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茂新 乐灵丹 赵宏宇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CI患者151例,根据其出院3个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CI患者151例,根据其出院3个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31例)和预后不良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ACI病因分型(TOAST分型)、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等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NLR、PLR及NLR联合PLR在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应用DeLong检验比较三者间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预后不良组复发性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NIHSS评分、C反应蛋白、NLR及PLR的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复发性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及NLR是影响AC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PLR及NLR联合PLR预测ACI患者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75、0.68和0.75(P<0.05),三者经DeLong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复发性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NLR、PLR及NLR联合PLR对ACI患者的预后不良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急性脑梗死 预后 改良Rankin量表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踝肱血压指数与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娟 陈念东 朱武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与动脉硬化程度显著相关,但涉及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踝肱血压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关联研究不多。文中旨在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 目的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与动脉硬化程度显著相关,但涉及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踝肱血压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关联研究不多。文中旨在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1例。依据是否存在蛋白尿分为蛋白尿阳性组和阴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肱血压指数 蛋白尿 脑梗死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葛建新 许晋明 《临床医药实践》 2014年第8期581-58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合并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就诊的未发生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空腹Hcy水平的测定,并进行比较。根据入...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合并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就诊的未发生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空腹Hcy水平的测定,并进行比较。根据入院24 h内Hcy是否升高,将15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高Hcy组(88例)和正常Hcy组(62例),两组患者分别于住院时及发病4周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观察组中占58.7%,对照组中占15.3%(P<0.01);空腹Hcy浓度观察组为(31.26±4.61)μmol/L,对照组为(15.92±3.4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Hcy组与正常Hcy组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于发病4周时进行NIHSS评分,高Hcy组评分高于正常Hcy组(P<0.01)。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高Hcy的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积极干预高Hcy血症有助于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或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血磷脂酸、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舟 蒋亚平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22期1818-1820,共3页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血磷脂酸(LP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探讨LPA、MDA、SOD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评价预后。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监测不同时...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血磷脂酸(LP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探讨LPA、MDA、SOD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评价预后。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监测不同时间段(〈12、24h及第3、7、14天)LPA、MDA、SOD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脑梗死患者12h内LPA、MDA水平均升高.24h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组脑梗死患者上述指标第7天均持续下降,而重型组伤后第14天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均P〈0.05)。3组脑梗死患者SOD水平均持续下降(P〈0.05或0.01).重型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LPA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患者体r8血小板活化,形成血栓。氧自由基代谢产物MDA上升,氧自由基清除酶SOD下降。动态联合监测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且有助于评价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血磷脂酸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