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口及近海的生态特点与渔业资源 被引量:37
1
作者 罗秉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4-30,共7页
河口对生物的繁衍进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许多生物种群繁殖、育幼的水域,又是溯河和降海鱼类的必经之路,这一水域包括了许多生态类型的生物。河口及其近海水域水质肥沃,生物资源丰富,渔业发达,对资源的补充和保持生态平衡... 河口对生物的繁衍进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许多生物种群繁殖、育幼的水域,又是溯河和降海鱼类的必经之路,这一水域包括了许多生态类型的生物。河口及其近海水域水质肥沃,生物资源丰富,渔业发达,对资源的补充和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海淡水在河口交汇,环境因子复杂多变,其特点既受河流影响又受海洋的制约,环境条件具有显著的季节周期性。河口受人类活动影响日益严重,拟兴建的三峡工程和上海浦东的开发必将对河口产生深远影响,应加强研究,综合治理,保护河口的生态平衡和渔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近海 生态平衡 水产资源
下载PDF
春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颗粒态硅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曹璐 刘素美 李瑞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90,共8页
对春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颗粒态生物硅(PBSi)、成岩硅(LSi)进行了大面调查和围隔培养实验研究,讨论了悬浮颗粒物中PBSi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PBSi与LSi的含量分别为0.22~4.25和1.75~184μmol/dm3,与世界其他海域相比... 对春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颗粒态生物硅(PBSi)、成岩硅(LSi)进行了大面调查和围隔培养实验研究,讨论了悬浮颗粒物中PBSi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PBSi与LSi的含量分别为0.22~4.25和1.75~184μmol/dm3,与世界其他海域相比LSi的含量偏高,PBSi含量则处于中等水平。由于陆源输入的影响,两者含量均在近岸较高,最高值出现在长江口门附近,向外海方向含量逐渐降低。在垂直方向上底层水体含有大量的再悬浮颗粒物,使PBSi与LSi含量皆为底层高于表层。PBSi与溶解态硅酸盐和悬浮颗粒物(SPM)含量密切相关。由于调查期间正值甲藻赤潮暴发,硅藻数量不占优势,导致PBSi与叶绿素的分布趋势存在差异。针对调查海域营养盐的结构特征,对加富营养盐进行了围隔试验,硅藻繁殖速度随PO43-的添加而加快,PBSi含量随之增大,而各围隔袋中LSi的含量主要受到SPM的影响,其平均含量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硅 成岩硅 围隔实验 长江口 邻近海域
下载PDF
庙岛群岛北部三岛屿乡镇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庄树宏 初洋 卞福花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9-175,共7页
对庙岛群岛北部3个岛屿乡镇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三岛屿乡镇海岸带人工林面积和服务价值依次为钦岛>砣矶>隍城,而服务单价则依次为隍城>砣矶>钦岛.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依次为砣矶>钦岛>隍城.近海生态... 对庙岛群岛北部3个岛屿乡镇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三岛屿乡镇海岸带人工林面积和服务价值依次为钦岛>砣矶>隍城,而服务单价则依次为隍城>砣矶>钦岛.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依次为砣矶>钦岛>隍城.近海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以钦岛最高,砣矶次之,隍城最低.三岛屿乡镇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依次为钦岛>砣矶>隍城,其中近海养殖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占总服务价值的99%以上.在海岸带3个子系统中,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价依次为近海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岛群岛 海岸带 生态系统服务 人工林 农田 近海
下载PDF
邻近海塘大堤超大规模超深基坑工程的施工
4
作者 蒋大伟 《建筑施工》 2023年第5期835-837,共3页
针对位于杭州湾邻近海塘大堤区域的复杂条件下超大规模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通过科学规范地安排基坑开挖顺序、优化降水井布置、验算大堤稳定性、采用钢板桩及三轴搅拌桩等多种保护措施,确保了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为主体工... 针对位于杭州湾邻近海塘大堤区域的复杂条件下超大规模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通过科学规范地安排基坑开挖顺序、优化降水井布置、验算大堤稳定性、采用钢板桩及三轴搅拌桩等多种保护措施,确保了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为主体工程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邻海 降水 时空效应
下载PDF
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发生区基本特征初探 被引量:124
5
作者 周名江 颜天 邹景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031-1038,共8页
对长江口邻近海域与赤潮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能影响赤潮生物的生长、迁移、聚集、休眠以及竞争等的一些主要环境特征 ,如流系结构和水团、冲淡水及其转向、上升流、锋面、营养盐的输入及其来源、浮游生物群落特征等进行了综述 ,对该海... 对长江口邻近海域与赤潮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能影响赤潮生物的生长、迁移、聚集、休眠以及竞争等的一些主要环境特征 ,如流系结构和水团、冲淡水及其转向、上升流、锋面、营养盐的输入及其来源、浮游生物群落特征等进行了综述 ,对该海域赤潮发生的历史记录从时间、地点、赤潮类型等方面作了归纳分析 ,并对 2 0 0 2年在该赤潮发生区开展的现场调查的初步结果作一简略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邻近海域 赤潮 环境特征
下载PDF
长江口邻域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被引量:88
6
作者 周伟华 袁翔城 +1 位作者 霍文毅 殷克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关键词 长江口邻域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富营养化现状及变化趋势的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53
7
作者 全为民 沈新强 +1 位作者 韩金娣 陈亚瞿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6,共4页
根据2000~2002年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长江口及邻近水域富营养化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水域营养盐含量十分丰富,平均56%水域无机氮含量已超过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磷酸盐也有40%以上已达到或超过海水水质四... 根据2000~2002年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长江口及邻近水域富营养化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水域营养盐含量十分丰富,平均56%水域无机氮含量已超过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磷酸盐也有40%以上已达到或超过海水水质四类标准.基于20个监测点有机污染指数(E值)和富营养化指数(A值)的计算结果,发现长江口及邻近水域从西向东、从北向南污染程度逐步降低;同时根据多年平均的A值划分,大约60%水域已达到重污染水平,受轻度和中度污染的水域均为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 富营养化 有机污染 评价
下载PDF
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来源及分布 被引量:37
8
作者 高建华 汪亚平 +3 位作者 潘少明 张瑞 李军 白风龙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81-991,共11页
通过分析长江口外海域不同区域有机碳和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了底部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二者对长江口外海域底部沉积物中有机物来源的指示意义。运用质量混合模型,计算了长江输入的陆源有机物的... 通过分析长江口外海域不同区域有机碳和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了底部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二者对长江口外海域底部沉积物中有机物来源的指示意义。运用质量混合模型,计算了长江输入的陆源有机物的贡献及其空间变化。结果表明,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中TOC和TN的分布和东海陆架的环流体系有着密切关系,与环流的分布相对应,如果大致沿31oN和123oE作为分界线,整个研究区的TOC和TN的分布可划分为4个具有不同分布特征的区域。TOC、TN、!13C和"15N分别与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呈线性相关关系,因此,粒度效应是控制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物分布和稳定同位素碳、氮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区内的C/N比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有机物的来源信息,但#15N表现出了与C/N和$13C不同的区域分布和变化特征。陆源有机物来源比重较高的区域与长江口外海域赤潮突发频率最高的地区相对应。长江口附近沉积物中的陆源有机物来源最高,超过了50%,且等值线呈舌状向东北方向凸出,表明了长江冲淡水的影响。陆源颗粒态有机物沉海底后,要不断经历早期成岩作用和生物作用,因此在在相同地点,陆源有机物对沉积物中有机物的贡献,要明显小于对悬浮颗粒态有机物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稳定同位素碳 稳定同位素氮 物源分析 长江口外海域
下载PDF
长江口海域赤潮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34
9
作者 叶属峰 纪焕红 +1 位作者 曹恋 黄秀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32,共7页
对长江口海域的赤潮发生形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 ,探讨了长江口海域赤潮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对策。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是我国赤潮高发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潮发生越来越频繁 ,赤潮生物种类增加 ,2002年首次发生了有毒亚历山大藻(Alex... 对长江口海域的赤潮发生形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 ,探讨了长江口海域赤潮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对策。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是我国赤潮高发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潮发生越来越频繁 ,赤潮生物种类增加 ,2002年首次发生了有毒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sp.)赤潮 ,赤潮危害程度在增大 ,这与长江口海域的环境和生物条件、河口最大浑浊带、长江上游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长江口海域赤潮高发区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同时河口海域甲藻孢囊也是赤潮发生的种源。建议建立赤潮立体监测体系、赤潮信息管理系统、海产品赤潮毒素卫生检疫制度和赤潮应急响应机制 ,全面加强长江口海域的赤潮监控与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海域 赤潮 监测体系 信息管理系统 毒素 卫生检疫制度
下载PDF
夏、冬两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量 被引量:22
10
作者 庞重光 王凡 +1 位作者 白学志 张明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1-35,共5页
利用2001年7~8月 ,2002年1月两个航次的悬浮物浓度资料 ,并参考其它水文参数 ,简要分析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 :无论夏季还是冬季 ,长江入海悬浮物总是向东南方输运 ;冬季由于再悬浮作用显著 ,悬浮物浓度明显高于夏季 ,且... 利用2001年7~8月 ,2002年1月两个航次的悬浮物浓度资料 ,并参考其它水文参数 ,简要分析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 :无论夏季还是冬季 ,长江入海悬浮物总是向东南方输运 ;冬季由于再悬浮作用显著 ,悬浮物浓度明显高于夏季 ,且南北分布范围也明显增大 ,垂向分布均匀。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海流流速值和观测的悬浮物浓度值计算悬浮物的断面通量 ,并最终得计算区悬浮物夏、冬两季的沉积量 ,夏、冬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沉积量分别为0.79×108t,1.44×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长江口 邻近海域 悬浮物 分布特征 沉积量 冬季
下载PDF
长江口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孙亚伟 曹恋 +2 位作者 秦玉涛 王金辉 程祥圣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70,共5页
2004年5月的调查共获大型底栖生物50种,种数和丰度的优势生物为多毛类动物,而底栖鱼类和螠虫的生物量占明显优势。长江口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7.57g/m2,平均丰度为150ind./m2。生物量和丰度密集区集中在盐度25度线附近海域。根据Br... 2004年5月的调查共获大型底栖生物50种,种数和丰度的优势生物为多毛类动物,而底栖鱼类和螠虫的生物量占明显优势。长江口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7.57g/m2,平均丰度为150ind./m2。生物量和丰度密集区集中在盐度25度线附近海域。根据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分析,长江口大型底栖生物可划分为四个群落:Ⅰ圆筒原盒螺-滩栖阳遂足-棘刺锚参-背蚓虫群落;Ⅱ圆筒原盒螺-钩虾群落;Ⅲ背蚓虫-奇异稚齿虫-不倒翁-尖叶长手沙蚕-近辐蛇尾群落;Ⅳ短叶索沙蚕-长吻沙蚕-纽虫群落。通过引入环境变量的二维MDS图分析,长江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分布与底层盐度、有机物具有较大的相关性。生存环境短时间内的剧烈变化是导致群落Ⅱ和Ⅳ种群贫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河口区悬浮粉砂颗粒的短期快速沉降现象可能也是导致群落Ⅱ和Ⅳ种群贫乏的另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邻近海域 大型底栖生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大辽河感潮段及其近海河口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29
12
作者 张雷 秦延文 +2 位作者 马迎群 赵艳民 时瑶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36-3345,共10页
为了解大辽河感潮段及其近海河口重金属污染水平,对其上覆水、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As、Cd、Cr、Cu、Pb、Zn)的含量及空间分布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其水体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 为了解大辽河感潮段及其近海河口重金属污染水平,对其上覆水、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As、Cd、Cr、Cu、Pb、Zn)的含量及空间分布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其水体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上覆水重金属浓度的高低顺序为Pb<Cu<Cd<Cr<As<Zn.上覆水重金属浓度由河向海基本呈上升趋势.与国内典型河口表层水体重金属浓度相比,研究区域上覆水重金属浓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悬浮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变化为Cd<Cu<As<Cr<Pb<Zn.As、Cd、Cr、Cu、Pb的沿程变化特征比较相似,且Cd、Cr、Cu均在河口区的EM3站出现最高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高低顺序为Cd<Cu<Pb<As<Cr<Zn.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Cr和Cu的最高值亦均出现在河口段的EM3站.研究区域水温、pH、DO、EC等很多因素均影响到重金属在水、悬浮物、沉积物间的分布,其中盐度和悬浮颗粒物的影响比较显著.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表明,研究区域大部分水体水质良好,个别站位重金属污染比较突出.采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主要存在个别站位的As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辽河 感潮段及其近海河口 重金属 空间分布 污染评价
原文传递
上海海域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7
13
作者 潘怡 仵彦卿 +1 位作者 叶属峰 范海梅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87,共5页
基于1986—2006年上海海域水质调查资料,应用模糊数学模型对上海海域水体水质的现状及1986~2006年各年度海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1a间的海水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上海海域海水水质相对较好,... 基于1986—2006年上海海域水质调查资料,应用模糊数学模型对上海海域水体水质的现状及1986~2006年各年度海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1a间的海水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上海海域海水水质相对较好,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氮肥用量的快速增长,上海海域水质迅速恶化,均为Ⅳ级水质;2000年之后,上海海域海水水质继续恶化,但恶化速度相对缓慢,主要污染物质也由重金属污染过渡到营养盐污染。本文更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上海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为政府制定环保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海域 海水水质 模糊数学模型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厄尔尼诺现象与黄、东海,对马海域马面渔获量关系─—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ENSO渔场学问题之三 被引量:12
14
作者 何发祥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22,共10页
对黄,东海及其邻近海域马面历年(1974—1986年)渔获量变化与Elnino现象关系并结合捕捞强度进行一些初步分析,总结出渔获量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提供有用信息。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邻近海域 马面TUN 渔获量 厄尔尼诺
下载PDF
山东南部近海沉积物中碳、氮、磷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吕桂才 张哲 +1 位作者 王江涛 谭丽菊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共4页
对山东近海3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含量均较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胶州湾及湾口和北部海域,总氮浓度范围为0.31~0.75mg/g,平均值为0.52mg/g,总磷浓度范围... 对山东近海3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含量均较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胶州湾及湾口和北部海域,总氮浓度范围为0.31~0.75mg/g,平均值为0.52mg/g,总磷浓度范围为0.18~0.32mg/g,平均值为0.24mg/g,总有机碳浓度范围为0.17%~0.49%,平均值为0.33%。相关性分析表明,总氮和总有机碳的相关性较好,总有机碳和总氮比值(TOC/TN)略高于Redfield比值,表明这两种生源要素的来源可能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近海 沉积物 总氮 总磷 总有机碳
下载PDF
典型陆源入海排污对邻近海域富营养化及生物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新东 穆景利 +5 位作者 林忠胜 王立军 于丽敏 王燕 张哲 张志锋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0,共6页
主要采用等标污染负荷、营养状态指数、生物综合毒性指标和GIS手段,通过对秦皇岛海域3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水质因子调查,考察典型陆源入海排污对邻近海域富营养化及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蒲河、人造河和洋河入海污染物的... 主要采用等标污染负荷、营养状态指数、生物综合毒性指标和GIS手段,通过对秦皇岛海域3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水质因子调查,考察典型陆源入海排污对邻近海域富营养化及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蒲河、人造河和洋河入海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36.9%、61.1%和2.0%,其中大蒲河和人造河对该海域污染负荷比的贡献达98%,为主要污染源;邻近海域主要超标污染物为PO3-4和DIN,PO3-4浓度与NQI相关分析(r=0.76,P=0.004 6)和GIS空间对比表明,PO3-4可能是造成该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NQI和发光细菌发光抑制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该海域受陆源排污的影响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入海排污 邻近海域 富营养化 生物毒性
下载PDF
基于响应场的线性规划方法在长江口总量分配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邓义祥 孟伟 +2 位作者 郑丙辉 富国 雷坤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95-1000,共6页
河口区污染源总量分配由于计算的复杂性而受到较多的关注.以长江口及毗邻海域为例,研究基于响应场的线性规划方法在污染源总量分配计算中的应用.主要步骤:通过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各污染源在单位负荷下的响应场,建立污染源与水质之间的... 河口区污染源总量分配由于计算的复杂性而受到较多的关注.以长江口及毗邻海域为例,研究基于响应场的线性规划方法在污染源总量分配计算中的应用.主要步骤:通过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各污染源在单位负荷下的响应场,建立污染源与水质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总量分配计算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方程,采用线性规划方法,计算污染物环境容量;考虑污染源之间的公平性原则,进行污染源总量分配.选取有代表性的水文设计条件,完成对CODMn,NH3-N,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总量分配计算.在给定的设计水量、水质目标、排污口位置和分配原则等条件下,得到CODMn,NH3-N,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最大允许入海量分别为200.8×104,16.9×104,22.6×104和1.8×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量分配 响应场 线性规划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
下载PDF
南沙海槽区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古森昌 陈忠 +1 位作者 颜文 刘芳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3-47,共5页
对南沙海槽区 73个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及沉积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微量元素主要有 Cu、Pb、Zn、Ni、Co、Cr、Sr、Ba和 Zr,表现为亲陆性 ,常量组分为 Si O2 、Al2 O3、TFe、Ca O、Mg O、K2 O、Na2 O、Mn O、P2 O5 、Ti O2 ,表现为边缘... 对南沙海槽区 73个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及沉积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微量元素主要有 Cu、Pb、Zn、Ni、Co、Cr、Sr、Ba和 Zr,表现为亲陆性 ,常量组分为 Si O2 、Al2 O3、TFe、Ca O、Mg O、K2 O、Na2 O、Mn O、P2 O5 、Ti O2 ,表现为边缘海向深海过渡的沉积环境特点。沉积物质含有粘土组分、碳酸盐型生物碎屑组分、陆源碎屑非粘土组分以及火山碎屑、岛源物质 ,沉积环境与水深关系密切 ,在 2 0 0 m以浅 ,沉积物的供给复杂 ,沉积环境多变 ,在 2 0 0 m以深 ,沉积物的供给和沉积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常量组分 因子分析 表层沉积物 南沙海槽区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曹妃甸邻近海域的海冰状况与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文辉 王相玉 袁本坤 《海岸工程》 2005年第3期50-57,共8页
曹妃甸邻近海域是渤海湾冰情严重海域之一。根据该海域的地理环境和大量的海冰卫星遥感、海冰航空监测、海冰船舶调查、岸站和海上平台等有关海冰监测资料及相邻海域的有关海冰监测资料,给出了该海域海冰的冰期、冰型和海冰时空分布变... 曹妃甸邻近海域是渤海湾冰情严重海域之一。根据该海域的地理环境和大量的海冰卫星遥感、海冰航空监测、海冰船舶调查、岸站和海上平台等有关海冰监测资料及相邻海域的有关海冰监测资料,给出了该海域海冰的冰期、冰型和海冰时空分布变化等特征。另外,还给出了该海域一般年份和特殊年份的冰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妃甸 邻近海域 海冰状况 特征
下载PDF
2010年春季长江口邻近海区水体中溶解有机碳、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述伟 王江涛 +1 位作者 李宁 阎雪姣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38,共6页
根据2010年5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区的调查,分析研究了海域溶解有机碳(DOC)和溶解有机氮(DON)的含量及其分布状况,并分别对DOC、DON与盐度(S)、叶绿素(Chla)、表观耗氧量(AOU)等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春季研究海域表、底层DO... 根据2010年5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区的调查,分析研究了海域溶解有机碳(DOC)和溶解有机氮(DON)的含量及其分布状况,并分别对DOC、DON与盐度(S)、叶绿素(Chla)、表观耗氧量(AOU)等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春季研究海域表、底层DOC平均含量分别为100μmol/L和82μmol/L,水平分布趋势均为近岸高于远岸,长江口附近DOC的浓度最高。DON的表、底层含量分别为20.2μmol/L和15.5μmol/L,水平分布特点与DOC类似,表现为近岸浓度高,远岸浓度低。垂直分布特点都是表层浓度高于底层。C/N分布与盐度相似,呈现近岸低于远岸的特征。研究海域DOC、DON与盐度和Chla的关系表明,其分布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较大,同时受一定的生物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碳 溶解有机氮 长江口邻近海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