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早期癌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39
1
作者 周平红 姚礼庆 +6 位作者 陈巍峰 徐美东 钟芸诗 张轶群 马丽黎 秦文政 秦新裕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386-1389,共4页
目的评价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早期癌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对245例肠镜发现的腺瘤性息肉,局限于黏膜层、抬举征(+)的早期癌患者分别进行息肉圈套切除术、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 目的评价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早期癌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对245例肠镜发现的腺瘤性息肉,局限于黏膜层、抬举征(+)的早期癌患者分别进行息肉圈套切除术、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结果253枚病变,大小0.5~8.5cm(平均2.3cm),其中〈2cm 157枚,〉2cm 96枚。内镜下成功切除249枚,内镜切除成功率98.4%(249/253)。内镜治疗中未出现无法控制的创面大出血,2例术后出现迟发出血。1例长蒂息肉治疗后出现少量膈下游离气体,2例直肠病变剥离治疗后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后气肿减退;4例病变剥离过程中创面见裂口,3例金属夹成功缝合;1例治疗后出现腹胀和腹腔大量游离气体,急诊开腹手术修补创面。总的并发症发生率3.6%(9/253)。内镜治疗后8例接受外科手术(病变局部抬举不良4例,分化不良腺癌1例,高级别瘤变2例,穿孔1例)。术后随访231例,随访期3—22个月(平均14.3个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巨大人工溃疡创面3个月基本愈合;3例分片黏膜切除术后复发。结论内镜治疗可以有效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早期癌,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资料,内镜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 结直肠肿瘤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早期癌
原文传递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腺瘤性大肠息肉的中药干预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北平 赵喜颖 刘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718-2720,共3页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药干预对内镜下摘除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140例,根据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脾虚湿瘀组(A组)、湿热瘀阻组(B组)和气滞血瘀组(C组),每组再根据服不服用...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药干预对内镜下摘除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140例,根据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脾虚湿瘀组(A组)、湿热瘀阻组(B组)和气滞血瘀组(C组),每组再根据服不服用中药分为两个亚组:中药治疗组(A1组)和非中药治疗组(A0组)、中药治疗组(B1组)和非中药治疗组(B0组)、中药治疗组(C1组)和非中药治疗组(C0组),治疗周期为6个月,1年后复查肠镜。结果 A1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总平均症状积分为(3.00±0.96)分,治疗后为(0.87±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7,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腺瘤性大肠息肉个数与复发率呈正相关(r=0.191,P<0.05)。6个亚组复发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为:C1(9.1%)<A1(12.5%)<B1(18.2%)<A0(30.6%)<B0(60.9%)<C0(87.5%),以脾虚湿瘀证患者复发率最低,气滞血瘀证患者复发率最高;各中药治疗亚组复发率均低于其相对的非中药治疗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A1:A0=3.72,χ2B1:B0=8.54,χ2C1:C0=11.68,P<0.05)。本组14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癌变,经中药治疗后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患者例数均减少。结论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药干预能有效改善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内镜下摘除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复发 中草药
下载PDF
结直肠癌及肠道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闫志辉 崔立红 +4 位作者 浦江 王晓辉 王少鑫 于兰 李文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5-29,共5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海军总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为早期结直肠癌,B组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组为早期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每组50例。分...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海军总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为早期结直肠癌,B组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组为早期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每组50例。分别于就诊时、术后(外科手术或肠镜下手术)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并分析各组肠道菌群失调危险因素。结果 3组在不同时间段肠镜活检样本中双歧杆菌(Bdb)和肠杆菌(EMB)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同时间点,3组间肠镜活检样本中Bdb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术后1个月时3组间肠镜活检样本中EMB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异常、服药史均为3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P<0.05,P<0.01)。此外年龄亦为B组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Bdb减少更为突出,进一步佐证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腺瘤性息肉 菌群失调
下载PDF
Sex-influenced associat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with colorectal adenomatous and hyperplastic polyps 被引量:22
4
作者 Qin-Fen Chen Xiao-Dong Zhou +5 位作者 Yang-Jie Sun Dan-Hong Fang Qian Zhao Jun-Hua Huang Yin Jin Jian-Sheng W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28期5206-5215,共10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and colorectal adenomatous and hyperplastic polyp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3686 individuals u...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and colorectal adenomatous and hyperplastic polyp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3686 individuals undergoing health checkups(2430 males and 1256 females). All subjects underwent laboratory testing,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colonoscopy,and an interview to ascertain 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l state of health.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AFLD and the prevalence of colorectal adenomatous and hyperplastic polyps.Furthermore,the relationship was analyzed in different sex groups. Subgroup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ased on number,size,and location of colorectal polyps.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colorectal polyps was 38.8% in males(16.2% for adenomatous polyps and 9.8% for hyperplastic polyps) and 19.3% in females(8.4% for adenomatous polyps and 3.9% for hyperplastic polyps). When adjusting for confounding variables,NAFLD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adenomatous polyps(OR = 1.28,95%CI: 1.05-1.51,P < 0.05) and hyperplastic polyps(OR = 1.35,95%CI: 1.01-1.82,P < 0.05). However,upon analyzing adenomatous and hyperplastic polyps in different sex groups,th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remained in males(OR = 1.53,95%CI: 1.18-2.00,P < 0.05; OR = 1.42,95%CI: 1.04-1.95,P < 0.05) but not in females(OR = 0.44,95%CI: 0.18-1.04,P > 0.05; OR = 1.18,95%CI: 0.50-2.78,P > 0.05). CONCLUSION NAFLD is specifical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olorectal adenomatous and hyperplastic polyps in men. However,NAFLD may not be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prevalence of colorectal polyps in wo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Healthcheck adenomatous polyps Hyperplastic polyps
下载PDF
结直肠癌筛查及其进展 被引量:24
5
作者 许俊锋 盛剑秋 《胃肠病学》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CRC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CRC筛查可显著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筛查方法多样,目前以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和结肠镜检查为基础的两步法筛查方案...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CRC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CRC筛查可显著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筛查方法多样,目前以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和结肠镜检查为基础的两步法筛查方案为多个国家的权威指南或共识所推荐,其他筛查方法可作为个体化的选择和补充。对于结直肠息肉超过10枚同时有CRC个人史或家族史,或结直肠息肉超过20枚的极高危人群,应行多基因种系突变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筛查 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 结肠镜检查 腺瘤性息肉
下载PDF
健脾清肠方对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方美花 李静波 +1 位作者 周勇 李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研究健脾清肠方干预对内镜下摘除腺瘤性大肠息肉复发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腺瘤性大肠息肉病人60名,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中药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处理相同,均禁饮食,并给予抗炎、抗感染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3d,中药组患... 目的研究健脾清肠方干预对内镜下摘除腺瘤性大肠息肉复发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腺瘤性大肠息肉病人60名,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中药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处理相同,均禁饮食,并给予抗炎、抗感染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3d,中药组患者在术后第2天给予健脾清肠方干预治疗,疗程8周。对照组术后除上述常规西药治疗外不给予中药及其他治疗。分别于切除术后6月、1年行肠镜复查息肉是否复发(原切除部位发现了新生息肉或者其他部位发现了新生息肉)。结果 2组治疗半年、1年后的腹痛、大便次数、便血、排便习惯等评分对比,P<0.05~0.01,2组治疗半年、1年后腺瘤最大直径、平均直径等比较,P<0.01。随访半年后,中药干预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仅为83.33%,2组比较P<0.05;随访1年后,中药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00%,2组比较,P<0.01。2组复发率比较,P<0.05。结论中药干预可以降低内镜下摘除腺瘤性大肠息肉病人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复发 中草药
下载PDF
Gastric polyps: Association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status and the pathology of the surrounding mucosa,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被引量:19
7
作者 Sherif Elhanafi Mohammed Saadi +4 位作者 Wynee Lou Indika Mallawaarachchi Alok Dwivedi Marc Zuckerman Mohamed O Othm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5年第10期995-1002,共8页
aim:To assess the end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gastric polyp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status in a predominantly Hispanic population.m ETHODS: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ll e... aim:To assess the end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gastric polyp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status in a predominantly Hispanic population.m ETHODS: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ll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ies performed at our institution.Demographic,endoscopic and histopathological data were reviewed.Categorization of patients into Hispanic and Non-Hispanic was based on selfidentification.Patients without resection/biopsy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Identification of polyps type was based on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used to compare continuousvariables among different polyp types and Fisher’s exact test was used compare categorical variables among polyp types.Unadjusted and adjusted comparisons of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H.pylori status and polyp type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s.RESULTS:Of 7090 patients who had upper endoscopy,335 patients had gastric polyps(4.7%).Resection or biopsy of gastric polyps was performed in 296 patients(88.4%)with a total of 442 polyps removed or biopsied.Of 296 patients,87(29%)had hyperplastic polyps,82(28%)had fundic gland polyps and 5(1.7%)had adenomatous polyps.Hyperplastic polyp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H.pylori status compared with fundic gland polyps(OR=4.621;95%CI:1.92-11.13,P=0.001).Hyperplastic polyps were also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compared with fundic gland polyps(OR=6.903;95%CI:1.41-33.93,P=0.0174).Out of 296 patients,30(10.1%)had a followup endoscopy with a mean duration of 26±16.3 mo.Interval development of cancer was not noted in any of the patients during follow up period.CONCLUSi ON:Gastric hyperplastic polyp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H.pylori status and 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as compared with fundic gland poly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polyps Fundic GLAND polyp Hyperplasticpolyp adenomatous polyps Chronic GASTRITIS HELICOBACTER pylori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息肉复发及内镜监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高辉 张川 +3 位作者 阎雪燕 袁志芳 张继舜 段卓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切除术后息肉复发的情况,以确定合理的内镜监测间隔时间。方法收录2005年5月-2012年5月于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完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病理组织学确诊为CRA、术后再次人院行肠镜复查...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切除术后息肉复发的情况,以确定合理的内镜监测间隔时间。方法收录2005年5月-2012年5月于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完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病理组织学确诊为CRA、术后再次人院行肠镜复查的患者共143例,男89例,女54例。统计分析复发息肉的累计复发率,确定影响复发息肉的重要危险因素和中位复发时间。结果息肉总体复发率为72%,患者性别、年龄、息肉大小、息肉数目、息肉发生部位、病理类型等因素中,仅CRA的大小和病理类型对复发有重要影响。初检CRA直径〉1cm的患者较CRA直径≤1cm的患者复发风险高(P=0.02)。CRA病理中含有绒毛成分的患者较仅为管状腺瘤的患者复发风险高(P=0.08)。结论建议含绒毛成分或直径〉1em的CRA患者术后6~12个月复查肠镜,而直径≤1cm的管状腺瘤患者可在术后2年左右复查肠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 结肠 电凝术 复发 结肠镜
下载PDF
培土生金法预防大肠息肉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凤敏 卢晓敏 胡庆昌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对内镜治疗后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脾虚湿瘀型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中医药治疗组和非中医药治疗对照组。2组均经电子结肠镜下行息肉摘除术,6个月、1年、3年后复查肠镜。[结果]治疗2个月后,...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对内镜治疗后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脾虚湿瘀型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中医药治疗组和非中医药治疗对照组。2组均经电子结肠镜下行息肉摘除术,6个月、1年、3年后复查肠镜。[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总平均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6,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平均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3,P<0.01)。治疗后6个月、1年、3年,治疗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土生金法能有效改善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内镜治疗后的再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复发 培土生金法
原文传递
大肠息肉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调查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于春月 赵雪香 +1 位作者 王文婷 张厂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2665-2669,共5页
目的:调查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体质学类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经结肠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大肠息肉的患者,对其进行一般资料、内镜检查结果及中医体质学判定信息采集,采用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大... 目的:调查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体质学类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经结肠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大肠息肉的患者,对其进行一般资料、内镜检查结果及中医体质学判定信息采集,采用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大肠息肉患者276例,分析显示年龄增高、大便不爽、多发息肉、山田Ⅲ、Ⅳ型多见于腺瘤性息肉。大肠息肉患者体质分型中平和质占16.3%,偏颇体质中痰湿质、湿热质和阳虚质为主要类型,约占总体的64.8%;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体质分布基本相同。结论:大肠息肉的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湿热质和阳虚质,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体质分布基本相同。腺瘤性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大便不爽症状、息肉数目和山田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中医体质 腺瘤性息肉 危险因素 调查研究
下载PDF
2058例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和解剖位置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竞 范南南 +1 位作者 蔡顺天 杨云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患者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病理类型及在不同解剖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搜集一般临床资料并计算息肉检出率。将患者根据年龄分层,分析〈50、50...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患者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病理类型及在不同解剖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搜集一般临床资料并计算息肉检出率。将患者根据年龄分层,分析〈50、50~60,60~70,≥70岁患者的息肉检出情况;计算各种病理类型息肉的比例及在各解剖部位的分布;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息肉伴发癌变的情况。结果 2010年共行结肠镜检查7117例,内镜下诊断息肉2614例,内镜下息肉检出率36.74%,患者男女比例2.1:1(1760:854),年龄2~92岁,平均59.3岁。患者根据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息肉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70岁以上人群检出率最高达55.24%。对息肉病理类型进行的分析显示,组织学诊断为息肉患者1372例,2058枚息肉。腺瘤性息肉在结直肠息肉中占84.16%(1732/2058),其中管状腺瘤占75.35%(1305/1732)。对息肉解剖部位进行的分析显示,1287枚(62.54%)息肉位于左半结肠和直肠,771枚(37.46%)位于右半结肠;腺瘤中1039枚(59.99%)和非肿瘤性息肉中249枚(76.39%)均分布于左半结肠和直肠。在息肉的恶变情况病理变化方向,7.0%(96例)的患者在发现息肉时已伴发癌变,腺瘤占癌变息肉总数的96.9%,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达43.33%。结论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镜检查最常见的阳性发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岁以上人群是结直肠息肉的筛查重点。在结肠镜检时应对结肠进行完整检查,重点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结直肠息肉的主要类型是腺瘤,以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对内镜下诊断为息肉的病变均应进行组织学检查,明确性质,警惕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病 腺瘤性息肉 结肠镜检查
下载PDF
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点分析313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洁瑶 胡以恒 +2 位作者 胡梦成 洪嘉雯 张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957-961,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1-09/2014-09共313例结肠息肉病例,所有患者于门诊就诊行电子肠镜检查,考虑为息肉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后住院行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镜下及...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1-09/2014-09共313例结肠息肉病例,所有患者于门诊就诊行电子肠镜检查,考虑为息肉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后住院行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镜下及病理组织学均证实为结肠息肉.结果:结肠息肉患者中腺瘤发生率为72.8%腺瘤与非腺瘤病例临床表现无统计学差异,结肠息肉中腺瘤的发生与性别、山田分型、生长部位及息肉数目无关,各年龄层、息肉直径之间腺瘤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腺瘤上皮内瘤变程度与性别、年龄、生长部位、息肉数目无关,而山田分型、各息肉直径之间腺瘤上皮内瘤变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肠息肉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左半结肠多见,腺瘤发生率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以4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见,直径>1 cm息肉腺瘤发生率更高,山田分型、生长部位及息肉数目不影响腺瘤发生率;腺瘤性息肉上皮内瘤变程度与山田分型及息肉直径相关,山田Ⅲ、Ⅳ型息肉、直径>1 cm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腺瘤发生率
下载PDF
出生时五运六气禀赋与结直肠息肉罹患的趋势性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郭宇 张怡 +4 位作者 曾进浩 周婧媛 吕尚斌 何其洋 由凤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84-1989,共6页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禀赋与罹患结直肠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的内在关联,为临床结直肠息肉易患人群的筛查、预防寻找新的切入点。方法:对1062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HP)患者与1188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AP)患者出生时运气分布进行...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禀赋与罹患结直肠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与腺瘤性息肉)的内在关联,为临床结直肠息肉易患人群的筛查、预防寻找新的切入点。方法:对1062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HP)患者与1188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AP)患者出生时运气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P与HP出生时的天干、主气、司天在泉分布具有一定差异性:主气为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在泉易罹患HP;主气为少阴君火、少阴君火司天不易罹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壬年易罹患AP,辛年不易罹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息肉发病与出生年份运气相合密切相关,出生于小逆、不和、天刑年,罹患率最高,岁会、同岁会年罹患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气候变化剧烈的不平和年比气候变化平和的平和年更易罹患结直肠息肉。另外,将AP组与HP组各运气因素对比发现:辛年出生的结直肠息肉患者,HP的罹患率相对较高(P<0.05)。厥阴风木在泉的下半年出生患者,AP的罹患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的罹患可能与肝木克土、脾肾阳虚,寒、湿内生的运气禀赋(壬年、太阳寒水主气、太阴湿土在泉)有关,同时运气相合提示气候变化剧烈的年份也与本病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日期 五运六气 增生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 运气相合
原文传递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建国 徐杨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0-154,共5页
很多结直肠癌都起源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结肠镜检查是发现腺瘤性息肉的首选方法。结肠镜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腺瘤性息肉的治疗包括息肉切除、术后随访以及药物治疗。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安全有效,已基本取... 很多结直肠癌都起源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结肠镜检查是发现腺瘤性息肉的首选方法。结肠镜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腺瘤性息肉的治疗包括息肉切除、术后随访以及药物治疗。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安全有效,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但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间期和药物治疗方面尚存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 结肠镜 诊断 治疗 随访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知良 刘近春 +1 位作者 赵芬 杨晶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8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镜下及病理特点。方法将2010年4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息肉病例2805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对三组患者的息肉检出率、性别构成比、息肉大小、分布及...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镜下及病理特点。方法将2010年4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息肉病例2805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对三组患者的息肉检出率、性别构成比、息肉大小、分布及病理特征等进行比较。结果共检出2805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检出率为21.700%(2805/12924),男女比例为1.52:1,年龄13~89岁,平均(56.1±12.5)岁。三组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2,P=0.640);息肉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39.098,P〈0.01)、三组患者息肉均以左半结肠好发,老年组患者左半结肠和全结肠息肉的比例增加(χ2=38.975,P〈0.01),更易出现多发息肉(χ2=36.338,P〈0.01);三组均以直径≤5mm的微小息肉最常见,但老年组≥1.0cm大息肉的息肉比例显著增加(χ2=9.631,P=0.047);三个年龄组息肉的病理类型均以管状腺瘤最常见,但青年组炎性息肉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老年组绒毛状腺瘤的比例高于青、中年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16,P〈0.01)。结论结直肠息肉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临床上应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发病规律和镜下特征确定治疗方法及随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年龄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庄剑辉 李晓波 +4 位作者 王美鸿 张哲焱 季晓微 金鑫 钱缙 《胃肠病学》 2011年第8期482-484,共3页
背景:胆囊切除已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一直未受到重视。目的:探讨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经结肠镜排除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疾病的患者425例,根据... 背景:胆囊切除已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一直未受到重视。目的:探讨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经结肠镜排除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疾病的患者425例,根据既往有无胆囊切除史分为胆囊切除组(n=63)和对照组(n=362),对两组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内镜下息肉表现和组织学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切除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6.0%对3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两组患者息肉的部位和形态均无明显差异(P=0.753,P=0.127);但胆囊切除患者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危险显著高于对照组(OR=1.79,P=0.006)。亚组分析示胆囊切除史≥10年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与胆囊切除史<10年无明显差异(P=0.11)。结论:胆囊切除并未增加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性,但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因此对胆囊切除患者应重视早期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结肠息肉 结直肠肿瘤 腺瘤性息肉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与幽门螺杆菌分型及血清胃泌素17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涂宏飞 费素娟 《中国综合临床》 2019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血清胃泌素17水平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同时行胃、肠镜检查的结、直肠息肉患者214例的临床资料。切除结、直肠息肉,标本经病理...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血清胃泌素17水平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同时行胃、肠镜检查的结、直肠息肉患者214例的临床资料。切除结、直肠息肉,标本经病理学诊断后分为两组,包括腺瘤性息肉126例(腺瘤性息肉组)和增生性息肉88例(增生性息肉组)。另选择胃、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8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印迹法定性检测血清Hp抗体,ELISA法定量检测患者血清胃泌素17;比较各组Hp感染率及血清胃泌素17浓度。结果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74.2%(66/89)Ⅰ型Hp感染率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组55.6%(30/54)及对照组48.7%(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1,P=0.022;χ^2=7.867,P=0.005);结、直肠增生性息肉组Ⅰ型Hp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息肉组Hp感染率66.8%(143/214)及Ⅰ型Hp感染率67.1%(96/1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3.8%(39/89)、48.7%(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87、4.467,P均<0.05);结直肠增生性息肉组Hp感染率61.4%(54/88)及腺瘤性息肉组70.6%(89/126)均高于对照组43.8%(3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6、15.567,P均<0.05)。腺瘤性息肉组血清胃泌素17水平[11.35(6.67,20.87)pmol/L]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组[7.88(3.11,13.07)pmol/L]及对照组[5.69(2.94,11.37)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91,P均<0.05);Ⅰ型Hp感染腺瘤性息肉组[14.35(8.12,23.68)pmol/L]血清胃泌素17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者[8.42(2.42,20.84)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P<0.05)。结论HP感染与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密切相关,血清胃泌素17水平升高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一个危险因素;Ⅰ型Hp感染能上调血清胃泌素17水平,且与腺瘤性息肉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 幽门螺杆菌 胃泌素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唐斌 张俊 +4 位作者 唐友攀 李月平 雷丛珊 蒋波 舒欧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肠腺瘤性息肉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在中江县人民医院确诊的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该院同期结肠镜下未见异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肠腺瘤性息肉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在中江县人民医院确诊的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该院同期结肠镜下未见异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p阳性率的差异。进一步将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按年龄、性别、居住环境、病变部位、蒂部分型、病理分型与息肉数目划分亚组,比较各亚组间Hp阳性率是否存在差异。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19例患者,其中病例组119例,对照组100例。病例组Hp阳性率为69.7%(83/119),对照组为52.0%(52/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9,P=0.007);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各亚组间Hp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感染可能会增加结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结肠 腺瘤性息肉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年龄与大肠腺瘤性息肉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春春 罗和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737-741,共5页
目的:研究年龄与大肠腺瘤性息肉大小、病理类型、生长方式及生长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11日至2018年5月11日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1 0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范围不同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所有患者均行电... 目的:研究年龄与大肠腺瘤性息肉大小、病理类型、生长方式及生长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11日至2018年5月11日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1 0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范围不同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所有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活组织检查,采用χ2检验对3组患者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生物学特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大肠腺瘤性息肉大小方面,不同年龄组均以<0. 5 cm为主,其次是0. 5~1. 0 cm,1. 0~2. 0 cm及>2. 0 cm息肉少见;3组大肠腺瘤性息肉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年龄组大肠腺瘤性息肉病理类型方面,均以管状腺瘤为主,绒毛状管状腺瘤次之,绒毛状腺瘤及癌变较少见,各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年龄越大,绒毛状腺瘤及息肉癌变发生比例逐渐上升。不同年龄组大肠腺瘤性息肉生长方式方面,均以无蒂为主,有蒂次之,亚蒂及混合生长方式较少见,且年龄越大,混合生长方式比例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组大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部位方面,以乙状结肠及直肠为主,升结肠及横结肠次之,各组发生部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年龄越大,腺瘤性息肉在直肠及两个以上部位的发生比例逐渐上升,在乙状结肠中的发生比例逐渐下降。结论:年龄可影响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年龄层均以无蒂、管状腺瘤息肉为主,生长部位以乙状结肠及直肠常见;伴随年龄的增长,腺瘤性息肉的病理类型、生长方式及生长部位出现一定趋势变化,癌变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生物学特性 年龄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特点及与癌变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雪 李贞茂 +1 位作者 李易 刘晓岗 《西部医学》 2010年第12期2223-2225,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的发生、分布、病理特点及与癌变的关系。方法对384例大肠腺瘤性息肉按性别、息肉发生部位、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及不典型增生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腺瘤性息肉发生在左半结肠的比例(74.7%)较发生在右半结肠的比例(25...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的发生、分布、病理特点及与癌变的关系。方法对384例大肠腺瘤性息肉按性别、息肉发生部位、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及不典型增生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腺瘤性息肉发生在左半结肠的比例(74.7%)较发生在右半结肠的比例(25.3%)高;右半结肠腺瘤性息肉多见于男性(男∶女=2.9∶1),而女性腺瘤性息肉较之男性更多见于左半结肠(女∶男=2.2∶1);直肠,乙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2cm的腺瘤性息肉分别为1.6%、6.5%、1.3%及0.5%,上述部位管状-绒毛状腺瘤性息肉分别为4.7%、10.2%、1.8%和4.4%,而绒毛状腺瘤在上述部位的比例分别为0.8%、1.6%、1.0%和0.8%,尽管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性息肉在例数上多见于直肠、乙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次之,但不同部位腺瘤性息肉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的重度不典型增生性腺瘤息肉共13例,其中没有1cm以下的息肉,且2cm以上者与1~1.9cm者之比为2.25∶1,所检管状、管状-绒毛状及绒毛状重度不典型增生性腺瘤息肉之比为1∶7∶5。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存在部位、性别的差异,不同部位大肠腺瘤性息肉存在大小及病理类型的差异,息肉不典型增生程度则与息肉的大小及病理类型相关,上述特征有助于肠镜检查时对大肠息肉性质的初步判断,提高重度不典型增生性息肉的检出,从而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 不典型增生 病理类型 部位 大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