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号分离技术的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士斌 王谛 +2 位作者 吴健 于洋 贺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6-121,共6页
波束形成算法具有计算效率高,计算结果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噪声源定位。因此,对波束形成算法的深入研究及扩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征值分解、相干输出谱分析等技术能够对被测信号进行分解,常用于信号分离和贡献量分析,具有广泛的研... 波束形成算法具有计算效率高,计算结果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噪声源定位。因此,对波束形成算法的深入研究及扩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征值分解、相干输出谱分析等技术能够对被测信号进行分解,常用于信号分离和贡献量分析,具有广泛的研究与工程应用价值。结合上述信号分离技术,将特征值分解和相干输出谱分析应用于波束形成算法的前处理,提出基于特征值分解和相干输出谱的两种“衍生”波束形成算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圆形二维传声器阵列对三个人工白噪声声源进行声源定位测试,数据分析结果验证基于特征值分解和相干输出谱的波束形成算法对声源识别和声源云图分离的有效性。两种算法均能够对声源云图进行有效分离,进而将各个声源云图与其激励源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波束形成 信号分离 特征值分解 相干输出谱 声源分离
下载PDF
用于声学波束成形的传声器阵列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殷光耀 金光灿 +1 位作者 李锦 刘浩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1年第3期146-153,共8页
针对目前传声器阵列对于中低频声源(尤其200 Hz以下低频)识别分辨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波束成形算法的、对于中低频声源(150~2500 Hz)识别性能较好的传声器阵列。该传声器阵列采用渐开线螺旋臂的形式,多条螺旋臂围绕阵列中心... 针对目前传声器阵列对于中低频声源(尤其200 Hz以下低频)识别分辨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波束成形算法的、对于中低频声源(150~2500 Hz)识别性能较好的传声器阵列。该传声器阵列采用渐开线螺旋臂的形式,多条螺旋臂围绕阵列中心均匀分布。采用田口法对阵列几何参数进行了选取和优化,分析出最佳参数组合和几何参数对螺旋阵列性能影响的贡献度大小。在最佳参数组合下,将本文提出的螺旋阵列与其他阵列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螺旋阵列的最佳参数组合为传声器个数30,孔径500 mm,旋臂数10,基圆半径110 mm;对于阵列综合性能影响最大的是传声器个数,贡献度为28.93%;其次是基圆半径和旋臂数,贡献度分别为22.76%和21.15%;影响最小的是孔径,贡献度为16.75%。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阵列波束宽度系数CBW值最小,为433.590 m/Hz,分辨性能最佳;动态范围均值为7.03 d B,标准差为2.88 d B,动态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声器阵列设计 声学波束成形 中低频噪声 田口法
下载PDF
可识别声源深度的三维声聚焦波束形成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丁浩 李春晓 +3 位作者 金江明 梅东挺 卢奂采 柴国钟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5-181,共7页
当前平面传声器阵列结合波束形成方法进行声源识别定位时,存在不能确定声源相对全息测量阵列距离的问题,提出了可识别声源深度的三维声聚焦波束形成方法。基于球面波声场模型和波束形成方法,在不同深度的平面上进行声聚焦,首先根据聚焦... 当前平面传声器阵列结合波束形成方法进行声源识别定位时,存在不能确定声源相对全息测量阵列距离的问题,提出了可识别声源深度的三维声聚焦波束形成方法。基于球面波声场模型和波束形成方法,在不同深度的平面上进行声聚焦,首先根据聚焦面上波束形成功率的最大点位置沿聚焦深度方向(即z方向)的轨迹变化判断声源在z方向的位置,再进一步确定声源在x和y方向的位置。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在点声源构成的声场中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且在全消声室内进行了单声源及多声源识别定位的实验验证。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基于平面阵列的三维空间中声源的识别定位。但由于受二维平面阵列所限,仍不能识别在其前后的声源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波束形成 三维空间中声源的识别定位 平面阵列 球面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