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加曲班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NIHSS评分和BI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丹晓 彭海聪 吴绍惠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544-549,共6页
目的 观察新型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PLT)计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 目的 观察新型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PLT)计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都严格依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予以监测管理,同时使用稳定斑块等药物。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g,每天1次,持续服用14 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在开始治疗的第1~2天,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380 mL中,输液泵泵入,24 h持续不间断静脉输注,从第3天起,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输液泵泵入,持续3 h静脉输注,间隔12 h再输注1次,持续用药5 d,阿加曲班注射液共用药7 d。采用NIHS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采用BI指数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凝血三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PLT)。观察记录用药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 d,试验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用药前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应用阿加曲班注射液第1天(60 mg·d^(-1)),TT、PT、APTT均明显延长(P<0.05);用药第3天,即减量为20 mg·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注射液 硫酸氢氯吡格雷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凝血功能 抗血栓
原文传递
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立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1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索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2月—2022年2月纳入的100例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收治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两组。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观察... 目的:探索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2月—2022年2月纳入的100例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收治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两组。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观察组则实施动脉内机械取栓。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将观察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中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IHSS评分≥20分、发病至手术时间≥7 h、入院时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osterior circulation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pc-ASPECTS)<7分是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动脉内机械取栓效果确切,相对于静脉溶栓,可更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提高血管再通率,而影响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因素较多,术前NIHSS评分≥20分、发病至手术时间≥7 h、入院时pc-ASPECTS<7分均是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刘晓虎 王新波 +2 位作者 王茹 苏建平 闫小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含量(CaO2)高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CE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满意,能降低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平衡脑氧代谢状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静脉溶栓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脑氧代谢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4
作者 李伟 王瑾 +1 位作者 李麒 李雪静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 探究阿加曲班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 PCI)患者病情控制及出血事件影响。方法 选取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9月接受相应治疗的a PCI患者9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 目的 探究阿加曲班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 PCI)患者病情控制及出血事件影响。方法 选取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9月接受相应治疗的a PCI患者9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对比治疗2周后改良Rankin量表(m 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巴氏指数量表(BI)评分、凝血功能及出血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2.26±0.78)分低于对照组(3.65±1.03)分(t=7.531,P<0.05),治疗后观察组m RS评分≤2分的患者比例为53.06%(26/49)高于对照组32.65%(16/49)(χ^(2)=4.167,P<0.05),BI评分为(81.33±12.36)分高于对照组(68.45±12.02)分(t=5.229,P<0.05)。治疗后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34.52±4.68) s、(13.05±2.88) s],对照组为[(33.38±4.23) s、(12.13±2.40) 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5、1.718,P=0.209、0.089);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02±1.08) g·L^(-1)、(0.36±0.11) mg·L^(-1)]低于对照组[(3.58±1.63) g·L^(-1)、(0.70±0.21) mg·L^(-1)](t=2.005、10.039,均P<0.05)。在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28.57%(14/49),对照组为16.33%(8/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0,P=0.146)。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有效控制a PCI患者病情,未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双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病情控制 出血事件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5
作者 刘梦雪 董芹芹 +1 位作者 袁军 胡怀强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C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行EVT的71例急性PCIS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后90 d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C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行EVT的71例急性PCIS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后90 d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28例(mRS评分>2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一般情况,以及血尿酸(BUA)、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等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71例发病24 h内入院接受EVT的急性PCIS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43例,预后不良组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否吸烟及饮酒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预后不良组患者的Scr、BUN、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14 d 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Scr(OR=3.414,P=0.041)、BUN(OR=4.265,P=0.035)是影响急性PCIS患者EVT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颅内出血及死亡。结论急性PCIS患者EVT后能部分获益,Scr及BUN升高是影响急性PCIS患者EVT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预后因素 血肌酐 尿素氮
下载PDF
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卓卫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9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 目的探讨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32)和预后不良组(n=26)。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病、既往史、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前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后循环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以及取栓次数等资料,并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8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的血管再通成功率为93.10%(54/58),其中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系统(mTICI)3级为29例,mTICI 2b级25例,mTICI 2a级4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6%(7/58)。两组患者的合并高血压、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前NIHSS评分、血栓段长度、pc-ASPECTS评分及血管再通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延长、术前高NIHSS评分、低pc-ASPECTS评分以及血管再通分级低是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发病至手术时间延长、术前高NIHSS评分、低pc-ASPECTS评分以及血管再通分级低是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机械取栓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单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