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石墨烯固化挥发油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严红梅 贾晓斌 +2 位作者 张振海 孙娥 徐怡皓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226,共5页
本文考察了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固化挥发油的特性。分别应用GO吸附丁香油与莪术油,以丁香酚和莪术醇收率为指标,优选GO用量;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扫描电镜法对固化粉末进行物相表征;考察GO对挥发油中有效成分体外溶出和受热... 本文考察了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固化挥发油的特性。分别应用GO吸附丁香油与莪术油,以丁香酚和莪术醇收率为指标,优选GO用量;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扫描电镜法对固化粉末进行物相表征;考察GO对挥发油中有效成分体外溶出和受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O与挥发油最佳固化比例为1∶1,挥发油被固化后,对有效成分的体外溶出速率基本无影响,且受热稳定性得到提高。GO固化中药挥发油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氧化石墨烯 吸附率 表征 体外溶出度 受热稳定性
原文传递
介孔碳吸附挥发油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严红梅 贾晓斌 +2 位作者 张振海 孙娥 杨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4340-4344,共5页
该文采用介孔碳分别吸附丁香油和莪术油,以丁香酚和莪术醇吸附率为指标,优选介孔碳与挥发油的比例;通过扫描电镜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吸附粉末进行物相表征;考察介孔碳对挥发油中有效成分体外溶出和受热稳定性的影响。当介孔碳与挥发油... 该文采用介孔碳分别吸附丁香油和莪术油,以丁香酚和莪术醇吸附率为指标,优选介孔碳与挥发油的比例;通过扫描电镜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吸附粉末进行物相表征;考察介孔碳对挥发油中有效成分体外溶出和受热稳定性的影响。当介孔碳与挥发油的比例达到1∶1时,即表现出较高的吸附率,挥发油被介孔碳吸附之后,指标成分丁香酚和莪术醇的体外溶出度有一定的提高,且受热后损失率减少50%以上,挥发油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介孔碳吸附中药挥发油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碳 挥发油 吸附率 体外溶出度
原文传递
多孔淀粉对姜黄素的吸附 被引量:7
3
作者 俞力月 李海燕 +5 位作者 马云翔 陈金凤 孙倩 苟丽娜 刘鑫 张盛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4-230,共7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粒度分布、吸附能力等指标对复合物进行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y,DSC...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粒度分布、吸附能力等指标对复合物进行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y,DSC)和水溶性分析其稳定性;通过自由基清除能力及体外模拟胃液(SGF)和肠液(SIF)环境研究其释放特性。比较SEM、FTIR结果,可以看出姜黄素被吸附在多孔中并表现为化学吸附。姜黄素以不同的质量比进行吸附,0.4wt%的负载量实现了最高的吸附能力(3.67 mg/g),吸附后样品呈淡黄色,水溶性大大提高,保留大部分抗氧化能力,体外SGF和SIF中表明具有缓释效果。该研究成功制备马铃薯多孔淀粉-姜黄素复合物,且有望扩大姜黄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多孔淀粉 姜黄素 吸附 体外释放
下载PDF
蛋白质吸附对医用金属材料体外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鲁宁 刘丽君 +2 位作者 岩雨 杨坤 陆黎立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共15页
医用金属材料与体液接触时,蛋白质会快速吸附在其表面,并对材料的腐蚀行为产生影响。体外测试结果表明,蛋白质的吸附会减缓腐蚀;蛋白质-金属复合物脱离材料表面会加速腐蚀,如果沉积在材料表面,则会减缓腐蚀。蛋白质在金属材料表面的吸... 医用金属材料与体液接触时,蛋白质会快速吸附在其表面,并对材料的腐蚀行为产生影响。体外测试结果表明,蛋白质的吸附会减缓腐蚀;蛋白质-金属复合物脱离材料表面会加速腐蚀,如果沉积在材料表面,则会减缓腐蚀。蛋白质在金属材料表面的吸附及对腐蚀的影响与自身的种类和浓度、金属材料的性质等因素有关。目前,蛋白质吸附对医用金属材料腐蚀行为的影响尚未达成共识。蛋白质作为体液中重要的成分之一,体外测试中需要考虑其对医用金属材料腐蚀的影响,以便于明确体内外测试结果的差异和寻找合适的体外测试环境,这将有利于对医用金属材料在体内的腐蚀行为做出合理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医用金属材料 腐蚀 吸附 体外测试
原文传递
铝碳酸镁咀嚼片体外吸附胆汁酸的方法研究
5
作者 江燕 张先华 +2 位作者 徐兴利 王祖焕 叶世春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9期69-73,共5页
目的 建立铝碳酸镁咀嚼片对胆汁酸的体外吸附方法,以及测定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牛磺脱氧胆酸钠、牛磺鹅脱氧胆酸钠、甘氨鹅脱氧胆酸钠5种结合型胆汁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体外吸附胆汁酸的吸附形态为铝碳酸镁咀嚼片... 目的 建立铝碳酸镁咀嚼片对胆汁酸的体外吸附方法,以及测定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牛磺脱氧胆酸钠、牛磺鹅脱氧胆酸钠、甘氨鹅脱氧胆酸钠5种结合型胆汁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体外吸附胆汁酸的吸附形态为铝碳酸镁咀嚼片细粉,介质为0.1 mol/L盐酸溶液。取5 mL 0.5 mmol/L胆汁酸盐溶液于(37±0.5)℃水浴孵育1 h,离心(转速为2 000 r/min)15 min。采用HPLC法测定胆汁酸峰面积,并计算吸附率。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5 mol/L磷酸盐缓冲液(40∶40∶50,V/V/V,用磷酸调pH至3.0),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0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4批样品中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牛磺鹅脱氧胆酸钠、牛磺脱氧胆酸钠、甘氨鹅脱氧胆酸钠的吸附率分别为31.77%,63.84%,90.23%,88.92%,97.31%;质量浓度分别在1.257×10^(-3)~2.514×10^(-1)mg/mL、1.252×10^(-3)~2.504×10^(-1)mg/mL、2.452×10^(-3)~2.452×10^(-1)mg/mL、2.396×10^(-3)~2.396×10^(-1)mg/mL、2.412×10^(-3)~2.412×10^(-1)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定量限分别为1.257,1.252,2.452,2.396,2.395μg/mL,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为0.28%~3.83%(n=6),中间精密度试验结果的RSD为0.41%~2.26%(n=12),稳定性试验峰面积的RSD为0.18%~1.80%(n=1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00%,100.39%,100.63%,98.04%,98.45%,RSD分别为1.34%,0.43%,1.74%,2.97%,1.61%(n=9)。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快速,可用于铝碳酸镁咀嚼片体外吸附胆汁酸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酸镁咀嚼片 体外吸附 胆汁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壳聚糖/酸活化凹凸棒黏土复合物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及体外释放 被引量:3
6
作者 汪琴 王文己 王爱勤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研究壳聚糖/酸活化凹凸棒黏土(酸化凹土)复合物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作用和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度法讨论复合物中壳聚糖的体积、pH值、吸附时间对吸附率和累积释放度的影响。结果在吸附介质pH=7和吸附4 h条件下,复合物对... 目的研究壳聚糖/酸活化凹凸棒黏土(酸化凹土)复合物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作用和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度法讨论复合物中壳聚糖的体积、pH值、吸附时间对吸附率和累积释放度的影响。结果在吸附介质pH=7和吸附4 h条件下,复合物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率和释放度可达到80%以上。结论壳聚糖/酸化凹土复合物对双氯芬酸钠具有较好的吸附和释放性能,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活化凹凸棒黏土 壳聚糖 双氯芬酸钠 吸附 体外释放
下载PDF
蒙脱石、果胶铋、铝碳酸镁对奥美拉唑的体外吸附 被引量:3
7
作者 曹加 胡琴 邹国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考察蒙脱石、果胶铋、铝碳酸镁3种胃肠黏膜保护剂分别对奥美拉唑的体外吸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模拟人工肠液,将3种胃肠黏膜保护剂分别加入3种剂量的奥美拉唑肠溶片和肠溶胶囊中,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吸附前后的... 目的:考察蒙脱石、果胶铋、铝碳酸镁3种胃肠黏膜保护剂分别对奥美拉唑的体外吸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模拟人工肠液,将3种胃肠黏膜保护剂分别加入3种剂量的奥美拉唑肠溶片和肠溶胶囊中,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吸附前后的药物浓度,计算吸附率并采用方差分析检验,了解不同剂型和不同剂量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蒙脱石(3 g)、果胶铋(150 mg)、铝碳酸镁(500 mg)对奥美拉唑肠溶片和肠溶胶囊平均吸附率分别是94.94%和86.13%,33.96%和39.14%,12.46%和12.68%。结论:3种药物在体外对奥美拉唑均有吸附,吸附率的大小分别是蒙脱石>果胶铋>铝碳酸镁。建议临床将3种胃肠黏膜保护剂与奥美拉唑尽量分开服用,避免同时服用可能对奥美拉唑疗效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铝碳酸镁 吸附 体外研究 奥美拉唑 果胶铋
下载PDF
阿司匹林载药淀粉微球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黎燕 尤静 《化工科技》 CAS 2013年第3期27-29,62,共4页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研究了淀粉微球在反相悬浮体系中对阿司匹林的吸附作用。探讨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及搅拌速度对微球药物吸附量的影响,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当交联剂用量为12g/L,引发剂用量为3g/L时,60℃...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研究了淀粉微球在反相悬浮体系中对阿司匹林的吸附作用。探讨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及搅拌速度对微球药物吸附量的影响,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当交联剂用量为12g/L,引发剂用量为3g/L时,60℃下中速搅拌2.0h,淀粉微球对阿司匹林有较大吸附作用。在酸性条件下,阿司匹林淀粉微球在8h内有较好释放,交联剂用量对释药速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淀粉微球 阿司匹林 吸附量 体外释放
下载PDF
Effect of Air Plasma Processing on the Adsorption Behaviour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on Spin-Coated PMMA Surfaces 被引量:2
9
作者 Chaozong Liu Brian J. Meenan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8年第3期204-214,共11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e adsorption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onto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processe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surfaces by a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 mon... This paper reports the adsorption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onto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processe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surfaces by a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 monitoring (QCM-D) technique. The purpose i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BD processing on the nature and scale of BSA adsorption on PMMA surface in vitro. It was observed that DBD processing improves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of PMMA film, a fact attributable to the changes in surface chemistry and topography. Exposure of the PMMA to Phosphate Buffed Saline (PBS) solution in the QCM-D system resulted in surface adsorption which reaches an equilibrium after about 30 minutes for pristine PMMA, and 90 minutes for processed PMMA surface. Subsequent injection of BSA in PBS indicated that the protein is immediately adsorbed onto the PMMA surface. It was revealed that adsorption behaviour of BSA on pristine PMMA differs from that on processed PMMA surface. A slower adsorption kinetics was observed for pristine PMMA surface, whilst a quick adsorption kinetics for processed PMMA. Moreover, the dissipation shift of protein adsorption suggested that BSA forms a more rigid structure on pristine PMMA surface that on processed surface.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changes in wettability and attendant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urface texture of the PMMA surface ma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BSA adsorp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vitro test protein adsorption surface modification POLYMETHYLMETHACRYLATE QCM-D
下载PDF
一种新型体外血浆脂类吸附过滤器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为超 谢慧 +3 位作者 薛骏 周庆文 孔德领 俞耀庭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对一种新型体外血浆脂类吸附过滤器JX—DELP进行性能评价。方法①通过体外静态吸附实验检验过滤器滤膜对血脂的吸附效果。②模拟过滤器产品结构组成,设计并加工了小型血浆过滤装置。使用该装置模拟临床应用条件,考察了血浆用量、... 目的对一种新型体外血浆脂类吸附过滤器JX—DELP进行性能评价。方法①通过体外静态吸附实验检验过滤器滤膜对血脂的吸附效果。②模拟过滤器产品结构组成,设计并加工了小型血浆过滤装置。使用该装置模拟临床应用条件,考察了血浆用量、过滤速度和时间对过滤吸附效果的影响;考察了循环过滤方式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浆的综合过滤吸附效果。③考察滤膜与全血直接接触条件下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结果过滤器的滤膜在体外对血脂的清除率分别为:总胆固醇(TC)16.7%,甘油三酯(TG)9.7%,低密度脂蛋白(LDL)13.5%。在体外循环实验中,在一定的血浆处理体积、过滤速度和时间内,对TC、TG和LDL的清除率分别为52.0%、50.1%和38.4%。血浆其他组分的浓度变化不显著。过滤器滤膜对全血各组分无显著破坏作用,溶血率仅为0.19%,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结论体外血浆脂类吸附过滤装置,JX—DELP,能快速有效地去除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含量过高的血脂,而不会对血液其他组分产生破坏作用,同时滤膜本身有很好的血液相容性。该装置可用于降低血脂和血黏度,临床治疗某些高血脂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过滤 吸附 脑卒中 体外评价
原文传递
铅离子印迹乳糖化壳聚糖的制备及其铅吸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颖华 张炜 +3 位作者 都启晶 梁睿 赵婷 赵宏坤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9,共7页
目的:合成铅离子印迹乳糖化壳聚糖,探讨其在体内外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方法:以铅离子为模板分子,乳糖化壳聚糖为功能单体,加入交联剂环氧氯丙烷,用离子印迹技术合成铅离子印迹的乳糖化壳聚糖。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形态结构进行表征。采用... 目的:合成铅离子印迹乳糖化壳聚糖,探讨其在体内外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方法:以铅离子为模板分子,乳糖化壳聚糖为功能单体,加入交联剂环氧氯丙烷,用离子印迹技术合成铅离子印迹的乳糖化壳聚糖。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形态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对影响铅离子印迹乳糖化壳聚糖吸附铅离子的p H值、吸附时间、离子选择性进行研究。以铅离子印迹乳糖化壳聚糖灌喂铅中毒实验模型小鼠,并设空白对照组和铅中毒模型组,用ICP测定其铅、钙、铁、锌含量。结果:合成的铅离子印迹乳糖化壳聚糖对铅的最大吸附容量为43.98 mg/g;其吸附最适pH 5,最佳时间4 h,对铅离子具有选择吸附性。铅离子印迹乳糖化壳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血铅、肝铅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液和肝脏中钙、铁和锌的含量基本不变。结论:合成的铅离子印迹乳糖化壳聚糖,对体外和实验动物体内的铅离子都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离子印迹乳糖化壳聚糖 选择性吸附 体内 体外
原文传递
大孔树脂-聚酰胺分离纯化红树莓籽低聚原花青素及其体外模拟胃、肠消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纪秀凤 芦宇 +5 位作者 刘海春 赵倩华 王维民 王贵虹 励建荣 吕长鑫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3-180,共8页
采用大孔树脂对红树莓籽原花青素进行分级及初步纯化,再利用聚酰胺对低聚原花青素进行二次纯化。结果表明,吸附红树莓籽原花青素粗提物的大孔树脂经40%乙醇洗脱得到低聚原花青素,再经60%乙醇洗脱得到高聚原花青素。聚酰胺二次纯化最适... 采用大孔树脂对红树莓籽原花青素进行分级及初步纯化,再利用聚酰胺对低聚原花青素进行二次纯化。结果表明,吸附红树莓籽原花青素粗提物的大孔树脂经40%乙醇洗脱得到低聚原花青素,再经60%乙醇洗脱得到高聚原花青素。聚酰胺二次纯化最适参数为:上样液质量浓度2 mg/mL,上样流速1.5 mL/min,上样液体积100 m L;解吸剂乙醇体积分数70%,解吸流速1.5 mL/min,解吸剂体积150 mL,低聚原花青素纯度从52.36%提高到71.09%。模拟胃消化0~2.5 h和肠消化0~3.0 h,低聚和高聚原花青素释放量逐渐升高至14.23,5.02 mg/g和27.79,12.62 mg/g,表明胃蛋白酶、胰酶和胆汁可促进低聚及高聚原花青素的释放。胃、肠消化过程中,低聚原花青素释放量均远超高聚原花青素,说明低聚原花青素更利于释放,更利于人体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聚酰胺 红树莓籽 低聚原花青素 分离纯化 体外模拟胃肠消化
下载PDF
Angiopep-2修饰核-壳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国伟 费伟东 +3 位作者 张蓉蓉 郭曼曼 徐骏军 李范珠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5-783,共9页
目的制备angiopep-2修饰核-壳结构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ANG-MSN-LP),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Stober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改进了溶液吸附法来制备载紫杉醇(PTX)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PTX),然后以载紫杉... 目的制备angiopep-2修饰核-壳结构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ANG-MSN-LP),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Stober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改进了溶液吸附法来制备载紫杉醇(PTX)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PTX),然后以载紫杉醇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为核,运用自组装和薄膜水化法构建核-壳结构的angiopep-2修饰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ANG-MSN-LP-PTX),透析袋法考察体外释药特性,噻唑蓝(MTT)法考察载体对人脑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BMEC)和C6的细胞毒性,建立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研究载体对紫杉醇的跨膜转运能力和对C6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粒径为(94.61±3.91)nm[PDI(0.085±0.01)],比表面积(SBET)为425m2·g^-1,孔容积(y。)为0.37cm3·g^-1,孔径3.5nm。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在紫杉醇的饱和溶液中反复吸附7次时达到平衡,载药量高达11.1%。Angiopep-2修饰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分布均一,无团聚现象,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106.37±3.76)nm[PDI(0.14±0.02)],并且在0~10μg·mL^-1范围内对HBMEC和C6细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Angiopep-2修饰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体外释药48h内的累积释放率达到75.5%,突释现象降低,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跨膜血脑屏障转运12h后,对紫杉醇转运率高达10.74%;在细胞周期实验中,使c6细胞滞留在G2-M期细胞数比例为(40.92±6.20)%,显著高于各对照组数倍。结论Angiopep-2修饰介孔二氧化硅脂质囊纳米粒是一种优良的递药载体并有望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可有效提高药物载药量,值得应用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angiopep-2 溶液吸附法 血脑屏障 脑胶质瘤 体外评价
原文传递
大孔树脂富集酸枣仁总黄酮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旭 张斯桐 +3 位作者 刘春梅 颜廷旭 肖锋 贾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78-282,共5页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酸枣仁总黄酮的最佳条件,并进行了总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利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对5种不同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并对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量、洗脱剂体积分数、洗脱剂体积以及洗脱剂流速等...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酸枣仁总黄酮的最佳条件,并进行了总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利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对5种不同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并对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量、洗脱剂体积分数、洗脱剂体积以及洗脱剂流速等条件分别进行考察。采用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作为指标考察纯化后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为纯化酸枣仁总黄酮的最佳树脂,纯化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1.99 mg/m L,上样量50 m L,洗脱剂体积分数50%乙醇,洗脱剂体积50 m L,洗脱剂流速1 m L/min。抗氧化结果显示总黄酮对DPPH和ABTS+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能力(IC50值为0.70 mg/m L和0.15 mg/m L),并对铁氰化钾表现出了较强的还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总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体外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