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控制与支护设计
1
作者 岳喜占 杨子仪 +1 位作者 李迎富 孙茂如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37-42,共6页
以新集一矿360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理论推导,分析出深部高应力围岩变形特征以及主动支护机理。应用数值模拟分析最佳支护参数,设计出巷道支护方案,再通过现场实践验证支护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6煤巷道选用Q335左旋... 以新集一矿360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理论推导,分析出深部高应力围岩变形特征以及主动支护机理。应用数值模拟分析最佳支护参数,设计出巷道支护方案,再通过现场实践验证支护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6煤巷道选用Q335左旋预应力锚杆,型号为φ22 mm×2 500 mm,其中巷道两帮的锚杆间排距为900 mm×1 000 mm;顶板锚杆间排距为900 mm×1 000 mm;(2)理论推导出浅部顶板临界离层值确定为60 mm,总的顶板临界离层值为90 mm,进一步取80%安全值为72 mm,现场测得数据远小于安全值。为深部高应力巷道的围岩控制与支护设计提供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控制 支护设计 数值模拟 主动支护机理 顶板临界离层值
下载PDF
硬岩采场新型预应力膨胀支柱的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坤蒙 李元辉 +1 位作者 王者超 熊志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219,共7页
针对硬岩采场原岩矿柱损失率高、传统人工矿柱无法有效接顶等难题,利用自主研制的膨胀材料水化反应后体积增大特性,研发一种新型预应力膨胀支柱;基于室内和现场工业试验,测定其膨胀力学性能和承载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桶式膨胀装置(即膨... 针对硬岩采场原岩矿柱损失率高、传统人工矿柱无法有效接顶等难题,利用自主研制的膨胀材料水化反应后体积增大特性,研发一种新型预应力膨胀支柱;基于室内和现场工业试验,测定其膨胀力学性能和承载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桶式膨胀装置(即膨胀支护动力源)在约束条件下,随着膨胀材料装填量的增加,其主动支撑力增加,且增幅逐渐加大;在全约束且满装膨胀材料的条件下,主动支撑力可达500 kN.预应力膨胀支柱具有架设周期短(约4 h)、主动支撑力大(约600 kN)的优点;在房柱法残留矿柱回收过程中,预应力膨胀支柱呈现出应变硬化承载特性,原岩矿柱的负载能够成功地转移至预应力膨胀支柱之上;在确保顶板安全的条件下,试验采场经济效益增加17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支柱 主动支撑 应变硬化 矿柱回收 承载机制
下载PDF
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初撑过程的机构演化机理
3
作者 胡相捧 刘新华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9-249,共11页
针对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初撑过程的机构演化机理不明问题,建立了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的平面运动学模型,得到了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发生机构演化的必要条件,提出了平衡千斤顶与立柱的主动协同控制策略。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两柱掩护式... 针对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初撑过程的机构演化机理不明问题,建立了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的平面运动学模型,得到了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发生机构演化的必要条件,提出了平衡千斤顶与立柱的主动协同控制策略。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初撑过程是否发生机构演化取决于顶梁的接顶姿态和平衡千斤顶状态;顶梁以仰头姿态接触顶板,顶梁由摇杆演化为“摇杆+滑块”,且平衡千斤顶为刚性件时,底座由机架演化为摇杆;平衡千斤顶为刚性件时,随立柱伸长,顶梁的运动形式为沿顶板向煤壁方向的滑移和向顶板方向的旋转,底座的运动形式为绕底座前端向煤壁方向的旋转,顶梁和底座的运动轨迹均呈二次函数变化,且顶梁仰头角度越大,顶梁前端滑移量和底座后端抬起量越大;平衡千斤顶为浮动件时,随立柱伸长,顶梁的运动形式为沿顶板的滑移和向顶板方向的旋转,底座不发生运动,平衡千斤顶长度呈二次函数变化,而顶梁的运动轨迹呈三次函数变化,且滑移量很小,还可能出现往复运动。所提出的平衡千斤顶与立柱的主动协同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避免平衡千斤顶的吸进空气和支架机构演化问题。研究结果合理解释了平顶山矿区出现的采煤机与支架顶梁的干涉现象,为研究立柱和平衡千斤顶的主动协同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柱掩护式 液压支架 初撑过程 机构演化 立柱 平衡千斤顶
下载PDF
浅谈锚喷网支护在维修巷道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迎喜 《山西焦煤科技》 2010年第B07期7-8,共2页
针对目前镇城底矿760水平运输大巷南六采区正前地段存在脱皮、开裂、掉渣的问题,对矿井巷道围岩进行合理性分析;提出在确保巷道安全的前提下,巷道试用锚喷网支护技术,以保证安全生产。
关键词 锚喷网支护 主动支护 支护机理 围岩特征 控制 效果
下载PDF
动压巷道离层变形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娄金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0 26,26,共6页
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支护方式下围岩离层变形过程的差异,以铜川矿区复合顶板动压巷道为例,在同一回采巷道内分别设置工字钢棚试验段和锚杆支护试验段,采用巷道矿压在线监测系统实测两种支护方式下围岩离层变形的动态过程,探究不同支护方式... 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支护方式下围岩离层变形过程的差异,以铜川矿区复合顶板动压巷道为例,在同一回采巷道内分别设置工字钢棚试验段和锚杆支护试验段,采用巷道矿压在线监测系统实测两种支护方式下围岩离层变形的动态过程,探究不同支护方式下的围岩变形机理,为确定合理的巷道支护方式提供依据。实测结果表明:主动支护和被动支护时动压巷道离层变形过程有本质区别,在锚杆支护地段深部与浅部围岩以同步变形为主;而在工字钢架棚支护段,深部与浅部围岩的位移量差别较大,出现了较大的离层空间,棚式支护不能满足围岩变形要求。根据试验巷道围岩支护体的信息反馈结果,动压巷道应该采用主动支护方式,据此采用高预应力强力一次支护理论进行了动压巷道支护方案优化设计,改进后的支护方案能够满足动压巷道的支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支护 被动支护 动压巷道 离层动态响应 围岩变形机理
下载PDF
黏土中超大直径顶管开挖面主动极限支护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9
6
作者 周舒威 夏才初 +2 位作者 葛金科 王双 张平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60-2067,共8页
基于极限平衡思想,提出黏土中超大直径顶管开挖面主动极限支护压力的计算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对超大直径顶管的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基于破坏模式,推导提出极限支护压力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工程的数值计算结果,验证提出方法的合理性;最后... 基于极限平衡思想,提出黏土中超大直径顶管开挖面主动极限支护压力的计算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对超大直径顶管的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基于破坏模式,推导提出极限支护压力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工程的数值计算结果,验证提出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对提出方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与其他理论方法进行比较,得到深埋和浅埋的临界深度。研究结果表明,超大直径顶管深埋主动破坏模式为水平圆锥体破坏模式,浅埋主动破坏模式为楔形体破坏模式;1.5倍直径为深埋顶管和浅埋顶管的临界埋深;提出的方法是合理的,而且过程相对简单,适用于实际工程;新方法适用于均质或者层状黏性土中,并且顶管还需在同一土层中顶进;新方法得到的主动极限支护压力值大于极限分析方法,但当内摩擦角接近40°时,得到的结果很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顶管 主动极限支护压力 破坏模式 数值模拟 极限平衡
下载PDF
Pd基多相催化剂上CO_(2)加氢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周雷雷 程海洋 赵凤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6-180,共15页
随着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CO_(2)作为廉价、可再生的碳氧资源,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绿色化学及能源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受到广泛关注.Pd基催化剂由... 随着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CO_(2)作为廉价、可再生的碳氧资源,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绿色化学及能源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受到广泛关注.Pd基催化剂由于具有优异的加氢能力以及良好的抗烧结、抗毒化性能,作为CO_(2)催化转化最有前途的催化剂被广泛应用和研究.本文主要对Pd基催化剂上CO_(2)加氢制备HCOOH,CO,CH_(4)和甲醇等小分子能源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重点关注Pd基催化剂上CO_(2)分子的吸附/活化位点、催化剂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及表界面组成等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以及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基催化剂 CO_(2)加氢 活性中心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催化机理
下载PDF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效用浅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亚丽 季年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9期164-167,172,共5页
伴随着中国农村老龄化、农村空巢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之外应对农村老龄化的重要方式。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老年人的日常保障以及呵护关注老年人的健康3个方面,分析... 伴随着中国农村老龄化、农村空巢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之外应对农村老龄化的重要方式。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老年人的日常保障以及呵护关注老年人的健康3个方面,分析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积极效用,指出长效运行机制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持续发展的保障,建议从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监管评估3个方面构建长效运行机制,促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农村互助养老 效用 运行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