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过氧乙酸原位法合成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捷 郑元锁 +3 位作者 高国新 王蕾 王君 刘艺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用过氧乙酸原位法制备了不同环氧值的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与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冰乙酸与HTPB及磺酸催化剂与HTPB质量比等对产物环氧值、羟值及开环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 用过氧乙酸原位法制备了不同环氧值的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与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冰乙酸与HTPB及磺酸催化剂与HTPB质量比等对产物环氧值、羟值及开环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过氧乙酸原位法可有效控制产物的开环率。最佳环氧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7 h、过氧化氢与HTPB质量比2.50、冰乙酸与HTPB质量比0.90、磺酸催化剂与HTPB质量比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基聚丁二烯 环氧化 环氧值 过氧乙酸 原位
下载PDF
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被引量:9
2
作者 韩津生 孙文龙 +1 位作者 袁爱红 刘香葵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0-411,共2页
目的建立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FFAP色谱固定液和ChromosorbW鄄AWDMCS填充色谱柱,利用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穴FID雪的气相色谱仪测定过氧乙酸。结果检出限为0.001%,线性范围0.01%~25%,回收率93%~102%,变异系数小于2.93... 目的建立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FFAP色谱固定液和ChromosorbW鄄AWDMCS填充色谱柱,利用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穴FID雪的气相色谱仪测定过氧乙酸。结果检出限为0.001%,线性范围0.01%~25%,回收率93%~102%,变异系数小于2.93%。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样品不经分离可直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气相 消毒 过氧乙酸
下载PDF
Fe^(3+)催化过氧乙酸氧化二苯胺磺酸钠显色光度法测定消毒液中过氧乙酸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静雅 张爱菊 +2 位作者 白莹 戴兴德 张小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6-739,共4页
构建以二苯胺磺酸钠为底物过氧乙酸催化显色光度法。实验证明:强酸性环境下Fe^(3+)催化过氧乙酸将无色有机物二苯胺磺酸钠氧化为紫红色,Ea=46.81kJ·mol^(-1),Fe^(3+)与二苯胺磺酸钠直接作用和水解反应被抑制;体系稳定性好,室温50mi... 构建以二苯胺磺酸钠为底物过氧乙酸催化显色光度法。实验证明:强酸性环境下Fe^(3+)催化过氧乙酸将无色有机物二苯胺磺酸钠氧化为紫红色,Ea=46.81kJ·mol^(-1),Fe^(3+)与二苯胺磺酸钠直接作用和水解反应被抑制;体系稳定性好,室温50min后显色反应完全,在400nm处有最大吸收,ε_(400)=0.15×10~4L/(mol·cm),过氧乙酸浓度在0.04~1.00mmol·L^(-1)范围内与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0.2090+1.176c(mmol·L^(-1)),r=0.9984,最低检出量为0.02 mmol·L^(-1)。方法已用于测定消毒液中微量过氧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 二苯胺磺酸钠 催化光度法
下载PDF
4种烧伤病室空气消毒法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唐贯文 刘卫英 +1 位作者 易服贞 郑兰生 《护理研究》 2001年第1期8-9,共2页
为寻找一种用于烧伤病室空气消毒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用 2 0 %过氧乙酸加苍术烟熏消毒 ,并与紫外线、苍术烟熏、过氧乙酸自然挥发消毒作对比。结果 :2 0 %过氧乙酸加苍术烟熏消毒后细菌达标率为 60 % ,显著高于其它 3种方法 ,消毒过程... 为寻找一种用于烧伤病室空气消毒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用 2 0 %过氧乙酸加苍术烟熏消毒 ,并与紫外线、苍术烟熏、过氧乙酸自然挥发消毒作对比。结果 :2 0 %过氧乙酸加苍术烟熏消毒后细菌达标率为 60 % ,显著高于其它 3种方法 ,消毒过程中病人无特殊不适。建议烧伤病室空气消毒采用2 0 %过氧乙酸加苍术烟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病室 空气消毒 过氧乙酸 苍术烟熏
下载PDF
消毒剂中过氧乙酸的离子色谱测定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学灵 靳焘 +2 位作者 左红容 王波 魏嘉良 《广州化学》 CAS 2017年第6期50-53,共4页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消毒剂中过氧乙酸的方法。过氧乙酸加热分解为乙酸和氧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通过测定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间接测定过氧乙酸的浓度。在Metrosep A supp 5-250型阴离子分离柱上,以3.2 mmol/L Na_2CO_3和1.0 mmol/...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消毒剂中过氧乙酸的方法。过氧乙酸加热分解为乙酸和氧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通过测定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间接测定过氧乙酸的浓度。在Metrosep A supp 5-250型阴离子分离柱上,以3.2 mmol/L Na_2CO_3和1.0 mmol/LNa HCO_3混合溶液作为淋洗液,抑制型电导检测,以0.6 m L/min流量洗脱,按峰面积定量。方法检出限(3S/N)为0.1 mg/L。用标准加入法,以实体为基体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96.4%~100.3%。方法和GB 19104-2008两步滴定法测定过氧乙酸消毒剂样品中的过氧乙酸含量方法对比,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过氧乙酸 乙酸
下载PDF
用正交法探讨过氧乙酸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康军民 刘腊娥 +1 位作者 杨常成 蔡亚敏 《中南药学》 CAS 2004年第2期89-90,共2页
目的 探讨过氧乙酸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方法 用正交法设计影响因素,碘量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高锰酸钾放置时间是影响过氧乙酸含量测定的主要因素。结论 当滴加高锰酸钾液使供试液呈微红色时应迅速地完成实验操作。
关键词 正交法 过氧乙酸 含量测定 影响因素 消毒剂
下载PDF
三种消毒剂对胶囊内镜外壳消毒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谈智 孙巍 +5 位作者 张伟 唐晨晨 席文 王海涛 宋予新 杨德仁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3种消毒剂对胶囊内镜的消毒效果,为胶囊内镜复用消毒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3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进行观察,评估对胶囊内镜的消毒效果。结果菌液有胰蛋白胨大豆肉汤的状态下... 目的研究3种消毒剂对胶囊内镜的消毒效果,为胶囊内镜复用消毒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3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进行观察,评估对胶囊内镜的消毒效果。结果菌液有胰蛋白胨大豆肉汤的状态下,浓度为20 g/L戊二醛消毒液作用2 h,5000 mg/L邻苯二甲醛作用3 h,对金属片上污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分别为5.89和4.13。在含有机物3%牛血清白蛋白的条件下,用1500~1800 mg/L过氧乙酸作用5 min,20 g/L戊二醛消毒液作用3 h,对胶囊内镜外壳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均>3.00,而邻苯二甲醛作用7 h仍无法达到消毒合格。3种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均会受到有机干扰物的影响。结论在菌悬液含牛血清白蛋白的条件下,过氧乙酸与戊二醛均对模拟胶囊内镜达到消毒合格,但邻苯二甲醛消毒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戊二醛 邻苯二甲醛 过氧乙酸 消毒效果
原文传递
过氧乙酸稳定性的研究
8
作者 赵海英 王金龙 《黑龙江医药》 CAS 2004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研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与聚氧乙烯醚脂肪醇钠(AES)对过氧乙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配制含有不同浓度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与聚氧乙烯醚脂肪醇钠(AES)的过氧乙酸溶液,用电导法检测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并用滴定法对其含量进... 目的:研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与聚氧乙烯醚脂肪醇钠(AES)对过氧乙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配制含有不同浓度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与聚氧乙烯醚脂肪醇钠(AES)的过氧乙酸溶液,用电导法检测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并用滴定法对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实验证明,适量 AEO 和 AES 能提高过氧乙酸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 稳定性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聚氧乙烯醚脂肪醇钠 电导法
下载PDF
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对NDV和IBDV的杀灭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史晨婕 郝利华 +7 位作者 白瑞 郑明学 苏文雪 张黎 席柔 贡鑫 苏晓晴 张李琦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35,共3页
探讨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杀灭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的效果,为鸡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分别采用鸡胚接种法、血凝试验和悬浮杀灭试验测定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对NDV和IBDV的杀灭效果。过氧乙酸戊二醛... 探讨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杀灭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的效果,为鸡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分别采用鸡胚接种法、血凝试验和悬浮杀灭试验测定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对NDV和IBDV的杀灭效果。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灭活NDV、IBDV的有效浓度均为0.04%,最快有效时间分别为10 min和30 min。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可有效杀灭NDV和IBDV。在有效杀灭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NDV和IBDV的灭活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 新城疫病毒 传染性囊病病毒
下载PDF
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对枯草杆菌芽胞的杀灭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黎 郑明学 +10 位作者 郑龙龙 白瑞 戴浩楠 史晨婕 贡鑫 席柔 苏晓晴 张李琦 韩克光 徐之勇 杨莎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86,共3页
为评价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效果,进行悬液定性和悬液定量杀灭试验。结果表明,该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最低有效杀灭浓度为1∶256,最短有效杀灭时间为5min,在该浓度下作用45min或浓度1∶64作... 为评价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效果,进行悬液定性和悬液定量杀灭试验。结果表明,该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最低有效杀灭浓度为1∶256,最短有效杀灭时间为5min,在该浓度下作用45min或浓度1∶64作用7.5min均可100%杀灭枯草杆菌芽胞。研究结果表明,该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为其进入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 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 芽胞 杀灭效果
下载PDF
过氧乙酸有效浓度的监测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大连 孙敏冠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3期171-172,共2页
为保证临床使用中过氧乙酸有效浓度的恒定 ,确保消毒效果 ,探讨外部条件 (温度、空气流通情况、容器等 )对过氧乙酸有效浓度的影响 ,连续 18个月每月 1次用 G- 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对使用中过氧乙酸原液、1.0 %稀释液共 377份进行有效浓... 为保证临床使用中过氧乙酸有效浓度的恒定 ,确保消毒效果 ,探讨外部条件 (温度、空气流通情况、容器等 )对过氧乙酸有效浓度的影响 ,连续 18个月每月 1次用 G- 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对使用中过氧乙酸原液、1.0 %稀释液共 377份进行有效浓度测试。结果 :377份样品中原液不合格率为 14.47% (2 2 / 15 2 ) ,稀释液不合格率为17.78% (40 / 2 2 5 )。 2 2份不合格原液中 ,贮存期≤ 7d的不合格率为 3.90 % (3/ 77) ,>7d的不合格率为 2 3.17%(19/ 82 )。分析原因与使用期过长、原液浓度不足、贮存不当、操作不规范等有关。经限量领取 ,限期使用 ,随时监测浓度 ,及时反馈控制等管理措施落实后 ,原液因浓度不足而丢弃余液者由 46 .15 % (12 / 2 6 )下降为 6 .49% (5 / 77) ,稀释液浓度不合格率由 38.95 % (37/ 95 )下降至 1.89% (1/ 5 3)。提示 :在常温下 ,过氧乙酸原液使用、贮存时间应为 7d,以保证过氧乙酸有效浓度的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 有效浓度 监测 管理
下载PDF
酸改性镁铝水滑石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俊青 张晖 +4 位作者 李擘 刘海生 王柱 许桂红 付时雨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1年第3期25-29,46,共6页
采用乙酸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过氧乙酸对镁铝水滑石进行改性,然后负载脂肪酶得到固定化酶。探究了不同改性条件的镁铝水滑石载体负载得到的固定化酶活性,得到该改性方法下的最佳改性条件是:冰醋酸与过氧化氢为1∶2,温度70℃,反应时间40 ... 采用乙酸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过氧乙酸对镁铝水滑石进行改性,然后负载脂肪酶得到固定化酶。探究了不同改性条件的镁铝水滑石载体负载得到的固定化酶活性,得到该改性方法下的最佳改性条件是:冰醋酸与过氧化氢为1∶2,温度70℃,反应时间40 min。同时,固定化酶的一次和二次回用的回用率可以达到80%,并对废纸浆中的微细胶粘物有很好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水滑石 乙酸/过氧化氢 回用 微细胶粘物
下载PDF
乙酸-双氧水浸渍处理对杨木屑的结构与热行为的影响
13
作者 杨华美 蒋菊 +1 位作者 张秉哲 徐盼盼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43-47,共5页
以杨木屑为生物质来源,不同配比的乙酸-双氧水双体系为溶剂介质,在80℃下对杨木屑进行溶剂预处理.结果发现双氧水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对杨木屑的溶出率,高达50%;利用红外光谱对溶出物结构进行表征,发现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结构.残渣粒径明显减... 以杨木屑为生物质来源,不同配比的乙酸-双氧水双体系为溶剂介质,在80℃下对杨木屑进行溶剂预处理.结果发现双氧水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对杨木屑的溶出率,高达50%;利用红外光谱对溶出物结构进行表征,发现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结构.残渣粒径明显减小,且残渣中纤维素结构含量明显增加,主热解温度区间相比于其他体系明显变窄,热解温度降低,热失重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氧水-乙酸双体系 杨木屑 浸渍处理 结构表征 热失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