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queou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eyes 被引量:2
1
作者 Yao-Ming Liu Shi-Da Chen +5 位作者 Xing-Yi Li Wen-Bin Huang Fei Li Jia-Wei Wang Ying-Qi Li Xiu-Lan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5期733-737,共5页
AIM:To evaluate changes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aqueous humor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APAC) and age-related cataracts. METHODS:Twenty eyes of 20 APAC patients and 15 eyes of 15 age-rela... AIM:To evaluate changes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aqueous humor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APAC) and age-related cataracts. METHODS:Twenty eyes of 20 APAC patients and 15 eyes of 15 age-related cataract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Aqueous humo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prospectively. The levels of 20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were evaluated in the aqueous humor of the APAC and cataract patients using the multiplex bead immunoassay technique.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Seven of the 20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cluded in the magnetic bead panel were detectable in both APAC eyes and cataract eyes:interleukin(IL)-10, IL-12, IL-15, IL-21, IL-6, chemokine(C-C motif) ligand 20,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 IL-27 was only detectable in APAC eyes. Compared with the cataract eyes, the APAC eyes had significantly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IL-12(P=0.036), IL-15(P=0.001), IL-6(P=0.012), and IL-27(only detectable in APAC eyes). Ag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L-12(P=0.022) and IL-6(P=0.037), and time elapsed between APAC onset and aqueous humor samples collec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L-15(P=0.037), IL-27(P=0.040), and TNF-α(P=0.042).CONCLUSION:Several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cluding IL-12,IL-15, IL-6 and IL-27, were elevated in the APAC eyes and may be implicated in its pathologic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aqueous humor INFLAMMATION CYTOKINES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眼的睫状体参数改变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曼云 哈少平 +3 位作者 范文燕 王旭辉 马建青 庄文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2-408,共7页
目的研究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眼睫状体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0月在宁夏眼科医院就诊的APAC单眼发作的患者55例55眼作为APAC发作眼组,对侧眼作为APAC对侧眼组,并收集同期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 目的研究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眼睫状体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0月在宁夏眼科医院就诊的APAC单眼发作的患者55例55眼作为APAC发作眼组,对侧眼作为APAC对侧眼组,并收集同期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正常人55人55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A型超声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并比较各组眼部生物学参数及睫状体参数,其中生物学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晶状体厚度(LT)、中央前房深度(ACD)、瞳孔直径(PD)、前房宽度(ACW)和晶状体拱高(LV);睫状体参数包括最大睫状体厚度(CBTmax)、巩膜突睫状体厚度(CBT 0)、距巩膜突1000μm处睫状体厚度(CBT 1000)、前端睫状体厚度(APCB)、小梁-睫状体角度(TCA),并分析入组研究对象睫状体参数与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APAC对侧眼组相比,APAC发作眼组ACD较浅,PD较大,LT较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05、3.490、2.624,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C对侧眼组AL较短,ACD较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28、-6.947,均P<0.001)。APAC发作眼组、APAC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CBTmax均值分别为(0.907±0.106)、(0.960±0.098)和(1.020±0.108)mm;TCA均值分别为(48.99±11.48)°、(51.32±10.87)°和(81.94±12.45)°。与APAC对侧眼组相比,APAC发作眼组平均CBTmax、CBT 0、CBT 1000和TCA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54、-3.517、-3.407、-0.753,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C对侧眼组平均CBTmax、CBT 0、CBT 1000、TCA均较小,APCB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40、-3.132、-6.005、-13.509、16.795,均P<0.05)。入组研究对象生物测量参数与睫状体测量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L与CBT 1000、TCA均呈正相关(r=0.335,P=0.012;r=0.380,P=0.004),眼压与CBTmax呈负相关(r=-0.289,P=0.032)。结论与正常眼相比,APAC发作眼及其对侧眼睫状体较薄且向前旋转,并且这种解剖上的改变与短眼轴及高眼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 超声生物显微镜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 生物学参数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昼夜节律状况的研究
3
作者 李春艳 徐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9-721,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患者急性发作前的昼夜节律,调查患者在发作前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紊乱,探讨昼夜节律紊乱与APAC的因果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APAC患者46例(APAC组),可疑原... 目的研究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患者急性发作前的昼夜节律,调查患者在发作前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紊乱,探讨昼夜节律紊乱与APAC的因果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APAC患者46例(APAC组),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PACS组)30例和健康对照人群(NC组)40例,均为单眼。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利用相关参数反应昼夜节律,比较3组受试者的睡眠状况。结果在PSQI总得分参数中,APAC组和PACS组患者总得分均>7分,说明均存在睡眠障碍,且与PACS组和NC组比较,APAC组患者PSQI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ACS组与NC组受试者的PSQI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质量参数中,APAC组与NC组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ACS组比较,NC组和APAC组受试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PACS组和NC组比较,APAC组患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依赖睡眠药物、睡眠紊乱以及白天困倦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ACS组与NC组受试者睡眠时间和睡眠紊乱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昼夜节律紊乱可能是房角关闭急性发作的一个诱因,期望通过对昼夜节律紊乱方面提前干预,从而减少原发性房角关闭急性发作,为降低青光眼的致残率和致盲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紊乱 睡眠质量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白静 李妮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162-16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原发性APACG患者92例,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n=4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原发性APACG患者92例,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n=45例)和对照组(n=47例),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房角开合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两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开合情况均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治疗APACG临床疗效显著,术后眼压控制、视力恢复效果好,前房深度增加,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超乳联合房角镜下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7
5
作者 马倩 闫梅 +3 位作者 马雅玲 李娜 张奇 崔护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钝性房角分离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参数、房角宽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8/2021-02就诊于我院眼科,诊断为急性...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钝性房角分离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参数、房角宽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8/2021-02就诊于我院眼科,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80眼。所有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IOL植入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钝性分离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wk,1、3、6mo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并同期行房角镜检查评估房角开放情况,对所得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wk,1、3、6mo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提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眼压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各时期眼压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 ACD均较术前有所加深(P<0.05),术后各时期ACD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 TIA均较术前增宽(P<0.05)。术后各时期TIA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 AOD500均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术后各时期AOD500比较无差异(P>0.05)。患者术前上象限、鼻侧象限、下象限及颞侧象限房角宽度与术后1wk,1、3、6mo时相比,宽角眼数明显高于术前,房角宽度构成与术前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IOL植入联合术中钝性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可显著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增加中央前房深度,开放房角,且术后效果稳定,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房角分离术
下载PDF
前房穿刺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6
作者 韩永钊 栗慧娜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41例(43只眼)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的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先行前房穿刺术,待眼压...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41例(43只眼)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的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先行前房穿刺术,待眼压控制3~4 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大多数眼压均控制在21 mm Hg以下,滤过泡功能良好,保留了较好的视力,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APACG先行前房穿刺术后再行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控制眼压、挽救患者的视功能,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眼压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前房穿刺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PHACO+IOL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苏安乐 赵帅 王昞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21期2788-2791,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房角分离术(GSL)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94例(101眼)APACG...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房角分离术(GSL)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94例(101眼)APACG合并AR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HACO+IOL+小梁切除术组(小梁组,46例49眼)和PHACO+IOL+GSL组(GSL组,48例52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1)、术后1周(T2)、术后4周(T3)、术后12周(T4)时的术眼眼压(IOP),T1、T4时的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度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2~T4时,两组术眼IOP均较T1时降低,且小梁组术眼IOP分别为(16.08±3.62)mmHg、(15.98±3.41)mmHg、(15.26±3.15)mmHg,明显低于GSL组的(18.17.±4.31)mmHg、(17.85±4.14)mmHg、(17.42±3.9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两组术眼BCVA均较T1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两组术眼前房深度、前房角度均较T1时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眼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梁组术眼前房角度为(29.37±4.58)°,明显小于GSL组的(38.46±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L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小梁组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APACG合并ARC均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PHACO+IOL+小梁切除术在降低眼压方面优于PHACO+IOL+GSL术,PHACO+IOL+GSL术在改善前房结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则优于PHACO+IOL+小梁切除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视力 眼压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方繁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6期113-115,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眼科收治的48例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眼科收治的48例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4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术后48例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中央前房角深度均有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除 白内障 房角分离术 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2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鸿雁 尹金福 +2 位作者 吴仁毅 刘俊 姜节凯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929-931,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高眼压状态患者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B超等检查证实22例31眼高...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高眼压状态患者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B超等检查证实22例31眼高眼压状态合并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积液与脱离的APACG患者,对该组患者的眼前部结构、UBM、B超图像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22例31眼首诊时眼压(37.61±10.94)mmHg(1kPa=7.5mmHg),中央前房深度(1.68±0.10)mm,眼轴长度(22.80±0.67)mm。UBM显示:睫状体脱离双眼9例、单眼13例;脱离分级:1级15眼,2级10眼,3级6眼;脱离范围:1/2象限6眼,3/4象限7眼,4个象限脱离18眼。4例(7眼)合并脉络膜脱离。临床治疗10眼作YAG激光虹膜切开术,21眼行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随访所有病例眼压控制良好。结论APACG高眼压患者可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常规抗青光眼及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控制该类患者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超声生物显微镜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昼夜眼压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宏光 沙爱娟 +2 位作者 关文雯 叶丹 王越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察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称为超声乳化术)及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PEGS)两种手术术后患者24 h眼压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 目的观察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称为超声乳化术)及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PEGS)两种手术术后患者24 h眼压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于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治疗的APACG患者60例(60眼)。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30眼)行超声乳化后行房角分离术(PEGS),对照组30例(30眼)行超声乳化术。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测量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昼夜眼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昼夜眼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平均眼压(16.30±1.19)mm Hg、峰值眼压(18.90±2.88)mm Hg、眼压波动值(2.80±2.58)mm Hg;对照组平均眼压(17.76±1.26)mm Hg、峰值眼压(19.60±2.86)mm Hg、眼压波动值(3.20±2.60)mm Hg。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S与超声乳化术均能显著降低合并白内障的APACG患者的平均眼压,减少昼夜眼压波动,但PEGS效果优于超声乳化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术 房角分离术 昼夜眼压 变化
下载PDF
前房穿刺术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茗 肖虹 贺翔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88-1390,共3页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术(anterior chamber paracentesis,ACP)在处理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7月至2006年10月我科收治327例闭角型青光眼首次急性发作患者,按治疗过程中是否行前房穿刺术分为2组,对性别、年龄、入...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术(anterior chamber paracentesis,ACP)在处理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7月至2006年10月我科收治327例闭角型青光眼首次急性发作患者,按治疗过程中是否行前房穿刺术分为2组,对性别、年龄、入出院眼压和视力、手术前后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种类及使用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327例中94例行ACP,穿刺组(2.37±1.63)d眼压恢复正常,较对照组眼压[(2.75±2.01)d]恢复快;与对照组比较,穿刺组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和剂量少,使用时间短;穿刺组26例患者行激光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少[分别为12例(27.66%)、57例(24.46%)],浅前房仅12.77%,显著低于对照组(24.46%),多次前房穿刺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穿刺组视力提高幅度较对照组大。结论前房穿刺术是处理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穿刺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发作
下载PDF
应用OCT评价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时间对视神经损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青 唐广贤 王民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发作时高眼压持续时间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损害的规律。方法选取首次发作的APACG患者62例(62只眼)并分组,A组:高眼压持续时间≤24 h(30例30只眼),B组:高眼压持续时间> 24 h(32例32只眼)...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发作时高眼压持续时间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损害的规律。方法选取首次发作的APACG患者62例(62只眼)并分组,A组:高眼压持续时间≤24 h(30例30只眼),B组:高眼压持续时间> 24 h(32例32只眼)。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急性发作期、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以上测量其RNFL厚度,与正常组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发作期A组颞上RNFL增厚(P <0. 05),其余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其余各时间各RNFL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B组各RNFL发作期增厚,其余各时间变薄,有显著性差异(P <0. 05)。B组各RNFL术后1年及以上与6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首次发作的APACG患者,高眼压持续时间在24 h内,RNFL早期部分增厚,损害完全可逆;在24 h以上,RNFL早期弥漫性增厚,损害不可逆,并在眼压正常后6个月内持续变薄。快速降眼压是治疗APACG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干光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高眼压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迪丽尼格尔·艾克拜尔 穆塔里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脉络膜厚度(CT)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APACG患者35例43眼,CPACG患者26例46眼和正常对照组46例81眼参与这项研究。EDI-OCT用于测量和比较APACG...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脉络膜厚度(CT)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APACG患者35例43眼,CPACG患者26例46眼和正常对照组46例81眼参与这项研究。EDI-OCT用于测量和比较APACG、CPACG及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距黄斑中心凹2mm鼻侧、颞侧、上方、下方的CT,分别标记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鼻2mm(N 2mm)、颞2mm(T 2mm)、上2mm(S 2mm)、下2mm(I 2mm)。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CT的相关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T与APACG、CPACG的关系。结果:APACG,CPACG和正常对照组在所有位点的CT均无差异(P>0.05)。所有位点的CT与眼轴长度(AL)呈负相关。N 2mm、I 2mm还与年龄、前房深度(ACD)呈负相关,SFCT与年龄、AL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 2mm与APACG存在相关性(P=0.029),OR值和95%的置信区间为0.975(0.953,0.997)。各位点CT与CPACG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AL、ACD是CT的相关因素。S 2mm的变薄与APACG相关。然而,CPACG与各位点CT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脉络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压 眼轴长度
下载PDF
3D-OCT检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庞燕华 赵桂玲 +3 位作者 谭志 李瑞庄 朱敏怡 魏进芬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1-704,共4页
目的 前瞻性研究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three dimension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3D-OCT)检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经药物降眼压缓解后1d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与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初步探讨青光眼黄斑... 目的 前瞻性研究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three dimension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3D-OCT)检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经药物降眼压缓解后1d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与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初步探讨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8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应用TOPCON 3D-OCT确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6例30只眼进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检测,此为病例组.同时对40名健康者(40只正常眼)进行检测作为对照组,并对比两组的差异.结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测得黄斑中心凹、黄斑中心1 mm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38.38±51.77) μm、(248.31±40.79) μm;正常眼分别为(195.73±16.38)μ.m、(220.15±18.61) μm,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07、3.30,均P =0.00).而黄斑内环、外环各象限视网膜厚度(上、颞、下、鼻)及黄斑区视网膜体积对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经历急性高眼压后黄斑区中心凹及中心1 mm视网膜增厚,推测与黄斑水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黄斑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APACG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邓水凤 廖锐 +6 位作者 李君霞 戴丹 李文涛 张碧玉 周灵 卓业鸿 朱颖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6-951,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早期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GSL+PPI术)及小梁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随机性病例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APACG患者分为A(PPI+GSL术...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早期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GSL+PPI术)及小梁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随机性病例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APACG患者分为A(PPI+GSL术组,29例)、B(小梁切除术组,30例)两组,术后随访6mo,采用NEI-VFQ-25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同时记录患者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返院复查频率及基本信息。结果:术后6mo,两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A组BCVA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B组手术前后BCVA无明显差异(P>0.05),且B组复诊频率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NEI-VFQ-25量表评分均较术前增高(均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总体视觉、眼痛、远距离工作、社交功能、角色限制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且A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提高的幅度较B组更高(P<0.05),其与A组术后BCVA改善及复查频率较少有关(R2=0.48,F=5.00,P<0.05)。结论:与小梁切除术相比,PPI+GSL术后APACG合并早期白内障患者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房角的3D-OCT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红娟 赵桂玲 +3 位作者 黎思毅 李瑞庄 郑彪 袁雪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及筛查手段,为防治其导致的不可逆盲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前期眼24例24眼为研究对象(即临床前期组),另外取我院就诊无前房浅、房角窄、...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及筛查手段,为防治其导致的不可逆盲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前期眼24例24眼为研究对象(即临床前期组),另外取我院就诊无前房浅、房角窄、无葡萄膜炎的43例43眼为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Topcon 3D 1000 OCT扫描房角,观察两组房角图像特征,并以Schwalbe线(SL线)为解剖标志线的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ing distance,SL-AOD)及小梁虹膜间面积(trabecular-iris space area,SL-TISA)定量评估两组房角的宽窄。结果 3D-OCT能清晰显示小梁网的形态为三角形中等强反射区及SL线,在3D-OCT能清晰显示SL线者占94%。临床前期组周边虹膜明显膨隆,小梁网与周边虹膜的间隙明显变窄,对照组周边虹膜轻度膨隆或者平坦,小梁网与周边虹膜的间隙宽。临床前期组的SL-AOD及SL-TISA分别为(0.117±0.047)mm、(0.055±0.023)mm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0.371±0.096)mm、(0.121±0.030)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3D-OCT能清晰扫描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房角的改变并定量分析,可能成为筛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危险因素的实用、可靠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房角 Schwalbe线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评估 被引量:6
17
作者 勾明宝 赵全良 +1 位作者 袁芳 孙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90-1394,共5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形态及功能变化来评估视神经的损害情况。方法:对2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眼底照像、视野、视神经OCT扫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等检查结果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28例28眼中,能... 目的:检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形态及功能变化来评估视神经的损害情况。方法:对2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眼底照像、视野、视神经OCT扫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等检查结果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28例28眼中,能获取视神经图像25眼(89%),25眼中视盘颜色:正常9眼,充血水肿16眼,未出现苍白;C/D:<0.6者5眼,>0.6者1眼,不能分辨的有19眼;盘沿情况:正常6眼,不能分辨的有19眼;无法获取视神经图像3眼(11%)。视野检查:正常9眼(32%),出现视野损害的2眼(7%),因白内障视野检测无参考意义8眼(29%),假阳性率≥15%的2眼(7%),不能配合检查7眼(25%)。OCT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查:能测量的26眼(93%),其中神经纤维层厚度正常24眼,神经纤维层厚度局部变薄2眼。屈光间质严重混浊不能测量2眼(7%);P-VEP检查中P100波峰时正常的18眼(64%),峰时延长的10眼(36%)。P100波振幅正常的11眼(39%),振幅降低的17眼(61%)。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后视神经并不出现典型的青光眼损害,部分表现视盘充血水肿,对于视神经评估需要主观和客观检查进行综合评估,目前还没有更精确的一种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 视神经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发作后1年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青 唐广贤 +2 位作者 王姝蕊 侯英 李凡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首次发作后1a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pCT)的变化规律。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10/2019-09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APACG患者31例(发作眼组31眼,对侧临床前期眼组31眼),正常对照组30...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首次发作后1a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pCT)的变化规律。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10/2019-09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APACG患者31例(发作眼组31眼,对侧临床前期眼组31眼),正常对照组30例30眼,三组均在APACG发作期,术后1wk,1、3、6mo,1a测量pCT。结果:发作眼组pCT在术后1wk时比发作期增厚,之后1a内持续变薄(P<0.05)。发作眼组pCT较其余两组:在发作期,术后1wk时增厚,1a时变薄(P<0.05)。发作眼组发作期平均pCT与高眼压持续时间正相关,与前房深度负相关(P<0.05)。结论:首次发作的APACG患者,pCT在发作期和术后1wk弥漫增厚,1mo恢复正常,1a时变薄。发作期平均pCT与高眼压持续时间正相关,脉络膜厚度在APACG的发作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断层扫描 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血流密度与神经纤维层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梁换换 王贺 +1 位作者 韩佳欣 郭建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1-788,共8页
目的:观察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黄斑和视盘周围血流密度及其与神经纤维层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03-01/12-31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单眼APACG患者29例,发作眼29眼为试验组,对侧眼29眼为对照组,发作眼行复... 目的:观察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黄斑和视盘周围血流密度及其与神经纤维层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03-01/12-31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单眼APACG患者29例,发作眼29眼为试验组,对侧眼29眼为对照组,发作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侧眼行预防性虹膜周边激光切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6mo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观察黄斑血流密度(MVD)、视盘周围血流密度(cpVD)及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试验组上颞、颞上象限视盘cpVD均较对照组低(P<0.01),术后1wk试验组各象限短暂上升,但上鼻、上颞、颞上象限仍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3、6mo时,试验组各象限cpVD和MVD随时间变化呈持续下降趋势,且RNFL厚度在术后6mo内先增厚,后逐渐下降,至术后6mo时均较对照组变薄。相关性分析显示,试验组术后6mo时视盘cpVD与RNFL厚度在上鼻、上颞、颞下、下颞、下鼻、鼻下象限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APACG急性发作后早期患眼RNFL增厚,3~6mo时逐渐变薄,而视盘cpVD持续降低,并在术后6mo时与RNFL厚度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流密度 神经纤维层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CXCR2和bFGF表达与小梁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智会 王晓莉 +3 位作者 蔡方荣 张键 邓应平 马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17-152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的房水中趋化因子受体2(CXCR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小梁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06/2022-01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80眼行小梁切除术的APACG患者纳入病例组,依据术...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的房水中趋化因子受体2(CXCR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小梁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06/2022-01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80眼行小梁切除术的APACG患者纳入病例组,依据术后疗效分为成功组60例60眼和失败组20例20眼;收集同期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且眼压正常的白内障患者86例86眼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房水中CXCR2、bFGF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房水中CXCR2、bFGF水平预测APACG患者小梁切除术失败的价值;APACG患者小梁切除术失败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房水中CXCR2、bF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失败组房水中CXCR2、bFGF水平及术后浅前房发生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房水中CXCR2、bFGF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APACG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失败的AUC分别为0.885、0.883、0.953。CXCR2、bFGF是APACG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PACG患者房水中CXCR2、bFGF水平显著升高,且二者均是小梁切除术后失败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水 小梁切除术 趋化因子受体2(CXCR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