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运动的GPS速度场与活动地块 被引量:252
1
作者 张培震 王琪 马宗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30-441,共12页
GPS观测结果给出了在欧亚参考框架下周边板块的运动状态 ,印度板块的运动方向约NE2 0° ,速度是 40~ 42mm/a ;北美板块的运动方向约NW 2 80°~ 2 90° ,速度是 2 1~ 2 3mm/a ;菲律宾板块的运动方向是NW 2 90°~ 310... GPS观测结果给出了在欧亚参考框架下周边板块的运动状态 ,印度板块的运动方向约NE2 0° ,速度是 40~ 42mm/a ;北美板块的运动方向约NW 2 80°~ 2 90° ,速度是 2 1~ 2 3mm/a ;菲律宾板块的运动方向是NW 2 90°~ 310° ,速度是 37~ 45mm/a ;哈萨克—西伯利亚地盾的运动方向约NE130° ,速度是 3~ 5mm/a。GPS所揭示的中国大陆现今运动场清晰地表现出了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的分块运动特征。文中给出了各主要活动地块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部分活动地块内部结构完整 ,以整体性的运动为主 ;个别活动地块内部发生构造变形 ,地块的整体性不好。中国大陆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的现今构造变形可能与大陆岩石圈的结构和性质有关 ,上地壳以脆性变形为主 ,下地壳和上地幔以粘塑性的流变为特征 ,从底部驱动着上覆脆性地块的整体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速度场 全球定位系统 中国大陆 构造运动 GPS速度场 活动地块
下载PDF
中国大陆岩石圈最新构造变动与地震灾害 被引量:147
2
作者 张培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04-413,共10页
中国大陆的地震灾害十分严重,不仅分布广,而且频度高、强度大,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晚第四纪岩石圈构造变动是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一系列巨大的活动断裂将中国大陆切割成为不同级别的活动地壳块体,地块内部相对... 中国大陆的地震灾害十分严重,不仅分布广,而且频度高、强度大,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晚第四纪岩石圈构造变动是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一系列巨大的活动断裂将中国大陆切割成为不同级别的活动地壳块体,地块内部相对稳定,边界构造活动强烈。这些地块从晚第四纪一直持续活动至今。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大陆的119次7级以上地震有104次发生在这些活动地块的边界带上。因而,活动地块的运动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中国大陆晚第四纪构造变形的最基本特征,对中国大陆地震孕育和发生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活动断裂 地震灾害 大陆 岩石圈
下载PDF
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中国大陆地块分区地震活动 被引量:21
3
作者 马宏生 刘杰 +1 位作者 张国民 李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9-578,共10页
依据活动地块假说及活动边界的划分,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进行分区.在此基础上,应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通过地震应变积累释放的计算,研究了中国大陆各活动地块分区的地震活动性,初步探讨了各地块的地震活动阶段划分.此外,还对应变积累释放... 依据活动地块假说及活动边界的划分,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进行分区.在此基础上,应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通过地震应变积累释放的计算,研究了中国大陆各活动地块分区的地震活动性,初步探讨了各地块的地震活动阶段划分.此外,还对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的应用前提条件进行了必要的讨论,并对模型结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积累释放模型 中国大陆 活动地块 地震活动性 地震活跃期
下载PDF
煤矿冲击地压地质动力环境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韩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88,105,共7页
为了确定煤矿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利用GIS对中国Ⅰ、Ⅱ级活动地块和活动断裂与冲击地压矿井的空间分布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冲击地压孕育的地质动力条件和冲击地压显现的能量来源,并以抚顺矿区为例分析了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 为了确定煤矿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利用GIS对中国Ⅰ、Ⅱ级活动地块和活动断裂与冲击地压矿井的空间分布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冲击地压孕育的地质动力条件和冲击地压显现的能量来源,并以抚顺矿区为例分析了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63%的冲击地压矿井处于Ⅰ、Ⅱ级活动地块的边界及其影响带上,东北亚地块、华北地块、鄂尔多斯地块的冲击地压矿井位于地块周缘,华南地块的冲击地压矿井处于地块内部;85%的冲击地压矿井处于活动断裂的影响范围内,东北亚地块、华北亚地块、华南亚地块具有相似的规律。地质动力环境是冲击地压系统的能量来源和冲击地压孕育的地质动力学条件,矿区/矿井冲击地压显现的总体强度或释放的总体能量取决于其地质动力环境,抚顺矿区F1断层和F1A断层组成的浑河活动断裂是矿区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地质动力环境 活动地块 活动断裂
下载PDF
Present-day crustal movement and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China continent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琪 张培震 +7 位作者 牛之俊 赖锡安 J.T.Frevmueller 朱文耀 刘经南 李延新 R.Bilham K.M.Larso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10期865-874,共10页
Velocity field of China continent constrained b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reveals both continuous and block-like styles of deformation. Continuous deformation commonly characterizes actively deforming mountain ... Velocity field of China continent constrained b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reveals both continuous and block-like styles of deformation. Continuous deformation commonly characterizes actively deforming mountain ranges such as the Tianshan Mountain, Qilian Mountain, and Tibet. The block-like movement often represents deformation in the tectonically stable regions such as Ordos, South China and Tarim blocks. GPS measurements indicate 5.1±2.5 mm/a left-lateral strike-slip rate along the Altun fault. Eastward convergence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is less than 6.7±3.0 mm/a. South China moves 11-14 mm/a eastward compared with the stable Eurasia. These low slip rates do not imply rapid eastward extrusion of China continent predicted by the model of 'continental extrusion'. It appears that 'crustal thickening' model more properly describes both continuous and block-like styles of deformation in China conti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present-day crustal movement active crustal block LITHOSPHERIC dynamics.
原文传递
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国民 张培震 《中国基础科学》 2004年第3期9-16,共8页
本文对 973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研究作了综述 ,介绍了项目研究的科学背景、总体科学思路、研究内容和科学目标。项目经过 5年的研究 ,提出了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科学假说 ,并应用于描述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特征和机制 ,探索大陆... 本文对 973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研究作了综述 ,介绍了项目研究的科学背景、总体科学思路、研究内容和科学目标。项目经过 5年的研究 ,提出了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科学假说 ,并应用于描述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特征和机制 ,探索大陆强震的发生机理和预测方法 ;项目并在地震预测流动实验场研究、强地震预测研究和重要经济区地震灾害预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强震 强震机理 地震预测 活动地块 震灾预测 应变场 深部构造环境 连续变形 层次构造运动
原文传递
The seismicity research in the sub-regions of Chinese mainland using strain accumula-ting and releasing model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宏生 刘杰 +1 位作者 张国民 李丽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2年第6期595-606,共12页
The sub-regions are divided for the seismicity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of the active crustal blocks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active boundaries. On this result, the seismicity of each active crus... The sub-regions are divided for the seismicity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of the active crustal blocks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active boundaries. On this result, the seismicity of each active crustal blocks are studied by calculating the accumulated and released strain of the earthquakes based on strain accumulating and releasing model, and the different seismicity stages of the sub-regions are discussed basically. Finally we have discussed the premise of the model application and the potential problems of the mode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n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 active crustal block SEISMICITY seismic active period +
下载PDF
用活断层资料分析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应变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荆燕 任金卫 王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358,共6页
根据活断层资料,利用贝塞尔双三次样条模型对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应变率场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的构造膨胀率、构造剪切应变率、构造矩率和旋转角速度的分布都与地震的分布相似,呈条带状,并与活动地块的边... 根据活断层资料,利用贝塞尔双三次样条模型对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应变率场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的构造膨胀率、构造剪切应变率、构造矩率和旋转角速度的分布都与地震的分布相似,呈条带状,并与活动地块的边界和主要断裂位置一致。另外,中国大陆的地壳变形具有西强东弱的整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构造应变场 活动地块 晚更新世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关系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马宏生 张国民 +2 位作者 刘杰 李丽 陈化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74-80,共7页
从活动地块假说出发 ,在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中国大陆及邻区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研究指出 ,主要构造变形和强烈地震大都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在占总面积 17%的活动地块边界上 ,集中了全部的 8级以上巨大地震和 86 %的 ... 从活动地块假说出发 ,在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中国大陆及邻区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研究指出 ,主要构造变形和强烈地震大都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在占总面积 17%的活动地块边界上 ,集中了全部的 8级以上巨大地震和 86 %的 7级以上大地震 ,其释放能量占全部总能量的 95 %以上 ,表明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活动地块边界带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强地震。从活动地块的整体来看 ,强震活动不仅显示出显著的韵律性特征 ,而且其高、低起伏基本上与中国大陆地区一致 ,只是强震活跃时段有时稍长于中国大陆。各轮回强震活动都有各自活动的主体地区 ,反映了不同活跃期内地块的不同活动方式。文中还从现今地壳运动角度 ,讨论了活动地块运动速率与强地震活动水平之间的可能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假说 活动地块边界带 强地震活动 活动地块运动速率
下载PDF
华北稳定参考框架NChina20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鲍艳 王国权 +4 位作者 于笑 肖根如 丁晓光 赵瑞斌 甘卫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8-805,共18页
选用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观测台网(CMONOC)在华北地区约8年(2011年10月~2019年9月)的连续观测数据,建立了华北稳定参考框架——NChina20。NChina20与全球参考框架(IGS14)保持坐标系缩放比例一致,两坐标系统在历元2020.0对齐。本文详细介绍... 选用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观测台网(CMONOC)在华北地区约8年(2011年10月~2019年9月)的连续观测数据,建立了华北稳定参考框架——NChina20。NChina20与全球参考框架(IGS14)保持坐标系缩放比例一致,两坐标系统在历元2020.0对齐。本文详细介绍了将相对于IGS14的位置时间序列转换到NChina20的方法,并列举了NChina20在城市地面升降长期观测领域的应用。NChina20的稳定性(精度)在水平方向约为0.5mm/a,在垂直方向约为0.6mm/a。参考框架的稳定性随时间的推移而退化,建议NChina20的使用范围在时间上限于2006~2025年的时间窗口内,在空间上限于华北活动地块区域内。选用华北地区5个基岩站20年(2000~2019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建立了华北地区季节性地面升降预测模型。华北稳定参考框架将每隔几年更新一次,以缓解框架稳定性随时间的退化,并与IGS参考框架同步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S14 GNSS NChina20 稳定参考框架 华北活动地块 季节性地面升降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