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清总胆汁酸与新生儿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4
1
作者 文香 胡章雪 廖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621-2623,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CP)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与新生儿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沙坪坝区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剖宫产分娩的52例ICP孕妇及其新生儿(ICP组),配对选取52例剖宫产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CP)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与新生儿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沙坪坝区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剖宫产分娩的52例ICP孕妇及其新生儿(ICP组),配对选取52例剖宫产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新生儿发生肺损伤的情况,分析孕妇TBA水平及高血清TBA暴露时间与新生儿肺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ICP组新生儿肺损伤发生率(67.3%)明显高于对照组(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血清TBA水平与新生儿肺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687,P=0.000),高血清TBA暴露时间与肺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523,P=0.001)。结论 ICP孕妇所生产的新生儿发生肺损伤的概率明显升高,并且肺损伤程度与孕妇TBA水平及胎儿高血清TBA暴露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胆汁淤积 肝内 总胆汁酸 暴露时间
下载PDF
基于“里昂共识”对胃食管反流病阻抗-pH 监测参数的分析和比较
2
作者 张静 王智凤 +5 位作者 柯美云 方秀才 李晓青 章家常 舒柯 孙晓红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3期380-383,共4页
目的 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pH和阻抗-pH监测反流参数的结果按照“里昂共识”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传统DeMeester评分(DMS)和酸暴露时间(AET)参数。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胃肠动力中心接受24 h食管pH... 目的 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pH和阻抗-pH监测反流参数的结果按照“里昂共识”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传统DeMeester评分(DMS)和酸暴露时间(AET)参数。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胃肠动力中心接受24 h食管pH监测或阻抗-pH监测的GERD患者共1 023例,分别采用DMS和AET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重新分析及比较。结果 (1)根据“里昂共识”AET标准,AET的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99.0%,DMS的灵敏度为98.1%,特异度为97.2%,DMS较AET灵敏度高,而AET的特异度高于DMS。2种方法监测结果比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P<0.05)。(2)在AET 4%~6%的105例患者中,DMS阳性和DMS阴性2组间酸反流次数、>5 min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和卧位pH<4的百分比(卧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有必要对AET以外的参数进行考量和分析。(3)105例AET 4%~6%的患者中,有超过50%的患者仍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病理性反流。结论 “里昂共识”AET标准和DMS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能对食管酸暴露提供有力的支持证据,AET的灵敏度低于DMS,而特异度高于DMS。如果将AET>4%定为酸反流阳性,则可提高AET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PH监测 DeMeester评分 酸暴露时间
原文传递
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任梦华 孙淑珍 +1 位作者 王红建 李冰清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8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轻、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4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行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依据洛杉矶分级标准,其中A~B级患者29例为轻度组,C~D级患者17例为重度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2个月、术后1年Gerd...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轻、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4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行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依据洛杉矶分级标准,其中A~B级患者29例为轻度组,C~D级患者17例为重度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2个月、术后1年GerdQ评分及术后2个月、术后1年疗效满意率;术前、术后1年行24 h食管pH监测,记录DeMeester评分、酸暴露时间百分比(acid exposure time,AET),术后1年行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黏膜改善情况,计算食管黏膜改善率。结果术前轻度组GerdQ评分[(11.10±1.82)分]、DeMeester评分[33.5(21.5,62.4)分]、AET[9.6(5.3,19.8)%]与重度组[(11.12±1.22)分、37.5(23.9,67.7)分、10.6(7.1,22.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轻度组、重度组GerdQ评分[(5.21±1.90)、(6.29±2.29)分]均低于术前(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轻度组GerdQ评分[(5.97±2.11)分]、DeMeester评分[16.7(12.4,36.3)分]、AET[5.3(3.4,8.9)%]均低于术前(P<0.05),重度组GerdQ评分[(9.76±3.17)分]、DeMeester评分[28.3(17.1,73.2)分]、AET[7.3(5.2,24.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轻度组(P<0.05)。轻度组术后1年疗效满意率(89.7%)及食管黏膜改善率(93.1%)均高于重度组(47.1%、64.7%)(P<0.05),术后2个月疗效满意率(93.1%)与重度组(7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轻度反流性食管炎酸反流程度减轻,食管黏膜糜烂、溃疡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 GerdQ评分 DeMeester评分 酸暴露时间百分比
原文传递
综述食管pH-阻抗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志凤 杨杰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食管pH-阻抗监测通过记录食管腔内食团通过所引起的阻抗变化反应食团的性质及运动情况。弥补了食管pH监测、无线pH胶囊检测不能检测到弱酸、非酸反流的弱点,从而提高了检测反流事件的灵敏度,增加了反流检测的价值。食管pH-阻抗监测在某... 食管pH-阻抗监测通过记录食管腔内食团通过所引起的阻抗变化反应食团的性质及运动情况。弥补了食管pH监测、无线pH胶囊检测不能检测到弱酸、非酸反流的弱点,从而提高了检测反流事件的灵敏度,增加了反流检测的价值。食管pH-阻抗监测在某些情况下允许不停用抑酸药的情况下进行监测。传统的指标,如酸暴露时间、DeMeester评分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特别是以酸反流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中是主要指标。但食管pH-阻抗监测提高了反流症状关联、反流事件的检出率,提高了GERD的检出灵敏度。新的基于阻抗的指标如:反流后吞咽诱导蠕动波指数和食管基线阻抗提高了p H-阻抗监测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灼热、反流高敏感和GERD相关食管外症状等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描述了食管pH-阻抗监测在临床中应用,以期更好的利用食管pH-阻抗监测辅助诊断食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pH-阻抗监测 酸暴露时间 基线阻抗 反流后吞咽诱导蠕动波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对软骨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康杰 兰彤 高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5391-5396,共6页
背景:氨甲环酸作为止血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手术中,但是关节镜手术后使用会将软骨、肌腱和韧带直接暴露于氨甲环酸中,有必要再次重申软骨的重要性。目的:通过目前已有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资料分析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软骨的影响。方法:... 背景:氨甲环酸作为止血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手术中,但是关节镜手术后使用会将软骨、肌腱和韧带直接暴露于氨甲环酸中,有必要再次重申软骨的重要性。目的:通过目前已有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资料分析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软骨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20-02-10,检索中文主题词为"氨甲环酸、关节镜、软骨、毒性",英文主题词为"tranexamic acid,cartilage,arthroscopy,toxicity"。结果与结论:临床氨甲环酸的使用剂量仍以医师经验为主,关于其安全给药浓度及暴露时间存在很大争议,缺乏精确的临床指南。基于目前已有的体外实验,发现在25-50g/L之间应该存在一个对软骨生物活性最安全的最高质量浓度。在有更进一步的临床证据之前,应当建议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时应使用质量浓度不超过25 g/L。使用氨甲环酸进行冲洗时的质量浓度不宜超过70 g/L。关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最恰当的质量浓度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试验,以便更好地阐明其在局部使用中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氨甲环酸 给药浓度 暴露时间 关节镜 毒性 综述
下载PDF
Correlation of acid reflux and esophageal motility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6
作者 Meng-Long Zou Xin Ning +2 位作者 Ya-Lu Chen Kun Yang Xiao-Yan Hua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0年第21期32-36,共5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id reflux and esophageal motility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Methods: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80 patients with typical gastroesophageal r...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id reflux and esophageal motility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Methods: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80 patients with typic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symptoms such as reflux and heartbur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athological group,sensitive group and physiological group based on the percentage of acid exposure time and reflux-symptom correlation.The GerdQ score,quality of life score,esophageal acid test and esophageal manometry related parameter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sensitive group and the physiological group,the GerdQ score,DeMeester score,orthostatic acid reflux time,orthostatic acid reflux time,longest acid reflux time and acid reflux times in the pathologic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Sf-36 score,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 and effective rate of deglutition were all significantly reduced,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mpared with the physiological group,the GerdQ score of the sensitive group was higher.The sf-36 score was low,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acid indexes in the sensitiv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hysiological group,but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the physiological group,the distal contraction integral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3cm above the pathological group and the sensitive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ngth of the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the length of the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in the abdominal segment,the amplitude of the 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at 7cm and 11cm and the peristaltic wave velocity of the esophageal body in the three groups(P>0.05).Conclusion:the decrease of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Physiological acid reflux Pathological acid reflux Esophageal motility Percentage acid exposure time Reflux-symptom correlation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反流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邹孟龙 宁芯 +2 位作者 陈雅璐 杨坤 黄晓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1期1635-1639,共5页
目的:探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反流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随机选取有反酸、烧心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80例行24 h食管pH监测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并以酸暴露时间百分比... 目的:探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反流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随机选取有反酸、烧心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80例行24 h食管pH监测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并以酸暴露时间百分比和反流-症状相关性为标准,将患者分为病理组、敏感组和生理组,对比3组患者GerdQ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食管测酸及食管测压相关参数。结果:与敏感组、生理组相比,病理组GerdQ评分、DeMeester评分、立位酸反流时间、卧位酸反流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均明显升高;SF-36评分、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吞咽有效收缩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组相比,敏感组GerdQ评分较高;SF-36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组测酸各指标均高于生理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组相比,病理组和敏感组远端收缩积分、下食管括约肌上3 cm处波幅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下食管括约肌长度、腹腔内段下食管括约肌长度、下食管括约肌上7、11 cm处波幅以及食管体部蠕动波速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是导致病理性酸反流发生的关键因素,且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反流与远端收缩积分、下食管括约肌上3 cm处蠕动波波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生理性酸反流 病理性酸反流 食管动力 酸暴露时间百分比 反流-症状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