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1961-2000年蒸发量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03
1
作者 王艳君 姜彤 +1 位作者 许崇育 施雅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3期99-105,共7页
利用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1961-2000年的观测数据,计算了各站点的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并进行了20 cm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来,长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 利用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1961-2000年的观测数据,计算了各站点的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并进行了20 cm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来,长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年平均变化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就季节平均变化而言,春季和秋季,三者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而夏季三者均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冬季蒸发皿蒸发量和参照蒸发量均显著下降,实际蒸发量却明显上升。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具有空间分布差异,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的变化趋势明显比上游地区显著,尤其表现在夏季。尽管近20余年长江流域气温不断升高,但太阳净辐射和风速的显著下降,可能是导致蒸发量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参照蒸发量 实际蒸发量 时空分布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Budyko假设的黄河流域水热耦合平衡规律研究 被引量:59
2
作者 孙福宝 杨大文 +1 位作者 刘志雨 丛振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9-416,共8页
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内63个子流域的年降水、径流深及实际蒸散发和蒸发能力的分析,证实了基于Budyko假设的流域水热耦合平衡关系是成立的。根据各子流域的长期水量平衡结果拟合并检验了水热耦合平衡模型中的唯一参数,结果显示,该参数具... 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内63个子流域的年降水、径流深及实际蒸散发和蒸发能力的分析,证实了基于Budyko假设的流域水热耦合平衡关系是成立的。根据各子流域的长期水量平衡结果拟合并检验了水热耦合平衡模型中的唯一参数,结果显示,该参数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布规律,黄土高原区平均为3.22,青藏高原区平均为2.27。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参数综合反映了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并提出了根据流域相对入渗能力、相对植被-土壤有效蓄水能力和流域平均坡度估算模型参数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耦合平衡 Budyko假设 流域水循环及水资源 潜在蒸发 实际蒸散发
下载PDF
黑河山区草地蒸散发量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王书功 康尔泗 +1 位作者 金博文 王新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8-565,共8页
针对黑河山区草地蒸散发估算,提出了两种草地蒸散发量估算方法,即基于Penman Monteith方程的方法和基于Priestly Taylor方程的方法,并将这两种方法和SHAW模型作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与SHAW模型计算精度相近,但输入变量数量比SHAW模型要少... 针对黑河山区草地蒸散发估算,提出了两种草地蒸散发量估算方法,即基于Penman Monteith方程的方法和基于Priestly Taylor方程的方法,并将这两种方法和SHAW模型作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与SHAW模型计算精度相近,但输入变量数量比SHAW模型要少,尤其是基于Priestly Taylor方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潜力 实际蒸散发 黑河山区草地 蒸散发量估算
下载PDF
近50年鄱阳湖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7
4
作者 刘健 张奇 +2 位作者 许崇育 翟建青 靳晓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5,共7页
流域的实际蒸发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鄱阳湖流域的实际蒸发对该流域水资源研究有重要意义。选取应用范围较广的互补相关蒸发模型,估算鄱阳湖流域9个气象站1955~2001年实际蒸发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该时段流域实际... 流域的实际蒸发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鄱阳湖流域的实际蒸发对该流域水资源研究有重要意义。选取应用范围较广的互补相关蒸发模型,估算鄱阳湖流域9个气象站1955~2001年实际蒸发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该时段流域实际蒸发的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蒸发年内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7月份;季节变化上,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春季高于秋季。选用Db3小波函数分析9站蒸发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流域蒸发量在计算时段内呈现逐步下降趋势,1998年左右转折,之后下降速度变缓。与流域同期降水量、潜在蒸发量以及太阳辐射、温度、水汽压差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认为,实际蒸发量下降的主要是由太阳净辐射和风速的下降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发量 互补相关蒸发模型 变化趋势 小波分析 鄱阳湖流域
原文传递
1981-2010年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实际蒸散的影响 被引量:42
5
作者 尹云鹤 吴绍洪 +2 位作者 赵东升 郑度 潘韬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71-1481,共11页
基于1981-2010年青藏高原80个气象台站观测数据,通过改进的LPJ动态植被模型,模拟并分析了青藏高原实际蒸散及其与降水的平衡关系(P-E)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三十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背景下,降水量整体略... 基于1981-2010年青藏高原80个气象台站观测数据,通过改进的LPJ动态植被模型,模拟并分析了青藏高原实际蒸散及其与降水的平衡关系(P-E)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三十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背景下,降水量整体略有增加,潜在蒸散呈减少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前减少趋势显著;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实际蒸散呈增加趋势,P-E的变化趋势呈西北增加—东南减少的空间格局。大气水分蒸散发能力降低理论上会导致实际蒸散减少,而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实际蒸散增加,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增加,实际蒸散呈增加(减少)趋势的区域中86%(73%)的降水增加(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实际蒸散 潜在蒸散 动态植被模型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艳君 姜彤 刘波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79-1088,共10页
采用经过参数率定的区域蒸散互补关系原理AA模型和全球海气耦合模式ECHAM5/MPI-OM估算长江流域1961-2007年的实际蒸发量,运用线性回归法和非参数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对2种方法估算的实际蒸发量进行年、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采用经过参数率定的区域蒸散互补关系原理AA模型和全球海气耦合模式ECHAM5/MPI-OM估算长江流域1961-2007年的实际蒸发量,运用线性回归法和非参数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对2种方法估算的实际蒸发量进行年、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与对比,揭示长江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年实际蒸发量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2种方法估算的结果分别以-9.3mm/10a和-3.6mm/10a的速度下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际蒸发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增大;在季节变化上,2种方法估算的结果在春、秋季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在夏、冬季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在空间差异上,流域各地区的变化趋势总体较一致,其中以中下游地区的变化趋势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发量 AA模型 ECHAM5/MPI-OM模式 长江流域
原文传递
几种实际蒸散计算方法在土壤水分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吕厚荃 于贵瑞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5-90,共6页
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 ,将较为常用的Penman和Priestley Taylor参考蒸散模式的修正模型、实际蒸散模式中常用的密集植被状况下的Penman Menteith模式和稀疏植被状况下的Shuttleworth Wallace模式计算的玉米蒸散结果进行比较 ,并利用不同... 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 ,将较为常用的Penman和Priestley Taylor参考蒸散模式的修正模型、实际蒸散模式中常用的密集植被状况下的Penman Menteith模式和稀疏植被状况下的Shuttleworth Wallace模式计算的玉米蒸散结果进行比较 ,并利用不同气候年型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土壤水分变化进行模拟 ,发现干燥年型几种蒸散模型的模拟效果均好于湿润年型 ,尤其是动力模型。在湿润年份Penman修正模型的模拟效果好于Priestley Taylor修正模型 ;在干燥年份玉米旺盛生长季Shuttleworth Wallace模式的拟合效果好于Penman Menteith模式 ;但在湿润年份Penman Menteith模式在叶面积较大时模拟效果较好。相对而言 ,参考蒸散修正模型中含有土壤水分参数 ,对土壤水分变化的模拟较为稳定 ,动力模型中含有参数较多 ,并非全部实测 ,因而在玉米生长量较小、表面干湿状况变化较大时模拟的稳定性较差。模拟结果表明 ,使用环境要素模拟土壤水分变化在一定时间长度内效果较好 ,时间过长可造成较大的累积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方法 模拟 实际蒸散 土壤水分 蒸散模式 气候年型
下载PDF
泾河上游流域实际蒸散量及其各组分的估算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淑兰 于澎涛 +5 位作者 王彦辉 张海军 Valentina Krysanova HUANG Shaochun 熊伟 徐丽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5-395,共11页
利用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SWIM,基于泾河上游(泾川测站以上)植被、土壤、气象和水文数据对研究区进行了水文过程的模拟,从而估算了流域的实际蒸散量及其各组分。结果表明:SWIM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泾河上游流域的水文过程,模拟的流域多年(19... 利用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SWIM,基于泾河上游(泾川测站以上)植被、土壤、气象和水文数据对研究区进行了水文过程的模拟,从而估算了流域的实际蒸散量及其各组分。结果表明:SWIM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泾河上游流域的水文过程,模拟的流域多年(1997-2003年)平均实际蒸散量为443mm,其中土壤蒸发量为259mm,植被蒸腾量为157mm,冠层截持量为27mm。石质山区的森林覆盖区和非森林地的年蒸散总量在整个流域分别具有最大值和最小值,为484mm和418mm;黄土区实际蒸散量介于二者之间,平均为447mm。森林覆盖地区土壤蒸发明显小于其它区域,而蒸腾和冠层截留明显大于其它区域。年内蒸散量主要集中在5-8月份,占全年总蒸散量的60%,且冠层蒸散比例较大达63%。整个流域湿润年份较干旱年份蒸散量增加了78mm,其中土壤蒸发增加最多,其次是冠层蒸腾,冠层截留蒸发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M模型 实际蒸散 时空格局 泾河 甘肃
原文传递
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蒸散量和作物灌溉需水量的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李新波 孙宏勇 +3 位作者 张喜英 沈彦俊 董宝娣 胡春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30,共5页
应用Penman—Montieth、Priestley—Taylor和FAO-24 Blaney—Criddle3种方法计算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对计算结果和利用实际蒸散量计算的作物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enman—Montieth公式和FAO-24Blaney—Crid... 应用Penman—Montieth、Priestley—Taylor和FAO-24 Blaney—Criddle3种方法计算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对计算结果和利用实际蒸散量计算的作物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enman—Montieth公式和FAO-24Blaney—Criddle公式估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结果相近,而Priestley—Taylor方法结果偏低;在不同公式基础上计算的作物系数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Penman—Montieth公式为基础计算的作物系数比较合理,FAO一24Blaney—Criddle计算的作物系数在4月到10月之间比较合理,Priestley—Taylor公式计算的作物系数偏高;在分析了多年作物系数的基础上,对不同水分年型下的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进行了计算,冬小麦和夏玉米季的灌溉需水量分别在270~400mm和O~330m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平原 参考作物蒸散量 实际蒸散量 作物需水量
下载PDF
几种蒸散模型在玉米农田蒸散量计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3
10
作者 米娜 陈鹏狮 +3 位作者 张玉书 纪瑞鹏 周广胜 李荣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99-1606,共8页
模拟蒸散的物理过程,计算农田蒸散量是进行生态系统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气象部门进行土壤湿度预报的首要条件。本研究以玉米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法观测的蒸散实测资料,比较分析了基于常规气象数据的蒸散模型(H... 模拟蒸散的物理过程,计算农田蒸散量是进行生态系统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气象部门进行土壤湿度预报的首要条件。本研究以玉米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法观测的蒸散实测资料,比较分析了基于常规气象数据的蒸散模型(Hargreaves法、Priestley-Taylor法、FAO-Penman-Monteith法)和基于气象梯度数据的蒸散模型(波文比法、梯度法、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模拟)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①Hargreaves法、Priestley-Taylor法和FAO-Penman-Monteith法日蒸散的模拟结果较为一致,总体上高估20%~26%,其中Priestley-Taylor法模拟结果最优;②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模拟的农田日蒸散精度较高,但模型中涉及的物理过程和参数较多,在实际应用中难于获取;③波文比法在波文比小于0.4且仪器精度较高时可以得到较准确的估算值。研究同时还指出,仪器的安装高度及高差设计对梯度法估算蒸散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 参考蒸散 梯度法 波文比法 生态系统模型 精度比较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的千烟洲人工林蒸散及其组分模拟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魏焕奇 何洪林 +5 位作者 刘敏 张黎 于贵瑞 闵程程 王辉民 刘影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8-789,共12页
论文通过改进遥感蒸散模型的关键参数,结合遥感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对2003—2008年江西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进行模拟,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获取的蒸散实测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①年均蒸散总量模拟值... 论文通过改进遥感蒸散模型的关键参数,结合遥感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对2003—2008年江西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进行模拟,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获取的蒸散实测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①年均蒸散总量模拟值比实测值偏低2.4%,决定系数与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3和0.61 mm.d-1。②土壤蒸发、林冠截留蒸发和植被蒸腾分别占总蒸散量的12%、23%和65%。其中,土壤蒸发季节及年际变化相对稳定;林冠截留蒸发季节变化明显且在不同年份差异较大;植被蒸腾季节变化明显,但年际变异较小。③1—3月植被光合作用较弱,植被蒸腾与蒸散比小于30%。随着植被蒸腾的增强,从4月开始植被蒸腾与蒸散比迅速增加,在生长旺季(7月底)可达到约90%。由于该模型所需数据在区域尺度较易获取,从而为开展区域尺度中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模拟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 土壤蒸发 林冠截留蒸发 植被蒸腾 千烟洲 遥感
原文传递
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影响要素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温姗姗 姜彤 +3 位作者 李修仓 王腾飞 王艳君 Thomas Fischer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9-86,共8页
采用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60个气象站逐日资料,基于平流-干旱模型(AA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实际蒸散发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年均实际蒸散发为420.... 采用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60个气象站逐日资料,基于平流-干旱模型(AA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实际蒸散发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年均实际蒸散发为420.8 mn,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4.9 mm/10a,呈"减-增-减-增"年代际波动变化。季节上,春、冬两季实际蒸散发增加趋势较明显,夏、秋两季则呈现与年实际蒸散发类似的年代际波动。春、夏、秋三季和年实际蒸散发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高值主要出现在流域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西部。冬季绝大部分区域的实际蒸散发呈现微弱上升趋势。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年和四季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上升显著,日照时数和风速大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化是各气象要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且各气象要素在不同时期对实际蒸散发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总体上看,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增加主要是由平均气温,特别是最低气温的增加引起,特别在春、冬季体现得较为明显。夏、秋季节,影响实际蒸散发的要素包括气温日较差、实际水汽压、平均风速及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但夏、秋季节这些要素的多年变化趋势不明显,导致夏、秋实际蒸散发的总体变化趋势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平流-干旱模型(AA模型) 松花江流域 影响要素
下载PDF
雨养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蒸散特征及其作物系数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宇 周广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7-653,共7页
基于雨养玉米农田生态系统2007年整个生长季的涡度相关通量资料,对蒸散的日、季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农田生态系统蒸散的日、季动态均呈单峰型变化,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00左右和7月.结合修正的Penman-Monteith公式与相应的生态、... 基于雨养玉米农田生态系统2007年整个生长季的涡度相关通量资料,对蒸散的日、季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农田生态系统蒸散的日、季动态均呈单峰型变化,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00左右和7月.结合修正的Penman-Monteith公式与相应的生态、气象观测要素,对作物系数(K指数)影响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K指数主要受叶面积指数(LAI)、气温(Ta)、净辐射(Rn)以及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半小时尺度的作物系数(K指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农田生态系统 实际蒸散 作物系数 叶面积指数
原文传递
东江流域实际蒸发量与蒸发皿蒸发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谢平 陈晓宏 +1 位作者 王兆礼 谢毅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0-277,共8页
利用东江流域1956-2003年的水文、气象资料,用趋势线分析、集对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对年实际蒸发量和年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相同与相异之处。结果表明:实际蒸发量与蒸发皿蒸发量都有减少的趋... 利用东江流域1956-2003年的水文、气象资料,用趋势线分析、集对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对年实际蒸发量和年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相同与相异之处。结果表明:实际蒸发量与蒸发皿蒸发量都有减少的趋势,但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的趋势显著,实际蒸发量减少的趋势不显著;两者都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最小值;实际蒸发量与蒸发皿蒸发量存在不确定相关关系和弱的负相关关系。温度与实际蒸发量、蒸发皿蒸发量都为不确定相关关系;风速与蒸发皿蒸发量为正相关,与实际蒸发量为不确定相关关系;随降水量的变化,两种蒸发量的变化相反,即一个增加而另一个减小;随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线分析与集对分析都反映出两者有相反的变化,通过年景分析,随日照时数的增加,蒸发皿蒸发量增加,实际蒸发量先增加后减小。年日照时数偏多、降水量偏少时,蒸发皿蒸发量显著偏多;年日照时数为中等、降水量偏多时,实际蒸发量最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发量 蒸发皿蒸发量 气象因子 东江流域
下载PDF
珠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化及影响要素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修仓 姜彤 +2 位作者 温姗姗 王艳君 邱新法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3-494,共12页
采用基于互补相关理论的平流-干旱模型,根据60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计算并分析了珠江流域实际蒸散发(ETa)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对实际蒸散发的辐射能量项、空气动力学项与主要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对珠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 采用基于互补相关理论的平流-干旱模型,根据60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计算并分析了珠江流域实际蒸散发(ETa)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对实际蒸散发的辐射能量项、空气动力学项与主要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对珠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归因研究。结果表明:(1)珠江流域多年平均实际蒸散发量为665.6 mm/a。1961—2010年,珠江流域实际蒸散发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24.3 mm/(10a)。夏秋季节实际蒸散发的下降对年际尺度实际蒸散发的下降具有明显的贡献。(2)珠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年实际蒸散发量较高(大于690 mm),该区年实际蒸散发量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流域中部有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条带状实际蒸散发低值区,年均实际蒸散发量在630 mm以下,但该区域的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3)气温日较差和日照时数的下降以及大气压的增加使得辐射能量项的下降,是造成实际蒸散发下降的主要原因;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的上升使空气动力学项呈现增加趋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贡献于实际蒸散发的下降。春秋冬三季平均风速的下降引起空气动力学项的下降趋势或减缓其增加趋势,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实际蒸散发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补相关 AA模型 实际蒸散发 时空变化 珠江流域
下载PDF
扎龙湿地芦苇沼泽蒸散发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昊 许士国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4,28,共4页
根据水生植物芦苇生长期内的特点,利用扎龙湿地水文气象监测站 2003年 6月份的气象监测资料及FAO(56)推荐的P M公式,计算了扎龙湿地芦苇沼泽区域的参照作物蒸散发量,并采用单作物系数法计算了扎龙芦苇湿地的实际蒸散发量.
关键词 FAO(56)Penman-Monteith公式 芦苇沼泽 参照作物蒸散发 单作物系数法 实际蒸散发 扎龙湿地
下载PDF
云贵高原区干旱遥感监测中各干旱指数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文 黄瑾 崔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31-139,309,共10页
为从年和月尺度上监测云贵地区2000—2014年的干湿变化情况以及蒸散发在干旱中的作用,该文利用MODIS MOD16遥感观测和GLDAS数据模拟逐月实际蒸散发(ETa)与潜在蒸散发(ETp)数据,结合气象站观测降水数据计算3种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为从年和月尺度上监测云贵地区2000—2014年的干湿变化情况以及蒸散发在干旱中的作用,该文利用MODIS MOD16遥感观测和GLDAS数据模拟逐月实际蒸散发(ETa)与潜在蒸散发(ETp)数据,结合气象站观测降水数据计算3种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侦测干旱指数RDIst及蒸散发胁迫指数ESI),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云贵地区近15 a的干湿变化特征,并以2009—2010年西南干旱为例来分析干旱期间蒸散发的作用。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云南中部存在明显的干旱化现象;2)云贵地区2009—2010年干旱期间,ETa和ETp在干旱发展前期的作用较小,但在干旱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对干旱有加剧作用,其中ETa比ETp对干旱的影响时间更长;3)干旱指数SPI和RDIst受控于降水量的变化,一致反映云贵地区2009—2010年严重干旱的准确发生时间为2009-09—2010-02,而基于ETa和ETp的干旱指数ESI则显示云贵地区干旱发生在2009-11—2010-06,更符合实际干旱演变情况,说明同时考虑ETa和ETp的干旱指数比考虑单一蒸散发因素的干旱指数在监测干旱方面更有效。该研究为提高气象干旱监测可靠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干旱 遥感 监测 实际蒸散发 潜在蒸散发 干旱指数
下载PDF
基于MOD16的澴河流域蒸散发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特 刘冀 +4 位作者 董晓华 王海军 孙周亮 谈新 程雄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1-128,共8页
【目的】研究流域尺度上的蒸散发分布规律,为流域水资源评价和农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3年的MOD16蒸散发数据集,选取澴河花园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对年际、年内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流域实际蒸散发(ET)和潜在蒸散发(... 【目的】研究流域尺度上的蒸散发分布规律,为流域水资源评价和农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3年的MOD16蒸散发数据集,选取澴河花园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对年际、年内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流域实际蒸散发(ET)和潜在蒸散发(PET)进行了研究。【结果】针对本流域ET与PET计算,MOD16数据集的精度总体上符合要求,可用于蒸散发研究;2000―2013年,研究区多年平均ET为635 mm,总体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多年平均PET为1 536 mm,总体上北部丘陵地区最低,山区最高,其他区域分布较为均衡;ET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际变化率5.53 mm/a,显著下降区域分布在平原地区。PET呈上升趋势,年际变化率16.13 mm/a,显著上升区域集中于丘陵地区;以ET和PET差值D反映流域的干旱程度,流域干旱情况呈现上升趋势,在3―6月和9―10月更易出现干旱现象,易旱区域主要为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ET在3―11月表现出差异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草地>农田>城镇。PET从大到小依次为城镇>农田>草地>林地,林地PET峰值出现在6月,其他均出现在5月。【结论】由于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000―2013年,澴河流域内ET有所下降,而PET有所上升,平原地区缺水情况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澴河流域 MOD16 实际蒸散发 潜在蒸散发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汉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演变规律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朱非林 王卫光 +1 位作者 孙一萌 郑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0-306,共7页
根据汉江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别利用参数率定后的AA模型和GG模型计算汉江流域的实际蒸散发。在此基础上,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Sen’s坡度检测法和Pettitt突变检测法对过去51 a汉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 根据汉江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别利用参数率定后的AA模型和GG模型计算汉江流域的实际蒸散发。在此基础上,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Sen’s坡度检测法和Pettitt突变检测法对过去51 a汉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演变规律及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实际蒸散发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参数率定后的AA模型和GG模型对汉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汉江流域1961—2011年平均实际蒸散发总体上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逐次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个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散发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并于1979年发生显著性突变;显著下降的风速和日照时数是导致汉江流域年实际蒸散发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蒸散发时空演变规律 MANN-KENDALL检验 Sen’s坡度检测法 Pettitt突变检测法 汉江流域
下载PDF
2000年以来的渭河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董晴晴 占车生 +3 位作者 王会肖 王飞宇 朱明承 牛存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7-335,共9页
基于MOD16遥感蒸散发产品,利用降雨径流资料和全球陆面蒸散发估算数据集(MTE)进行精度评价,通过空间建模、趋势分析、标准差法分析了渭河流域2000-2013年实际蒸散发(ET)的年际和年内时空格局变化,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实际蒸散... 基于MOD16遥感蒸散发产品,利用降雨径流资料和全球陆面蒸散发估算数据集(MTE)进行精度评价,通过空间建模、趋势分析、标准差法分析了渭河流域2000-2013年实际蒸散发(ET)的年际和年内时空格局变化,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实际蒸散发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3年间渭河流域年ET呈缓慢增加趋势,年际波动较大,空间上呈北低南高的趋势,多年平均蒸散发为509.8 mm。(2)年内ET呈单峰型分布,季节性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5~9月份,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1月;(3)渭河流域ET变化趋势呈减少、基本不变、增加的区域面积分别占14.9%,24.7%和60.4%,年际波动程度整体呈现中度波动。(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ET的分布总体上林地的年ET均值最高,草地、农田和城镇次之,裸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MOD16 土地利用类型 时空格局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