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化剂对仔猪生长和体内酸碱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冷向军 王康宁 +2 位作者 杨凤 周安国 端木道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9-53,64,共6页
进行两个试验以考察不同种类、不同剂量酸化剂对仔猪生长和体内酸碱平衡的影响。试验A采用24头平均体重(6.10±0.35)kg、(28±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杂交仔猪 ,分为4个处理组 ,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6 %... 进行两个试验以考察不同种类、不同剂量酸化剂对仔猪生长和体内酸碱平衡的影响。试验A采用24头平均体重(6.10±0.35)kg、(28±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杂交仔猪 ,分为4个处理组 ,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6 %盐酸、1.5 %柠檬酸和0.25 %复合酸 ;试验B采用36头平均体重(5.25±0.3)kg、(28±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杂交仔猪 ,分为6个处理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6 %、1.2 %、2.4 %盐酸、2.4 %盐酸 +2.04 %碳酸氢钠、2.4 %盐酸 +2.38 %柠檬酸钠 ;仔猪饲养4周。结果表明 ,在断奶后头两周内 ,添加1.5 %柠檬酸、0.25 %复合酸、0.6 %盐酸分别提高仔猪日增重10.5 %(P<0.05)、9.2 % (P<0.05)、5.9 %~7.1 % (P<0.10),降低了腹泻发生率 ,对血液 pH值、[HCO3-]、[C1-]没有影响 ;而添加2.4 %盐酸则降低日增重14.2 % (P<0.05) ,降低了血液 pH值 (P<0.05)、[HCO3-](P<0.05) ,尿液 pH值和[HCO3-]排泄量极显著下降 (P<0.01),尿中氨N含量和占总排泄N的比例上升 (P<0.05) ,表明机体有代谢性酸中毒趋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剂 仔猪 生长 体内酸碱平衡 饲料添加剂 种类 剂量 腹泻发生率 日增重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分析动态变化规律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飞 李惠 郭彩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分析的动态变化特点,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2008年5月—2009年12月收住院的8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分析的动态变化特点,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2008年5月—2009年12月收住院的8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每日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HCO3-,比较生存组(52例)与死亡组(31例)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以距入住RICU的时间(以天数表示)及分组为固定效应,患者编号为随机效应进行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探讨血气分析指标随住院时间变化的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生存组观察期间pH均值为(7.45±0.09)、HCO3-为(25.3±4.4)mmol/L、PaCO2为(37.5±9.8)mm Hg;死亡组pH值为(7.39±0.11)、HCO3-为(22.8±7.2)mmol/L、PaCO2为(43.2±16.3)mm Hg;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除第8天外,两组在不同的时间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5天,两组pH均呈上升趋势;在最后3 d,生存组pH值超过7.45,水平相对稳定,无上升或下降趋势;而死亡组在最后3 d的pH值呈下降趋势,死亡之前pH值接近7.30。(3)在第4~8天,两组HCO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HCO3-基本是平稳的,波动幅度较小,有8 d维持在24~26 mmol/L之间,表现较为稳定;而死亡组HCO3-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第1天的明显低于参考下限到第9天的高于参考值上限。(4)除第1天和第9天,两组PaCO2在不同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生存组PaCO2降低幅度大于死亡组,插管后的PaCO2低于死亡组,且以后一直比较稳定,在35~36 mm Hg,直到拔除气管插管后亦未见反跳;在插管后第6~9天,死亡组PaCO2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第9 d达到最高。结论存活患者在机械通气后酸碱平衡基本保持稳定;而死亡患者后期却出现明显的酸中毒。pH值在入住RICU后随时间变化明显;PaCO2和HCO3-在患者死亡当天出现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动脉血气分析 酸碱平衡
下载PDF
相对湿度对间歇性偏热环境下肉鸡体温、酸碱平衡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莹 彭骞骞 +4 位作者 张敏红 冯京海 甄龙 张少帅 胡春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726-373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相对湿度(RH)对间歇性偏热环境下肉鸡体温、酸碱平衡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个偏热水平(26和31℃)和3个RH水平(30%、60%和85%)的2×3因子设计。选取22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360只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6组(Ⅰ... 本试验旨在研究相对湿度(RH)对间歇性偏热环境下肉鸡体温、酸碱平衡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个偏热水平(26和31℃)和3个RH水平(30%、60%和85%)的2×3因子设计。选取22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360只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6组(Ⅰ、Ⅱ、Ⅲ、Ⅳ、Ⅴ和Ⅵ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5只)。预试期7 d,温度21℃,RH 60%。正试期14 d,从29日龄开始,每天10:00—16:00(6 h),Ⅰ、Ⅱ和Ⅲ组鸡舍环境维持26℃,RH分别为30%、60%和85%;Ⅳ、Ⅴ和Ⅵ组维持31℃,RH分别为30%、60%和85%,剩余时间环境温湿度与预试期相同。结果表明:1)Ⅱ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最高,Ⅵ组肉鸡ADFI、ADG最低,各组间料重比(F/G)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2)第1、3和10天,Ⅵ组肉鸡的体核温度和皮温最高,Ⅲ组肉鸡的皮温高于Ⅰ和Ⅱ组;第1天,Ⅱ组肉鸡体核温度显著低于Ⅰ和Ⅲ组(P<0.05),第3和10天,Ⅰ、Ⅱ和Ⅲ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Ⅱ组肉鸡血气中p H和氧分压(p O2)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二氧化碳分压(p CO2)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间歇性偏热环境下(26和31℃),高湿(85%)和低湿(30%)都影响肉鸡的体温、酸碱平衡及生产性能,且不同偏热环境下RH对肉鸡的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度 间歇偏热环境 体温 酸碱平衡 生产性能 肉鸡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耀武 陈一峰 +2 位作者 毛和明 周朝勇 杨洪梅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在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电解质等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主要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对象治疗期间均给予CBP...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在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电解质等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主要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对象治疗期间均给予CBP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CBP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K+、Cl-、Na+和肌酐、尿素氮水平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II(APACHEⅡ)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CBP治疗后,68例患者外周血中K+、Cl-、Na+水平[(2.74±1.17)mmol/L vs(4.03±1.15)mmol/L;(96.38±6.24)mmol/L vs(105.44±7.72)mmol/L;(124.60±12.18)mmol/L vs(139.65±10.23)mmol/L]及肌酐[(175.64±82.60)mmol/L vs(329.69±147.13)mmol/L]、尿素氮[(13.04±7.25)mmol/L vs(24.55±9.18)mmol/L]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TNF-α[(1 094.34±206.14)pg/ml vs(1 235.69±198.25)pg/ml]、IL-6[(2 180.02±316.27)pg/ml vs(2 530.18±187.55)pg/ml]、IL-10[(316.85±134.26)pg/ml vs(514.87±108.77)pg/ml]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APACHEⅡ评分也明显降低(24.21±2.59 vs 29.82±3.47,P<0.01)。结论采用CBP辅助治疗危重症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中炎症介质含量、改善其免疫功能,并降低患者体内中分子物质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连续性 危重症 酸碱平衡 炎症细胞
原文传递
盐酸精氨酸和醋酸精氨酸对烧伤家兔免疫功能及酸碱平衡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彭曦 尤忠义 +4 位作者 颜洪 王裴 周兴 刘静 汪仕良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精氨酸与醋酸精氨酸对严重烧伤家兔机体免疫功能和酸碱平衡的影响. 方法选用110只大耳白兔,取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102只造成30%TBSAⅢ度烧伤后,根据灌喂不同种类及不同剂量的药物分为烧伤对照组,0.3、0.6、1.2、2.4 ... 目的观察盐酸精氨酸与醋酸精氨酸对严重烧伤家兔机体免疫功能和酸碱平衡的影响. 方法选用110只大耳白兔,取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102只造成30%TBSAⅢ度烧伤后,根据灌喂不同种类及不同剂量的药物分为烧伤对照组,0.3、0.6、1.2、2.4 g/kg盐酸精氨酸组和同种剂量的醋酸精氨酸组,每组兔数10~14只.烧伤对照组家兔伤后仅腹腔注射林格液抗休克,不灌喂药物;其他各组除同烧伤对照组行抗休克处理外,还分别按上述剂量灌喂药物,2次/d,连续7 d.观察各组家兔免疫功能、血气分析、Cl-代谢及死亡率的变化. 结果烧伤对照组家兔免疫功能紊乱,变化趋势呈先高后低,伤后7 d淋巴细胞转化率、CD4/CD8比值、白细胞吞噬率和白细胞趋化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1.2、2.4 g/kg盐酸精氨酸、醋酸精氨酸组伤后7 d前述4项指标均明显高于烧伤对照组(P<0.05或0.01).伤后7 d,2.4 g/kg盐酸精氨酸组pH值、剩余碱、缓冲碱、HCO3-浓度均较同剂量醋酸精氨酸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前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2.4 g/kg盐酸精氨酸组伤后5、7 d血浆Cl-含量明显高于同剂量醋酸精氨酸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0.3、0.6、1.2 g/kg盐酸精氨酸、醋酸精氨酸组家兔死亡率明显低于烧伤对照组(P<0.05或0.01),而2.4 g/kg 醋酸精氨酸、盐酸精氨酸组死亡率高于烧伤对照组及其他剂量组(P<0.05). 结论家兔严重烧伤后免疫功能下降,盐酸精氨酸和醋酸精氨酸都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疗效相当,醋酸精氨酸的安全性明显优于盐酸精氨酸;两种精氨酸的剂量都不宜过大,否则会致死亡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精氨酸 醋酸精氨酸 烧伤 家兔 免疫功能 酸碱平衡 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控释尿素硫膜对土壤性质和油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昌爱 张民 李素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21,共9页
为预测硫包膜控释肥施用后大量硫膜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设置硫包膜材料添加量不同的盆栽油菜试验,以研究控释尿素硫膜对土壤化学性状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硫膜及硫磺可显著活化土壤的Fe、Mn、Zn等元素,对土壤中水... 为预测硫包膜控释肥施用后大量硫膜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设置硫包膜材料添加量不同的盆栽油菜试验,以研究控释尿素硫膜对土壤化学性状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硫膜及硫磺可显著活化土壤的Fe、Mn、Zn等元素,对土壤中水溶性K+、Na+、Ca2+、Mg2+、SO42-、HCO3-、Cl-等含量也有较大影响;同时硫膜和硫磺的施入影响了土壤原有的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表现为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增加、pH值下降、还原性物质和活性还原物含量下降。另外施硫能促进油菜的生长并显著影响植株对N、P、K、S的吸收,在硫包膜尿素处理基础上继续施用较多的硫磺仍有增产效应。与硫磺相比硫膜短期内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硫膜 油菜 酸碱平衡 交换性酸 还原性物质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200/0.5溶液容量替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坚 吴新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 2 0 0 / 0 .5溶液血浆容量替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2 3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 ,给予羟乙基淀粉 2 0 0 / 0 .5溶液进行容量替代治疗 ,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酸碱平衡、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 2 0 0 / 0 .5溶液血浆容量替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2 3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 ,给予羟乙基淀粉 2 0 0 / 0 .5溶液进行容量替代治疗 ,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酸碱平衡、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 ,出现轻度代谢性酸中毒 ,术后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正常。结论 :羟乙基淀粉 2 0 0 / 0 .5溶液为一有效和安全的血浆代用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200/0.5溶液 容量替代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血浆容量 血流动力学 酸碱平衡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酸碱平衡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锋 张芙蓉 何生松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酸碱平衡及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2018年12月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93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酸碱平衡及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2018年12月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93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在肛温32~35℃状态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3~10 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患儿动脉血PO_(2)、PCO_(2)、pH值,脑脊液及血清中乳酸以及细胞因子TNF-α、IL-6、IL-10、s-Fas水平变化。结果(1)亚低温治疗48、72 h及治疗后10 d,亚低温治疗组患儿动脉血PO_(2)、PCO_(2)均低于常规对照组(均P<0.05)。两组比较,血pH值在各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亚低温治疗48 h及72 h后,亚低温治疗组患儿的血清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均P<0.05)。亚低温组的患儿脑脊液乳酸水平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均低于常规对照组(均P<0.05)。(3)血清TNF-α、IL-6水平在亚低温治疗后72 h及10 d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在亚低温治疗48、72 h后,亚低温治疗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血清s-Fas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4)亚低温治疗组患儿脑脊液TNF-α水平在恢复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脑脊液IL-6水平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脑脊液s-Fas水平在急性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在降低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动脉血PO_(2)、PCO_(2)的同时,也降低了脑脊液乳酸水平,且对动脉血pH值无明显影响。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及s-Fas水平,抑制凋亡,并在治疗初期提高IL-10水平,抑制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亚低温治疗 酸碱平衡 细胞因子 凋亡
下载PDF
不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酸碱平衡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雨辰 朱熠林 +1 位作者 陈杰 王明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对比CO_(2)气腹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手术(TAPP)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手术(TEP)中对酸碱平衡代谢的影响结果。方法收集2019-06-01至2019-11-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日间病房收治的共100例原发性腹股沟疝病... 目的对比CO_(2)气腹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手术(TAPP)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手术(TEP)中对酸碱平衡代谢的影响结果。方法收集2019-06-01至2019-11-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日间病房收治的共100例原发性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全部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TAPP组和TEP组,各50例。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血气分析和术中动态经皮CO_(2)(TcCO_(2))变化,分析病人的酸碱平衡代谢情况。随访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TEP组病人的手术时间较TAPP组更短(P<0.01),而在CO_(2)代谢方面和酸碱平衡方面,TAPP组较TEP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包括PaCO_(2)变化[(7.5±3.4)mmHg vs.(20.4±7.6)mmHg,P<0.01]、TcCO_(2)变化[(8.9±3.6)mmHg vs.(17.4±8.0)mmHg,P<0.01]、TcCO_(2)变化速率[(0.2±0.1)mmHg vs.(1.0±0.6)mmHg,P<0.01]、pH值变化(-0.05±0.28 vs.-0.15±0.76,P<0.01)。两组病人随访中未出现感染、慢性疼痛的病例,TEP组1例复发。两组病人血清肿、术后静息痛、术后活动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P和TAPP治疗腹股沟疝效果相近,但TEP在CO_(2)代谢方面劣于TAPP,TEP可能会在更短的时间内造成更严重的CO_(2)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二氧化碳 酸碱平衡 代谢 气腹
原文传递
围术期输注6%羟乙基淀粉溶液和复方乳酸钠对血液动力学和酸碱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沈锦春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53-656,共4页
目的 比较围术期输入 6 %羟乙基淀粉 (HES)与复方乳酸钠对血液动力学和动脉血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手术患者 (ASAⅠ~Ⅱ级 ,2 0~ 4 0岁 ,男性 ) ,随机分为 6 %HES组 (H组 )和复方乳酸钠组 (R组 ) ,每组各 2 0例 ,所有患... 目的 比较围术期输入 6 %羟乙基淀粉 (HES)与复方乳酸钠对血液动力学和动脉血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手术患者 (ASAⅠ~Ⅱ级 ,2 0~ 4 0岁 ,男性 ) ,随机分为 6 %HES组 (H组 )和复方乳酸钠组 (R组 ) ,每组各 2 0例 ,所有患者采用蛛网膜下隙麻醉 ,30min内输入 6 %HES或复方乳酸钠 15ml/kg ,记录相应时间点SBP、DBP、HR、CVP、SV、CO ,并行动脉血气、酸碱平衡、电解质分析。结果 输液后 ,H组和R组CVP、SV和CO显著增高 ,且H组较R组升高更明显。pH、HCO 3 、BE于输液后 30min时轻度下降 (P <0 0 5 ) ,但R组在输入 6 0min后基本恢复正常 ,而H组一直持续至输液后 2 4 0min。R组Lac-在输入后明显升高 ,6 0min后逐渐下降。输注 6 %HES后血Cl-显著升高 (P<0 0 5 ) ,而输入复方乳酸钠后血Cl-无明显变化。输入 6 %HES后SID显著下降 ,30 0min后仍未恢复正常。输入复方乳酸钠后SID在 30~ 6 0min内下降明显 ,后逐渐恢复。输注液体 6 %HES或复方乳酸钠后Hct、Hb下降 ,且H组比R组明显 (P <0 0 5 )。结论  6 %HES较复方乳酸钠扩容效果佳 ,但是输入 6 %HES可能导致轻度的代谢性酸中毒 ,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乳酸钠 HES 输注 输液后 酸碱平衡 围术期 血液动力学 升高 轻度 羟乙基淀粉溶液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炎症因子、代谢性酸碱平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熊家义 彭雪芬 张国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及对炎症因子、代谢性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及对炎症因子、代谢性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7 d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8(IL-18)、前列腺素E_2(PGE_2)、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碳酸氢根(HCO_3)、剩余碱(BE)、pH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8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22,P=0.009);治疗后7 d,两组hs-CRP、IL-18和PGE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PaO_2、SaO_2、HCO_3、BE、pH值均高于治疗前,PaCO_2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PaO_2、Sa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_2、HCO_3、BE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创机械通气用于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纠正机体代谢性酸碱平衡,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呼吸衰竭 酸碱平衡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术中输注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对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侯东男 孙俊萍 潘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77-379,共3页
目的比较术中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林格注射液、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对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胃癌根治术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组(N组)、乳酸林格注射液组(L组)、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 目的比较术中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林格注射液、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对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胃癌根治术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组(N组)、乳酸林格注射液组(L组)、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组(A组),每组16例。N组术中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L组输入乳酸林格注射液,A组输入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输入胶体液均为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2、3、4hpH值、K^+浓度、Ca^2+浓度、Na^+浓度、血乳酸(LAC)值、血糖(GLU)值、血液碱剩余(BE)值变化。结果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入晶体量、术中输入胶体量、出血量、尿量共计11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人室后GLU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各时间点A组Ca^2+度比L组分别提高14.30、9.43、9.84、10.92%(P〈0.05);T1、T2、T3各时间点A组Ca^2+浓度比N组分别提高12.86、8.53、6.26%(P〈0.05)。L组LAC值在T:时间点较Tn提高33.3%(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输注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不会引起血乳酸盐水平增高。输注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有利于维持血浆Ca^2+浓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酸碱平衡 电解质 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
原文传递
低pH对草鱼血液酸碱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余日清 贺锡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研究了低pH(6.0—4.0)对草鱼血液酸碱平衡、p_(o2)及p_(co2)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引起草鱼严重的酸血症.亚致死pH(6.0—5.0)时,血液酸碱平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碱贮备[HCO_3]的丧失,血液pH的明显下降经机体缓冲调节可趋于稳定.致死低pH(4... 研究了低pH(6.0—4.0)对草鱼血液酸碱平衡、p_(o2)及p_(co2)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引起草鱼严重的酸血症.亚致死pH(6.0—5.0)时,血液酸碱平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碱贮备[HCO_3]的丧失,血液pH的明显下降经机体缓冲调节可趋于稳定.致死低pH(4.0)时,血液pN和[HCO_3]下降均非常显著,并在96h内随酸化时间延长而日趋严重.仅在pH≤4.0的酸水中草鱼存在低氧症影响问题.草鱼是一种酸敏感性鱼类,为确保成鱼在天然水体的生存和繁育,水质pH至少应维持在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酸碱平衡 血液 草鱼
下载PDF
大量输血后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立红 朱跃辉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及血气分析仪检测大量输血患者在输血前、中、后血清中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结果大量输血后的患者血清钾离子及 pH 明显减低。结论大量输血后的患者易出...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及血气分析仪检测大量输血患者在输血前、中、后血清中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结果大量输血后的患者血清钾离子及 pH 明显减低。结论大量输血后的患者易出低钾血症与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血清电解质 酸碱平衡
原文传递
大量输血对创伤大出血患者血钾和酸碱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伟 胡旭梅 +1 位作者 王敬波 吴伟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4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创伤大出血患者血钾和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1-2014-07进行输血治疗的163例创伤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中输血量≥2 000ml的95例创伤患者为大量输血组,以同期输血量1 500~2 000ml的68例创伤患者为...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创伤大出血患者血钾和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1-2014-07进行输血治疗的163例创伤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中输血量≥2 000ml的95例创伤患者为大量输血组,以同期输血量1 500~2 000ml的68例创伤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及血气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在输血前、中、后血清中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情况。结果:1大量输血组输血后血钾明显降低,pH值明显减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CO2无显著变化,表明有代谢性酸中毒;而对照组输血后血钾和pH值虽减低,但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量输血组输血后低钾血症、低氧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后可发生低血钾、pH值降低等,输血过程中应严密监测生化及血气指标,防止可能出现的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大量输血 血钾 酸碱平衡
原文传递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液酸碱和电解质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伟 朱敏敏 +2 位作者 田伟千 谈珊柏 金文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液酸碱、电解质变化及麻醉处理。方法18例终末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分别于无肝前期、无肝期10、20、30min、新肝期10、20、30min测定动脉血pH、PaO2、PaCO2和肺动脉混合静脉血HCO3-、SvO2、K+、Ca2+、Na...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液酸碱、电解质变化及麻醉处理。方法18例终末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分别于无肝前期、无肝期10、20、30min、新肝期10、20、30min测定动脉血pH、PaO2、PaCO2和肺动脉混合静脉血HCO3-、SvO2、K+、Ca2+、Na+和Hct。结果与无肝前期时相比,无肝期20min时pH值明显升高(P<0.05),随后在新肝期10、20min时逐渐下降;而PaCO2和HCO3-自无肝期20min以后都保持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新肝期10、20、30min时Hct和PaO2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Na+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血K+浓度在无肝期10min时升高(P<0.05),而新肝期10min时又明显降低(P<0.05);血Ca2+浓度基本保持稳定,只是在无肝期30min时比无肝前期时略有升高(P<0.05)。SVO2在无肝前期时较高,但在无肝期30min时较无肝前期时显著降低(P<0.05),在新肝期又回升至无肝前期时水平。结论原位肝移植术中酸碱和电解质变化较大,围术期适时监测血酸碱、电解质变化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预防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酸碱平衡 电解质
下载PDF
37℃持续热应激肉鸡血气改变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静 乔健 +3 位作者 高铭宇 欧德渊 邹淑梅 王慧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1-475,共5页
80只25日龄雄性AA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21~24 ℃,相对湿度50%±5%)和试验组(37 ℃±0 5 ℃,相对湿度70%±5%),自由采食和饮水。在12 d的试验期间,动态检测血气指标、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生产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热暴露... 80只25日龄雄性AA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21~24 ℃,相对湿度50%±5%)和试验组(37 ℃±0 5 ℃,相对湿度70%±5%),自由采食和饮水。在12 d的试验期间,动态检测血气指标、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生产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热暴露初期呈现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其特点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82±0 36)降低,pH(7.48±0 04)升高;中期呈现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其特点为血浆HCO-3 浓度(19.00±2.55)降低,pH(7.37±0 06)显著下降(P<0 05);后期酸碱平衡趋于正常。热应激后,肉鸡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极显著下降(P<0 01)、料肉比极显著升高(P<0 01);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P<0 01);热暴露第1、5、7、9 和12 天体温极显著升高(P<0 01)。动脉血氧分压与呼吸频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 01),与体温呈显著负相关(P<0 05);血氧饱和度与体温极显著负相关(P<0 01)。表明37 ℃持续热应激的肉鸡呈现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转变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最后趋于正常的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动态分析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频率 二氧化碳分压 相对湿度 血氧饱和度 负相关 AA肉鸡 自由采食 血气指标 动态检测 生产性能 直肠温度 酸碱平衡 日采食量 变化过程 碱中毒 呼吸性 热暴露 试验组 试验期 日增重 料肉比
下载PDF
重症患者的高乳酸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 被引量:8
18
作者 杜微 刘大为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83-187,共5页
高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涉及到休克复苏、机体内环境稳定及营养支持等方面。一方面重症患者组织低灌注时无氧酵解增加带来的乳酸生成增多会加重代谢性酸中毒,而另一方面乳酸在器官水平和细胞水平被利用会引... 高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涉及到休克复苏、机体内环境稳定及营养支持等方面。一方面重症患者组织低灌注时无氧酵解增加带来的乳酸生成增多会加重代谢性酸中毒,而另一方面乳酸在器官水平和细胞水平被利用会引起血乳酸水平降低进而减轻代谢性酸中毒,最终血乳酸水平取决于两者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酸中毒 酸碱平衡
原文传递
酸碱体系pH统一公式及Mathematica精确求算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安德 龙菲 潘加亮 《化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共6页
酸碱体系pH计算是大学分析化学理论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教材涉及繁多的计算公式和近似条件,局限于常见的简单体系.采用酸离解常数(Ka)对酸、碱、两性物质的酸碱反应平衡进行统一描述,建立质子平衡方程,推导得到适用于所有酸碱体系的pH... 酸碱体系pH计算是大学分析化学理论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教材涉及繁多的计算公式和近似条件,局限于常见的简单体系.采用酸离解常数(Ka)对酸、碱、两性物质的酸碱反应平衡进行统一描述,建立质子平衡方程,推导得到适用于所有酸碱体系的pH计算统一公式,并使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便捷地解决精确求解的问题.学习通法通式,并采用计算机精确计算pH,有助于学生整体掌握分析化学理论课程中pH计算的理论基础及解决复杂体系精确计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计算 统一公式 MATHEMATICA 酸碱平衡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型术中CO2气腹对儿童机体酸碱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卞则栋 何大维 +4 位作者 刘星 华燚 刘丰 李旭良 林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型术中CO2气腹对儿童机体酸碱平衡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完成的经腹腔镜及开放式肾盂输尿管成型术各64例,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并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型术中CO2气腹对儿童机体酸碱平衡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完成的经腹腔镜及开放式肾盂输尿管成型术各64例,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并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完成的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型术26例,术毕采取用空气充分置换腹腔残余CO2措施,作为腹腔镜空气置换组。所有病例均于术后4 h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结果:腹腔镜组术后高碳酸血症发生率为35.9%,高于开放组(18.7%)(χ2=4.578,P=0.029)。婴幼儿组、学龄前组酸碱失衡发生率分别为91.3%、84.2%(腹腔镜组)及84.4%、76.5%(开放组),均高于学龄组(50.0%、33.3%)(P<0.05)。腹腔镜空气置换组术后高碳酸血症发生率为11.5%,低于腹腔镜组(35.9%)(P<0.05)。结论: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型术中腹腔残余CO2是导致儿童术后高碳酸血症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小,CO2气腹对机体酸碱平衡影响越大。术毕充分置换腹腔残余CO2是降低术后高碳酸血症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肾盂输尿管成型术 酸碱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