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酸改性杨树叶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庆乐 董建 +3 位作者 张丽青 汪吉祥 李泽姣 李瑞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9,94,共7页
利用草酸改性杨树叶为试验材料,对溶液中六价铬进行吸附去除。试验结果表明:当p H=2,吸附剂剂量为0.3 g,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该材料对50 m L浓度为50 mg/L含铬废水的去除率达99.1%;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拟合该材料对Cr(VI)的吸附... 利用草酸改性杨树叶为试验材料,对溶液中六价铬进行吸附去除。试验结果表明:当p H=2,吸附剂剂量为0.3 g,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该材料对50 m L浓度为50 mg/L含铬废水的去除率达99.1%;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拟合该材料对Cr(VI)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揭示其吸附主要是离子交换吸附;Langmuir方程能较好模拟该材料对Cr(VI)的等温吸附过程,表明其吸附主要是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量为40.91 mg/g。热力学研究表明,Cr(VI)在该材料表面的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的物理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改性杨树叶 六价铬 吸附动力学 热力学
原文传递
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水溶液动态表面张力及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文君 李干佐 +2 位作者 柴金岭 李英 张治国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69-673,共5页
使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C18DAC)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 ,考察了浓度、温度等对其DST的影响 ,详细表征了DST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计算了动态表面张力的各种参数 (n ,ti,t ,tm,R1/ 2 ) .结合Word Tordai方程计算了表观... 使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C18DAC)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 ,考察了浓度、温度等对其DST的影响 ,详细表征了DST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计算了动态表面张力的各种参数 (n ,ti,t ,tm,R1/ 2 ) .结合Word Tordai方程计算了表观扩散系数 (Da)和吸附势垒 (Ea) ,对其吸附动力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DST参数的物理意义 .结果表明 ,t 值越小 ,吸附势垒Ea 越大 ,宏观扩散系数Da 越小 ,表面活性剂分子越不易吸附在溶液表面 ;C18DAC低浓度时吸附属于扩散控制模式 ,高浓度时属于混合控制模式 ;高浓度时 ,在吸附初期 (t→ 0 )为扩散控制模式 ,吸附后期 (t→∞ )为混合控制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水溶液 动态表面张力 DST参数 吸附势垒 吸附动力学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磺胺类抗生素的活性炭吸附过程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谢胜 李娟英 赵庆祥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3-488,共6页
采用煤质活性炭对3种磺胺类抗生素(浓度在1~2 mg/L之间)的吸附处理过程做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3种磺胺类抗生素在2~3 h之内可以达到吸附平衡;准一级动力学对其吸附动力学的模拟结果良好,且SMZ、SM1和SM2的一级吸附动力学常数k1分别为... 采用煤质活性炭对3种磺胺类抗生素(浓度在1~2 mg/L之间)的吸附处理过程做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3种磺胺类抗生素在2~3 h之内可以达到吸附平衡;准一级动力学对其吸附动力学的模拟结果良好,且SMZ、SM1和SM2的一级吸附动力学常数k1分别为0.029、0.024和0.017 min-1,3种抗生素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3.75、3.23和2.95 mg/g,SMZ的平衡吸附容量最大,最先达到吸附平衡,且平衡浓度也最低。3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过程中,吸附前期的阻力主要是内扩散,而吸附后期较低浓度的抗生素吸附过程的阻力主要来自于膜扩散;采用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描述3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过程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 抗生素 活性炭 吸附动力学
原文传递
杉木树皮吸附重金属离子性能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苏文鹏 杨益琴 +2 位作者 蒋玲玉 周浩 周永红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5,共7页
通过间歇吸附的方法研究了杉木树皮粉对水溶液中Cu2+、Cd2+和Pb2+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树皮粉粒径大小、重金属离子水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和溶液的初始浓度对杉木树皮吸附重金属离子吸附量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的等温吸附方... 通过间歇吸附的方法研究了杉木树皮粉对水溶液中Cu2+、Cd2+和Pb2+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树皮粉粒径大小、重金属离子水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和溶液的初始浓度对杉木树皮吸附重金属离子吸附量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的等温吸附方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拟拟合.结果表明:杉木树皮粉可以有效地吸附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树皮粒径大小以250~830 μm为宜,吸附适宜的水溶液pH值为5,吸附时间为30 min,此时0.6g树皮粉对100 mL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重金属离子溶液Cu2+、Cd2+和Pb2+的吸附量分别为6.83、13.56和23.17 mg/g.45℃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但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相关性更高;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相关性R2大于0.997.说明杉木树皮粉可作为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有效吸附剂,其吸附主要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树皮 吸附 重金属离子 吸附动力学 等温吸附模型
下载PDF
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倩 岳钦艳 +1 位作者 高宝玉 刘莉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3-1117,共5页
研究了阳离子膨润土(EPI-DMA/B t,PD/B t,CTMAB/B t)对分散染料(分散黄棕S-2RFL,分散大红S-R,分散蓝SBL,分散黄SE-6GFL)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二阶段吸附速率方程,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吸附动力... 研究了阳离子膨润土(EPI-DMA/B t,PD/B t,CTMAB/B t)对分散染料(分散黄棕S-2RFL,分散大红S-R,分散蓝SBL,分散黄SE-6GFL)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二阶段吸附速率方程,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吸附动力学常数(k1,k2)以及吸附活化能(Ea1,Ea2)、活化焓(ΔH1*,ΔH2*)和活化熵(ΔS1*,ΔS2*);在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过程中,k1随着阳离子插层剂烷烃链的增加而增大,表明较大的晶片层间距,疏水的层间域和表面正电荷增加均有利于吸附速率增大;对于两个吸附动力学阶段,ΔH1★<-TavΔS1★,△H2★<-TavΔS2★和ΔG★>0表明整个吸附过程活化熵的影响大于活化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膨润土 分散染料 吸附动力学 速率常数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茶梗木质纤维素对儿茶素类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叶俭慧 金晶 +1 位作者 梁慧玲 梁月荣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3-318,共6页
以茶梗为原料制备木质纤维素,通过静态吸附,研究茶梗木质纤维素在绿茶提取物溶液中对儿茶素类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茶梗木质纤维素对儿茶素类总量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经验方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茶梗木质素纤维素对儿茶素类的... 以茶梗为原料制备木质纤维素,通过静态吸附,研究茶梗木质纤维素在绿茶提取物溶液中对儿茶素类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茶梗木质纤维素对儿茶素类总量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经验方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茶梗木质素纤维素对儿茶素类的平衡吸附量降低;动力学研究数据用拟一级速率方程和拟二级速率方程模拟,其中拟二级速率方程拟合程度更高,在不同温度下利用拟二级速率方程计算的总儿茶素类饱和吸附量与实测值吻合。随着温度的升高,速率常数k1和k2提高,而总儿茶素类的初始吸附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梗 木质纤维素 儿茶素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液/固体系中硅藻土对Pb^(2+)和Cd^(2+)的吸附机制 被引量:18
7
作者 朱健 王平 +2 位作者 雷明婧 张烨 张伟丽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123-4128,共6页
为了提高硅藻土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上的应用水平,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液/固体系中硅藻土对Pb2+、Cd2+的吸附影响因素、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属性。结果表明,随着投加量的减少,离子初始浓度的提高,pH值的增大,吸附作用时间的延长,硅... 为了提高硅藻土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上的应用水平,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液/固体系中硅藻土对Pb2+、Cd2+的吸附影响因素、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属性。结果表明,随着投加量的减少,离子初始浓度的提高,pH值的增大,吸附作用时间的延长,硅藻土对Pb2+、Cd2+吸附量不断上升;硅藻土对Pb2+、Cd2+的等温吸附都符合Langmuir模型,硅藻土对Pb2+、Cd2+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428 mg/g和7.916 mg/g,硅藻土对Pb2+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Pb2+具有较低的水合自由能,更容易脱去水膜与硅藻土孔道内的活性基团发生吸附作用;双常数扩散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硅藻土对Pb2+、Cd2+的吸附动力学属性,硅藻土对Cd2+有较快的吸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PB2+ Cd2+ 吸附影响因素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原文传递
磁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处理亚甲基蓝废水 被引量:18
8
作者 郭俊元 甘鹏飞 +1 位作者 陈诚 张国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22-2430,共9页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Fe3O4为磁核制备磁性壳聚糖,探究了其去除废水中亚甲基蓝的性能,以及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磁性壳聚糖投加量为0.5g/L、pH=10、反应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和吸附容量...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Fe3O4为磁核制备磁性壳聚糖,探究了其去除废水中亚甲基蓝的性能,以及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磁性壳聚糖投加量为0.5g/L、pH=10、反应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97.6%和39.0mg/g,远高于天然壳聚糖的59.8%和23.9mg/g.磁性壳聚糖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0.99902)和Langmuir等温线方程(R2=0.99961),吸附过程是热力学自发过程,吸附反应是放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磁性壳聚糖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吸附热力学
下载PDF
Mg-Al-Me(Me=La,Ce,Zr)复合氧化物制备及其除氟性能 被引量:15
9
作者 汪爱河 周康根 +2 位作者 刘行 陈泉州 刘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874-4881,共8页
采用双滴共沉淀-煅烧法制备Mg-Al-Me(Me=La,Ce,Zr)金属复合氧化物吸附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表征.采用批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氟浓度和共存离子(Cl^-、NO_3^-、SO_4^(2-)、CO_3^(2-)、HCO_3^... 采用双滴共沉淀-煅烧法制备Mg-Al-Me(Me=La,Ce,Zr)金属复合氧化物吸附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表征.采用批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氟浓度和共存离子(Cl^-、NO_3^-、SO_4^(2-)、CO_3^(2-)、HCO_3^-、PO_4^(3-))对氟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对氟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3种吸附剂对氟吸附速率主要受液膜扩散速率、颗粒内扩散速率和吸附反应速率共同控制.等温吸附结果显示Mg-Al-La对氟吸附能力最大,MgAl-Ce次之,Mg-Al-Zr最小,3种材料对氟吸附规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其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4.22、51.65、50.89 mg·g-1.共存离子对3种材料吸氟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其影响次序是Cl^-<NO_3^-<SO_4^(2-)<CO_3^(2-)≈HCO_3^-<PO_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 含氟废水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动边界模型
原文传递
溴素改性活性炭汞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强 冒咏秋 +3 位作者 段钰锋 朱纯 佘敏 洪亚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31-2534,共4页
在固定床实验台上进行了1%NH_4Br改性活性炭汞吸附实验。利用吸附动力学模型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汞吸附速率控制步,汞吸附活化能与初始汞吸附速率。结果表明:150℃时,1%NH_4Br改性活性炭脱汞能力显著增强,其原因是改性后活性炭表面活性位... 在固定床实验台上进行了1%NH_4Br改性活性炭汞吸附实验。利用吸附动力学模型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汞吸附速率控制步,汞吸附活化能与初始汞吸附速率。结果表明:150℃时,1%NH_4Br改性活性炭脱汞能力显著增强,其原因是改性后活性炭表面活性位点(Br)明显增加,强化了化学吸附作用。但低温时,化学吸附增强作用不明显。汞在改性活性炭表面的吸附活化能为29.69 kJ/mol,说明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化学吸附为辅。改性活性炭的初始汞吸附速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活性位吸附是汞吸附速率控制步,外部传质控制也影响整个汞吸附过程,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素 改性活性炭 吸附动力学 吸附活化能
原文传递
响应曲面分析优化改性粉煤灰漂珠对水中氟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严博文 叶长文 +2 位作者 龚锐 黄艳采 谢燕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9-717,共9页
为提升粉煤灰漂珠对水溶液中氟的吸附性能,以氧化钙为原料,采用煅烧法制备钙改性粉煤灰漂珠吸附材料.通过响应曲面分析中的Box-Behnken设计吸附氟试验,探讨各吸附因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利用SEM(扫描电镜)... 为提升粉煤灰漂珠对水溶液中氟的吸附性能,以氧化钙为原料,采用煅烧法制备钙改性粉煤灰漂珠吸附材料.通过响应曲面分析中的Box-Behnken设计吸附氟试验,探讨各吸附因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利用SEM(扫描电镜)、EDS(能量散射光谱)、XRD(X射线衍射)以及BET比表面积等手段对吸附材料进行表征,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试验探讨钙改性粉煤灰漂珠吸附剂的除氟机制.结果表明:①初始ρ(F-)和吸附温度对改性粉煤灰漂珠吸附水中F-的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当p H为5. 0、初始ρ(F-)为125 mg/L、吸附温度为40℃时,改性粉煤灰漂珠对水中F-的吸附效果最佳.②动力学试验显示,改性粉煤灰漂珠对水中F-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该吸附过程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与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相比,Temkin吸附等温模型更适合于描述该吸附平衡过程.③SEM、EDS和BET比表面积分析显示,改性后的粉煤灰漂珠内部生成了具有不规则表面和多孔结构的含钙团簇物质,从而增加了BET比表面积,改善了孔隙结构. XRD分析显示,钙改性粉煤灰漂珠主要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去除水中的F-.研究显示,以工业废物为原料制备的钙改性粉煤灰漂珠吸附剂的最大除氟率为93. 59%,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低成本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漂珠 响应曲面分析 含氟废水 吸附动力学模型 吸附等温模型
下载PDF
壳聚糖的改性及其去除废水中染料物质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俊元 陈诚 +1 位作者 张萍 何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9-1536,共8页
采用戊二醛交联FeCl_3制备改性壳聚糖吸附处理染料废水,以20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作为处理对象,探究氯化铁改性壳聚糖(FeCl_3-CTS)投加量、废水p H值、反应时间对其处理亚甲基蓝废水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过... 采用戊二醛交联FeCl_3制备改性壳聚糖吸附处理染料废水,以20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作为处理对象,探究氯化铁改性壳聚糖(FeCl_3-CTS)投加量、废水p H值、反应时间对其处理亚甲基蓝废水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FeCl_3-CTS对亚甲基蓝废水的处理效果远高于未改性壳聚糖(N-CTS),尤其是在投加量为0.1 g·L^(-1)、p H=6的条件下,经FeCl_3-CTS处理50 min后,亚甲基蓝废水的脱色率高达99.4%,FeCl_3-CTS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高达198.8 mg·g^(-1),与N-CTS的54.8%和109.6 mg·g^(-1)相比,均有显著的提高.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显示,FeCl_3-CTS对亚甲基蓝废水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0.9992)和Langmuir等温线方程(R^2=0.9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壳聚糖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吸附热力学
原文传递
纳米聚丙烯纤维吸油特性及对水面浮油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文华 王静 +2 位作者 寇希元 邱金泉 苗英霞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6-109,119,共5页
近年来海洋溢油事故频繁发生,开展高性能吸油材料制备及其吸油特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称重法研究了纳米聚丙烯纤维的吸油能力、吸油动力学及其重复使用性,此外还探讨了纳米聚丙烯纤维对水面浮油的吸附能力及温度对吸油效果的... 近年来海洋溢油事故频繁发生,开展高性能吸油材料制备及其吸油特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称重法研究了纳米聚丙烯纤维的吸油能力、吸油动力学及其重复使用性,此外还探讨了纳米聚丙烯纤维对水面浮油的吸附能力及温度对吸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聚丙烯纤维对汽油、柴油、机油和原油的吸油能力分别为22.30 g/g、29.50 g/g、46.30 g/g、34.90 g/g。纳米聚丙烯纤维在重复使用8次后,仍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纳米聚丙烯纤维对机油和原油的吸附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饱和吸油倍数分别为54.05 g/g和35.34 g/g,饱和吸附时间分别是43.40 min和8.66 min。温度对纳米聚丙烯纤维的吸油效果有影响,影响趋势与油的粘度、密度等物理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聚丙烯纤维 吸油材料 溢油 吸油能力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木质素基活性炭对染料废水中结晶紫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冼学权 杜芳黎 +3 位作者 唐培朵 顾传君 黎演明 马蓝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8-52,57,共6页
为研究生物质炭材料对染料结晶紫(CV)的吸附性能,以蔗渣造纸黑液中提取的酸不溶木质素为原料,KOH作为活化剂,制备了木质素基活性炭(LAC)。对其进行了孔结构表征,研究了LAC对CV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木质素与KOH的质量比为2:1,活化温度... 为研究生物质炭材料对染料结晶紫(CV)的吸附性能,以蔗渣造纸黑液中提取的酸不溶木质素为原料,KOH作为活化剂,制备了木质素基活性炭(LAC)。对其进行了孔结构表征,研究了LAC对CV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木质素与KOH的质量比为2:1,活化温度为850℃,活化时间为1 h时,制备的LAC的比表面积为2039 m^2/g,孔容积为1.068 cm^3/g。LAC能有效吸附CV染料,其吸附服从准2级动力学模型,吸附以化学吸附为速度控制步骤;吸附等温线遵循Freundlich模型,属于非均匀的多层吸附;标准热力学参数吉布斯自由能ΔG^0<0、熵变ΔS^0>0、焓变ΔH^0>0,证明LAC对CV的吸附过程是一种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该吸附过程化学吸附为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结晶紫 活性炭 吸附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废布料活性炭吸附典型染料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国龙 李登新 孙利娜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05-1408,共4页
研究了废布料活性炭从水溶液中吸附2种典型染料(酸性蓝62和活性艳蓝KN-R)的吸附特性,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废布料活性炭对2种染料的平衡吸附量(qe)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条件下,qe的大小顺序为酸性蓝62>... 研究了废布料活性炭从水溶液中吸附2种典型染料(酸性蓝62和活性艳蓝KN-R)的吸附特性,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废布料活性炭对2种染料的平衡吸附量(qe)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条件下,qe的大小顺序为酸性蓝62>活性艳蓝KN-R。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于酸性蓝62,粒子内扩散过程是该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但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吸附速率同时还受粒子外部扩散过程的控制,而对于活性艳蓝KN-R,粒子内部扩散过程不是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布料活性炭 染料 吸附动力学
原文传递
废轮胎活性炭对水中低浓度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丽坤 李丽 +2 位作者 辛翠 李金涛 刘双喜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9-213,共5页
为了去除水中残留的低浓度苯酚,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废轮胎活性炭,分析了废轮胎活性炭自水溶液吸附低浓度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特性,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和苯酚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分别采用拟一级反应、拟二级反应和颗粒内扩散反应... 为了去除水中残留的低浓度苯酚,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废轮胎活性炭,分析了废轮胎活性炭自水溶液吸附低浓度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特性,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和苯酚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分别采用拟一级反应、拟二级反应和颗粒内扩散反应模型对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废轮胎活性炭吸附低浓度苯酚的动力学数据,颗粒内扩散影响吸附速率,但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计算得到的表观吸附活化能表明,该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废轮胎活性炭用量为0.3g/L时,苯酚浓度小于2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轮胎活性炭 低浓度苯酚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活性炭材料的孔径结构对S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彬 宋磊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3-298,共6页
为了研究在常温下活性炭材料孔径结构及材料形态对SO2吸附性能的影响,以5种不同孔径结构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及活性炭颗粒为材料,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考查了活性炭孔径结构及材料形态与SO2吸附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较小的微孔径结... 为了研究在常温下活性炭材料孔径结构及材料形态对SO2吸附性能的影响,以5种不同孔径结构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及活性炭颗粒为材料,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考查了活性炭孔径结构及材料形态与SO2吸附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较小的微孔径结构更有利于SO2的吸附;不同孔径结构的活性炭材料对SO2的吸附均符合Bangham动力学过程,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速率随孔径的增大而增大;活性炭颗粒因其形态结构的差异,吸附速度较活性炭纤维慢,吸附效果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孔径结构 SO2吸附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高炉渣对废水中Cu^2+的吸附率和吸附行为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亚丽 杨宁 +1 位作者 崔素萍 韦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93,共8页
工业固废高炉渣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表现出了较好的吸附能力,为了深入了解高炉渣对Cu^2+的吸附效果,在研究高炉渣的用量、pH、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废水中Cu^2+吸附率的影响规律基础上,选取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实验,获得吸附Cu^2+的最佳... 工业固废高炉渣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表现出了较好的吸附能力,为了深入了解高炉渣对Cu^2+的吸附效果,在研究高炉渣的用量、pH、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废水中Cu^2+吸附率的影响规律基础上,选取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实验,获得吸附Cu^2+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利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探讨高炉渣对Cu^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高炉渣表面的吸附位点、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发达的孔隙结构能够促进Cu^2+的吸附.在高炉渣用量为0.5 g、pH为9、吸附时间为360 min、温度为65℃时,去除率可达99.93%,吸附后溶液中Cu^2+的残余质量浓度小于1 mg/L,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高炉渣对Cu^2+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CU^2+ 废水 吸附率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吸附法去除废水中的Pb^(2+) 被引量:8
19
作者 左国强 苏小莉 +2 位作者 刘改云 宋欣宇 张露露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8-834,共7页
通过液相还原法,采用NaBH_(4)还原Fe^(2+)制备了粒径约为50 nm的纳米零价铁(nZVI),并应用于含Pb^(2+)废水处理,详细考察了颗粒大小、酸度、温度、投入量、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对Pb^(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的NaBH_(4)有利于nZVI... 通过液相还原法,采用NaBH_(4)还原Fe^(2+)制备了粒径约为50 nm的纳米零价铁(nZVI),并应用于含Pb^(2+)废水处理,详细考察了颗粒大小、酸度、温度、投入量、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对Pb^(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的NaBH_(4)有利于nZVI网状结构的生成,也有利于nZVI对溶液中Pb^(2+)的去除,常温下,调节溶液pH 4~6,nZVI的投加量为0.5 g/L,当Pb^(2+)初始浓度小于200 mg/L时,nZVI可在20 min内完成对Pb^(2+)的去除,当Pb^(2+)的初始浓度为300~500 mg/L时,反应时间延长至60 min才能完全去除,而当Pb^(2+)的初始浓度为600 mg/L时,去除率最大仅为84.3%。动力学实验表明,nZVI对溶液中Pb^(2+)的吸附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吸附过程受化学吸附控制。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该过程的拟合程度都较高,表明Pb^(2+)的去除过程中单分子吸附和多分子吸附共存。当Pb^(2+)的初始浓度小于10 mg/L时,滤液中的Fe^(2+)浓度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的限量要求,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nZVI) 吸附 废水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修饰的后交联树脂对双酚A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谷清 龙立平 +1 位作者 王姣亮 徐满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5-779,共5页
用二氯乙烷为溶剂,用FeCl3为催化剂,使氯球和对乙酰氨基酚发生Friedel-Crafts反应制得了对乙酰氨基酚修饰的后交联树脂,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乙酰氨基和酚羟基二类氢键作用位点修饰的后交联树脂对双酚A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红外光谱... 用二氯乙烷为溶剂,用FeCl3为催化剂,使氯球和对乙酰氨基酚发生Friedel-Crafts反应制得了对乙酰氨基酚修饰的后交联树脂,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乙酰氨基和酚羟基二类氢键作用位点修饰的后交联树脂对双酚A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显示对乙酰氨基酚已被成功地修饰在后交联树脂上.对乙酰氨基酚修饰的后交联树脂与氯球相比,BET比表面积、孔容明显增大,孔径明显变小.对乙酰氨基酚修饰的后交联树脂对双酚A的吸附量明显高于75%活性炭的聚砜微球对双酚A的吸附量.对乙酰氨基酚修饰的后交联树脂对双酚A的吸附为放热、自发的过程;树脂可以用100%酒精解吸,解吸率为99.92%;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一级吸附速率方程,颗粒内扩散是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吸附速率同时还受液膜扩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后交联树脂 双酚A 吸附热力学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