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1例 被引量:9
1
作者 鲁严 朱文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05-707,共3页
报告1例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的17岁男性患者,母亲左下腹有局部色素异常的表现。患者全身泛发色素沉着斑间以色素减退斑,局部呈网状外观。HE染色示色素沉着区基底层细胞中黑素增加,色素减退区黑素减少或缺如,而黑素细胞并不减少。人... 报告1例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的17岁男性患者,母亲左下腹有局部色素异常的表现。患者全身泛发色素沉着斑间以色素减退斑,局部呈网状外观。HE染色示色素沉着区基底层细胞中黑素增加,色素减退区黑素减少或缺如,而黑素细胞并不减少。人黑素细胞抗原HMB-45免疫组化示色素沉着区黑素细胞胞浆内有致密的阳性颗粒,而色素减退区黑素细胞胞浆内阳性颗粒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 色素沉着 色素减退
下载PDF
锌钡白生产转窑控制系统的实现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然婷 刘咏平 +1 位作者 毛宗源 狄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2-45,50,共5页
为了改变某立德粉厂手工控制造成产品质量偏差且不稳定的状况 ,对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干燥煅烧转窑引入计算机控制系统 .在充分分析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采取了两级控制方案 :第一级 ,采用抗饱和PID算法控制窑头温度以确保系统供... 为了改变某立德粉厂手工控制造成产品质量偏差且不稳定的状况 ,对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干燥煅烧转窑引入计算机控制系统 .在充分分析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采取了两级控制方案 :第一级 ,采用抗饱和PID算法控制窑头温度以确保系统供热稳定 ;第二级 ,基于能量的思想控制消色力指标以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和质量稳定 .经过 8个月现场应用和测试 ,窑头温度控制在给定值的± 5℃的范围内 ;高质量产品出品率提高了近3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钡白 干燥煅烧转窑 过程控制 消色力 能量 转窑控制系统 立德粉 化工颜料
下载PDF
儿童无色素性痣10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邢嬛 伏利兵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19-621,共3页
为了解无色素性痣的临床特征,分析总结了106例儿童无色素性痣的临床特点,对其中10例做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本病发病年龄早,79.2%白斑于1岁内发现;躯干部最常见,占43.4%;局限型占60.4%,节段型占39.6%;66.0%白斑边缘很不规则,部分呈锯... 为了解无色素性痣的临床特征,分析总结了106例儿童无色素性痣的临床特点,对其中10例做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本病发病年龄早,79.2%白斑于1岁内发现;躯干部最常见,占43.4%;局限型占60.4%,节段型占39.6%;66.0%白斑边缘很不规则,部分呈锯齿状或泼溅状。组织病理学显示基底层黑素细胞数目无明显减少。其临床特征及组织学改变与其它局限性白斑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色素性痣 黑素细胞 儿童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煅烧温度对锐钛型钛白颜料性能及粒径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罗志强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31,共4页
研究了煅烧温度对锐钛型钛白消色力、白度、形貌及粒径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拉曼光谱、颜料性能检测、SEM对煅烧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从915℃增加至970℃,消色力逐渐增加,蓝相逐渐降低;较高煅烧温度下钛白粒子将发生烧结,... 研究了煅烧温度对锐钛型钛白消色力、白度、形貌及粒径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拉曼光谱、颜料性能检测、SEM对煅烧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从915℃增加至970℃,消色力逐渐增加,蓝相逐渐降低;较高煅烧温度下钛白粒子将发生烧结,平均粒径增大至310 nm,且不均匀。935~945℃为最佳煅烧温度,得到的钛白粒径为260 nm,粒度分布较窄,消色力大于1 500,蓝相大于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型钛白 消色力 白度 煅烧温度 粒径
原文传递
匀染剂在分散染料染色中的“增色效应”与“消色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琴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1,12,共4页
从分散染料溶解度的角度出发,采用聚合物薄膜袋法测定了分散黄M - 4G、分散红3B、分散蓝2BLN 三种分散染料在匀染剂GS 不同浓度时的溶解度以及上染率、移染率,从而展示了匀染剂在分散染料染色中的“增色效应”和“消色效... 从分散染料溶解度的角度出发,采用聚合物薄膜袋法测定了分散黄M - 4G、分散红3B、分散蓝2BLN 三种分散染料在匀染剂GS 不同浓度时的溶解度以及上染率、移染率,从而展示了匀染剂在分散染料染色中的“增色效应”和“消色效应”,并从染色理论上推论了产生这两种效应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匀染剂 分散染料 溶解度 增色效应 消色效应
下载PDF
金红石型颜料钛白消色力与盐处理煅烧影响因素回归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安兵 田从学 +1 位作者 陈华 陈志容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0,共6页
以低浓度工业钛液所制偏钛酸为原料,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考察盐处理剂加量(锌盐、钾盐、磷盐)和煅烧段最高温度的正交交互作用影响,对偏钛酸进行粒度、XRD表征分析,并测试样品消色力指标,建立有效回归模型,预测钛白质量。最佳... 以低浓度工业钛液所制偏钛酸为原料,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考察盐处理剂加量(锌盐、钾盐、磷盐)和煅烧段最高温度的正交交互作用影响,对偏钛酸进行粒度、XRD表征分析,并测试样品消色力指标,建立有效回归模型,预测钛白质量。最佳盐处理煅烧条件为:ZnO 0.36%,K_2O 0.70%,P_2O_50.20%,高温段煅烧温度850℃,试验值与预测值吻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型钛白粉 消色力 盐处理 煅烧温度
原文传递
苯乙烯—丙烯酸—胺复盐单组分环氧树脂涂料的研制
7
作者 马文伟 潘慧铭 马文石 《化学与粘合》 CAS 2003年第1期40-41,共2页
利用苯乙烯—丙烯酸预聚物与有机胺形成复盐作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和潜伏固化剂,从而制备了在80~120℃固化,无色、高透明且其韧性、粘着性、贮存稳定性良好的环氧树脂涂料。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 复盐 单组分环氧脂涂料 有机胺
原文传递
水性涂料中钛白粉颜料性能与应用性能的关系研究
8
作者 宋运萍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14-15,共2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水性涂料配方和钛白粉颜料体积浓度的关系,系统研究了钛白粉消色力、亮度及分散性等性能指标对水性涂料涂膜遮盖力、光泽和耐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水性涂料的钛白粉颜料性能较高时,对应的水性涂料漆膜的遮盖力较... 通过实验研究了水性涂料配方和钛白粉颜料体积浓度的关系,系统研究了钛白粉消色力、亮度及分散性等性能指标对水性涂料涂膜遮盖力、光泽和耐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水性涂料的钛白粉颜料性能较高时,对应的水性涂料漆膜的遮盖力较高、光泽度较高,表现为正线性关系;加入的钛白粉颜料性能对水性涂料漆膜的白度和耐候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白粉 遮盖力 消色力 分散性
下载PDF
锌钡白回转窑消色力波动性的成因分析
9
作者 杜启亮 莫鸿强 毛宗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2-135,144,共5页
为寻找某锌钡白回转窑过程的关键质量指标——消色力不稳定的原因,对消色力指标的序列进行了研究.首先用傅立叶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其包含的谐波分量比较显著,表明消色力波动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为得到关于波动的更详细信息,并考虑消色力序... 为寻找某锌钡白回转窑过程的关键质量指标——消色力不稳定的原因,对消色力指标的序列进行了研究.首先用傅立叶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其包含的谐波分量比较显著,表明消色力波动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为得到关于波动的更详细信息,并考虑消色力序列的非平稳特性,进一步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时频联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其边际谱的研究得到比较精确的波动频率,并由Hilbert谱的分析实现对该波动的时间定位,最后结合实际指出产生该波动的管理和工艺上的原因,从而为质量问题的追溯提供了线索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窑 消色力 波动性 傅立叶变换 希尔伯特-黄变换 边际谱
下载PDF
基于H分量旋转的色盲矫正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鲍吉斌 汪源源 +1 位作者 马煜 顾晓东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125-130,共6页
为提高色盲患者的色彩分辨力,提出一种基于H分量旋转的色盲矫正方法。在颜色的HSI空间,利用H分量的连续性和周期性特点,在保持S、I分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旋转H分量得到矫正图像,该图像以降低低频颜色的分辨率来换取高频颜色的分辨率提... 为提高色盲患者的色彩分辨力,提出一种基于H分量旋转的色盲矫正方法。在颜色的HSI空间,利用H分量的连续性和周期性特点,在保持S、I分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旋转H分量得到矫正图像,该图像以降低低频颜色的分辨率来换取高频颜色的分辨率提高。实验表明:在色盲类型给定且图像颜色是给定色盲易混淆的情况下,对H分量旋转120度能得到色彩分辨效果很好的矫正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盲患者 色彩分辨力 H分量
下载PDF
基于图像分割的局部色盲矫正方法
11
作者 何志良 詹佩真 +3 位作者 李嘉樱 蔡家荣 曾晓铭 张昕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7年第3期209-213,共5页
为提高红绿色盲患者对色彩的分辨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分割的局部色盲矫正方法.首先研究了色盲图像的仿真方法,然后结合K-means和系统聚类算法对原图像进行分割,并计算各个区域在色盲图像下LAB颜色空间中的欧氏距离作为颜色相似性的度... 为提高红绿色盲患者对色彩的分辨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分割的局部色盲矫正方法.首先研究了色盲图像的仿真方法,然后结合K-means和系统聚类算法对原图像进行分割,并计算各个区域在色盲图像下LAB颜色空间中的欧氏距离作为颜色相似性的度量,确定红绿色盲难以分辨的颜色区域,最后将该区域替换成亮度一致且颜色区分度大的颜色,从而实现色盲图像矫正的目的.基于Matlab平台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改善红绿色盲患者对颜色的分辨能力,同时在减少对颜色的认知偏差方面优于已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盲仿真 局部矫正 K-MEANS聚类 颜色相似性 亮度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