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活性氧化镁生产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锋 李稳宏 +2 位作者 刘焕强 刘友仁 卫冠亚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2年第3期152-154,共3页
以运城盐湖高镁卤水为原料 ,采用碳酸氢铵法生产高活性氧化镁 ,通过小试以及工业化放大研究 ,生产出了吸碘值为 1 40~ 1 80mg/g的高活性氧化镁 。
关键词 活性氧化镁 卤水 碳酸氢铵 生产工艺
下载PDF
含氟饮矿泉水中氟的净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凤鸣 王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23-226,共4页
对活性氧化镁的活化方法、活化条件、再生条件、吸氟容量及各种相关工艺因素的研究,表明活性氧化镁的吸氟容量大、净化后的水中含有约7mg/LMg2+,有益于人体健康,是含氟饮矿泉水的理想除氟工艺。
关键词 除氟 活性氧化镁 矿泉水 净化工艺
下载PDF
菱镁矿制备轻烧氧化镁及其水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欣伟 冯雅丽 +2 位作者 李浩然 张萍 汪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912-3917,共6页
以菱镁矿为原料,制备轻烧氧化镁,并对轻烧氧化镁的水化动力学进行研究,考察水化温度,氧化镁质量浓度和颗粒度对水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氧化镁活性影响要比颗粒度的大,最佳煅烧条件是温度为750℃,煅烧时间为1... 以菱镁矿为原料,制备轻烧氧化镁,并对轻烧氧化镁的水化动力学进行研究,考察水化温度,氧化镁质量浓度和颗粒度对水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氧化镁活性影响要比颗粒度的大,最佳煅烧条件是温度为750℃,煅烧时间为1.5 h,颗粒度为1 mm;氧化镁的水化反应过程为内扩散控制类型,表观反应活化能为23.78 kJ/mol,在此基础上,用MATLAB做多元线性归回分析,得到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关于水化温度、氧化镁浓度和颗粒度的经验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镁 水化率 水化反应 动力学 内扩散控制
下载PDF
氧化镁活性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8
4
作者 苏莉 李环 于景坤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用氢氧化镁脱水法制备出高活性氧化镁,确定氢氧化镁在400℃下保温1h可生成吸碘值为287.62mg/g的高活性氧化镁.利用吸碘值法、X射线衍射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考察了氧化镁的吸碘值、晶粒尺寸和表观形貌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以及氧化镁活性与其... 用氢氧化镁脱水法制备出高活性氧化镁,确定氢氧化镁在400℃下保温1h可生成吸碘值为287.62mg/g的高活性氧化镁.利用吸碘值法、X射线衍射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考察了氧化镁的吸碘值、晶粒尺寸和表观形貌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以及氧化镁活性与其微观结构间的关系,表明氧化镁的微观结构对其活性有很大影响.晶粒细小,结构疏松,应变能大的氧化镁粉末具有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镁 吸碘值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煅烧工艺对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宝和 范方荣 +2 位作者 张文博 崔丹丹 景殿策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16,共2页
采用柠檬酸法测定了均匀沉淀法制备出的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并与普通氧化镁粉体活性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的影响很大,煅烧温度为450℃和... 采用柠檬酸法测定了均匀沉淀法制备出的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并与普通氧化镁粉体活性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的影响很大,煅烧温度为450℃和煅烧时间为3 h得到的纳米氧化镁粉体活性较大。普通氧化镁粉体的活性要低于纳米氧化镁粉体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镁 纳米氧化镁 煅烧工艺
下载PDF
活性氧化镁从硫酸盐介质中选择性沉淀镍钴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阮书锋 居中军 +2 位作者 李强 王振文 王成彦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18,共4页
采用活性氧化镁从含锰、镁的硫酸盐介质中选择性沉淀富集镍、钴。结果表明,最佳沉淀条件为:浆化后添加理论量2倍的活性氧化镁,反应停留时间6h,沉淀温度25℃。在该条件下,镍、钴沉淀率分别为97.96%和96.43%,沉淀物中镍、钴、锰和氧化镁... 采用活性氧化镁从含锰、镁的硫酸盐介质中选择性沉淀富集镍、钴。结果表明,最佳沉淀条件为:浆化后添加理论量2倍的活性氧化镁,反应停留时间6h,沉淀温度25℃。在该条件下,镍、钴沉淀率分别为97.96%和96.43%,沉淀物中镍、钴、锰和氧化镁含量分别为8.51%、13.05%、2.29%和4.97%,当每立方矿浆添加0.2g絮凝剂AN905时,矿浆平均静态自由沉降速度为180m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镁 沉淀 红土镍矿 氧化铜钴矿 镍钴选择性分离
下载PDF
以活性氧化镁和氯化镁为原料合成氧化镁晶须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在华 孙庆国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6-28,共3页
探讨了一种合成氧化镁晶须的新的工艺方法。首先以活性氧化镁和氯化镁为原料合成了前驱体碱式氯化镁晶须,接着将碱式氯化镁焙烧成氧化镁晶须。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和化学分析,分析了中间体... 探讨了一种合成氧化镁晶须的新的工艺方法。首先以活性氧化镁和氯化镁为原料合成了前驱体碱式氯化镁晶须,接着将碱式氯化镁焙烧成氧化镁晶须。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和化学分析,分析了中间体碱式氯化镁和产品氧化镁晶须的成分、形貌和热化学行为。探讨了各个工艺条件对产物的影响,探索出最佳的工艺条件:活性氧化镁与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比在0.08左右,氯化镁溶液的浓度为3mol/L,反应温度40~50℃,陈化时间在48-72h,陈化温度50℃。在此条件下制得了形貌良好的前驱物碱式氯化镁晶须。将碱式氯化镁晶须焙烧,控制升温速率在2—5℃/min,采取分段升温方式升温至600℃,即可制得氧化镁晶须。制得的晶须长度在100μm左右,直径约0.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晶须 碱式氯化镁 活性氧化镁
下载PDF
活性氧化镁除氟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吕亚娟 白林 严子春 《甘肃高师学报》 2010年第5期22-24,共3页
采用自制的活性氧化镁[XMgO.YMg(OH)2]对含氟饮用水进行除氟处理,试验表明:活化温度设定为440℃,煅烧中间产物碱式碳酸镁[Mg5(CO3)4(OH).24H2O]1.5h所得活性氧化镁0.3g投入100ml 5mg/L的含氟水,处理40min可使F-降至0.06mg/L;当活化温度... 采用自制的活性氧化镁[XMgO.YMg(OH)2]对含氟饮用水进行除氟处理,试验表明:活化温度设定为440℃,煅烧中间产物碱式碳酸镁[Mg5(CO3)4(OH).24H2O]1.5h所得活性氧化镁0.3g投入100ml 5mg/L的含氟水,处理40min可使F-降至0.06mg/L;当活化温度设定430℃,保温1.5h时,0.4g的活性氧化镁处理pH=5~8的含氟水,净化后水含氟量为0.16~0.44 mgF-/L,除氟容量为1.21~1.14 mgF-/g,pH保持在8~9,有益于人体健康;当含氟水pH=9时,除氟容量降至0.51 mgF-/g;而当含氟水pH=3~4时,不适宜用活性氧化镁除氟.当原水浓度为12.5mgF-/L时,除氟容量为2.33mgF-/g,这个值高于文献中以层析硅胶为载体,活性氧化镁为吸附质,动态除氟容量1.72mg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氟改水 活性氧化镁 除氟条件 除氟机理
下载PDF
我国活性氧化镁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戈海文 邓天龙 +1 位作者 姚燕 郭亚飞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10年第12期29-34,共6页
活性氧化镁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工生产中。重点归纳总结了我国活性氧化镁的生产工艺,内容主要包括固体矿石法和液态镁卤水法,并指出了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活性氧化镁 菱镁矿 白云石 卤水
下载PDF
地聚物混凝土干燥收缩性能及活性氧化镁补偿收缩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海霞 董昊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6,共8页
制备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并进行地聚物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测试,探究分析活性氧化镁含量、水玻璃模数、碱当量和矿渣含量对其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活性氧化镁掺量增大,地聚物混凝土28 d抗压强... 制备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并进行地聚物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测试,探究分析活性氧化镁含量、水玻璃模数、碱当量和矿渣含量对其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活性氧化镁掺量增大,地聚物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下降,干燥收缩变形显著减小;与0%(质量分数,下同)活性氧化镁混凝土相比,掺量为3%、6%和9%时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分别下降8.0%、8.2%和18.2%,干燥收缩分别减小21.5%、26.4%和38.2%,此外,当活性氧化镁掺量为3%和6%时,不仅有效补偿了干燥收缩,且抗压强度损失较小;随着水玻璃模数升高,地聚物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变形增大;随着碱当量升高,地聚物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下降、干燥收缩变形增大;随着矿渣含量增加,地聚物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增大、干燥收缩变形减小。综合考虑抗压强度及收缩的要求,建议实际应用中选择高活性、大掺量氧化镁,掺量宜控制在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混凝土 粉煤灰-矿渣基 活性氧化镁 干燥收缩 抗压强度
下载PDF
原位合成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的矿物组成及除磷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学锋 王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2,共6页
以高铝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为前驱体,以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二水硫酸钙为混合激发剂,原位合成了两种富含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的粉煤灰-矿渣地聚物复合材料(LDHs@地聚物)。采用XRD、SEM-EDS微观测试手段,分析了LDHs@地聚物... 以高铝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为前驱体,以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二水硫酸钙为混合激发剂,原位合成了两种富含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的粉煤灰-矿渣地聚物复合材料(LDHs@地聚物)。采用XRD、SEM-EDS微观测试手段,分析了LDHs@地聚物的主要矿物组成;以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其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氢氧化钠-碳酸钠为激发剂、活性氧化镁为调节材料,原位合成了CO_(3)^(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以氢氧化钙-二水硫酸钙为激发剂,原位合成了SO_(4)^(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在H_2PO_4~-初始浓度为100 mg·L^(-1)、固液比为1∶100的吸附条件下,掺8%的活性MgO制备的CO_(3)^(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经热处理后对H_(2)PO_(4)^(-)的吸附容量、去除率分别为9.51 mg·g^(-1)和95.1%;以质量比1∶1的氢氧化钙-二水硫酸钙为激发剂制备的SO_(4)^(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对H_2PO_(4)^(-)的吸附容量、去除率分别为9.99 mg·g^(-1)和99.9%;相同条件下,SO_(4)^(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比CO_(3)^(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活性氧化镁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水滑石 磷吸附
下载PDF
利用硫酸镁废液制备活性氧化镁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云华 范兴祥 +4 位作者 吴跃东 董海刚 王亚雄 赵家春 李柏榆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3,共3页
硫酸法处理高镁红土镍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酸镁废液,提出利用硫酸镁废液制备活性氧化镁工艺。工艺过程:采用石灰中和硫酸镁废液至pH为12左右得到氢氧化镁溶液,氢氧化镁溶液经二氧化碳微压碳化得到碳酸氢镁溶液,碳酸氢镁溶液经热解得到... 硫酸法处理高镁红土镍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酸镁废液,提出利用硫酸镁废液制备活性氧化镁工艺。工艺过程:采用石灰中和硫酸镁废液至pH为12左右得到氢氧化镁溶液,氢氧化镁溶液经二氧化碳微压碳化得到碳酸氢镁溶液,碳酸氢镁溶液经热解得到碱式碳酸镁沉淀,沉淀物经过滤、洗涤、干燥、焙烧得到活性氧化镁。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活性氧化镁达到HG/T 3928—2007《工业活性轻质氧化镁》要求。采用硫酸镁废液制备活性氧化镁,一方面可以解决硫酸镁废液的治理问题,为提高高镁红土镍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开辟一条新途径;另一方面可以制备高附加值的活性氧化镁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废液 活性氧化镁 中和 碳化 焙烧
下载PDF
从某萃余液除杂后液中回收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兴勋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对某氧化铜钴矿酸浸萃余液除杂后液进行两段沉淀回收钴,一段沉淀采用活性氧化镁,二段沉淀采用石灰,并对二段沉钴后液用石灰进行沉镁。试验结果表明,一段沉钴常温搅拌7 h,氧化镁用量2 kg/m^3,一段沉钴后液钴浓度为0.18 g/L,钴沉淀率为91.... 对某氧化铜钴矿酸浸萃余液除杂后液进行两段沉淀回收钴,一段沉淀采用活性氧化镁,二段沉淀采用石灰,并对二段沉钴后液用石灰进行沉镁。试验结果表明,一段沉钴常温搅拌7 h,氧化镁用量2 kg/m^3,一段沉钴后液钴浓度为0.18 g/L,钴沉淀率为91.22%,钴渣含钴28.80%;两段沉钴合计钴沉淀率为98.86%,二段钴渣含钴3.75%,可返回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镁 氧化铜钴矿 沉淀
下载PDF
植物纤维改良活性氧化镁碳化固化粉质黏土综合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杨丽娜 满朝晖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8期71-74,96,共5页
活性氧化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土壤加固绿色低碳环保材料,常被用于岩土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以天然植物纤维中的椰壳纤维为改性材料对活性氧化镁碳化固化粉质黏土进行改性和制备,通过试验方式对改性后的黏土综合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活性氧化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土壤加固绿色低碳环保材料,常被用于岩土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以天然植物纤维中的椰壳纤维为改性材料对活性氧化镁碳化固化粉质黏土进行改性和制备,通过试验方式对改性后的黏土综合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椰壳纤维的掺入可以显著提升活性氧化镁碳化固化粉质黏土的力学性能,当椰壳纤维的掺量为0.3%时,活性氧化镁碳化固化粉质黏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值最高,但当椰壳纤维的掺量超过0.4%后,这种提升效果反而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纤维 活性氧化镁 绿色低碳 岩土工程
下载PDF
利用卤水制备高活性氧化镁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顺成 《辽宁化工》 CAS 2010年第8期806-808,共3页
以唐山南堡盐场的卤水为原料,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制备了活性氧化镁。研究了沉淀反应条件如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陈化时间和煅烧温度等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制备活性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碳酸氢铵与氯化... 以唐山南堡盐场的卤水为原料,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制备了活性氧化镁。研究了沉淀反应条件如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陈化时间和煅烧温度等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制备活性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碳酸氢铵与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比在2.0∶1.0~2.3∶1.0;反应物浓度在0.8~1.4 mol/L;反应温度在40~55℃;反应时间在45~75 min;煅烧温度在600~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水 碳酸氢铵 活性氧化镁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镁沉淀固化钻屑试验研究
16
作者 唐国旺 杨勇 +5 位作者 邓强 赵中军 周锴 张雨 于培志 王贵和 《钻探工程》 2024年第3期76-83,共8页
钻屑是在钻井工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通常利用水泥对其进行固化处理。然而,水泥的生产过程伴随着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不仅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对环境保护造成不利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镁沉淀固化... 钻屑是在钻井工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通常利用水泥对其进行固化处理。然而,水泥的生产过程伴随着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不仅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对环境保护造成不利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镁沉淀固化钻屑新方法。微生物诱导碳酸镁沉淀固化钻屑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固化体的强度随着含水量和尿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活性氧化镁浓度和养护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最低强度0.21 MPa,最高强度3.5 MPa,充分说明了优选配比的重要性。FTIR、XRD和SEM等表征结果发现,微生物诱导碳酸镁沉淀产物为玫瑰花状水菱镁石(4MgCO_(3)·Mg(OH)2·4H_(2)O)和针状水碳镁石(MgCO_(3)·3H_(2)O);产物以致密的碳酸盐网络状结构将松散的颗粒胶结成结构完整的固化体,从而阐明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镁沉淀固化钻屑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活性氧化镁 固化 钻屑
下载PDF
盾构淤泥质废弃黏土氧化镁固化-碳化试验及碳化机制研究
17
作者 闵凡路 申政 +3 位作者 李彦澄 袁大军 陈健 李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4,共11页
盾构隧道施工产生的废弃土面临堆放、运输及处理等难题,将原材料丰富、生产耗能少、环境友好的MgO用于废弃土固化处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法。通过改变MgO掺量a_(m)、养护龄期T、碳化时间H研究MgO固化-碳化淤泥质废弃黏土界限含水率w、... 盾构隧道施工产生的废弃土面临堆放、运输及处理等难题,将原材料丰富、生产耗能少、环境友好的MgO用于废弃土固化处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法。通过改变MgO掺量a_(m)、养护龄期T、碳化时间H研究MgO固化-碳化淤泥质废弃黏土界限含水率w、无侧限抗压强度q_(u)、弹性模量E_(50),结合微观形貌及矿物成分变化规律探讨其固化-碳化机制。结果表明:MgO固化-碳化具有明显的加固土体效果,加固效果随a_(m)、T呈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随H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a_(m)、T下,碳化4h会使土体塑性指数I_(P)降低57%以上,土体可塑性显著下降;不同a_(m)和T的固化-碳化土q_(u)均在H为4h时取得峰值,最高可达1.4MPa,比碳化前强度提升了220%~350%;固化-碳化反应对土体的E_(50)提升受a_(m)影响较大,当a_(m)超过9%时,碳化4h试样的E_(50)增幅在500%左右;MgO固化-碳化过程中水化产物、碳化产物不断生成和发育,形成网状、花朵聚集状的形貌,填充土颗粒间的孔隙,增强了土颗粒间的胶结作用,土体结构更为密实。该研究为长三角地区土压盾构产生的淤泥质废弃黏土的固化-碳化处理与再利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土处理 活性氧化镁 加速碳化 微观形貌 矿物成分 碳化机制
下载PDF
不同吸酸剂用量对氟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文莉 刘晓侠 《世界橡胶工业》 2016年第5期39-42,共4页
介绍了不同用量的吸酸剂(活性氧化镁和氢氧化钙)对氟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酸剂活性氧化镁对氟橡胶的硫化性能无影响,撕裂、老化、耐油性能基本保持不变,但随着活性氧化镁用量的增加,压缩永久变形变差;随着吸酸剂氢氧化钙用量的增... 介绍了不同用量的吸酸剂(活性氧化镁和氢氧化钙)对氟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酸剂活性氧化镁对氟橡胶的硫化性能无影响,撕裂、老化、耐油性能基本保持不变,但随着活性氧化镁用量的增加,压缩永久变形变差;随着吸酸剂氢氧化钙用量的增加,橡胶的硫化性能变差,撕裂性能变好,老化、压缩永久变形、耐油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橡胶 吸酸剂 活性氧化镁 氢氧化钙
下载PDF
氧化镁常压水合法制备氢氧化镁的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白丽梅 邢智博 +2 位作者 张俊 马玉新 赵礼兵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共3页
以活性氧化镁为原料,在碱性环境中用常压水合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通过实时取样,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其形貌和结构,探索氧化镁的水化合成过程和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水合时间2 h后,体系中氧化镁已经全部转化生... 以活性氧化镁为原料,在碱性环境中用常压水合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通过实时取样,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其形貌和结构,探索氧化镁的水化合成过程和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水合时间2 h后,体系中氧化镁已经全部转化生成氢氧化镁,反应时间短。水合反应体系中OH-使氢氧化镁极性面稳定,未发生第Ⅱ类聚集生长,晶体呈片状结构。随着时间增长,氢氧化镁颗粒出现大颗粒长大,小颗粒缩小的现象,发生第Ⅰ类聚集生长,但平均粒径不变,为18.7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镁 活性氧化镁 水合法 过程分析
下载PDF
还原浸出—除杂—活性氧化镁沉淀工艺从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中回收钴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洪珍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1年第5期50-54,共5页
采用还原浸出—除杂—活性氧化镁沉钴工艺从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中回收钴,考察了还原剂焦亚硫酸钠加入方式、用量、浸出反应时间,除杂反应时间,沉钴活性氧化镁加入方式、用量及沉钴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74μm含量70%、... 采用还原浸出—除杂—活性氧化镁沉钴工艺从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中回收钴,考察了还原剂焦亚硫酸钠加入方式、用量、浸出反应时间,除杂反应时间,沉钴活性氧化镁加入方式、用量及沉钴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74μm含量70%、矿浆质量浓度33%、加入硫酸控制终点pH值在1.5~1.8、硫酸加入30 min后,加入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用量8 kg/t矿、搅拌浸出5 h时,钴浸出率可达90.38%;浸出液萃取铜后的萃余液采用石灰石+石灰配合除杂,常温下搅拌反应6 h,控制终点pH在5.8左右,石灰加入3 h后溶液中铜可降低至0.04 g/L,铜沉淀率90.51%,铁沉淀率99.23%,钴沉淀率7.39%,沉淀渣返回浸出工序再回收铜钴;除杂后的溶液采用活性氧化镁沉钴,活性氧化镁乳化5 min之内加入,当MgO用量与Co质量比为1.03、沉钴时间5 h时,钴沉淀率达90.13%,所得氢氧化钴沉淀符合行业二级品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钴矿 浸出 焦亚硫酸钠 沉淀 活性氧化镁 刚果(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