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9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的神经生物学机理 被引量:145
1
作者 潘卫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81-4297,共17页
"针刺感受处,疾病反应所,治疗作用点"是腧穴的三大功能,也是理解针灸作用原理的基本点。现代研究表明:(1)穴位感针现象的实质是神经感受。针刺激动不同类型的神经成分而产生针感。不同针法(刺激形式和刺激量)可激动不同类型... "针刺感受处,疾病反应所,治疗作用点"是腧穴的三大功能,也是理解针灸作用原理的基本点。现代研究表明:(1)穴位感针现象的实质是神经感受。针刺激动不同类型的神经成分而产生针感。不同针法(刺激形式和刺激量)可激动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外周神经,从而引起性质、范围、时间上各异的调节效应。阻断支配穴区的神经可取消针感和针效,而刺激外周神经可模拟针效,表明神经系统是介导针效的充分必要条件。因而穴位是相对的,体表可以施针的位点与数量不限于经典穴。(2)穴位应病现象的机制是脊髓同节段和脊神经节同神经元支配的内脏-躯体相关的神经元性炎症敏化过程。对于内脏病症,体表敏化点是可资选择的靶向精准的活化穴。(3)针疗作用的三个基本特点是:针灸的作用性质属机能调节,通过激励自愈力而获效;穴位作用范围具有选择性调节和泛调节双重效应,分别通过局部微创、轴突反射、脊髓节段支配、脑内整合及脑输出等五级效应途径实现;针灸的调节方式呈双向性调衡效应,以机体稳态自动控制和适应性调节为基础。大量生物学实验已为揭开这些针灸作用之谜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与阐释,并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启示。总结既往丰富的研究结果,不难看到,针灸机理的系统性构架已经呈现,正逐步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穴位 针灸机理 针刺双向调节 外周神经刺激
原文传递
针刺百会、神庭联合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1
2
作者 詹杰 潘锐焕 +4 位作者 郭友华 詹乐昌 何铭锋 王秋纯 陈红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03-80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神庭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神庭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百会、神庭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积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积分、MoCA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百会、神庭联合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且疗效优于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针刺 百会 神庭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用fMRI技术探讨针刺百会穴对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1
3
作者 陈华德 殷光磊 +1 位作者 蒋飚 何伟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656-659,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对人脑不同区域BOLD信号的影响;探讨针刺百会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方法]选取6例正常人,针刺百会穴的同时用1·5T磁共振仪扫描脑部,所得图像数据经AFNI软件相关系数法分析处理。[结果](1)6例正常人左右侧...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对人脑不同区域BOLD信号的影响;探讨针刺百会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方法]选取6例正常人,针刺百会穴的同时用1·5T磁共振仪扫描脑部,所得图像数据经AFNI软件相关系数法分析处理。[结果](1)6例正常人左右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缘上回、颞中回、背侧丘脑、尾状核激活(r>0·8)。(2)信号升高区域r值范围为(0·7,0·98),其各体素信号-时间曲线大多呈“”样改变。[结论]针刺百会穴调节脑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针刺百会穴时不同脑区的信号改变有关;fMRI是一种可行的研究针刺作用机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血液供给 针刺效应 百会穴
下载PDF
伏安特性与穴位功能特异性 被引量:47
4
作者 魏建子 周钰 +2 位作者 沈雪勇 周玉宝 潘瑜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9期18-20,共3页
目的 研究穴位伏安特性在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上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测试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太渊、冲阳穴伏安特性。结果 太渊、冲阳穴惯性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点而代表穴位电阻高低的伏安面积则无显著差... 目的 研究穴位伏安特性在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上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测试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太渊、冲阳穴伏安特性。结果 太渊、冲阳穴惯性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点而代表穴位电阻高低的伏安面积则无显著差异 ;献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冲阳穴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出现了显著变化而太渊穴则无明显差异 ;太渊穴惯性面积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而冲阳穴则无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安特性 穴位功能特异性 生物物理学 针刺穴位
下载PDF
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取穴规律探究 被引量:54
5
作者 蔡耿喜 赵洋 +4 位作者 梁玉珊 李梦承 曲姗姗 傅惠兰 黄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182-4186,共5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取穴规律。方法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2002—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cs)、中...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取穴规律。方法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2002—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cs)、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文献69篇,对其取穴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所用腧穴主要分布于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督脉;使用总频率前十的腧穴依次为颈夹脊、风池、天柱、阿是、肩井、大椎、颈百劳、后溪、大杼、肩外俞。结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相结合,穴位多选用颈夹脊、风池、天柱、阿是等,主要分布于经外奇穴及足太阳膀胱经,配穴则以辨证取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针灸疗法 针刺穴位 取穴规律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7
6
作者 唐森 罗湘筠 +3 位作者 石琴大 林亚平 赖琳 何龙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9期840-842,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颈椎功能锻炼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颈椎功能锻炼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53.3%和9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夹脊穴是一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β-EP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颈椎病 颈型 Β-内啡肽 夹脊
下载PDF
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45
7
作者 刘公望 王秀云 +6 位作者 孟向文 董洪英 周震 张果忠 吕少文 尚秀葵 王强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评价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症状量表法、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作为临床观察及疗效评定标准。与传统的针刺颈夹脊穴方法进行对照比较,并进行红外热像学的客观评价,同时通过测定针刺前后... 目的评价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症状量表法、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作为临床观察及疗效评定标准。与传统的针刺颈夹脊穴方法进行对照比较,并进行红外热像学的客观评价,同时通过测定针刺前后血清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6-Keto-PGF1)、血栓素B2(TXB2)、白细胞介素1(IL-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初步探讨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作用机理。结果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减轻疼痛,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明显优于颈夹脊穴针刺法。治疗后两组患者项背部皮肤温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但四天穴治疗组的改善幅度优于颈夹脊穴对照组,肯定了四天穴针刺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项背部病理高温的改善作用优于传统颈夹脊穴。针刺后患者血清IL-1、ET、TXB2、MDA含量降低(P<0.05),6-Keto-PGF1含量及SOD的活性升高(P<0.05)。结论四天穴针刺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颈夹脊穴。该针法可减低或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对神经根痛有明显干预作用;可舒张颈部神经根周围微小血管,减轻血液凝聚状态,调节微循环;可干预自由基代谢紊乱,提高机体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能力,从而对颈椎病动力失衡状态发挥综合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针刺 天牖 天容 天窗 天鼎
下载PDF
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疗效观察 被引量:44
8
作者 刘永锋 马晓明 +3 位作者 闫兵 杨颖 黄杏贤 于海波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PIEGEL量表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PIEGEL量表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SPIEGEL量表评分和SS-QO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PIEGEL量表评分和SS-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6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是一种治疗中风后失眠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灸法 失眠症 中风 中风并发症 百会
下载PDF
针灸治疗高血压病选穴规律文献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刘海华 王莹莹 +3 位作者 高海波 陈滢如 杨金生 吕爱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分...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分析法对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穴位、配伍、分部、经脉、特定穴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85篇,针灸处方285首,涉及腧穴62个,腧穴使用总频次为588。针灸治疗高血压病以太冲、曲池、风池、合谷、足三里、百会为主穴,并随证加减;高频基础方为太冲、合谷、足三里、曲池;腧穴分布以四肢部为主,占53.2%;归经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为主,共计占63.9%;腧穴使用以特定穴为主,占95.7%,高频特定穴有五输穴、原穴、交会穴。结论针灸治疗高血压病基本方为太冲、合谷、足三里、曲池,多从肝经、胃经、大肠经、胆经论治,多选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针灸 选穴规律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血海穴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0
作者 李倩倩 石广霞 +1 位作者 韩丽丽 刘存志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4期316-318,共3页
血海穴是临床常用穴,广泛应用于月经病、皮肤病、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该文就国内外对血海穴的临床试验和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加以总结,并从镇痛机制、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免疫等方面初步探讨了血海穴的作用机制。... 血海穴是临床常用穴,广泛应用于月经病、皮肤病、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该文就国内外对血海穴的临床试验和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加以总结,并从镇痛机制、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免疫等方面初步探讨了血海穴的作用机制。今后应设计高水平的临床研究,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对针刺血海穴的临床适应证及相关作用机制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合理应用血海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血海 综述 临床评价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杜冬青 尹翠菊 +3 位作者 马玉侠 刘晓岚 高树中 王秀英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8期514-516,共3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与针刺三阴交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的影响,比较其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灸脐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的变化,并比较...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与针刺三阴交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的影响,比较其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灸脐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灸脐组与针刺组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灸脐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灸 针刺 神阙 三阴交 痛经
下载PDF
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2
12
作者 余乐 王丽 周仲瑜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4期444-44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后溪配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供异常的影响。方法对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取风池、后溪穴配合颈夹脊穴,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1周后再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后溪配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供异常的影响。方法对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取风池、后溪穴配合颈夹脊穴,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1周后再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患者眩晕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BA)血流及双侧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流(Vs)、平均峰流(Vm)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治疗后,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后溪配合颈夹脊穴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有效缓解患者颈部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颈椎病 椎动脉型 夹脊 超声检查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针刺足阳明经腧穴对胃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林亚平 钱力伟 +5 位作者 刘凌宇 韦志群 严洁 易受乡 常小荣 阳仁达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57-60,共4页
针刺足阳明经内庭、陷谷、冲阳、解溪、足三里、梁丘6个穴位及其左右旁开对照点,用内镜测压术观察针刺前后幽门括约肌压力(振幅、频率)变化,结果表明,针刺经线能增强幽门括约肌压力,而对照点(线)变化不明显,但各穴位之间效果... 针刺足阳明经内庭、陷谷、冲阳、解溪、足三里、梁丘6个穴位及其左右旁开对照点,用内镜测压术观察针刺前后幽门括约肌压力(振幅、频率)变化,结果表明,针刺经线能增强幽门括约肌压力,而对照点(线)变化不明显,但各穴位之间效果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阳明胃经 内庭 足三里 针刺疗法 十二指肠疾病
下载PDF
内关-心脏短反射的双向效应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闫丽萍 汪桐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脏 -内关的短反射通路及其联系途径。方法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 ,保留及切断脊髓前后根 ,分别电针内关及内关区域正中神经、尺神经、肌肉 ,观察针刺对其影响及两者联系途径 ;以炎症区域渗出的 Evan's蓝浓度为指标 ,... 目的 探讨心脏 -内关的短反射通路及其联系途径。方法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 ,保留及切断脊髓前后根 ,分别电针内关及内关区域正中神经、尺神经、肌肉 ,观察针刺对其影响及两者联系途径 ;以炎症区域渗出的 Evan's蓝浓度为指标 ,观察保留及切断脊髓前后根对急性心肌缺血诱发的内关区域神经源性皮炎的影响。结果 两组大鼠心电图改善程度及内关穴区域 Evan's蓝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内关与心脏之间既存在通过中枢的长反射 ,也存在着不依赖中枢神经系统的短反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心肌缺血 正中神经 反射 内关穴
下载PDF
腧穴结构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40
15
作者 佘琛 徐东升 +5 位作者 崔晶晶 王佳 何伟 王晓宇 景向红 白万柱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5-289,共5页
腧穴结构是针灸发挥生物学效应的载体。虽然研究者们从来没有停止对腧穴结构的探索并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几个不同的认识阶段,但是对它的认识程度仍然严重滞后于时代的要求。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形态学研究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研究腧穴结构... 腧穴结构是针灸发挥生物学效应的载体。虽然研究者们从来没有停止对腧穴结构的探索并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几个不同的认识阶段,但是对它的认识程度仍然严重滞后于时代的要求。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形态学研究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研究腧穴结构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从体表和局部解剖学水平更好地认识腧穴的结构,而且可以从微观水平揭示腧穴结构中所包含的多种细胞及其化学成分,以及它们与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关系,从而促进从穴区局部和全身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角度出发,更深入探讨针灸的生物学效应。从显微结构入手观察与腧穴相关的多种细胞及其化学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有助于从静态到动态变化的角度增进对腧穴本质的认识。这可能成为今后深入了解腧穴功能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形态结构 针刺效应 皮肤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
原文传递
针刺百会、神庭穴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8
16
作者 刘芳 姚立群 陈金辉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1期104-111,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百会、神庭穴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康健临床决策循证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百会、神庭穴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康健临床决策循证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手动检索《中国针灸》《上海针灸杂志》两本杂志,检索时限至2013年12月31日止已发表中、英文文献。纳入针刺取穴含百会、神庭穴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资料提取表提取数据,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个临床试验共1637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取穴含百会穴和神庭穴干预组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认知康复训练或药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SE评分[WMD=3.37,95%CI(1.70,5.05),P<0.00001],P300潜伏期[WMD=-17.31,95%CI(-19.70,-14.93),P<0.00001],P300振幅[WMD=1.22,95%CI(0.84,1.59),P<0.0000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取百会、神庭穴可有效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然而对于PSCI的诊断标准和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规范、统一,且针刺干预PSCI的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百会 神庭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中风并发症 痴呆 血管性
下载PDF
电针公孙、内关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17
作者 洪枫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公孙、内关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双侧公孙、内关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电针公孙、内关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双侧公孙、内关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电图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各项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餐后胃电图主波频率及慢波频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餐后胃电图主波频率及慢波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DDQL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DDQL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公孙、内关穴是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整胃肠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公孙 内关 消化不良
下载PDF
针刺太溪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于国强 李晓陵 +4 位作者 王丰 徐英杰 曹丹娜 秦玉环 徐佐宇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3期51-53,F0003,共4页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针刺太溪穴后脑激活区的反应。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8例,分别针刺受试者右侧太溪穴,在fMRI下采用静息阶段与针刺阶段交替采集图像,获得数据通过MATLAB 6.1软件SPM模块和REST软件分析,观察太溪穴的...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针刺太溪穴后脑激活区的反应。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8例,分别针刺受试者右侧太溪穴,在fMRI下采用静息阶段与针刺阶段交替采集图像,获得数据通过MATLAB 6.1软件SPM模块和REST软件分析,观察太溪穴的脑激活区。结果:8例受试者太溪穴主要激活右侧颞上回(BA22)、颞中回(BA19、BA30、BA39)、颞下回(BA38)、楔前叶(BA7),其次为左右顶叶的中央前回(BA2、BA4)、中央后回(BA40)、左额叶的额下回(BA47)。结论:太溪穴的脑激活区主要位于右侧颞上、中、下各回及楔前叶,主要负责听觉语言及认知功能,与传统的中医理论"肾开窍于耳"、"肾经挟舌本"、"肾主骨生髓,通于脑"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太溪穴 循经远取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针刺曲池和太冲对高血压病不同证型的疗效 被引量:33
19
作者 朱广旗 吴远华 +4 位作者 吴邦启 苏红梅 欧阳泠星 舒遵华 钟秀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太冲穴治疗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并探讨曲池、太冲穴针刺降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与阴...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太冲穴治疗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并探讨曲池、太冲穴针刺降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与阴阳两虚四组,均运用针刺治疗。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含量和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ACE含量。结果:1个疗程后,痰湿壅盛组和肝火亢盛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阴虚阳亢组和阴阳两虚组(P<0.01),阴虚阳亢组和阴阳两虚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1个疗程后血浆中E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的程度依次为痰湿壅盛组>肝火亢盛组>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三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血清ACE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依次为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三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证型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针刺曲池、太冲可调节高血压病患者血中ACE、ET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针刺疗法 曲池穴 太冲穴 中医证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内皮素
下载PDF
针刺神门穴治疗失眠症研究概况 被引量:37
20
作者 莫玉婷 李铁 王富春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概括神门穴治疗失眠的理论依据,总结其作用原理,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从古代文献记载、临床应用状况及现代医学研究3个角度总结针刺神门穴治疗失眠的原因、依据。结果针刺神门穴具有安神镇静作用,是治疗失眠的"一级主穴",... 目的概括神门穴治疗失眠的理论依据,总结其作用原理,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从古代文献记载、临床应用状况及现代医学研究3个角度总结针刺神门穴治疗失眠的原因、依据。结果针刺神门穴具有安神镇静作用,是治疗失眠的"一级主穴",且疗效显著;其相当于激活一系列大脑调整睡眠的神经中枢,促进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而起到镇静安神,改善睡眠的作用。结论针刺神门穴是治疗失眠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神门 失眠症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