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赋存形式和初始原地气量(OGIP)预测技术 被引量:94
1
作者 王飞宇 贺志勇 +2 位作者 孟晓辉 包林燕 张慧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1-510,共10页
页岩气有利区或核心区评价的关键是确定页岩初始原地气量(OGIP)的空间分布,页岩气赋存形式介于致密砂岩气与煤层气之间,主要呈3种状态:孔隙中游离气、固体有机质吸附气、油和水中溶解气,温度和压力条件控制3种状态气体的量和相互转化。... 页岩气有利区或核心区评价的关键是确定页岩初始原地气量(OGIP)的空间分布,页岩气赋存形式介于致密砂岩气与煤层气之间,主要呈3种状态:孔隙中游离气、固体有机质吸附气、油和水中溶解气,温度和压力条件控制3种状态气体的量和相互转化。游离气量主控因素是页岩孔隙度和气体饱和度,吸附气量主控因素是有机质数量和有机质成熟度,溶解气量的主控因素是页岩中残留油的数量。提出了页岩气中游离气量、吸附气量和溶解气量的算法,并在油气系统模拟软件Trinity 3D中实现页岩气OGIP量空间分布计算,以Fort Worth盆地Barnett页岩为例展示了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初始原地气量(OGIP) 游离气 吸附气 溶解气 油气系统模拟
原文传递
页岩气储量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93
2
作者 李艳丽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6-470,共5页
页岩气藏是一种非常规气藏,由于气藏特征的特殊性导致储量计算方法有别于常规气藏。首先探讨了页岩气藏的特殊性,其一是存储特征为形式上游离气和吸附气并存、空间上孔隙和裂缝同在;其二是产气机制主要为游离气的扩散和吸附气的解吸。... 页岩气藏是一种非常规气藏,由于气藏特征的特殊性导致储量计算方法有别于常规气藏。首先探讨了页岩气藏的特殊性,其一是存储特征为形式上游离气和吸附气并存、空间上孔隙和裂缝同在;其二是产气机制主要为游离气的扩散和吸附气的解吸。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计算页岩气储量的方法,主要有类比法、容积法、压力/累计产量法、物质平衡法、递减曲线分析等,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同时,指出在页岩气储量计算中应特别重视孔隙度、裂缝、吸附气、含气饱和度等几个关键问题,并介绍了这些参数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容积法 动态法 吸附气含量 裂缝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及含气性特征 被引量:59
3
作者 邱小松 杨波 胡明毅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4-1283,共10页
中扬子地区是中国南方重要含油气区域之一,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在中扬子地区广泛发育,且湘鄂西地区钻遇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的钻井中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显示。在北美页岩气成功商业开采和我国积极寻找页岩气有利区并争取取得页岩气... 中扬子地区是中国南方重要含油气区域之一,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在中扬子地区广泛发育,且湘鄂西地区钻遇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的钻井中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显示。在北美页岩气成功商业开采和我国积极寻找页岩气有利区并争取取得页岩气勘探突破的背景下,现阶段开展页岩气储层和含气性特征等基础研究对指导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扬子地区深水海相沉积的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岩石薄片鉴定、矿物含量分析、扫描电镜、物性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现场解析等手段,剖析了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的岩相、矿物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含气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层系主要由泥页岩、硅质泥页岩、笔石泥页岩、炭质泥页岩和粉砂质泥页岩等岩相组成;矿物成分以石英矿物和黏土矿物为主;识别出基质孔、有机质孔、溶蚀孔和微裂缝4种储集空间类型;游离气量和吸附气量范围分别为0.09~0.17m3/t和0.20~0.84m3/t,控制其大小的分别为总孔隙度和有机碳含量,总含气量范围为0.29~1.01m3/t。根据页岩气界定标准认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区位于恩施—彭水一带,估算其地质资源量为(0.23~0.81)×1012 m3,表明中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地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气储层 游离气 吸附气
原文传递
关于页岩含气量确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51
4
作者 董谦 刘小平 +1 位作者 李武广 董清源 《天然气与石油》 2012年第5期34-37,106-107,共4页
页岩含气量是页岩气资源评价和有利区优选的关键性参数,也是评价页岩是否具有开采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对页岩含气量的获取方法进行了介绍,其一是通过解吸法分别测量解吸气、残余气和损失气;其二是利用等温吸附实验、测井解释等方法分... 页岩含气量是页岩气资源评价和有利区优选的关键性参数,也是评价页岩是否具有开采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对页岩含气量的获取方法进行了介绍,其一是通过解吸法分别测量解吸气、残余气和损失气;其二是利用等温吸附实验、测井解释等方法分别计算页岩中的吸附气、游离气含量。分析认为:解吸法测量结果容易受到取心方式、测定方法、损失气量计算方法、气体解吸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所测得的总含气量比间接法更接近于真实值;吸附气量的估算需要综合考虑有机碳含量、粘土矿物组分、成熟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建立适当的吸附气含量计算模型,游离气量估算的关键是确定页岩的有效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建立针对页岩含气量测试技术和等温吸附实验技术标准,量化各种控制因素对页岩含气量的影响,对准确评价页岩含气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含气量 解吸法 等温吸附实验 吸附气 游离气 测井解释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地质认识新进展 被引量:48
5
作者 魏新善 胡爱平 +3 位作者 赵会涛 康锐 石晓英 刘晓鹏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0,共10页
随着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实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地质认识暴露出很多局限性及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相符的特性。在调研国内外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大气田勘探开发揭示的实际资料为依据,通过核磁共振及... 随着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实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地质认识暴露出很多局限性及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相符的特性。在调研国内外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大气田勘探开发揭示的实际资料为依据,通过核磁共振及气水相渗分析、等温吸附实验、气藏地层压力恢复等研究,对传统的致密砂岩气地质特征认识进行了补充与完善。结果表明:致密砂岩气一般为多个压力系统气藏组成的大气田,这一特征决定了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需要密井网,而不是常规气藏勘探开发的稀井网;致密砂岩气储层含水饱和度变化较大,具有超低含水饱和度特征,容易形成水锁伤害,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做好储层伤害保护;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后期产水严重,如何"治水"是开发的关键问题;致密砂岩气储层中存在一定量的吸附气,这对于致密砂岩气储层含气特征及渗流规律描述、单井产能预测、资源量计算与储量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地质特征 含水饱和度 压力系统 吸附气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页岩有机质特征对甲烷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50
6
作者 闫建萍 张同伟 +2 位作者 李艳芳 吕海刚 张小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5-811,共7页
对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样品在压力15 MPa、温度分别为35,50和65℃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甲烷等温吸附线实验,结合美国相关盆地样品的吸附实验结果,探讨有机质特征对页岩气体吸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在不同类型干酪根lnK-... 对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样品在压力15 MPa、温度分别为35,50和65℃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甲烷等温吸附线实验,结合美国相关盆地样品的吸附实验结果,探讨有机质特征对页岩气体吸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在不同类型干酪根lnK-1/T图解中位于Ⅱ型干酪根趋势线附近,但每吨岩石Langmuir最大吸附量只占美国3种典型干酪根类型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的30%左右。龙马溪组页岩的吸附热和标准吸附熵分别为19.8~25.4 kJ/mol和-94.0^-111.1 J/(mol.K),与Ⅱ型或Ⅲ型干酪根对甲烷的吸附很接近,远大于黏土矿物对甲烷的吸附,揭示了有机质是重要的吸附介质。值得注意的是龙马溪组页岩每吨有机质最大吸附量比美国3种典型干酪根类型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明显要大,这可能与高热演化条件下泥岩的孔隙结构密切相关,这一点在后续研究中要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有机质特征 甲烷 吸附气 成熟度
下载PDF
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Ⅱ)——煤吸附气体的物理过程与理论模型 被引量:40
7
作者 桑树勋 朱炎铭 +2 位作者 张井 张晓东 唐家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8,21,共4页
以沁水盆地等煤样品煤孔隙分析和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为基础,通过煤吸附气体动力学过程和吸附理 论模型分析,从物理化学层面对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煤吸附气体动力学过程包括 渗流阶段、表面扩散阶段、体扩... 以沁水盆地等煤样品煤孔隙分析和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为基础,通过煤吸附气体动力学过程和吸附理 论模型分析,从物理化学层面对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煤吸附气体动力学过程包括 渗流阶段、表面扩散阶段、体扩散阶段和吸着阶段;煤—煤层气吸附体系的吸附力和吸附能决定了不同煤级煤对不 同气体吸附量的大小;扩散对煤吸附气体的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控制作用;煤—甲烷吸附体系应存在多元化的吸附 模型,当压力8~10MPa以上时,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的适应性受到限制,凝聚—吸附孔隙发育和气体凝聚 是制约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气体 固气作用 物理过程 渗流 表面扩散 体扩散 吸着
下载PDF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含气性评价 被引量:32
8
作者 徐波 李敬含 +5 位作者 李晓革 王传峰 刘凯波 徐美香 景佳骏 聂领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0-458,共9页
通过类比国外页岩气盆地的页岩有机质类型、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厚度等指标,初步确定辽河油田东部凹陷存在发育页岩气藏的条件。页岩吸附气量实验研究表明,东部凹陷页岩吸附气量与暗色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和热演化程度呈正比关系,东... 通过类比国外页岩气盆地的页岩有机质类型、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厚度等指标,初步确定辽河油田东部凹陷存在发育页岩气藏的条件。页岩吸附气量实验研究表明,东部凹陷页岩吸附气量与暗色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和热演化程度呈正比关系,东部凹陷页岩吸附气量为0.2-1.2m3/t,与加拿大Gordondale页岩和中国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基本相当。利用气测全烃值,结合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含气页岩厚度等指标,对不同层系页岩含气性进行了整体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指出驾掌寺—二界沟洼陷为东部凹陷内页岩气勘探的首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东部凹陷 页岩气 吸附气 含气性 气测全烃 有利勘探区
下载PDF
埋藏条件下页岩气赋存形式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俞凌杰 范明 +1 位作者 腾格尔 刘友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8-444,452,共8页
以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埋藏条件下页岩气赋存形式定量研究。重点基于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分析TOC含量、温度、湿度对吸附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建立3个主要因素与吸附能力的经验关系来获取埋藏条件下的吸附气量。另外... 以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埋藏条件下页岩气赋存形式定量研究。重点基于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分析TOC含量、温度、湿度对吸附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建立3个主要因素与吸附能力的经验关系来获取埋藏条件下的吸附气量。另外,通过总孔隙空间扣除孔隙水和吸附气占据空间来厘定游离气占据空间,并基于甲烷状态方程( PR方程)获取游离气密度,从而构建埋藏条件下游离气赋存计算方法。超压条件下吸附气随埋深呈下降趋势,而游离气增加明显并成为主要赋存形式。定量计算了焦页1井22个页岩样品(主要取自底部38 m优质层段)的赋存量。焦页1井优质段吸附气占比27.1%~47.8%,平均占比为34.3%,而游离气占比52.2%~72.9%,平均占比为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特征 吸附气 游离气 页岩气 龙马溪组 川东南
下载PDF
川东焦石坝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赋存机理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27
10
作者 戴方尧 郝芳 +2 位作者 胡海燕 林俊峰 黎祺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85-1194,共10页
页岩气是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以游离气与吸附气状态赋存于页岩中,研究和阐明其含量、主控因素和演化规律对于揭示页岩气成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不同条件下页岩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实验、FE-SEM、CO_2吸附、N2吸附、压汞等实验... 页岩气是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以游离气与吸附气状态赋存于页岩中,研究和阐明其含量、主控因素和演化规律对于揭示页岩气成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不同条件下页岩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实验、FE-SEM、CO_2吸附、N2吸附、压汞等实验方法综合研究页岩气藏中的游离气与吸附气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游离气主要受页岩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储层温度与压力等条件控制;TOC、成熟度和水分影响吸附气含量.基于吸附气体积校正、地质模型和数值计算综合表征,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中以游离气为主,其平均含量约为55%,吸附气含量约为45%.在抬升阶段,储层温度和压力发生改变,页岩气赋存形式随之变化,游离气减少,吸附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游离气 吸附气 焦石坝 五峰-龙马溪组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深部煤层气赋存状态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孙斌 杨敏芳 +4 位作者 杨青 田文广 孙钦平 徐元岗 杨银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95-202,共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家海凸起深部煤层气测试取得了较高产气量,通过分析该区煤层气试采情况,结合钻孔岩芯含气量测试、等温吸附试验及煤岩煤质分析化验数据,确定准噶尔盆地深部煤层气以游离气为主,吸附气次之,计算出游离气量占总气量的53.9... 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家海凸起深部煤层气测试取得了较高产气量,通过分析该区煤层气试采情况,结合钻孔岩芯含气量测试、等温吸附试验及煤岩煤质分析化验数据,确定准噶尔盆地深部煤层气以游离气为主,吸附气次之,计算出游离气量占总气量的53.9%。并通过反推等温吸附曲线,发现解吸曲线平缓,排水降压12 MPa以上,仅解吸3~4 m3甲烷,解吸难度大,而游离气产气速度快,产量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噶尔盆地深部煤层气勘探应以游离气为主,吸附气次之,并且煤层气应与常规气有机结合的综合勘探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白家海凸起 深部 煤层气 吸附气 游离气 资源量
下载PDF
页岩储层不同赋存状态气体含气量定量预测——以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为例 被引量:22
12
作者 赵金洲 沈骋 +1 位作者 任岚 谭秀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3,共7页
国内外学者已总结出多个页岩气含量及其相关参数的计算模型,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基于四川盆地东南缘焦石坝页岩气田上奥陶统五峰组至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页岩储层4口取心井的岩心描述及室内分析成果,结合... 国内外学者已总结出多个页岩气含量及其相关参数的计算模型,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基于四川盆地东南缘焦石坝页岩气田上奥陶统五峰组至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页岩储层4口取心井的岩心描述及室内分析成果,结合连续的地球物理动态数据,充分考虑页岩储层在纵、横向上的非均质性,在兰格缪尔(Langmuir)模型中加入硅质矿物和黏土矿物组分,在体积模型中加入有机质影响因子,动态修正了以兰格缪尔模型和体积模型为基础的吸附气量和游离气量外推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①修正后的模型对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焦石坝页岩气田单井天然气赋存状态关键参数的预测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相关性好,其计算所得的游离气量、吸附气量和总含气量均与储层的实际含气特性相吻合;②该预测方法更适用于陆相或构造改造作用较强的海相页岩储层含气量的计算。结论认为,修正后的模型对焦石坝气田页岩储层吸附气、游离气含气量的预测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气 吸附气 兰格缪尔模型 体积模型 总含气量 焦石坝页岩气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页岩气测井评价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21
13
作者 钟光海 谢冰 周肖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102,共7页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目前国内对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对国内外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测井评价岩石物理模型。通过开展总有机...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目前国内对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对国内外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测井评价岩石物理模型。通过开展总有机碳含量、吸附气含量及游离气含量等计算方法的研究,形成了针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页岩气储层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测井解释模块,建立了一套系统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该方法支撑了页岩气试油层段及储层改造措施优选,为四川盆地页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岩石物理模型 吸附气 游离气 蜀南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页岩含气量理论图版 被引量:20
14
作者 薛冰 张金川 +2 位作者 杨超 张鹏 裴松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9-346,共8页
页岩含气量主要包括游离气含量和吸附气含量,其中游离气含量的影响因素有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密度、压力、温度等,而影响吸附气含量的因素有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压力、温度等。不同有机质类型的页岩吸附能力(吸附量/有机碳含量... 页岩含气量主要包括游离气含量和吸附气含量,其中游离气含量的影响因素有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密度、压力、温度等,而影响吸附气含量的因素有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压力、温度等。不同有机质类型的页岩吸附能力(吸附量/有机碳含量)差别较大,且Ⅲ型>Ⅱ型>Ⅰ型,并分别建立了游离气含量和吸附气含量的计算公式。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页岩含气量,分析并筛选了页岩含气量主控关键参数,基于含气量理论计算公式等相关理论计算得出不同有机质类型的页岩含气量图版。总体上,页岩含气量随深度增加而变大,但变大趋势逐渐降低。页岩含气量图版理论值与页岩现场测试含气量相关性拟合表明图版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页岩气勘探初期地质参数较少的情况下,页岩含气量图版的建立从理论上预测含气量,为合理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和预测有利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版 游离气 吸附气 有机质类型 页岩气
下载PDF
确定饱和型煤层气藏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采收率方法的推导及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元千 胡建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156,共6页
非常规的煤层气藏又称为煤层甲烷气藏,其储集空间是由原生基质孔隙系统(微观孔隙)和次生裂缝孔隙系统(宏观孔隙)所组成。在煤层中存在的气体一部分是以分子吸附状态储存于基质系统中,另一部分则是以自由状态存在于裂缝系统中。对于原始... 非常规的煤层气藏又称为煤层甲烷气藏,其储集空间是由原生基质孔隙系统(微观孔隙)和次生裂缝孔隙系统(宏观孔隙)所组成。在煤层中存在的气体一部分是以分子吸附状态储存于基质系统中,另一部分则是以自由状态存在于裂缝系统中。对于原始地层压力等于临界解吸压力的饱和型煤层气藏,King利用气藏在开采过程中气体摩尔数平衡的原理提出了一个物质平衡方程式。但由于该方程存在不完善性,在实际中没有得到有效应用。Ahmed应用King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一个可以用于确定定容饱和型煤层气藏含气面积的直线关系式,并已应用于实际。文中基于King和Ahmed的研究方法和气藏工程原理提出了一个新的直线关系式,该公式可以同时确定吸附气和自由气的地质储量,同时还提出了确定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已被实例的应用所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气 自由气 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采收率 煤层气藏
下载PDF
川南地区海相深层页岩气吸附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6
16
作者 石学文 周尚文 +6 位作者 田冲 李度 黎丁源 李怡 吴伟 蔡长宏 陈玉龙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35-1747,共13页
深层页岩气(埋深在3 500~4 500 m之间)是未来我国页岩气产量增长的主体和重要接替领域。对于深层页岩气储层关键参数的研究,是明确其基本地质特征和建立与之相适应开发方式的关键。为明确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的吸附特征和控制因素,开展... 深层页岩气(埋深在3 500~4 500 m之间)是未来我国页岩气产量增长的主体和重要接替领域。对于深层页岩气储层关键参数的研究,是明确其基本地质特征和建立与之相适应开发方式的关键。为明确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的吸附特征和控制因素,开展了高压甲烷吸附、低温氮气和二氧化碳吸附等综合性分析测试,并进行了吸附气模型拟合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压力较大时深层页岩的等温吸附曲线也存在下降趋势,吸附特征无明显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深层页岩与中深层/中浅层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无明显差异引起的。对比分析3种常用吸附模型,表明不同吸附模型均能对深层页岩的吸附曲线进行拟合,但转换后的绝对吸附量呈现出相同的规律:DA-LF模型>DR模型>Langmuir模型。结合孔隙结构与吸附气量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基于微孔充填的DR模型更适用于表征深层页岩的吸附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认为,TOC是控制深层页岩气吸附量的关键物质因素,微孔比表面积是关键空间因素。与中深层/中浅层页岩相比,深层页岩硅质含量增高,方解石含量降低,TOC含量降低,吸附气量降低,吸附气量占总含气量比例仅为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 页岩气 含气量 吸附气 游离气 控制因素
原文传递
页岩储层含气量测井解释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唐颖 李乐忠 蒋时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54,共9页
含气量是页岩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对含气量的解释则是页岩测井评价的核心工作。为此,通过调研文献和综合研究,建立了以等温吸附和体积模型为基础的页岩含气量测井解释模型,并介绍了模型关键参数的测井计算方法。以澳大利亚Eromanga盆地T... 含气量是页岩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对含气量的解释则是页岩测井评价的核心工作。为此,通过调研文献和综合研究,建立了以等温吸附和体积模型为基础的页岩含气量测井解释模型,并介绍了模型关键参数的测井计算方法。以澳大利亚Eromanga盆地Toolebuc页岩3口页岩气井为例,以岩心实验为基础,测井解释为手段,将相关性模型与经验公式结合起来计算关键参数,进行了Toolebuc页岩的含气量测井解释,并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含气量解释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基于等温吸附和体积模型的页岩含气量测井解释模型适用于页岩储层,模型中关键参数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和测井数据的相关性模型或经验公式计算获得;2等温吸附和体积模型解释的含气量与储层实际含气性特征比较吻合,适用性强,尤其是对含气量较低的页岩,误差较小;3相关性模型在不同地区应用,需要根据储层的岩心实验结果和测井数据来不断修正。结论认为,通过测井资料分别计算游离气量、吸附气量是表征页岩含气量的最合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含气量 吸附气 游离气 测井解释 等温吸附 体积模型 Toolebuc页岩 Eromanga盆地
下载PDF
注CO_(2)提高页岩吸附气采收率实验——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气为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贾连超 刘鹏飞 +3 位作者 袁丹 雷甜 冉婧 王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59,共7页
注CO_(2)提高页岩储层中吸附气采收率对页岩气井稳产及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常规实验方法无法定量表征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变化规律,导致CO_(2)与吸附气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基于页岩核磁共振T2谱测试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开展... 注CO_(2)提高页岩储层中吸附气采收率对页岩气井稳产及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常规实验方法无法定量表征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变化规律,导致CO_(2)与吸附气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基于页岩核磁共振T2谱测试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开展了注CO_(2)解吸实验,从微观孔隙尺度研究了注CO_(2)后吸附态甲烷的解吸机理,通过引入解吸效率与解吸速率2个指标,定量评价了注CO_(2)提高吸附态甲烷采收率。结果表明:页岩气中注入CO_(2)后吸附态甲烷的解吸效率为82.12%,解吸速率为13.69%/h;CO_(2)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页岩中吸附态甲烷的总体解吸效率,还能大幅提升其单位时间内的解吸速率;在CO_(2)注入后0~1.5 h内,CO_(2)能够快速、大量置换吸附态甲烷,造成吸附态甲烷物质的量快速下降,解吸后的大部分吸附态甲烷转变成了自由态,仅很小一部分变成了游离态。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方法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CO2 吸附气 核磁共振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含气量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作清 孙建孟 +1 位作者 龚劲松 夏志林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4,共10页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依据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对影响页岩吸附能力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借鉴KIM方程构建了页岩吸附气含量计算模型。根据所建立的页岩岩石物理模型,对页岩的孔隙系统进行了划分,并构建了页岩岩石的导电模型...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依据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对影响页岩吸附能力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借鉴KIM方程构建了页岩吸附气含量计算模型。根据所建立的页岩岩石物理模型,对页岩的孔隙系统进行了划分,并构建了页岩岩石的导电模型,利用该导电模型计算了页岩的游离气饱和度。模型参数全部实现常规测井资料计算,最后采用含气量计算模型对页岩气井进行了处理,同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分析埋深、成熟度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并进行验证。利用吸附气和游离气体积之和估算页岩气储层含气量,其结果与现场岩心解吸含气量对应良好,验证了本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游离气 吸附气 含气量 测井
下载PDF
页岩气解析规律及赋存方式探讨 被引量:14
20
作者 高和群 丁安徐 陈云燕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5-295,共11页
以四川盆地南部(川南地区)三口页岩气井自然解析数据为基础,对页岩气的解析规律及其赋存方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页岩气以微雨状、串珠状及线状从页岩层理、孔裂缝及岩性变化处持续稳定解析;解析曲线出现了急剧升高后缓慢降低... 以四川盆地南部(川南地区)三口页岩气井自然解析数据为基础,对页岩气的解析规律及其赋存方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页岩气以微雨状、串珠状及线状从页岩层理、孔裂缝及岩性变化处持续稳定解析;解析曲线出现了急剧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即出现了所谓的拐点;页岩气甲烷组分及碳同位素的变化亦表现了类似的规律。分析认为,第一拐点与页岩本身的岩性结构有关,是气体状态变化的界线,在该点之前,页岩气的解析气量大,解析速率曲线波动剧烈,页岩解析以游离气为主,此点之后,解析稳定而持久,吸附气占据主要部分。含气量相关性程度分析、理论推导及页岩气井实际产能曲线均印证了该规律的存在。最后,对海、陆相页岩吸附气所占比重进行了计算,其含量在26.55%~87.47%,平均46.29%,沉积构造及保存条件是决定页岩气赋存状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钻井现场解析 页岩气赋存方式 解析速率 解析规律 吸附气 游离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