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三尖杉酯碱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沈建平 杨宏 +1 位作者 倪万茂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490,共6页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AML细胞株白细胞干细胞(LSC)的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HHT对具有LSC特征的KG-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FACS观察HHT对CD...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AML细胞株白细胞干细胞(LSC)的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HHT对具有LSC特征的KG-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FACS观察HHT对CD34+CD38-CD96+的KG-1细胞数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Caspase途径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KG-1和Kasumi-1细胞CD34+CD38-CD96+分别为69%和26.7%,U937细胞不表达CD96。HHT能显著抑制KG-1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r2=0.9971,P<0.05)。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6.9 ng/ml。HHT作用KG-1细胞后,CD34+CD38-CD96+细胞的比例从63.6%下降到17.1%。HHT能显著激活Caspase-3、Caspase-9和PARP,抑制磷酸化Akt和Bcl-2的表达。结论:HHT能显著抑制人AML细胞KG-1的增殖,减少CD34+CD38-CD96+白血病干细胞数量;对Akt活性和Bcl-2的调控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药物疗法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三尖杉酯碱类/治疗应用 肿瘤干细胞/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RNAi沉默CDX2基因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东宁 黎国伟 +4 位作者 叶玉蝶 吴红梅 许先吟 陈立 余相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22期181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CDX2基因对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增殖影响的意义。方法:针对CDX2mRNA序列设计合成2对编码小干扰RNA(siRNA)的DNA模板,构建pGenSil-CDX2siRNA重组质粒,转染THP1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重组质粒...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CDX2基因对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增殖影响的意义。方法:针对CDX2mRNA序列设计合成2对编码小干扰RNA(siRNA)的DNA模板,构建pGenSil-CDX2siRNA重组质粒,转染THP1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重组质粒对CDX2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法观察THP1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重组质粒后细胞凋亡状况。结果:成功构建pGenSil-CDX2 siRNA重组质粒,成功转染THP1细胞,并能特异地抑制CDX2基因的表达;转染重组质粒后,THP1的活力分别降低为(39.8±5.0)%,与空质粒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重组质粒组的THP1细胞凋亡率为37.3%~42.1%。结论:pGenSil-CDX2 siRNA重组质粒明显下调CDX2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转录因子 基因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Intestinal expressions of eNOSmRNA and iNOSmRNA in ra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被引量:4
3
作者 Jian-Min Qin~1 Yang-De Zhang~2 1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 Enteric Surgery.Xiangya Hospital,Hunan Medic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8,Hunan Province,China2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 Enteric Surgery,Xiangya Hospital,Hunan Medic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8,Hunan Province,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52-656,共5页
AIM: To observe the gene expression change of eNOSmRNA and iNOSmRNA in the small and large intestine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ALF), and to reveal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NO on the pathogenesis of ALF and multiple... AIM: To observe the gene expression change of eNOSmRNA and iNOSmRNA in the small and large intestine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ALF), and to reveal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NO on the pathogenesis of ALF and 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 METHODS: Sixty male Wistar rats were selected, weighing from 250g to 350g, and divided into 5 groups randomly: SO, ALF (6h, 12h), L-Arg, L-NAME, L-Arg and L-NAME, each group with 10 rats. The dose of L-Arg was 300mg.kg(-1), and L-NAME was 30mg.kg(-1), the reagents diluted by normal saline were injected through tail vein 30 minutes pre and post operation. The rats in the ALF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sacrificed postoperatively at 6h, 12h, and the rats in the other groups were sacrificed postoperatively at 6h. The tissues of small and large intestines were harvested in 4% paraforaldehyde containing the reagent of DEPC and fixed at 6h, embedded in paraffin, and 4 microm section was cut. The expression of eNOSmRNA and iNOSmRNA in these tissues was determined with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analyzed with the imaging analysis system of CMM-3 and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eNOSmRNA in the large intestine and iNOSmRNA in the small and large intestin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6h after ALF, but the expression of iNOSmRNA in the small and large intestines reduced notably at 12h after ALF (P【0.05); the expression of eNOSmRNA in the large intestine and iNOSmRNA in the small and large intestin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reagents of L-Arg at 6h ALF, but the expression of eNOSmRNA and iNOSmRNA in the small and large intestines decreased totally with the reagents of L-NAME or association with L-Arg 6h ALF.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eNOSmRNA in the large intestine increased notably at the early stage of ALF, NO induced by the enzyme of eNOS from the transplantation of eNOSmRNA can protect the function of the large intestine, the high expression of iNOSmRNA is involved in the damaged function of the small and large intestines. NO p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Disease Animals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Enzymologic INTESTINES Liver Failure Ma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Nitric Oxide Synthase Type II Nitric Oxide Synthase Type III RNA Messenger RATS Rats Wistar
下载PDF
曲古抑菌素A诱导HL-60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炜华 温培娥 +6 位作者 范华 赵海涛 乔高娟 任霞 任海全 唐天华 姜国胜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49-251,255,共4页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在体外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TSA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0.1μmo...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在体外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TSA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0.1μmol/L的TSA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01;0.05μmol/L的TSA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P<0.05),但0.1μmol/L的TSA才能引起细胞凋亡(P<0.01);经0.1μmol/L的TSA作用12 h后,Bax、Caspase-9和Caspase-3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TSA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在于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上调Bax、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病理学 抗肿瘤药/药理学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BHA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徐燕华 杨春梅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1-497,共7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uberic bishydroxamate(SBHA)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BHA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AML细胞24 h,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uberic bishydroxamate(SBHA)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BHA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AML细胞24 h,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Caspase途径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SBHA能显著抑制AML细胞株U937、KG-1及Kasumi-1细胞的生长。AnnexinV-PI双标记法及FACS分析结果证实,SBHA能显著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激活Caspase-3、Caspase-9、Caspase-8,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及Bcl-xl的表达,下调Survivin、XIAP及cIAP的表达。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BHA能显著抑制人AML细胞株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药物疗法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蛋白激酶抑制剂/化学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1基因表达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杜东芬 朱丽霞 +1 位作者 王云贵 叶琇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WT1表达及其在核仁磷酸蛋白1(NPM1)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下与AML患者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WT1表达及其在核仁磷酸蛋白1(NPM1)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下与AML患者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167例初发AML患者(除外M3亚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初诊时WT1表达水平分为WT1高表达组和WT1低表达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患者生存分析以明确WT1表达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特别是在NPM1或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AML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WT1高表达组12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83例(65.9%),低表达组41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9例(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T1高表达组2年总存活率低于WT1低表达组(46.1%和75.2%,P<0.05),2年无病存活率也低于WT1低表达组(43.5%和68.5%,P<0.05)。诱导化疗前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患者总反应率和2年总存活率优于下降<1 log患者(均P<0.05),但两者2年无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M1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FLT3-ITD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和2年无病存活率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而NPM1或FLT3-ITD突变患者中,不同WT1表达水平组疗效及生存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发AML患者中WT1基因过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诱导治疗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的患者预后优于下降<1 log的患者;初诊WT1基因表达水平可以作为NPM1或FLT3-ITD野生型AML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基因 肾母细胞瘤 磷蛋白类/遗传学 核蛋白质类/遗传学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遗传学 fms样酪氨酸激酶3/遗传学 突变 预后
下载PDF
五例白血病全外显子测序结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康娅 王梦昌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用于白血病骨髓标本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检测发现基因突变的价值。方法获取5例初发白血病骨髓标本,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行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并确定致病易感突变位点,所获得的致病易感突变采用Sanger测序法测序确认,骨髓和...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用于白血病骨髓标本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检测发现基因突变的价值。方法获取5例初发白血病骨髓标本,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行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并确定致病易感突变位点,所获得的致病易感突变采用Sanger测序法测序确认,骨髓和口咽拭子测序比较明确变异类型。结果 5例标本中4例检测到致病突变;二代测序检测结果经Sanger测序法验证,证实致病突变确实存在,且与Sanger测序结果一致;骨髓和口咽拭子测序比较变异类型为体细胞突变。均检测出化疗药物相关位点突变和血液肿瘤遗传易感位点。结论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全外显子测序可用于检测白血病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白血病 髓样 急性/遗传学 基因表达 基因组学 外显子 序列分析 DNA 突变
下载PDF
依维莫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逆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廖伟超 何莹 +1 位作者 王斌生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531,共7页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简称维甲酸)逆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R1耐药的作用。方法:应用CD11b染色流式细胞术及硝基四唑氮蓝(NBT)还原实验检测两药联合应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简称维甲酸)逆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R1耐药的作用。方法:应用CD11b染色流式细胞术及硝基四唑氮蓝(NBT)还原实验检测两药联合应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Annexin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结合蛋白轻链3(LC3)、Beclinl及早幼粒白血病一维甲酸受体融合蛋白(PML—RARα)、磷酸化核糖体S6激酶(P-P70S6K)、磷酸化4E结合蛋白1(P.4E.BPl)等表达水平。结果:与维甲酸组比较,联用组能诱导耐药细胞株NB4-RI细胞的分化,并将细胞增殖阻止在G、期而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100nmol/L依维莫司组、1μmol/L维甲酸组、联用组、对照组NB4-R1细胞培养48h后分化百分率分别为(2.29±0.57)%、(17.06±2.65)%、(54.47±4.91)%、(2.54±0.53)%;处于G1期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5.20±11.97)%、(33.54±6.25)%、(53.70±8.73)%、(27.40±6.01)%;四组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30±0.14)%、(2.25±0.21)%、(2.40±0.28)%、(1.95±0.07)%。与维甲酸组比较,联用组mTOR信号通路下游的P70S6K、4E—BP1分子磷酸化水平下降,LC3-II和Beclin1的表达上调,且能部分降解融合蛋白PML-RAR(x。结论:依维莫司联合维甲酸能诱导NB4-R1细胞分化,且能阻滞细胞周期而不致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依维莫司联合维甲酸抑制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作用从而降解PML-RARα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病理学 依维莫司 维甲酸/药理学 细胞 分化/药物作用 抑制因子 免疫 抗药性 肿瘤
下载PDF
缺血性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动态观察
9
作者 庄文华 王贤湖 +1 位作者 周苏廉 邓爱华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4-7,77,共4页
夹闭大白鼠双侧肾蒂1h,再灌流后5min,3h,12h,24h,48h及72h分别处死动物,观察形态、超微结构和肾功能变化。再灌流后,12h出现典型ATN;24h肾小管坏死广泛、梗阻明显,部分区见小管基底膜断裂:48h肾小管坏死仍然严重,并出现小管上皮细胞核... 夹闭大白鼠双侧肾蒂1h,再灌流后5min,3h,12h,24h,48h及72h分别处死动物,观察形态、超微结构和肾功能变化。再灌流后,12h出现典型ATN;24h肾小管坏死广泛、梗阻明显,部分区见小管基底膜断裂:48h肾小管坏死仍然严重,并出现小管上皮细胞核分裂像;72h坏死明显减轻,而再生现象突出。超微结构和肾功能改变,与上述变化基本一致。双肾完全缺血1h引起的缺血和再灌流损伤是可逆性的。实验表明,如能及早防治髓质淤血,肾形态和功能可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坏死 急性 肾功能衰竭 病理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水杨酸钠对HL-60/VCR细胞多药耐药的部分逆转
10
作者 万幼峰 陈协群 +1 位作者 白庆咸 吴晓安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 :研究水杨酸钠 (Na Sal)对HL 6 0 VCR细胞多药耐药的部分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 ,观察非甾体抗炎药Na Sal对HL 6 0 VCR细胞多药耐药的部分逆转作用。结果 :Na Sal对HL 6 0 VCR细胞的生长具有抑... 目的 :研究水杨酸钠 (Na Sal)对HL 6 0 VCR细胞多药耐药的部分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 ,观察非甾体抗炎药Na Sal对HL 6 0 VCR细胞多药耐药的部分逆转作用。结果 :Na Sal对HL 6 0 VCR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 ,1mmol L的非细胞毒剂量的Na Sal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多种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 ,逆转倍数为 1 0 1~ 3 2 6 ,相对逆转效率为 0 5 2 %~ 73 6 2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柔红霉素 (DNR)浓度发现 ,Na Sal并不增加HL 6 0 VCR细胞内DNR浓度。结论 :Na Sal能有效地部分逆转HL 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钠 药理学 HL-60细胞 药物作用 多药耐药 逆转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病理学
下载PDF
Aurora激酶抑制剂ENMD-2076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11
作者 曹慧 李敏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9-484,共6页
目的:观察Aurora激酶抑制剂ENMD-2076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ENMD-2076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AML细胞24 h、48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Aurora激酶抑制剂ENMD-2076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ENMD-2076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AML细胞24 h、48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Caspase途径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ENMD-2076能显著抑制AML细胞株THP-1和Kasumi-1的生长(P<0.001),24 h时对THP-1和Kasumi-1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是9.32μmol/L和7.23μmol/L。Hoechst荧光染色证实ENMD-2076能使THP-1细胞发生染色质浓缩等凋亡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证实,ENMD-2076能激活Caspase-3、Caspase-9、Caspase-8和PARP,上调促凋亡蛋白Bak、Bax、Bad和Bim,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的表达。结论:Aurora激酶抑制剂ENMD-2076能显著抑制人AML细胞株THP-1和Kasumi-1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药物疗法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蛋白激酶抑制剂/化学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二维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分型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红志 江鹏 +2 位作者 叶钧 马海燕 李荣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在胰腺炎的诊断价值并试图分型。方法 对 116例急性胰腺炎进行一次或多次B超检查。结果 B超分型①急性水肿型 73例 ( 63 % ) ,超声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 ,边缘清晰 ,实质回声减低。其中 4例手术后 ,病理主要表现为...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在胰腺炎的诊断价值并试图分型。方法 对 116例急性胰腺炎进行一次或多次B超检查。结果 B超分型①急性水肿型 73例 ( 63 % ) ,超声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 ,边缘清晰 ,实质回声减低。其中 4例手术后 ,病理主要表现为胰腺间质的水肿、充血。超声表现与病理大致吻合 ;②出血坏死型 2 1例 ( 18% ) ,超声表现为胰腺增大 ,边缘模糊 ,回声减低且不均匀 ,其中 16例手术 ,病理主要为胰腺实质的局灶性或融合性坏死 ,细胞结构消失。超声表现与病理吻合。结论 二维超声根据超声表现 ,结合临床 ,对急性胰腺炎初步分型 ,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超声 急性胰腺炎 诊断 分型
下载PDF
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穿刺活检的意义
13
作者 陈钦开 徐建华 +3 位作者 周静 皇甫术 李秋月 鄢艳 《江西医药》 CAS 2000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评价肾穿刺活检在急性肾衰中的意义。方法 对 6例急性肾衰病人进行肾穿刺活检。结果  3例病人修正了诊断 ,2例病人更正了治疗方法。结论 肾穿刺活检对修正急性肾衰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有决定性的意义。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诊断 活组织检查 肾穿刺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肠炎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理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忠德 余亚雄 +1 位作者 王怡平 廖贤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85-287,共3页
对9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HD)肠炎和1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理分析,发现NEC累及的范围较HD肠炎广泛,NEC肠段的出血、炎症也较HD肠炎严重。结合21例动物实验的结果,初步探讨了HD肠炎和NEC... 对9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HD)肠炎和1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理分析,发现NEC累及的范围较HD肠炎广泛,NEC肠段的出血、炎症也较HD肠炎严重。结合21例动物实验的结果,初步探讨了HD肠炎和NEC发病机理。远端梗阻,近端扩张,肠内压力升高,局部血供减少,滞留粪便中的细菌繁殖、侵入肠壁是HD肠炎的主要原因;而新生儿有窒息、休克缺氧时,小肠、结肠的血液供应减少,加上免疫变态反应的参与,肠道粘膜缺乏IgA的保护,肠道致病菌的过度繁殖、侵入肠壁是NEC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结肠 先天性 结肠炎 病理学 新生儿 小肠炎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病因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28
15
作者 郑育 张益前 +1 位作者 毛朝鸣 戴彩香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合并急性肾衰竭 (ARF)的临床病因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 2 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为 4.2 % ,其诱因为...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合并急性肾衰竭 (ARF)的临床病因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 2 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为 4.2 % ,其诱因为血流动力学改变 9例 ,感染5例 ,药物中毒 4例 ,肾静脉血栓形成 1例 ,余 7例无明显诱因。肾脏病理检查肾小球以轻微改变为主 ,其中微小病变型 10例 ,轻度系膜增生型 9例 ,两者合计为 73 .1% ;2 2例患者肾小管间质表现为广泛而显著的水肿 ,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和灶性坏死 ,4例肾间质内可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及多少不等的嗜酸粒细胞弥漫性浸润。所有患者均经强的松、利尿剂及消除诱因等治疗 ,其中 7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所有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临床并不少见 ,多发生于肾小球轻微改变者 ,尽早明确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以及诱发因素 ,并给予相应治疗 ,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肾功能可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肾衰竭 急性/病因学 肾衰竭 急性/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不同致病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俊霞 苏涛 李晓玫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分析肾活检患者中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的临床特点及常见致病药物的用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我院经肾活检诊断的DAI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药物所致DAIN的特点。结果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患者共... 目的分析肾活检患者中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的临床特点及常见致病药物的用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我院经肾活检诊断的DAI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药物所致DAIN的特点。结果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患者共115例,占同期肾活检患者总数的4.0%,其中DAIN45例,占39.1%。在DAIN患者中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药相关者分别占73.3%、26.7%、11.1%;其中19例(42.2%)合用两类药物。使用前3位的药物依次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51.1%)、解热镇痛药(26.7%)和喹诺酮类抗生素(22.2%)。消化道症状、乏力是DAIN最常见的全身表现,93%的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ARF)并伴肾小管功能受损,78%的患者出现肾性糖尿。根据用药种类的不同,患者初诊时可分别出现发热、皮疹,新出现的高血压、水肿,检查可见蛋白尿、血尿、无菌性白细胞尿、贫血、外周血嗜酸性白细胞升高等表现。其中,皮疹、血嗜酸性白细胞升高、无菌性白细胞尿常见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关AIN;喹诺酮类抗生素相关AIN者易发生血尿,但贫血相对较轻;解热镇痛药相关AIN的特征不突出。结论目前导致DAIN的药物仍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为常见,其次为解热镇痛类药物,喹诺酮类抗生素相关性AIN较前增多。DAIN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用药后监测尿糖及肾功能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DAIN,综合分析临床特点有助于判断致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衰竭 肾活检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剂量甘露醇对兔肾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朱笑萍 刘伏友 +2 位作者 罗季安 刘瑞洪 徐锡萍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对兔肾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从动物实验复制甘露醇诱导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动物模型并探讨其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方法:2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小剂量甘露醇,生理盐水,大剂量甘露...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对兔肾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从动物实验复制甘露醇诱导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动物模型并探讨其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方法:2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小剂量甘露醇,生理盐水,大剂量甘露醇并自由饮水,大剂量甘露醇并限制饮水,观察肾脏功能及结构的变化。结果:小剂量甘露醇组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均>0.05)。大剂量甘露醇并限制进水组,动物均死亡。大剂量甘露醇并自由饮水组BUN,Scr明显上升,Ccr明显下降,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光镜及电镜检查显示:小剂量组甘露醇致轻度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大剂量组甘露醇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空泡变性,刷状缘绒毛排列紊乱,稀疏,部份脱落,大多数线粒体嵴模糊或消失呈空泡变,胞浆溶酶体数目减少,显示较严重的急性肾小管损伤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小剂量甘露醇对健康大白兔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急性 肾功能衰竭 病理学
下载PDF
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脉高压模型犬肺组织和肺动脉的病变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池信锦 黑子清 +4 位作者 庞红宇 金亦 葛缅 黄品婕 刘德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观察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脉高压模型犬肺组织与肺动脉的病理学特点,从病理学角度初步探讨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围术期急性肺高压和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正常家犬18只,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仅用于取肺组织和肺... 【目的】观察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脉高压模型犬肺组织与肺动脉的病理学特点,从病理学角度初步探讨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围术期急性肺高压和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正常家犬18只,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仅用于取肺组织和肺动脉标本)、对照组和门脉高压模型组(采用部分结扎门静脉的方法建立门脉高压症犬的模型并饲养12周),进行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实验,在术毕后取右下肺动脉和肺组织,观察其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肺组织在经历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病理形态学改变,但以模型组改变更为显著。门脉高压症犬肺小动脉密度、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和血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WA/TA)均显著大于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的肺血管发生了以中膜增厚、动脉管壁肥厚为主要特征的血管重构现象。【结论】模型组犬易发生急性肺高压及肺损伤的特殊的病理学改变与存在门脉高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 急性肺损伤/病理学 门静脉-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
下载PDF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于力 杨霁云 +1 位作者 白克敏 刘景诚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7-139,共3页
介绍100例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及预后。肾前性13例(13%),肾性86例(86%),其中肾小球疾病66例(66%),肾后性1例(1%)。31例肾活检,病理为9种类型,毛细血... 介绍100例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及预后。肾前性13例(13%),肾性86例(86%),其中肾小球疾病66例(66%),肾后性1例(1%)。31例肾活检,病理为9种类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PGN)8例(25.81%),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4例(12.90%),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1型5例(16.1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3例(9.68%),增生性硬化世肾小球肾炎(PSGN)5例(16.13%)。本文强调了小儿肾活检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病理 儿童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横纹肌溶解症伴急性肾损伤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单福军 李鑫宇 +3 位作者 贺发贵 武贵群 符庆瑛 马路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9期789-791,I0004,共4页
目的:对横纹肌溶解症(RM)伴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月~2016年12月RM伴AKI共76例患者,记录患者的病因,AKI分型,患者血生化指标:尿素(UREA)、肌酐(CRE)、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 目的:对横纹肌溶解症(RM)伴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月~2016年12月RM伴AKI共76例患者,记录患者的病因,AKI分型,患者血生化指标:尿素(UREA)、肌酐(CRE)、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肾脏病理改变,就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花费,治疗转归进行比较。结果:生化指标:与尿量正常型比较,少尿型和无尿型患者的UREA、CRE、CK均显著升高(P<0.05)。肾脏病理显示:肾小球病变较轻,以肾小管病变为主。免疫荧光阴性。就诊时间:尿量正常型发病至就诊时间显著短于少尿型和无尿型(P<0.05)。治疗转归:尿量正常型全部治愈,患者住院时间(9.5±5.4)天,住院花费(2 599±769)元。少尿型2例转为慢性肾衰,患者住院时间(15.2±9.7)d,住院花费(3 278±1 020)元。无尿型3例转为慢性肾衰,2例死亡,患者住院时间(22.4±12.6)d,住院花费(20 898±11 128)元。无尿型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少尿型和尿量正常型(P<0.05),无尿型患者住院费用显著多于少尿型和尿量正常型患者(P<0.05)。结论:RM伴AKI患者肾脏病理以肾小管病变为主,损伤具有可逆性;尿量正常者预后较好;早期就诊,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症 急性肾损伤 肾脏病理 血液净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