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不同处置方法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孔科磊 周和政 +1 位作者 江文珊 陈云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持续高眼压状态下不同处置方法的疗效。方法 148例14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术前和术中不同处置方法分为3组: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术前眼压为50mmHg(1kPa=7.5mm-Hg)左右、前房深度≤1... 目的比较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持续高眼压状态下不同处置方法的疗效。方法 148例14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术前和术中不同处置方法分为3组: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术前眼压为50mmHg(1kPa=7.5mm-Hg)左右、前房深度≤1.9mm、术中抽吸玻璃体14例为第1组,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术前眼压为40mmHg左右、前房深度≥2.0mm、术中缓慢降压21例为第2组,眼压控制后行常规小梁切除术113例为第3组。对这3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病例入院时、手术前及出院时的平均眼压及3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平均年龄及出院时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入院时眼压比较:第1组高于第3组(P<0.05),而第1组与第2组、第2组与第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眼压比较:第1组最高,第2组次之,第3组最低。3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4(7.1%)、10/21(47.6%)、12/113(10.6%);第1组、第3组和第2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5),而第1组和第3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抽吸玻璃体可降低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接受手术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持续高眼压状态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白静 李妮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162-16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原发性APACG患者92例,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n=4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原发性APACG患者92例,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n=45例)和对照组(n=47例),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房角开合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两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开合情况均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治疗APACG临床疗效显著,术后眼压控制、视力恢复效果好,前房深度增加,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病程视野损害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3
作者 徐迦南 陆鹏 +3 位作者 代苗苗 林佳柳 黄文敏 黄晶晶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72-78,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不同病程视野损害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为APACG的患者。根据临床特征将患眼分为临床前期组、药物缓解期组、慢...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不同病程视野损害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为APACG的患者。根据临床特征将患眼分为临床前期组、药物缓解期组、慢性期组,根据APACG急性发作持续时间将药物缓解期组及慢性期组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持续时间7 d以内组及7 d以上组。选择同期在门诊体检者中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所有对象临床特征,使用Humphrey 750型视野分析仪30-2 SITA-Standard标准阈值程序进行视野检查。比较各组间临床特征和视野检查结果,并分析眼压、杯盘比(C/D)、房角粘闭范围、急性发作时最高眼压、急性发作持续时间与视野平均偏差(MD)、视野指数(VFI)、模式标准差(PSD)等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正常对照组20例(20眼),APACG患者74例(74眼),其中临床前期组24例,药物缓解期组28例,慢性期组22例。4组间VFI值和MD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588、61.018,P 〈 0.001),组间两两比较发现慢性期组MD值和VFI值显著小于其他3组(P 〈 0.008),药物缓解期组MD值和VFI值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 〈 0.008)。4 组间PSD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022,P 〈 0.001),组间两两比较发现慢性期组的PSD值均显著大于其他3组(P 〈 0.008),临床前期组和药物缓解期组PSD值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 〈 0.008)。药物缓解期组MD值、VFI值与急性发作持续时间均呈中度负相关(r=-0.653,P 〈 0.001;r=-0.547,P=0.003),PSD值与急性发作持续时间呈中度正相关(r=0.579,P=0.001);慢性期组MD值、VFI值与急性发作持续时间呈中度负相关(r=-0.441,P=0.044;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病程 视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对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思珍 梁远波 +5 位作者 王宁利 孙霞 范肃洁 孙兰萍 刘文茹 SUCIJANTI 《眼科》 CAS 2019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评价周边虹膜前粘连(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PAS)范围对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LPIP)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效果的影响。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邯郸市眼科医院就诊的急... 目的评价周边虹膜前粘连(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PAS)范围对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LPIP)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效果的影响。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邯郸市眼科医院就诊的急性发作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6例(116眼)。方法 84例接受LPIP治疗(LPIP组),32例接受降眼压药物治疗(药物组)。在治疗后1、2、6小时测量眼压。眼压控制后进行视力、房角镜、眼底、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主要指标眼压、PAS范围。结果 LPIP组和药物组PAS范围与发作持续时间均具有较强相关性(r=0.579, 0.288,P<0.05)。LPIP组PAS与术后2 h、6 h眼压具有较强相关性(r=0.296,0.334,P<0.05)。PAS范围在发作持续时间≤24 h者(2.3±2.9个钟点)显著小于发作持续时间>24 h者(6.2±4.0个钟点)(P<0.001)。药物组PAS≤6个钟点者与PAS>6个钟点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眼压无显著性差异。LPIP组PAS≤6个钟点者术后1 h(28.4±15.1 mmHg)、2 h(22.0±13.1 mmHg)、6 h(17.9±8.52 mmHg)眼压均低于PAS>6个钟点者(35.5±15.5、29.6±11.4、24.9±10.4 mmHg)(P=0.066、0.020、0.003)。结论急性发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S范围≤6个钟点的病例采用LPIP治疗其效果优于PAS范围>6个钟点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 虹膜周边前粘连
原文传递
前房穿刺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5
作者 韩永钊 栗慧娜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41例(43只眼)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的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先行前房穿刺术,待眼压...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41例(43只眼)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的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先行前房穿刺术,待眼压控制3~4 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大多数眼压均控制在21 mm Hg以下,滤过泡功能良好,保留了较好的视力,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APACG先行前房穿刺术后再行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控制眼压、挽救患者的视功能,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眼压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前房穿刺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超乳联合房角镜下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倩 闫梅 +3 位作者 马雅玲 李娜 张奇 崔护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钝性房角分离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参数、房角宽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8/2021-02就诊于我院眼科,诊断为急性...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钝性房角分离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参数、房角宽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8/2021-02就诊于我院眼科,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80眼。所有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IOL植入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钝性分离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wk,1、3、6mo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并同期行房角镜检查评估房角开放情况,对所得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wk,1、3、6mo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提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眼压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各时期眼压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 ACD均较术前有所加深(P<0.05),术后各时期ACD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 TIA均较术前增宽(P<0.05)。术后各时期TIA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 AOD500均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术后各时期AOD500比较无差异(P>0.05)。患者术前上象限、鼻侧象限、下象限及颞侧象限房角宽度与术后1wk,1、3、6mo时相比,宽角眼数明显高于术前,房角宽度构成与术前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IOL植入联合术中钝性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可显著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增加中央前房深度,开放房角,且术后效果稳定,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房角分离术
下载PDF
两步法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敏 胡竹林 +2 位作者 陈燕华 郑志坤 沈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两步法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54眼),患者年龄为55~71(62.1±3.... 目的探讨两步法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54眼),患者年龄为55~71(62.1±3.6)岁,所有患者术前进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压、AS-OCT和A/B超检查。在局麻下对所有患者实施两步手术法。第一步:前房注气+睫状体扁平部放液术(部分病例联合虹膜根切);术后予口服泼尼松片、局部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眼膏,常规联合降眼压滴眼液进一步控制眼压。3 d后进行第二步手术;第二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小梁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并行AS-OCT、裂隙灯、眼底、A/B超检查和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眼压在第一步术后1 d、2 d和3 d分别为(15.3±2.2)mmH g(1 kP a=7.5 mmH g)、(16.0±2.7)mmH g和(17.6±2.1)mmH g,与术前眼压相比显著降低(t=18.902、16.237、15.812,均为P〈0.001);第二步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眼压分别为(15.3±2.2)mmH g、(15.5±1.9)mmH g、(15.6±2.1)mmH g和(15.5±2.1)mmH g,与术前眼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57、45.070、40.827、39.250,均为P〈0.001);第二步手术后1周眼压与术后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眼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28、-0.810、-0.389,P=0.470、0.421、0.699)。末次随访时100%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2.6%,部分成功率为7.4%,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大部分患者恢复了有用的视力。除第二步手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9眼前房及瞳孔区纤维蛋白膜渗出、1眼脉络膜脱离外,未观察到恶性青光眼、脉络膜上腔出血、眼球萎缩等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持续高眼压状态 两步法
下载PDF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方繁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6期113-115,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眼科收治的48例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眼科收治的48例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4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术后48例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中央前房角深度均有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除 白内障 房角分离术 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2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鸿雁 尹金福 +2 位作者 吴仁毅 刘俊 姜节凯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929-931,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高眼压状态患者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B超等检查证实22例31眼高...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高眼压状态患者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B超等检查证实22例31眼高眼压状态合并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积液与脱离的APACG患者,对该组患者的眼前部结构、UBM、B超图像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22例31眼首诊时眼压(37.61±10.94)mmHg(1kPa=7.5mmHg),中央前房深度(1.68±0.10)mm,眼轴长度(22.80±0.67)mm。UBM显示:睫状体脱离双眼9例、单眼13例;脱离分级:1级15眼,2级10眼,3级6眼;脱离范围:1/2象限6眼,3/4象限7眼,4个象限脱离18眼。4例(7眼)合并脉络膜脱离。临床治疗10眼作YAG激光虹膜切开术,21眼行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随访所有病例眼压控制良好。结论APACG高眼压患者可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常规抗青光眼及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控制该类患者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超声生物显微镜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PHACO+IOL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苏安乐 赵帅 王昞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21期2788-2791,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房角分离术(GSL)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94例(101眼)APACG...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房角分离术(GSL)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94例(101眼)APACG合并AR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HACO+IOL+小梁切除术组(小梁组,46例49眼)和PHACO+IOL+GSL组(GSL组,48例52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1)、术后1周(T2)、术后4周(T3)、术后12周(T4)时的术眼眼压(IOP),T1、T4时的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度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2~T4时,两组术眼IOP均较T1时降低,且小梁组术眼IOP分别为(16.08±3.62)mmHg、(15.98±3.41)mmHg、(15.26±3.15)mmHg,明显低于GSL组的(18.17.±4.31)mmHg、(17.85±4.14)mmHg、(17.42±3.9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两组术眼BCVA均较T1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两组术眼前房深度、前房角度均较T1时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眼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梁组术眼前房角度为(29.37±4.58)°,明显小于GSL组的(38.46±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L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小梁组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APACG合并ARC均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PHACO+IOL+小梁切除术在降低眼压方面优于PHACO+IOL+GSL术,PHACO+IOL+GSL术在改善前房结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则优于PHACO+IOL+小梁切除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视力 眼压 并发症
下载PDF
前房穿刺术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茗 肖虹 贺翔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88-1390,共3页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术(anterior chamber paracentesis,ACP)在处理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7月至2006年10月我科收治327例闭角型青光眼首次急性发作患者,按治疗过程中是否行前房穿刺术分为2组,对性别、年龄、入...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术(anterior chamber paracentesis,ACP)在处理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7月至2006年10月我科收治327例闭角型青光眼首次急性发作患者,按治疗过程中是否行前房穿刺术分为2组,对性别、年龄、入出院眼压和视力、手术前后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种类及使用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327例中94例行ACP,穿刺组(2.37±1.63)d眼压恢复正常,较对照组眼压[(2.75±2.01)d]恢复快;与对照组比较,穿刺组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和剂量少,使用时间短;穿刺组26例患者行激光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少[分别为12例(27.66%)、57例(24.46%)],浅前房仅12.77%,显著低于对照组(24.46%),多次前房穿刺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穿刺组视力提高幅度较对照组大。结论前房穿刺术是处理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穿刺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发作
下载PDF
应用OCT评价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时间对视神经损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青 唐广贤 王民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发作时高眼压持续时间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损害的规律。方法选取首次发作的APACG患者62例(62只眼)并分组,A组:高眼压持续时间≤24 h(30例30只眼),B组:高眼压持续时间> 24 h(32例32只眼)...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发作时高眼压持续时间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损害的规律。方法选取首次发作的APACG患者62例(62只眼)并分组,A组:高眼压持续时间≤24 h(30例30只眼),B组:高眼压持续时间> 24 h(32例32只眼)。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急性发作期、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以上测量其RNFL厚度,与正常组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发作期A组颞上RNFL增厚(P <0. 05),其余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其余各时间各RNFL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B组各RNFL发作期增厚,其余各时间变薄,有显著性差异(P <0. 05)。B组各RNFL术后1年及以上与6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首次发作的APACG患者,高眼压持续时间在24 h内,RNFL早期部分增厚,损害完全可逆;在24 h以上,RNFL早期弥漫性增厚,损害不可逆,并在眼压正常后6个月内持续变薄。快速降眼压是治疗APACG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干光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高眼压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迪丽尼格尔·艾克拜尔 穆塔里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脉络膜厚度(CT)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APACG患者35例43眼,CPACG患者26例46眼和正常对照组46例81眼参与这项研究。EDI-OCT用于测量和比较APACG...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脉络膜厚度(CT)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APACG患者35例43眼,CPACG患者26例46眼和正常对照组46例81眼参与这项研究。EDI-OCT用于测量和比较APACG、CPACG及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距黄斑中心凹2mm鼻侧、颞侧、上方、下方的CT,分别标记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鼻2mm(N 2mm)、颞2mm(T 2mm)、上2mm(S 2mm)、下2mm(I 2mm)。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CT的相关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T与APACG、CPACG的关系。结果:APACG,CPACG和正常对照组在所有位点的CT均无差异(P>0.05)。所有位点的CT与眼轴长度(AL)呈负相关。N 2mm、I 2mm还与年龄、前房深度(ACD)呈负相关,SFCT与年龄、AL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 2mm与APACG存在相关性(P=0.029),OR值和95%的置信区间为0.975(0.953,0.997)。各位点CT与CPACG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AL、ACD是CT的相关因素。S 2mm的变薄与APACG相关。然而,CPACG与各位点CT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脉络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压 眼轴长度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宾蓉 《现代临床医学》 2012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抽吸术或前房穿刺术缓慢放出房水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就诊,经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紧急处理后眼压仍≥5.33 kPa的126例急性闭角... 目的:对比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抽吸术或前房穿刺术缓慢放出房水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就诊,经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紧急处理后眼压仍≥5.33 kPa的12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病例纳入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术前前房深度分为2组:玻璃体抽吸组52例62眼,术前前房深度<2.0 mm,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抽吸术;前房穿刺组74例82眼,术前前房深度≥2.0 mm,术中行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待眼压降低后再完成小梁切除手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出院时眼压水平,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抽吸或前房穿刺放液后高眼压及眼痛迅速缓解。玻璃体抽吸组患者出院时眼压平均为2.02±0.67 kPa,前房穿刺组患者出院时眼压平均为2.24±0.72 kPa,2组患者出院时眼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98.39%、96.34%,无显著性差异(P>0.05)。玻璃体抽吸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61%)低于前房穿刺组(7.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联合玻璃体抽吸或前房穿刺均可迅速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眼压,但前者更加安全,可降低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接受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持续高眼压状态 玻璃体抽吸 前房穿刺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3D-OCT检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庞燕华 赵桂玲 +3 位作者 谭志 李瑞庄 朱敏怡 魏进芬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1-704,共4页
目的 前瞻性研究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three dimension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3D-OCT)检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经药物降眼压缓解后1d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与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初步探讨青光眼黄斑... 目的 前瞻性研究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three dimension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3D-OCT)检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经药物降眼压缓解后1d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与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初步探讨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8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应用TOPCON 3D-OCT确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6例30只眼进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检测,此为病例组.同时对40名健康者(40只正常眼)进行检测作为对照组,并对比两组的差异.结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测得黄斑中心凹、黄斑中心1 mm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38.38±51.77) μm、(248.31±40.79) μm;正常眼分别为(195.73±16.38)μ.m、(220.15±18.61) μm,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07、3.30,均P =0.00).而黄斑内环、外环各象限视网膜厚度(上、颞、下、鼻)及黄斑区视网膜体积对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经历急性高眼压后黄斑区中心凹及中心1 mm视网膜增厚,推测与黄斑水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黄斑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原文传递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评估 被引量:4
16
作者 勾明宝 赵全良 +1 位作者 袁芳 孙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90-1394,共5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形态及功能变化来评估视神经的损害情况。方法:对2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眼底照像、视野、视神经OCT扫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等检查结果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28例28眼中,能... 目的:检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形态及功能变化来评估视神经的损害情况。方法:对2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眼底照像、视野、视神经OCT扫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等检查结果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28例28眼中,能获取视神经图像25眼(89%),25眼中视盘颜色:正常9眼,充血水肿16眼,未出现苍白;C/D:<0.6者5眼,>0.6者1眼,不能分辨的有19眼;盘沿情况:正常6眼,不能分辨的有19眼;无法获取视神经图像3眼(11%)。视野检查:正常9眼(32%),出现视野损害的2眼(7%),因白内障视野检测无参考意义8眼(29%),假阳性率≥15%的2眼(7%),不能配合检查7眼(25%)。OCT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查:能测量的26眼(93%),其中神经纤维层厚度正常24眼,神经纤维层厚度局部变薄2眼。屈光间质严重混浊不能测量2眼(7%);P-VEP检查中P100波峰时正常的18眼(64%),峰时延长的10眼(36%)。P100波振幅正常的11眼(39%),振幅降低的17眼(61%)。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后视神经并不出现典型的青光眼损害,部分表现视盘充血水肿,对于视神经评估需要主观和客观检查进行综合评估,目前还没有更精确的一种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 视神经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房角的3D-OCT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彭红娟 赵桂玲 +3 位作者 黎思毅 李瑞庄 郑彪 袁雪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及筛查手段,为防治其导致的不可逆盲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前期眼24例24眼为研究对象(即临床前期组),另外取我院就诊无前房浅、房角窄、...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及筛查手段,为防治其导致的不可逆盲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前期眼24例24眼为研究对象(即临床前期组),另外取我院就诊无前房浅、房角窄、无葡萄膜炎的43例43眼为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Topcon 3D 1000 OCT扫描房角,观察两组房角图像特征,并以Schwalbe线(SL线)为解剖标志线的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ing distance,SL-AOD)及小梁虹膜间面积(trabecular-iris space area,SL-TISA)定量评估两组房角的宽窄。结果 3D-OCT能清晰显示小梁网的形态为三角形中等强反射区及SL线,在3D-OCT能清晰显示SL线者占94%。临床前期组周边虹膜明显膨隆,小梁网与周边虹膜的间隙明显变窄,对照组周边虹膜轻度膨隆或者平坦,小梁网与周边虹膜的间隙宽。临床前期组的SL-AOD及SL-TISA分别为(0.117±0.047)mm、(0.055±0.023)mm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0.371±0.096)mm、(0.121±0.030)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3D-OCT能清晰扫描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房角的改变并定量分析,可能成为筛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危险因素的实用、可靠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房角 Schwalbe线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发作后1年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青 唐广贤 +2 位作者 王姝蕊 侯英 李凡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首次发作后1a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pCT)的变化规律。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10/2019-09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APACG患者31例(发作眼组31眼,对侧临床前期眼组31眼),正常对照组30...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首次发作后1a内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pCT)的变化规律。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10/2019-09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APACG患者31例(发作眼组31眼,对侧临床前期眼组31眼),正常对照组30例30眼,三组均在APACG发作期,术后1wk,1、3、6mo,1a测量pCT。结果:发作眼组pCT在术后1wk时比发作期增厚,之后1a内持续变薄(P<0.05)。发作眼组pCT较其余两组:在发作期,术后1wk时增厚,1a时变薄(P<0.05)。发作眼组发作期平均pCT与高眼压持续时间正相关,与前房深度负相关(P<0.05)。结论:首次发作的APACG患者,pCT在发作期和术后1wk弥漫增厚,1mo恢复正常,1a时变薄。发作期平均pCT与高眼压持续时间正相关,脉络膜厚度在APACG的发作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断层扫描 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血流密度与神经纤维层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梁换换 王贺 +1 位作者 韩佳欣 郭建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1-788,共8页
目的:观察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黄斑和视盘周围血流密度及其与神经纤维层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03-01/12-31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单眼APACG患者29例,发作眼29眼为试验组,对侧眼29眼为对照组,发作眼行复... 目的:观察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黄斑和视盘周围血流密度及其与神经纤维层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03-01/12-31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单眼APACG患者29例,发作眼29眼为试验组,对侧眼29眼为对照组,发作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侧眼行预防性虹膜周边激光切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6mo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观察黄斑血流密度(MVD)、视盘周围血流密度(cpVD)及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试验组上颞、颞上象限视盘cpVD均较对照组低(P<0.01),术后1wk试验组各象限短暂上升,但上鼻、上颞、颞上象限仍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3、6mo时,试验组各象限cpVD和MVD随时间变化呈持续下降趋势,且RNFL厚度在术后6mo内先增厚,后逐渐下降,至术后6mo时均较对照组变薄。相关性分析显示,试验组术后6mo时视盘cpVD与RNFL厚度在上鼻、上颞、颞下、下颞、下鼻、鼻下象限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APACG急性发作后早期患眼RNFL增厚,3~6mo时逐渐变薄,而视盘cpVD持续降低,并在术后6mo时与RNFL厚度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流密度 神经纤维层
下载PDF
COVID-19疫情暴发后急性PACG发作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卢亚楠 丁文君 +4 位作者 陈霄雅 李甦雁 苗培建 赵金巧 司沛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2-537,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暴发后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在拟行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构成比及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整群抽样法,通过医院信息化系统收集COVID-19疫情暴发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暴发后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在拟行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构成比及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整群抽样法,通过医院信息化系统收集COVID-19疫情暴发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2月16日至2023年1月16日住院拟行青光眼手术的患者141例及2021—2022、2020—2021、2019—2020年同期(12月16日至次年1月16日)住院拟行青光眼手术的患者231例。选取其中疫情暴发后急性PACG患者92例92眼为研究组,2021—2022年同期住院的急性PACG患者21例21眼为对照组。分析观察期内拟行手术的各类型青光眼患者构成比和急性PACG患者在拟行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构成比及其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视力、眼压、房角关闭程度。通过电话回访形式获得患者COVID-19后抗感冒药物服用情况、生活习惯和心理情绪变化(包括日饮水量和焦虑)等流行病学资料,采用医院抑郁和焦虑量表(HADS)评估研究组患者焦虑程度,分析疫情暴发后急性PACG患者发作的诱发因素。结果疫情暴发后1个月内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性PACG患者占比较2021—2022、2020—2021及2019—2020年同期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066、33.331、20.804,均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等级视力眼数分布情况、眼压、眼压≥30 mmHg(1 mmHg=0.133 kPa)者及不同房角状态眼数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发病期间患者无COVID-19及服用抗感冒药物等病史。研究组发病期间92例(占100%)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57例(占61.96%)有口服抗感冒药物史;同期住院其他类型青光眼患者49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占100%),20例(占40.82%)有口服抗感冒药物史。研究组急性PACG患者和同期其他类型青光眼患者口服抗感冒药物人数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青光眼 发病率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影响因素 焦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