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下穿孔板结构的透声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泽锋 胡永明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91,共8页
穿孔板结构在水下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报道非常少。基于空气中穿孔板吸声理论,综合考虑小孔的末端修正,给出了较为准确的水下穿孔板声阻抗表达式。利用传递矩阵法分析了水下穿孔板结构的声压透射特性,得到了垂直... 穿孔板结构在水下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报道非常少。基于空气中穿孔板吸声理论,综合考虑小孔的末端修正,给出了较为准确的水下穿孔板声阻抗表达式。利用传递矩阵法分析了水下穿孔板结构的声压透射特性,得到了垂直入射声压透射公式。对影响穿孔板结构透声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分析,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采用四传感器测量方法在驻波管中对自制的穿孔板结构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为水下穿孔板结构的设计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板结构 水下 声特性 透射特性 矩阵法分析 垂直入射 仿真分析 透声性能
下载PDF
用传递矩阵法预测单层或多层微孔板的吸声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斌 陶泽光 丁辉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4-169,共6页
提出用实验测得含不同孔径孔的微孔板声阻抗率来预测由其形成的单层或多层微孔板的吸声特性,并用传递矩阵法来预测该微孔板的各种组合结构的整体吸声性能。采用该方法获得的微孔板吸声性能曲线与实测结果相当接近。能较好地预测各种组... 提出用实验测得含不同孔径孔的微孔板声阻抗率来预测由其形成的单层或多层微孔板的吸声特性,并用传递矩阵法来预测该微孔板的各种组合结构的整体吸声性能。采用该方法获得的微孔板吸声性能曲线与实测结果相当接近。能较好地预测各种组合微孔板的吸声性能。表明传递矩阵法是预测较复杂形式微孔板结构吸声性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板 声阻抗 传递矩阵
下载PDF
运用弹性支撑背板提高微穿孔板低频吸声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晓丹 丁瑞 胡鹏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7-570,共4页
为了提高微穿孔板结构的低频吸声性能,将传统微穿孔板结构的刚性背板改进为弹性支撑背板,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对这一改进进行研究.由等效电路图推导出弹性支撑背板单元的矩阵,运用传递矩阵方法,将其和空腔单元矩阵、微穿孔单元矩阵进行串... 为了提高微穿孔板结构的低频吸声性能,将传统微穿孔板结构的刚性背板改进为弹性支撑背板,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对这一改进进行研究.由等效电路图推导出弹性支撑背板单元的矩阵,运用传递矩阵方法,将其和空腔单元矩阵、微穿孔单元矩阵进行串联,建立新结构的理论模型.通过振动试验测量弹性支撑背板的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计算出结构的吸声系数,并与驻波管试验的测量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改进设计的微穿孔板结构同时利用了微穿孔板的腔共振吸声和背板的机械阻抗吸声作用,能够在不增加结构厚度的情况下提高低频吸声性能,并且同时保持中高频吸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穿孔板 声阻抗 吸声 低频噪声 传递矩阵
下载PDF
L形声学谐振器的吸声特性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琪 《强度与环境》 2011年第5期31-35,共5页
从试验方法、试验装置、试验数据处理等方面对如何有效测试L型声学谐振器法向和切向的吸声特性(包括吸声系数和声阻抗)展开了详细论述,并得出有一定工程价值的试验结论。
关键词 声学谐振器 阻抗管 吸声系数 声阻抗 传递函数法
下载PDF
组合声源测试消声器传递损失的噪声信号修正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谢丽萍 卢炽华 +2 位作者 刘志恩 付友明 朱亚伟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0-445,共6页
针对某些传递损失较大的消声器,现有白噪声测试设备的单一噪声源发生器无法满足消声量的测试需求。通过采用低频和中频两种声源发生器,利用过渡管道与测试管道垂直连接的方式,实现了两种声源组合发声对消声器声学性能的测试。为了解决... 针对某些传递损失较大的消声器,现有白噪声测试设备的单一噪声源发生器无法满足消声量的测试需求。通过采用低频和中频两种声源发生器,利用过渡管道与测试管道垂直连接的方式,实现了两种声源组合发声对消声器声学性能的测试。为了解决过渡管道与组合声源系统连接处声阻抗变化,导致输出的噪声信号频谱特性随机波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噪声信号的修正方法。该方法基于四传感器法测量过渡管道声阻抗,根据过渡管道传递矩阵,以随机白噪声为激励源输出的管口噪声作为输出声压信号,得到组合声源系统的输入声压信号,实现了对组合声源系统声音信号的补偿。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均衡器调节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在较宽的测试频率范围内输出平稳的声压信号;其次,利用修正前后的声学信号对扩张腔的传递损失进行测量,修正后得到的测试曲线与理论值吻合度较高,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源 传递损失 声阻抗 传递矩阵 声音信号补偿
下载PDF
锥形渐变截面驻波管及其极高纯净驻波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闵琦 尹铫 +1 位作者 李晓东 刘克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5-651,共7页
锥形渐变截面驻波管是用锥形管代替突变截面驻波管突变截面部分的驻波管。为对比研究锥形渐变截面驻波管与突变截面驻波管的声学及其极高纯净驻波场性质,首先借助传递矩阵,对锥形渐变截面驻波管的声学性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与... 锥形渐变截面驻波管是用锥形管代替突变截面驻波管突变截面部分的驻波管。为对比研究锥形渐变截面驻波管与突变截面驻波管的声学及其极高纯净驻波场性质,首先借助传递矩阵,对锥形渐变截面驻波管的声学性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与突变截面驻波管一样,锥形渐变截面驻波管也属于失谐驻波管。利用其失谐性,在一阶共振频率激励下,锥形渐变截面驻波管获得了181dB的极高纯净驻波场。在对锥形渐变截面驻波管和等长的突变截面驻波管的驻波饱和性质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后发现,在一阶共振频率下,锥形渐变截面驻波管不仅能很好地抑制管内驻波场高次谐波的增长,而且能有效地降低管内驻波场的能量损耗,在相同扬声器激励电压下获得声压级更高的大振幅纯净驻波场。实验研究还发现,在三阶共振频率激励下,锥形渐变截面驻波管的大振幅驻波场三次谐波频率接近声压级传递函数谷值对应的声源端七阶阻抗共振频率,三次谐波随基波快速增长并表现出趋于二次谐波的饱和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实验 驻波管 变截面 锥形管 驻波场 高纯 共振频率 声学性质
下载PDF
填充水瓶过程中声音信号的含时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兰鑫 赵芸赫 +2 位作者 李彦彤 赵博涵 黄敏 《物理实验》 2020年第1期42-47,共6页
采用"圆柱管--活塞辐射器式"声负载共振腔模型来描述该现象中的水瓶,基于流量守恒、声阻抗的转移等原理推导得到了填充水瓶过程中频率随时间的非线性上升的关系;振幅取局部极大值的频率分量成奇数倍的关系;研究还发现,在填充... 采用"圆柱管--活塞辐射器式"声负载共振腔模型来描述该现象中的水瓶,基于流量守恒、声阻抗的转移等原理推导得到了填充水瓶过程中频率随时间的非线性上升的关系;振幅取局部极大值的频率分量成奇数倍的关系;研究还发现,在填充水瓶的管道传声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截止频率,即人耳能够清晰听到的最高频率,且该截止频率与共振腔的横截面半径成反比.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理论,实验结果表明,频率的随时间上升的趋势与理论预测符合较好,上述奇数倍关系得以定量验证.此外,实验上还探究了温度的不同对声音的整体性质的影响,结论表明,当用温度更高的水填充水瓶时,所形成的声音频率分布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水瓶 共振腔 管道传声 声阻抗转移 传输线 截止频率
下载PDF
水下结构覆盖粘弹性材料降噪的复矢径法研究
8
作者 王玉明 何元安 商德江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29,共5页
采用改进的基于声压测量的复矢径虚源法,研究典型结构水下辐射声场及其粘贴粘弹性材料的降噪特性。采用SYSNOISE边界元软件获取测量面声压,脉动球声辐射验证软件计算的准确性,而单点激励球壳声辐射验证复矢径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改进的基于声压测量的复矢径虚源法,研究典型结构水下辐射声场及其粘贴粘弹性材料的降噪特性。采用SYSNOISE边界元软件获取测量面声压,脉动球声辐射验证软件计算的准确性,而单点激励球壳声辐射验证复矢径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声阻抗传递和界面耦合理论,通过优化单点激励圆柱壳内部双球虚源的复矢径缩比与位置,可进一步提高其声场计算精度,复矢径法在工程上比传统虚源叠加法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粘弹性材料 复矢径 声阻抗传递 界面耦合 水下降噪
下载PDF
B&K4195人工耳等效电路模型修正
9
作者 王贺 吴融融 《电声技术》 2017年第9期53-56,共4页
B&K 4195人工耳原有等效电路模型的仿真结果在3 k Hz以上频段与实测相差较大,无法满足精度要求。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声阻抗转移理论的对比,对突变截面结构提出了附加质量概念,从而完善了腔管结构在较大尺寸和较高频段下的等效电路模... B&K 4195人工耳原有等效电路模型的仿真结果在3 k Hz以上频段与实测相差较大,无法满足精度要求。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声阻抗转移理论的对比,对突变截面结构提出了附加质量概念,从而完善了腔管结构在较大尺寸和较高频段下的等效电路模型。根据此方法修正了人工耳耳廓部分的等效电路模型,使仿真与实测在6 k Hz前的频段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声类比 阻抗转移理论 有限元仿真 人工耳 附加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