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丽娅 许中中 +9 位作者 张俊杰 孙声桃 李金 余晓菲 祝磊 张月琴 贺燚 李家臣 王璐璐 陶思羽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57-662,共6页
目的:评价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门诊的84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刮片镜检及真菌培养,对患者进行局部伏立康唑治... 目的:评价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门诊的84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刮片镜检及真菌培养,对患者进行局部伏立康唑治疗,观察药物疗效,比较不同诊断方法敏感性比较伏立康唑对不同菌属所致角膜感染的疗效差异。采用K-S检验判断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若数据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采用t检验。若各组服从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则采用t&#39;检验;对3种诊断技术的敏感性采用McNemar检验,对前3位致病菌的治愈率采用Pearsonχ2检验。结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角膜刮片镜检及角膜刮片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92.85%(78/84),85.71%(72/84),84.52%(71/84)。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较其他两种方法诊断率更高(χ2=4.167,P=0.041;χ2=5.143,P=0.023)。局部应用伏立康唑后70例(83.33%)患者痊愈,14例(16.67%)患者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最常见的3种致病真菌为镰孢菌、曲霉菌和交链孢菌,伏立康唑对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22%、94.44%、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10,P=0.000);共焦显微镜显示残存菌丝消失时间分别为(38.35±17.32)、(25.00±16.11)、(21.00±4.36)d。结论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交链孢菌及曲霉菌性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有效率较高,镰孢菌性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有效率较低。(中华眼科杂志,2016,52:657-6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感染 真菌性 角膜炎 嘧啶类 三唑类 投药 局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