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俗妥协与精神对立的绞缠——试论当代小说和电影文化关系的流变 被引量:4
1
作者 尹晓丽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当代小说和电影改编之间的历史关系几历浮沉,由中国当代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曾经创造了“第四代导演”、“第五代导演”的艺术辉煌。随着90年代以来小说世俗影响力的滑坡和中国电影商业性因素的增强,第五代导演的小说情结逐渐淡化,而第... 当代小说和电影改编之间的历史关系几历浮沉,由中国当代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曾经创造了“第四代导演”、“第五代导演”的艺术辉煌。随着90年代以来小说世俗影响力的滑坡和中国电影商业性因素的增强,第五代导演的小说情结逐渐淡化,而第六代导演反求诸己的自传体情绪的表达又使得他们与当代小说保持了某种自觉疏离。另一方面,小说家和电影之间的世俗妥协与精神对立共生共长,文学性、商业性、电影性三者的关系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文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改编 当代电影 世俗妥协与精神对立
下载PDF
中国志怪传奇在日本近世怪异文学中的形变——以《伽婢子》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吴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31,共7页
在日本的江户时期,出现了大量以中国明清文言、白话小说为底本改写的作品。特别是改编自中国志怪传奇的作品在日本近世怪异小说中所占比例极大,形成了日本近世(前近代)文学的一大重要特征。中国的志怪传奇对日本近世文学的影响既深且广... 在日本的江户时期,出现了大量以中国明清文言、白话小说为底本改写的作品。特别是改编自中国志怪传奇的作品在日本近世怪异小说中所占比例极大,形成了日本近世(前近代)文学的一大重要特征。中国的志怪传奇对日本近世文学的影响既深且广,然而由于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的志怪传奇在翻改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形变。这些翻改小说既保持了志怪传奇的怪异性,又融入了日本本土的民俗风情,可谓中国古典与日本文化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怪传奇 翻案小说 剪灯余话
下载PDF
简易读物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意义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曾亚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简易读物辅助大学英语学习的理论主要包括语言输入理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原则和简易读物的独特优势。简易读物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我们在英语教学中... 简易读物辅助大学英语学习的理论主要包括语言输入理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原则和简易读物的独特优势。简易读物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对简易读物阅读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读物 大学生 英语学习 意义 应用
下载PDF
未完成的“问题剧”:论小说《玉梨魂》的电影改编
4
作者 黎万峡 李冀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1期69-76,共8页
从民初时期一味言情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到五四之后关注社会的“问题剧”,电影《玉梨魂》试图继承五四问题剧的批判精神。然而,随着不同社会问题在电影中的凸显与隐没,本就含混的问题意识在与观众的互动中消解,“问题剧”终未完成。这是... 从民初时期一味言情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到五四之后关注社会的“问题剧”,电影《玉梨魂》试图继承五四问题剧的批判精神。然而,随着不同社会问题在电影中的凸显与隐没,本就含混的问题意识在与观众的互动中消解,“问题剧”终未完成。这是双重“问题”的显现,不仅出于创作者们前后不一的批判意识,也与彼时外强中干的创作环境相关。《玉梨魂》作为典型文本体现了过渡时代的矛盾情态,也具象了“新”与“旧”的再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梨魂》 小说改编电影 问题意识 鸳鸯蝴蝶派 问题剧
下载PDF
狂欢理论在影像文本中的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建琴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6-61,共6页
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支撑,结合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从主题、人物、叙事空间三方面来重点分析狂欢理论在影像文本中的建构。残酷阴冷的后宫争斗、丰富多样的爱情演绎以及通俗娱乐的家庭伦理等构成了狂欢式的主题变奏曲;虚实相结合... 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支撑,结合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从主题、人物、叙事空间三方面来重点分析狂欢理论在影像文本中的建构。残酷阴冷的后宫争斗、丰富多样的爱情演绎以及通俗娱乐的家庭伦理等构成了狂欢式的主题变奏曲;虚实相结合的叙事空间展现出互联网背景下当代人的生存状态,体现出狂欢理论的时代特征;最后以"小丑""傻瓜"和"骗子"为代表的狂欢形象,在时下的网络小说影视改编作品中以多样化的人格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理论 影视改编作品 主题变奏 叙事空间 狂欢形象
下载PDF
邵氏“聊斋”电影与20世纪80年代内地“聊斋”电影异同论
6
作者 王凡 《喀什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62-68,共7页
香港邵氏“聊斋”电影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聊斋”电影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二者均突出了原著的爱情主题,有意强化了原著情节的曲折性,并利用原著描写来营造影像奇观。与此同时,前者对原著情节改易较大,后者更完整地呈... 香港邵氏“聊斋”电影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聊斋”电影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二者均突出了原著的爱情主题,有意强化了原著情节的曲折性,并利用原著描写来营造影像奇观。与此同时,前者对原著情节改易较大,后者更完整地呈现了原著情节;前者侧重发挥原著的劝诫意识,后者则重在展现原著对于统治阶层罪恶的揭批;前者注重电影改编的类型片整合,后者则在这方面还处于初探阶段。这种差异性既缘于原著丰富的思想内容,也和改编者的主体意识及影片的创作语境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聊斋”题材电影 文学改编 异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