the different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se two main facets of anatase and rutile 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tase TiO2(101) Rutile TiO2(110) Surface adsorptions Surface hydroxyls Localized electrons PHOTOCATALYSI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原文传递
氨基功能化P(St-HEMA)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对Pb(Ⅱ)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凯 邱广明 +4 位作者 魏利强 赵景鑫 谢雪 于鑫 潭冬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76-3181,3188,共7页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P(St-HEMA)磁性微球,利用乙二胺与磁性微球进行反应得到表面含有氨基的[P(St-HEMA)-EDA]磁性微球。通过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样品磁力振荡计(VSM)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对...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P(St-HEMA)磁性微球,利用乙二胺与磁性微球进行反应得到表面含有氨基的[P(St-HEMA)-EDA]磁性微球。通过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样品磁力振荡计(VSM)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对含Pb(Ⅱ)的模拟废水吸附性能研究。考察了pH值、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P(St-HEMA)-EDA]磁性微球对Pb2+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在298 K时,[P(St-HEMA)-EDA]磁性微球对Pb^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为化学吸附过程,在90 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高达87.566 mg/g,Langmuir等温吸附数学模型能比较好地拟合[P(St-HEMA)-EDA]磁性微球对Pb^2+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磁性微球 PB^2+ 吸附
下载PDF
纳米钛酸锶钡粉体制备及其对水中Cd^(2+)吸附行为 被引量:20
7
作者 苏会东 张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92-2896,共5页
采用草酸盐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草酸氧钛锶钡前驱体,通过905℃高温煅烧,制得了高纯纳米钛酸锶钡,并利用SEM、TEM、FT-IR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该粉体应用于水中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钛酸锶钡粉体为球形,钙钛矿结构... 采用草酸盐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草酸氧钛锶钡前驱体,通过905℃高温煅烧,制得了高纯纳米钛酸锶钡,并利用SEM、TEM、FT-IR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该粉体应用于水中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钛酸锶钡粉体为球形,钙钛矿结构,平均粒径为36nm.对水中的镉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量与介质的pH值有密切关系,吸附动力学符合Langmuir和Bangham速率方程所描述的规律;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行为是自发的、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盐共沉淀法 纳米钛酸锶钡粉体 镉离子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对双酚A的去除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健华 黄霞 +1 位作者 李舒渊 肖云波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9-1003,共5页
双酚A是废水处理中一种典型的有害物,需要在废水处理中去除。该文研究了不主动排泥的运行模式下膜-生物反应器对双酚A的去除效果。考察了不同双酚A污泥负荷对双酚A去除的影响,以及污泥吸附和生物降解对去除的贡献。在双酚A污泥负荷为0.0... 双酚A是废水处理中一种典型的有害物,需要在废水处理中去除。该文研究了不主动排泥的运行模式下膜-生物反应器对双酚A的去除效果。考察了不同双酚A污泥负荷对双酚A去除的影响,以及污泥吸附和生物降解对去除的贡献。在双酚A污泥负荷为0.058~10.2g.kg-1.d-1的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对双酚A的去除率在93%以上。污泥对双酚A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式,但污泥吸附只占去除量的0.2%以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培养,反应器污泥可以降解双酚A。双酚A的加入没有对膜-生物反应器去除常规污染物的能力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膜-生物反应器 双酚A 污泥负荷 污泥吸附 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动态浊度法比较不同方法对内毒素的清除效率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友 龚慕辛 +2 位作者 关怀 穆阳 马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对热压灭菌、活性炭吸附、微孔滤膜、超滤和微波等几种除内毒素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向无内毒素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外加定量内毒素,采用动态浊度法测定除内毒素前后内毒素的含量,考察几种方法的除内毒素效率。结果:活性炭吸附法效... 目的:对热压灭菌、活性炭吸附、微孔滤膜、超滤和微波等几种除内毒素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向无内毒素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外加定量内毒素,采用动态浊度法测定除内毒素前后内毒素的含量,考察几种方法的除内毒素效率。结果:活性炭吸附法效果最好,对无内毒素溶剂内毒素的清除率均在99.0%以上。结论:活性炭吸附和超滤法对内毒素有很好的清除效果。动态浊度法是内毒素定量检测的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浊度法 内毒素 活性炭吸附 超滤
原文传递
功能化的β-环糊精水凝胶对U(Ⅵ)、Th(Ⅳ)的吸附 被引量:4
10
作者 毕蕾 杨柳 +6 位作者 雷志伟 姜芸捷 刘莲 段国建 吴蓉 胡佩卓 刘同环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9-360,I0002,共13页
以顺丁烯二酸酐修饰的β-环糊精(β-CD)、丙烯腈(AN)和顺丁烯二酸酐(MAH)为单体,合成了功能化三元共聚物水凝胶β-CD/MAH-co-AN-co-MAH(CD-AN-MAH),进一步肟化得到β-CD/MAH-co-AO-co-MAH(CD-AO-MAH)。为了探索两种三元共聚物水凝胶在... 以顺丁烯二酸酐修饰的β-环糊精(β-CD)、丙烯腈(AN)和顺丁烯二酸酐(MAH)为单体,合成了功能化三元共聚物水凝胶β-CD/MAH-co-AN-co-MAH(CD-AN-MAH),进一步肟化得到β-CD/MAH-co-AO-co-MAH(CD-AO-MAH)。为了探索两种三元共聚物水凝胶在一定条件下对U(Ⅵ)、Th(Ⅳ)的吸附特性,研究了酸度、时间和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进而观察U(Ⅵ)和Th(Ⅳ)的不同的吸附行为;结合动力学拟合、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拟合解释U(Ⅵ)和Th(Ⅳ)与两种新材料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一定酸度条件下,两种三元共聚物水凝胶对U(Ⅵ)和Th(Ⅳ)的吸附均是快速的动力学过程,服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肟化后的CD-AO-MAH对U(Ⅵ)的吸附效果优于肟化前的CD-AN-MAH;且两种三元共聚物水凝胶对于U(Ⅵ)的吸附均优于对Th(Ⅳ)的吸附。再一次证明肟基对U(Ⅵ)有较好的选择性,肟化后的三元共聚物水凝胶可以做为选择性分离U(Ⅵ)的潜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Ⅵ) Th(Ⅳ) 偕胺肟基 对比吸附 拟合计算
下载PDF
表面吸附污染对多晶铜和金功函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瑞 赵志娟 +1 位作者 安辰杰 徐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1-256,共6页
功函数是金属光阴极的一项重要特性,决定了光电子发射量子效率。金属表面在大气环境中容易受表面吸附污染的影响,从而改变表面功函数,并可能影响光电子发射性能。本工作通过光电子能谱的方法,研究常用做光阴极材料的多晶铜和金表面在大... 功函数是金属光阴极的一项重要特性,决定了光电子发射量子效率。金属表面在大气环境中容易受表面吸附污染的影响,从而改变表面功函数,并可能影响光电子发射性能。本工作通过光电子能谱的方法,研究常用做光阴极材料的多晶铜和金表面在大气环境中的吸附污染,及其对表面功函数的影响。根据紫外光电子能谱的测量,发现铜和金金属表面存在吸附污染时功函数相比纯净金属表面分别降低约0.1 e V和0.7 e V。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有机分子吸附污染使得金样品的表面功函数降低;而对于铜样品表面,导致功函数降低的因素包括有机分子吸附和表面氧化。本研究对光阴极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吸附 表面污染 功函数 光阴极 金属表面
下载PDF
氰化金和氰化银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和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国臣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1-37,共7页
本文重点讨论Au(CN)_2^-和Ag(CN)_2^-在活性炭上吸附的行为和特征。 当矿浆中只有Au(CN)_2^-或Ag(CN)_2^-时,它们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过程和特征相同;当矿浆中既有Au(CN)_2^-又有Ag(CN)_2^-时,它们的吸附过程和行为又不相同。 Ag(CN)_2^-对... 本文重点讨论Au(CN)_2^-和Ag(CN)_2^-在活性炭上吸附的行为和特征。 当矿浆中只有Au(CN)_2^-或Ag(CN)_2^-时,它们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过程和特征相同;当矿浆中既有Au(CN)_2^-又有Ag(CN)_2^-时,它们的吸附过程和行为又不相同。 Ag(CN)_2^-对Au(CN)_2^-在活性炭上吸附的连续性没有影响,但对吸附容量有影响。无Ag(CN)_2^-时金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容量为q=40.71C^(0.717),有Ag(CN)_2^-时(本文叙及条件),金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容量为q=4.4368C^(0.4701)。 q——吸附平衡时金容量,mg/g.c; C——吸附平衡时液相金品位,mg/L。 受Au(CN)_2^-的影响,Ag(CN)_2`-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变化很大,可由吸附变为解吸。因此,当Au(CN)_2^-和Ag(CN)_2^-存在于同一体系时,它们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不能同时完成,金、银必须进行分段吸附才能获得满意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吸附 氰化金 氰化银 活性炭
下载PDF
电输运谱在原位电化学界面测量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13
作者 穆张岩 丁梦宁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7,共20页
电化学/电催化技术是实现能源高效转化与储存的重要手段,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前沿领域。如今日渐深入的电催化研究开始要求更精确且多维度的电化学界面信息,从而指导实现电化学体系的优化,而这往往依赖于一些原位表征方法的发展和应... 电化学/电催化技术是实现能源高效转化与储存的重要手段,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前沿领域。如今日渐深入的电催化研究开始要求更精确且多维度的电化学界面信息,从而指导实现电化学体系的优化,而这往往依赖于一些原位表征方法的发展和应用。电输运谱(electrical transport spectroscopy,ETS)是一种新兴的基于芯片平台的电化学原位表征技术,它可以实现电势扫描条件下电化学信号和电极材料电输运性质的同时获取。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铂纳米线微纳器件的ETS信号原理(吸附现象导致的表面电子散射)和器件制作流程、几个典型电催化反应过程中铂表面状态的演变,以及电解质离子竞争吸附对铂催化氧还原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由于与电化学体系的高度匹配,ETS可应用于不同结构及金属类型材料体系(金和铂纳米颗粒)。金和铂表现出显著不同的离子吸附现象,尤其是对于弱吸附离子(高氯酸根和硫酸根)。通过电输运谱还可实时监测电化学过程中材料的相变及电子性质的变化。于是,ETS可被用于监测和实现二维材料电化学可控插层,理解电催化剂在电催化过程中的相变机制以及相变过程如何影响电催化活性,揭示二维半导体催化剂材料电催化过程的自门控效应。此外,ETS还被应用于生物电化学体系,探索电化学过程中的细胞导电机制。最后,本文对ETS的优点及不足进行总结,展望了ETS在未来电化学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输运谱 微纳电化学器件 原位表征 电化学表界面 表面吸附
下载PDF
多孔兰尼镍作单质硫载体的锂硫电池性能
14
作者 朱希 田建华 +1 位作者 刘肖燕 单忠强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9-1278,共10页
提出以导电多孔兰尼镍(RNi)为锂硫电池中单质S的新载体材料,探究了S/RNi复合材料在溶剂法、研磨高温法及球磨高温法下的电化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溶剂法制备的S/RNi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好。预处理后的RNi为海绵状的导电多孔结构,孔... 提出以导电多孔兰尼镍(RNi)为锂硫电池中单质S的新载体材料,探究了S/RNi复合材料在溶剂法、研磨高温法及球磨高温法下的电化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溶剂法制备的S/RNi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好。预处理后的RNi为海绵状的导电多孔结构,孔径分布在12.5~50nm之间。SEM和XRD表明,溶剂法制备的S/RNi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孔结构,单质S颗粒较小,均匀分布在深层孔结构中,S与RNi充分接触。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 479mAh/g,经过20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保持在765mAh/g,库伦效率约为99%。其循环性能也优于传统S/C复合材料。溶剂法制备的S/RNi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得益于RNi的导电性及对单质S的物理和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兰尼镍(RNi) 单质硫 吸附 制备方法
原文传递
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 被引量:1226
15
作者 张金川 金之钧 袁明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5-18,共4页
对页岩气成藏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 ,获得了四个方面的认识。①页岩气成藏机理兼具煤层吸附气和常规圈闭气藏特征 ,体现出了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②在页岩气的成藏过程中 ,天然气的赋存方式和成藏类型逐渐改变 ,含气丰度和富集程度逐渐... 对页岩气成藏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 ,获得了四个方面的认识。①页岩气成藏机理兼具煤层吸附气和常规圈闭气藏特征 ,体现出了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②在页岩气的成藏过程中 ,天然气的赋存方式和成藏类型逐渐改变 ,含气丰度和富集程度逐渐增加。③完整的页岩气成藏与演化可分为 3个主要的作用过程 ,自身构成了从吸附聚集、膨胀造隙富集到活塞式推进或置换式运移的机理序列。④相应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变化对页岩气的成藏与分布产生了控制和影响作用 ,岩性特征变化和裂缝发育状况对页岩气藏中天然气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具有控制作用。研究了我国的情况 ,认为我国的许多盆地存在工业性页岩气藏发育的基本地质条件 ,其中 ,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的水西沟群是页岩气发育的重要区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机理 分布特征 天然气 干酪根 有机质 压力 渗透率
下载PDF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d(Ⅱ)的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214
16
作者 李力 陆宇超 +2 位作者 刘娅 孙红文 梁中耀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77-2283,共7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50℃和700℃热解温度下分别制备了两种生物炭(BC350和BC700),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在700℃下制备的生物炭芳构化程度更高,疏水性更强,比表面积更大,孔结构发育更加完全。研究Cd(Ⅱ)在两种生物炭上的吸附发现,...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50℃和700℃热解温度下分别制备了两种生物炭(BC350和BC700),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在700℃下制备的生物炭芳构化程度更高,疏水性更强,比表面积更大,孔结构发育更加完全。研究Cd(Ⅱ)在两种生物炭上的吸附发现,Two-site 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比One-site 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能更好描述Cd(Ⅱ)在生物炭表面的吸附。BC700对Cd(Ⅱ)的吸附容量大于BC350,解吸率远小于BC350,吸附效果更好;离子交换和阳离子-π作用两种吸附机理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前者分别占BC350和BC700总吸附容量的13.7%和1.1%,后者分别占86.3%和98.9%,阳离子-π作用是最主要的吸附机理。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生物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和π共轭芳香结构分别提供不同机理的吸附位点。由于具有更多的离子交换位点,BC350对Cd(Ⅱ)吸附受pH影响较BC700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吸附 离子交换 阳离子-π作用
下载PDF
重金属的生物吸附技术研究 被引量:120
17
作者 陈勇生 孙启俊 +2 位作者 陈钧 庄源益 戴树桂 《环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4-43,共10页
利用生物包括发酵工业的菌丝体废渣或海洋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来治理重金属造成的污染,其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国外研究较多的一种处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本文从生物吸附的概念、机理、吸附剂的性能... 利用生物包括发酵工业的菌丝体废渣或海洋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来治理重金属造成的污染,其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国外研究较多的一种处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本文从生物吸附的概念、机理、吸附剂的性能,以及生物吸附剂的固定化等诸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阐述了生物对重金属吸附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重金属 废水处理 生物吸附技术
原文传递
氨氮在天然沸石上的吸附及解吸 被引量:150
18
作者 张曦 吴为中 +2 位作者 温东辉 李文奇 唐孝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研究了氨氮浓度、温度、时间、共存阳离子等对氨氮在天然沸石上吸附的影响 ,比较了HCl及NaCl溶液对氨氮解吸的效果 ,初步探讨了沸石吸附氨氮后自然硝化的规律 .结果显示 ,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大或温度的升高 ,沸石吸附量上升 ,最大可达 1 1... 研究了氨氮浓度、温度、时间、共存阳离子等对氨氮在天然沸石上吸附的影响 ,比较了HCl及NaCl溶液对氨氮解吸的效果 ,初步探讨了沸石吸附氨氮后自然硝化的规律 .结果显示 ,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大或温度的升高 ,沸石吸附量上升 ,最大可达 1 1 5mg·g- 1 ;沸石吸附的初始阶段 (0— 8h) ,沸石吸附量随时间显著上升 ,此后趋于平缓 ;在不同阳离子共存的情况下 ,K+可使沸石吸附量降低 5 0 %以上 ;HCl溶液对氨氮解吸的效果好于NaCl溶液 ,解吸率最高可达到 6 0 % ;沸石吸附的氨氮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可转化为硝氮 ,溶液中硝氮浓度 1 2 0h后可达 9mg·l- 1 ,在总氮中比率达到 2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沸石 吸附 解吸 硝化 氨氮废水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质对土壤中镉吸附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45
19
作者 陈同斌 陈志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83-186,共4页
水溶性有机质 (DOM)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很活跃的组分 .本文以赤红壤、水稻土和褐土作为供试土壤 ,研究了来源于稻秆和底泥的DOM对土壤中Cd吸附行为的影响 .DOM对土壤中Cd的吸附行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 水溶性有机质 (DOM)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很活跃的组分 .本文以赤红壤、水稻土和褐土作为供试土壤 ,研究了来源于稻秆和底泥的DOM对土壤中Cd吸附行为的影响 .DOM对土壤中Cd的吸附行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与土壤类型和DOM种类有关 .在 3种供试土壤中 ,无论添加稻秆DOM还是底泥DOM ,都会使Cd的最大吸附容量和吸附率明显降低 ,其下降幅度为17 3%~ 93 9%.在添加同一种DOM的前提下 ,DOM对Cd吸附的抑制作用均为 :赤红壤 >水稻土 >褐土 .如果不添加DOM ,则土壤对Cd的最大吸附容量主要取决于土壤固相的吸附特性 ,添加DOM后土壤对Cd的最大吸附容量则主要取决于液相中的DOM .由此推断 ,传统的看法 ,通过施用有机肥来固定土壤中的Cd并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观点值得商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Cd吸附 水溶性有机质 DOM 镉吸附
下载PDF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62
20
作者 安增莉 侯艳伟 +1 位作者 蔡超 薛秀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51-1857,共7页
利用红外(FTIR)光谱、Boehm滴定、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等方法对300℃、400℃、500℃、600℃下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进行表征,分别记录为RC300、RC400、RC500和RC600,同时研究了4种生物炭在不同平衡时间、pH值、浓度下对Pb(Ⅱ)的吸附特征... 利用红外(FTIR)光谱、Boehm滴定、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等方法对300℃、400℃、500℃、600℃下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进行表征,分别记录为RC300、RC400、RC500和RC600,同时研究了4种生物炭在不同平衡时间、pH值、浓度下对Pb(Ⅱ)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目下降,芳香化程度升高,微孔结构逐渐发育,比表面积逐渐增大.4种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反应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2大于0.9947.随着溶液初始pH值的升高,生物炭的吸附量增加,最佳吸附pH值RC300和RC400为3.5,RC500和RC600分别为6.5和6.0.在25℃时,4种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容量为RC300>RC400>RC500>RC600,表明在300—600℃范围内,低温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利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了4种生物炭对Pb(Ⅱ)的等温吸附数据,结果显示RC300和RC400符合Langmuir方程,而RC500和RC600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生物炭 热解温度 吸附 Pb(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