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好氧颗粒污泥吸附重金属Cd(Ⅱ)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学耀 李进 +1 位作者 李久义 李强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7年第1期28-31,共4页
以好氧颗粒污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吸附剂,对水中Cd2+进行吸附研究。分析了初始Cd2+浓度、初始污泥浓度以及pH值对吸附的影响。试验表明,Langmuir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都能拟合试验所得吸附数据。当溶液温度维持在25℃时,pH值为... 以好氧颗粒污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吸附剂,对水中Cd2+进行吸附研究。分析了初始Cd2+浓度、初始污泥浓度以及pH值对吸附的影响。试验表明,Langmuir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都能拟合试验所得吸附数据。当溶液温度维持在25℃时,pH值为6~7时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此条件下,当Cd2+的质量浓度为5~150 mg/L,吸附时间为4 h时,颗粒污泥最大吸附容量为69.7 mg/g,最大去除率为95.9%。这说明颗粒污泥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的处理含Cd2+废水的生物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生物吸附 CD^2+ 等温吸附线
下载PDF
山西沁水煤层气田采收率预测 被引量:14
2
作者 拜文华 赵庆波 刘锐娥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38-444,共7页
采用地质类比、等温吸附曲线及储层数值模拟 3种方法对山西沁水煤层气田主力气层———二叠系山西组 3# 煤层、石炭系太原组 15 # 煤层的煤层气采收率进行了预测 ,结果 3# 煤层的煤层气采收率为 6 2 % ,15 # 煤层的采收率为 5 5 % ,总... 采用地质类比、等温吸附曲线及储层数值模拟 3种方法对山西沁水煤层气田主力气层———二叠系山西组 3# 煤层、石炭系太原组 15 # 煤层的煤层气采收率进行了预测 ,结果 3# 煤层的煤层气采收率为 6 2 % ,15 # 煤层的采收率为 5 5 % ,总平均采收率为 5 9%。分析对比了这 3种方法的运用条件及优缺点 ,指出煤层气采收率的预测必须采用多种方法 ,并结合具体的煤层气地质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采收率 等温吸附曲线 数值模拟 沁水盆地 山西
下载PDF
二醛基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尿素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献玲 方桂珍 +1 位作者 戴晓峰 张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146,共6页
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制备二醛基纤维素(DAC),考察各影响因素对二醛基纤维素制备的影响,采用FTIR、元素分析、XRD以及化学官能团测定等手段对二醛基纤维素的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二醛基纤维素的醛基含量与尿素吸附容量... 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制备二醛基纤维素(DAC),考察各影响因素对二醛基纤维素制备的影响,采用FTIR、元素分析、XRD以及化学官能团测定等手段对二醛基纤维素的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二醛基纤维素的醛基含量与尿素吸附容量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二醛基纤维素对尿素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高碘酸钠与微晶纤维素的质量比为2.4∶1、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3.5 h、反应介质的pH为2时,制得二醛基纤维素的醛基含量最大为97.74%。二醛基纤维素对尿素的吸附容量随醛基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吸附容量为59.23 mg.g-1,是包醛氧淀粉尿素吸附容量的10倍(6 mg.g-1),是包醛酶淀粉吸附容量的4倍(15 mg.g-1),吸附平衡时间为4 h。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ich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醛基纤维素 醛基 尿素 吸附平衡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水分对新景矿3号煤层甲烷吸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兆丰 李晓华 +1 位作者 杨宏民 赵长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117,共3页
为准确测定新景矿3号煤层的原始甲烷含量,更好地为防治甲烷灾害提供可靠数据,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采用高压吸附容量法在不同水分含量0,1.05%,2.30%,3.50%和4.68%条件下对新景矿3号煤层甲烷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测定,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分... 为准确测定新景矿3号煤层的原始甲烷含量,更好地为防治甲烷灾害提供可靠数据,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采用高压吸附容量法在不同水分含量0,1.05%,2.30%,3.50%和4.68%条件下对新景矿3号煤层甲烷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测定,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分析,得出水分对甲烷吸附量的水分影响系数,并对取得的水分影响系数与传统的水分影响系数进行了验证对比。结果表明:新的水分影响系数得出的吸附等温曲线和实测的吸附等温曲线几乎重合,而传统经验公式得出的曲线明显低于实测曲线,这说明传统的水分影响系数误差偏大,而通过校正后的水分水分影响系数对于3号煤层更为准确和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水分 水分影响系数 吸附等温线 吸附量 吸附特性
下载PDF
过渡金属改性Y分子筛对油品中碱性氮化物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栩 李筠韧 +2 位作者 谷和平 柳晓清 孟杰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5-129,共5页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改性Na(Ⅰ)Y分子筛制备Cu(Ⅰ)Y、Zn(Ⅱ)Y、Ni(Ⅱ)Y、Ag(Ⅰ)Y分子筛。采用X线衍射仪(XRD)、比表面测定仪对改性前后分子筛进行结构分析,考察改性前后分子筛的吸附温度、剂油质量比对吸附氮容量的影响,并对Cu(Ⅰ)Y分子...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改性Na(Ⅰ)Y分子筛制备Cu(Ⅰ)Y、Zn(Ⅱ)Y、Ni(Ⅱ)Y、Ag(Ⅰ)Y分子筛。采用X线衍射仪(XRD)、比表面测定仪对改性前后分子筛进行结构分析,考察改性前后分子筛的吸附温度、剂油质量比对吸附氮容量的影响,并对Cu(Ⅰ)Y分子筛的吸附等温线及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分子筛仍保留分子筛的主体晶型。适宜吸附条件为:剂油质量比1∶50,吸附温度60℃。改性后分子筛的吸附氮容量明显提高,5种分子筛吸附氮容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u(Ⅰ)Y、Zn(Ⅱ)Y、Ni(Ⅱ)Y、Ag(Ⅰ)Y、Na(Ⅰ)Y分子筛。Cu(Ⅰ)Y分子筛的吸附氮容量为42.049 mg/g,脱氮率为84.10%。Langmuir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该静态吸附过程,相关系数大于0.99;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颗粒扩散模型这3种模型中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99,是描述Cu(Ⅰ)Y分子筛吸附过程的最佳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Y分子筛 碱性氮化物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石墨烯海绵对重金属铬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宋微娜 张天琪 +3 位作者 张劲勇 董永利 魏立国 陈超群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64-670,共7页
为解决重金属对水的污染问题,利用hummers法制得氧化石墨,采用水热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海绵材料,通过SEM、XRD和FT-IR、Raman光谱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技术表征了石墨烯海绵微观结构,给出水热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海绵较佳的合成条件,研究石墨烯海... 为解决重金属对水的污染问题,利用hummers法制得氧化石墨,采用水热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海绵材料,通过SEM、XRD和FT-IR、Raman光谱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技术表征了石墨烯海绵微观结构,给出水热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海绵较佳的合成条件,研究石墨烯海绵对水中重金属Cr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海绵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对水溶液中Cr离子的吸附性能更好,Langmuir吸附等温线拟合实验数据较好地反映出石墨烯吸附等温过程;石墨烯海绵对水溶液Cr离子的吸附等温速率常数k1为0.81 L/mg,Qe最高为16.97 mg/g。该研究说明石墨海绵材料对水中重金属Cr离子污染物具有理想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海绵 水热还原法 等温吸附曲线 铬离子
下载PDF
磷石膏淋滤液磷在红黏土中的迁移转化与吸附特性研究
7
作者 李贵冬 王中美 +2 位作者 杨燕妮 史梦佳 马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4,共8页
为了探究磷石膏淋滤液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赋存状态,文章以贵州某磷石膏堆场为研究区,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与土壤吸附实验,分析磷石膏淋滤液磷在红黏土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并探讨了红黏土对磷的吸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磷石膏厚... 为了探究磷石膏淋滤液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赋存状态,文章以贵州某磷石膏堆场为研究区,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与土壤吸附实验,分析磷石膏淋滤液磷在红黏土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并探讨了红黏土对磷的吸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磷石膏厚度与红黏土厚度,对磷石膏淋滤液磷的迁移有显著影响,其中磷石膏厚度越大,淋滤液中磷浓度越大,而红黏土土层厚度越大,淋滤液中磷浓度越低;磷石膏淋滤液磷在红黏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中,其各形态之间不断发生转变,并有一部分会被红黏土所吸附,从而使磷浓度随之降低,主要存在形态为可溶磷与无机磷,占比分别为80%~94%和80%~95%,有机磷与颗粒态磷含量较小,占比分别为5%~20%和5%~16%;红黏土对磷石膏淋滤液中磷的最大吸附量为0.23mg/g,且红黏土对磷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相关系数R2为0.98678,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64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淋滤液 红黏土 迁移转化 吸附量 吸附等温曲线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拜耳法赤泥吸附废水中Mn^2+和NH4^+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红亮 赵荣飞 +2 位作者 李琳 程劲松 汪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1-166,171,共7页
以拜耳法赤泥为吸附剂,研究了赤泥对Mn2+和NH4+的吸附性能及动力学关系,分析了p H、温度、赤泥投入量、吸附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以及吸附前后赤泥的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在20 m L,p H为5.60的溶液中,投加0.5 g赤泥,50℃,吸附时间为12... 以拜耳法赤泥为吸附剂,研究了赤泥对Mn2+和NH4+的吸附性能及动力学关系,分析了p H、温度、赤泥投入量、吸附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以及吸附前后赤泥的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在20 m L,p H为5.60的溶液中,投加0.5 g赤泥,50℃,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赤泥吸附Mn2+和NH4+的效率分别达到99.3%、94.7%,单位质量赤泥吸附量分别为4.05、3.79 mg/g。温度、赤泥投入量、吸附时间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赤泥对Mn2+和NH4+的吸附效率。赤泥吸附Mn2+和NH4+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Mn2+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NH4+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赤泥吸附Mn2+和NH4+是化学吸附和交换吸附2种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法赤泥 氨氮 吸附等温线 动力学
下载PDF
3种大黄饮片的水分吸附及热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子千 罗晓健 +4 位作者 钟荣生 宋小玲 谌瑞林 饶小勇 何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81-187,共7页
目的:考察生大黄、酒大黄及大黄炭的水分吸附和热力学特性,为其干燥和储存提供指导。方法:通过静态称重法测定生大黄、酒大黄及大黄炭在25,35,45℃下的吸附等温线,采用7种常用的水分吸附模型拟合试验数据,确定最佳模型,研究3种饮片的吸... 目的:考察生大黄、酒大黄及大黄炭的水分吸附和热力学特性,为其干燥和储存提供指导。方法:通过静态称重法测定生大黄、酒大黄及大黄炭在25,35,45℃下的吸附等温线,采用7种常用的水分吸附模型拟合试验数据,确定最佳模型,研究3种饮片的吸附热力学参数。结果:生大黄、酒大黄与大黄炭的吸附最佳模型均为GAB模型,在25,35,45℃条件下大黄炭的绝对安全含水量分别为7.43%,6.79%,6.20%;酒大黄分别为8.68%,8.17%,7.03%;生大黄分别为9.88%,9.36%,7.77%;相对安全含水量大黄炭分别为9.46%,8.63%,8.21%;酒大黄分别为11.49%,11.03%,9.74%;生大黄分别为13.49%,12.66%,11.14%。3种饮片净等量吸附热(Qst)和微分熵(Sd)都随着平衡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Qst和Sd符合熵-焓互补理论,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的等速温度分别为386.66,391.15,394.34 K(单位换算为1 K=-272.15℃),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0.372 2,0.406 0,0.372 2 kJ·mol-1,吸附过程都是由焓驱动的非自发过程。结论:3种饮片的平衡含水量,单分子层含水量,Qst和Sd的大小排序均为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饮片吸湿能力排序为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炒炙方法明显影响3种大黄饮片的吸湿性与热力学性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炒炙的温度较高致使生大黄中的吸湿性强的基团减少,疏水性强的物质增加,以及饮片质构的变化。通过对3种大黄饮片水分吸附特性的研究,可为其储存条件和干燥工艺等方面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片 生大黄 酒大黄 大黄炭 吸附等温线 热力学性质 净等量吸附热
原文传递
天然沸石去除地下水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坚 黄国鑫 +3 位作者 刘菲 秦晓鹏 辛晓华 金爱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020-6022,6033,共4页
针对地下水中氨氮(NH4-N)污染,采用天然沸石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沸石种类、振荡强度、pH、吸附等温线等因素对去除地下水中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NH4-N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浙江缙云沸石对地下水中NH... 针对地下水中氨氮(NH4-N)污染,采用天然沸石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沸石种类、振荡强度、pH、吸附等温线等因素对去除地下水中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NH4-N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浙江缙云沸石对地下水中NH4-N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当反应时间≤3 h,高振荡强度(200 r/min)的NH4-N去除率大于低振荡强度(100 r/min)的;振荡强度显著影响NH4-N的去除效果。当pH介于2.59~10.66时,去除率为74.23%~93.71%。中性初始pH(5.76~8.55)利于NH4-N的吸附去除,酸性(pH≤2.59)导致去除率略有下降,而碱性(pH≥10.66)致使去除率急剧下降。缙云沸石的Langmiur吸附等温公式为:Q=0.964 8μ/(1+0.181 0μ),而Freundlich吸附公式为:Q=0.815 8μ0.5762,推荐采用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氨氮 地下水 沸石种类 振荡强度 PH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剥离时间对二维Ti_3C_2吸附染料污染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葛梦妮 张建峰 +1 位作者 曹惠杨 王红兵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4-150,共7页
对Ti3AlC2进行氢氟酸(HF)腐蚀剥离,获得不同剥离程度的二维Ti_3C_2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不同剥离时间获得的样品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其作为吸附剂对阳离子型亚甲基蓝(MB... 对Ti3AlC2进行氢氟酸(HF)腐蚀剥离,获得不同剥离程度的二维Ti_3C_2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不同剥离时间获得的样品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其作为吸附剂对阳离子型亚甲基蓝(MB)和阴离子型刚果红(CR)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从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分析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HF腐蚀剥离时间的延长,二维Ti_3C_2材料片层间距增加,对阳离子型亚甲基蓝、阴离子型刚果红有机染料均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性能,并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以及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说明该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要吸附机制、单分子和多分子吸附模式共同作用、协同吸附的过程,并因阴阳离子染料的不同,作用机理不同,表现差异性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离时间 Ti3C2 有机染料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PSA/N_2用碳分子筛性能的测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税光厚 郜豫川 陈健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0-54,共5页
在吸附仪上分别测定了在国产碳分子筛和国外优质碳分子筛上O2、N2、CH4、CO2等的吸附量及吸附等温线,推测其微孔孔径分布,并由吸附理论方程和微孔填充理论方程计算出碳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比较了碳分子筛制氮流程... 在吸附仪上分别测定了在国产碳分子筛和国外优质碳分子筛上O2、N2、CH4、CO2等的吸附量及吸附等温线,推测其微孔孔径分布,并由吸附理论方程和微孔填充理论方程计算出碳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比较了碳分子筛制氮流程的产氮率、氮气回收率与碳分子筛对氧、氮等动态吸附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分子筛 变压吸附 动态分离 吸附 氮气
下载PDF
核酸检测的校正在二氧化硅吸附等温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敏 李旭 古宏晨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3-967,共5页
利用在高盐环境下氧化硅微球表面对核酸的选择性吸附分离纯化核酸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核酸固相提取方法,简单准确地测量高盐溶液中的核酸浓度,是研究DNA吸附性能的关键。通过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校正含高浓度盐溶液中的DNA浓度,计算得... 利用在高盐环境下氧化硅微球表面对核酸的选择性吸附分离纯化核酸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核酸固相提取方法,简单准确地测量高盐溶液中的核酸浓度,是研究DNA吸附性能的关键。通过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校正含高浓度盐溶液中的DNA浓度,计算得到校正系数k,提出了一种检测SiO2对DNA单位吸附量的简便方法——参比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方法不须脱盐纯化即可方便地绘制出了SiO2微球对鲑鱼精DNA的吸附等温线,为DNA吸附载体的研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 校正 吸附等温线 氧化硅微球
下载PDF
除氢材料在高真空多层绝热设备中维持高真空行为研究
14
作者 于洋 朱鸣 +3 位作者 陈叔平 古纯霖 张波 黄宇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4035-14039,共5页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设备夹层内的绝热材料及金属材料会向真空夹层内释放出氢气,导致绝热真空恶化,严重影响设备的绝热性能。本工作搭建了吸氢材料吸气性能测试实验装置,通过测量已知夹层体积内真空度随时间的变化,对比分析了Ag-Z型银吸...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设备夹层内的绝热材料及金属材料会向真空夹层内释放出氢气,导致绝热真空恶化,严重影响设备的绝热性能。本工作搭建了吸氢材料吸气性能测试实验装置,通过测量已知夹层体积内真空度随时间的变化,对比分析了Ag-Z型银吸气剂和高效催化除氢剂(ECG)的吸气性能,并获得了两种吸氢材料的吸附等温曲线。研究表明,两种吸氢材料的吸附过程均符合BDDT理论中的第一种类型,即Langmuir吸附。本实验采用定容法测得Ag-Z型银吸气剂累计吸气量为63.084 mL/g,平均吸气速率为0.132 mL/(g·h)。ECG累计吸气量为366.276 mL/g,平均吸气速率为1.353 mL/(g·h),分别是Ag-Z型银吸气剂的5.81倍和10.25倍。两组实验中平均吸气速率均随着加注氢气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先增加后降低。两种除氢材料最大吸附速率均发生在第一次加氢初始阶段,平衡压力均随加注氢气的初始压力增大而升高。实验结果为两类吸氢材料在低温设备储运行业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真空多层绝热 吸氢材料 吸气性能 绝热性能 高效催化除氢剂(ECG) Ag-Z型银吸气剂 吸附等温曲线
下载PDF
基于等温吸附曲线煤储层评价指标的建立
15
作者 张云峰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7期90-95,共6页
云南YW煤层气区块9号煤层平均含气量虽然较高,达9.7 cm^(3)/g,但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经多年勘探评价,仍未取得突破,单井产气量仅50~300 m^(3)/d。基于等温吸附曲线,从煤层气成藏要素-吸附气体、煤储层介质及外部围岩环境的角度,通过数学... 云南YW煤层气区块9号煤层平均含气量虽然较高,达9.7 cm^(3)/g,但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经多年勘探评价,仍未取得突破,单井产气量仅50~300 m^(3)/d。基于等温吸附曲线,从煤层气成藏要素-吸附气体、煤储层介质及外部围岩环境的角度,通过数学推导、计算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筛选并定义了三个煤储层评价指标-含气指数(GBI)、构造煤指数(TDCI)和保存压力(PP)。采用该指标体系对云南YW区块9号煤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含气指数较高区域(GBI>0.6)位于区块中部,但该区域主要为碎粒和糜棱结构的煤体结构,容易造成气体运移通道堵塞,导致现有单井产气量不高;仅在北部原生-碎裂结构分界线附近较适宜部署,实际有利区非常有限。因此,该指标体系为构造复杂煤层气区块的储层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等温吸附曲线 煤储层评价 含气指数 构造煤 保存压力
下载PDF
钻井液处理剂溶液活度测量方法对比
16
作者 王志龙 杨龙龙 +2 位作者 罗跃 尹达 梁红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1期76-78,共3页
室内通过吸附等温曲线法与饱和湿度法测定了钻井液处理剂溶液的活度。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吸附等温曲线法需要的测试周期较长,饱和湿度法的测试周期明显缩短。
关键词 活度 吸附等温曲线 湿度 溶液
下载PDF
O_2/CO_2共存环境下缓蚀剂抑制碳钢腐蚀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贝 许立宁 +1 位作者 李东阳 路民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5,共8页
利用旋转圆盘电极(RDE)研究O_2/CO_2共存环境下,碳钢管线在不同浓度缓蚀剂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通过与CO_2环境中进行对比,研究得到O_2对缓蚀剂抑制碳钢CO_2腐蚀的影响。采用极化曲线测试不同浓度缓蚀剂下的缓蚀效率及阴、阳极行为,利... 利用旋转圆盘电极(RDE)研究O_2/CO_2共存环境下,碳钢管线在不同浓度缓蚀剂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通过与CO_2环境中进行对比,研究得到O_2对缓蚀剂抑制碳钢CO_2腐蚀的影响。采用极化曲线测试不同浓度缓蚀剂下的缓蚀效率及阴、阳极行为,利用交流阻抗技术(EIS)监测缓蚀剂的吸附行为及腐蚀过程,并通过EIS拟合出的数据计算并绘制吸附等温线,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含氧条件下的腐蚀形貌,利用XRD分析腐蚀产物膜的成分。结果表明:O_2导致缓蚀剂分子吸附能力减弱,在碳钢表面的吸附量减少,吸附膜覆盖度变小,缓蚀效率明显降低。同时,在有O_2环境下,腐蚀产物主要为疏松多孔的Fe_2O_3和FeO(OH)。由于含氧条件下腐蚀速率增大,腐蚀产物膜生成速率加快,导致缓蚀剂吸附能力进一步减弱,缓蚀剂有效作用时间变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O2/CO2腐蚀 缓蚀剂 旋转圆盘电极 吸附等温线 腐蚀电化学
下载PDF
从等电结晶母液中提取谷氨酸用树脂的筛选
18
作者 姜竹茂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1998年第3期202-206,共5页
对用离子交换法从等电母液中提取谷氨酸所用的几种大孔氨型树脂进行筛选,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树脂的交换容量和一定条件下的交换速率,选出性能较好的D61型树脂,用最小二乘法算出其在低浓度下相平衡的吸附等温线方程。
关键词 谷氨酸 提取 D61型树脂 吸附等温线方程 发酵液
下载PDF
蔗糖浓度对新生磷酸钙吸附色素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雁 李琳 +1 位作者 蔡妙颜 郭祀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6-19,共4页
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新生磷酸钙沉淀对焦糖、葡萄糖碱性降解物吸附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含蔗糖的溶液中,新生磷酸钙沉淀对这些色素的吸附量明显大于含蔗糖的溶液,而且,蔗糖浓度对新生磷酸钙沉淀吸附色素量的影响存... 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新生磷酸钙沉淀对焦糖、葡萄糖碱性降解物吸附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含蔗糖的溶液中,新生磷酸钙沉淀对这些色素的吸附量明显大于含蔗糖的溶液,而且,蔗糖浓度对新生磷酸钙沉淀吸附色素量的影响存在着一个临界区域,当蔗糖浓度高于此区域时,新生磷酸钙沉淀对色素的吸附量基本趋于一致.论文还对不同蔗糖浓度下的吸附规律进行了数学描述,并开展了初步的机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磷酸钙 沉淀 色素 吸附 化学澄清剂
下载PDF
改性杏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在柴油脱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小利 庞亚明 +1 位作者 付玉秀 高立国 《工业催化》 CAS 2022年第3期53-61,共9页
以杏壳活性炭为原料,分别经过10%和37%的硝酸以及盐酸改性后得到10%HNO_(3)-GAC、37%HNO_(3)-GAC、10%HCl-GAC、37%HCl-GAC;通过负载钴离子得到Co/GAC。采用SEM和FT-IR对改性活性炭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并以苯并噻吩为溶质、正己... 以杏壳活性炭为原料,分别经过10%和37%的硝酸以及盐酸改性后得到10%HNO_(3)-GAC、37%HNO_(3)-GAC、10%HCl-GAC、37%HCl-GAC;通过负载钴离子得到Co/GAC。采用SEM和FT-IR对改性活性炭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并以苯并噻吩为溶质、正己烷为溶剂配制硫质量分数为0.1%的模型油。将多种活性炭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模型油进行脱硫并选取最佳脱除剂,结果表明,Co/GAC的脱硫效果最好。通过单因素分析得Co/GAC单变量情况下的最佳条件,选择Co/GAC作为脱除剂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在脱除时间、剂油比、pH值的单因素基础上,以响应面实验模型验证的方法,确定工艺优化参数。其最优条件是:脱除时间3.4 h,剂油比0.08,pH=3.5。在此条件下,脱硫率为55.4%。选取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两种吸附等温线对298 K条件下Co/GAC吸附模型油中硫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可以更好的描述Co/GAC吸附模型油脱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学工程 改性活性炭 脱硫 相应面 等温吸附模型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