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初探 被引量:176
1
作者 吴能友 张海啟 +7 位作者 杨胜雄 梁金强 王宏斌 苏新 卢振权 付少英 张光学 陆敬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共6页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过去的有关研究不多。为此,根据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基本条件、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气源和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结合刚刚结束的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首次实钻采样成果,...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过去的有关研究不多。为此,根据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基本条件、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气源和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结合刚刚结束的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首次实钻采样成果,初步探讨了我国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结果认为:研究区温度、压力和气体组分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在空间尺度上不均匀分布,纵向上主要分布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以上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甲烷气体很可能来源于原地微生物成因甲烷;扩散型原地生物成因甲烷产生低甲烷通量,形成了具有明显不同的分布和饱和度特征的分散型天然气水合物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神狐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 气藏形成 机理 成藏系统 钻探 样品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聚集机理 被引量:145
2
作者 支东明 唐勇 +4 位作者 杨智峰 郭旭光 郑孟林 万敏 黄立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4-534,共11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烃源岩热解、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的结果,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聚集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咸化湖盆型沉积地层富含...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烃源岩热解、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的结果,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聚集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咸化湖盆型沉积地层富含有机质,是烃源岩层也是储层,页岩油藏具有"源储一体"的地质特征,存在粉砂岩类与泥岩类和白云岩类与泥岩类两类岩性组合类型。芦草沟组大面积整体含油、"甜点"富集且原油成熟度较低。页岩油赋存岩石的润湿性为亲油性,生烃增压是页岩油运聚的主要动力。微纳米孔喉、层理缝与构造裂缝形成页岩油的有利储集空间与渗流通道。页岩油整体为源内或近源聚集,并以游离态和吸附态赋存于芦草沟组"甜点"段与泥页岩层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增压 页岩油 烃源岩 源储一体 富集机理 咸化湖盆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上生下储“注入式”成藏机制 被引量:121
3
作者 迟元林 萧德铭 殷进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1-377,共7页
三肇地区位于松辽盆地中部,是一个继承性深断陷 坳陷区。在上部坳陷中沉积了一套“上泥下砂”的地层。巨厚泥岩段底部的青山口组一段黑色泥岩是本区最主要的生油岩,在嫩江期(Campanian)末期进入生油门限,明水期(Maastrichtian)末期 早... 三肇地区位于松辽盆地中部,是一个继承性深断陷 坳陷区。在上部坳陷中沉积了一套“上泥下砂”的地层。巨厚泥岩段底部的青山口组一段黑色泥岩是本区最主要的生油岩,在嫩江期(Campanian)末期进入生油门限,明水期(Maastrichtian)末期 早第三纪晚期(Chattian)达到生烃、排烃高峰。在上覆大段泥岩封闭作用下,青一段地层形成超压,迫使油气向下排泄到下伏的扶扬油层储层。同时期,大量断开青—段生油岩和扶扬油层储层的T_2层断层复活开启,成为青一段油气向下运移的良好通道。扶扬油层沉积时期,南北物源水系多条分流河道的迁移交汇和多期河道的纵向错叠,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纵向错叠、平面连片的低水位体系域砂体堆叠格局,为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提供了丰富的储集空间。嫩江期(Campanian)末期—早第三纪末期(Chattian)盆地发生反转,三肇地区周边褶皱隆起,使之成为一个低缓的三角形凹陷。青一段泥岩大量生烃、排烃和超压高峰的形成与断层复活开启同步发展,促使青一段油气向下部扶扬油层储层大量运移,构成了区内特殊的“注入式”油气运移成藏模式,在三肇凹陷内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成藏机理 地层超压 松辽盆地 注入式
下载PDF
陆相页岩形成演化与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4
作者 黎茂稳 金之钧 +8 位作者 董明哲 马晓潇 李志明 蒋启贵 鲍云杰 陶国亮 钱门辉 刘鹏 曹婷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9-505,共17页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深化陆相页岩油形成演化与富集机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细粒沉积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和盆地构造演化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混合细粒沉积物非均质性强,不...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深化陆相页岩油形成演化与富集机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细粒沉积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和盆地构造演化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混合细粒沉积物非均质性强,不同粒序沉积岩多尺度一体化研究是构建陆相页岩油储层发育模式的关键环节。湖相泥页岩孔缝结构表征技术发展迅速,但成岩过程动态研究不能满足页岩油有效储层预测的要求。陆相页岩热演化过程中生排烃和页岩油赋存机理逐渐清晰,不同构造和沉积背景控制下的页岩油资源分类评价方法还有待完善。陆相富有机质页岩中烃类流体多相多尺度流动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迫切需要明确不同页岩微相中烃类的流动方式和时间尺度效应。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远远滞后于生产实践,建立适合不同地质条件的陆相页岩油选区评价参数、甜点预测方法和实验技术标准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富集机理 细粒沉积 流动机理 资源评价
下载PDF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6
5
作者 郭旭升 胡东风 +5 位作者 黄仁春 魏志红 段金宝 魏祥峰 范小军 缪志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共14页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天然气整体探明率仍然较低。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的勘探前景,对先期在常规天然气领域发现的普光、元坝、安岳、龙岗等大型礁滩气田(藏)与该盆地南部丁山... 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天然气整体探明率仍然较低。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的勘探前景,对先期在常规天然气领域发现的普光、元坝、安岳、龙岗等大型礁滩气田(藏)与该盆地南部丁山、东溪深层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勘探突破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常规天然气领域的深层-超深层礁滩气藏来讲,大型高能相带是控制规模性礁滩储层发育的基础,储层原始孔隙度高,早成岩期大气淡水溶蚀、白云岩化、不整合岩溶、"孔缝耦合"则主要控制次生孔隙的发育,热液流体对储层的贡献具有双面性,烃类早期充注等保持性成岩作用则使得早期孔隙得以保存至今,大型天然气成藏多具有"近源富集、相态转化、动态调整"的特点,持续保存是关键;②对于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深层-超深层页岩气藏来讲,页岩气普遍具有"高地层压力、高孔隙度、高含气量"的"超压富气"特征,"石英抗压保孔"和"储层流体超压"是深层优质页岩高孔隙度发育的关键,晚期构造作用较弱是深层页岩气持续保持"高地层压力、高含气量"的主要原因。结论认为,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地质目标识别与"甜点"预测以及高温高压工程工艺等核心技术的进步,是深层-超深层天然气高效勘探的前提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深层-超深层 古生界 礁滩气藏 页岩气 储集层发育机理 成藏机理 勘探前景
下载PDF
海相和湖相页岩气富集机理分析与思考: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 被引量:83
6
作者 郭旭升 胡东风 +5 位作者 李宇平 魏祥峰 刘若冰 刘珠江 燕继红 王庆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8,共11页
本文关注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两个页岩气代表层段,以涪陵页岩气田龙马溪组和元坝、涪陵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比较系统的实验分析资料为基础,从页岩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气性、有机地球化学特性、脆性等"六性"... 本文关注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两个页岩气代表层段,以涪陵页岩气田龙马溪组和元坝、涪陵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比较系统的实验分析资料为基础,从页岩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气性、有机地球化学特性、脆性等"六性"对比的角度,对海相和湖相页岩气形成基本条件、富集机理和潜力层段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有机孔隙的发育程度是造成其含气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受TOC含量、热演化程度和有机质类型的影响,海相页岩有机质孔隙更加发育。两套页岩层系都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发育条带状或纹层状灰岩的浅湖-半深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是湖相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相带;龙马溪组底部深水陆棚含骨针放射虫笔石页岩岩相是龙马溪组勘探最有利的页岩岩相,另外富含有机质的浅水陆棚相带泥页岩发育的区域、保存条件受到一定程度破坏但吸附气含量仍较高的区域同样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集机理 有机质孔隙 龙马溪组 大安寨段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砂岩透镜体成藏门限及控油气作用机理 被引量:74
7
作者 庞雄奇 陈冬霞 +3 位作者 李丕龙 张善文 姜振学 肖焕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41,45,共5页
砂岩透镜体成藏须经历供烃门限和聚烃门限 ,供烃门限与源岩向砂体排烃的临界地质条件相对应。在济阳坳陷目前已发现的 114个主要砂岩透镜体油藏中 ,有 112个处于排烃门限 ( 2 5 0 0m )以下。聚烃门限系指砂岩透镜体接收外来油气的临界... 砂岩透镜体成藏须经历供烃门限和聚烃门限 ,供烃门限与源岩向砂体排烃的临界地质条件相对应。在济阳坳陷目前已发现的 114个主要砂岩透镜体油藏中 ,有 112个处于排烃门限 ( 2 5 0 0m )以下。聚烃门限系指砂岩透镜体接收外来油气的临界地质条件 ,与之对应的砂岩孔隙度为 12 % ,渗透率为 1× 10 -3 μm2 。在济阳坳陷已发现的主要透镜体油藏中 ,98%以上的油藏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超过以上临界值。在砂岩透镜体埋藏过程中 ,一般要经历 4个阶段 ,处在第三阶段的透镜体砂岩既满足源岩供烃条件 ,又满足自身的聚烃条件 ,最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透镜体油藏 地质门限 成藏机理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富集特征 被引量:77
8
作者 聂海宽 张培先 +2 位作者 边瑞康 武晓玲 翟常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62,共8页
文章对页岩油的富集机理、富集过程和富集主控因素等进行了研究。页岩油比页岩气的发育条件苛刻,分布区域比页岩气局限,勘探难度较大。美国目前勘探开发的页岩油赋存于海相页岩,具有分布范围大、成熟度高、石油密度小、含蜡量低和黏度... 文章对页岩油的富集机理、富集过程和富集主控因素等进行了研究。页岩油比页岩气的发育条件苛刻,分布区域比页岩气局限,勘探难度较大。美国目前勘探开发的页岩油赋存于海相页岩,具有分布范围大、成熟度高、石油密度小、含蜡量低和黏度低等特征,为轻质油;我国页岩油主要为陆相页岩,具有分布范围小、成熟度低、石油密度大、含蜡量高和黏度高等特征,为稠油。美国产油页岩的矿物组成的石英和碳酸盐多为生物来源,石英含量、碳酸盐含量与有机碳含量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与页岩油的含量也是正相关关系,且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我国陆相含油页岩的石英多为碎屑来源,碳酸盐多为化学沉积,石英含量、碳酸盐含量与有机碳呈负相关关系,与页岩油的含量也是负相关关系,且不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海陆相页岩油特征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我国页岩油产量较低的原因,制约了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我国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勘探应寻找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相对较高的深凹区和砂岩夹层发育的斜坡区,深凹区具有"油稀、高压和可改造"等特点,斜坡区具有"夹层发育、可改造"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富集机理 富集特征 陆相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地质特殊性及其勘探对策 被引量:76
9
作者 聂海宽 何发岐 包书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116,131-132,共6页
与页岩气生产大国——美国相比,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除了起步较晚,更有地质条件特殊性决定的页岩气地质特殊性。根据页岩发育环境、页岩类型、演化历史和演化特点等的研究,系统总结了中国海相、陆相页岩油气的地质特殊性。海相页岩具有&q... 与页岩气生产大国——美国相比,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除了起步较晚,更有地质条件特殊性决定的页岩气地质特殊性。根据页岩发育环境、页岩类型、演化历史和演化特点等的研究,系统总结了中国海相、陆相页岩油气的地质特殊性。海相页岩具有"一老二杂三高"的特点,时代老、层系多,多期复杂构造运动、破坏强度大,热演化史复杂、成熟度高;陆相页岩具有"一新一深二低"的特点,时代新,埋藏深、成熟低、脆性矿物含量低等,油气兼产。要实现页岩气勘探的突破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应立足中国盆地特殊的地质特征来分析研究页岩气成藏机理、条件和有利分布区域,建立适合中国页岩气地质特殊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和技术体系,同时加强地震技术、钻井技术、压裂技术、测井技术等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特殊性 海相页岩 陆相页岩 聚集机理 储层预测 含气量 中国
下载PDF
中国致密砂岩大气田成藏机理与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为例 被引量:68
10
作者 李剑 魏国齐 +2 位作者 谢增业 刘锐娥 郝爱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14-28,共15页
致密砂岩气是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中国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截至2011年底,已探明16个致密砂岩大气田,探明储量占全国大气田总探明储量的49.5%,已成为近些年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增长的主体。致密砂岩大气田分布在鄂尔多... 致密砂岩气是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中国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截至2011年底,已探明16个致密砂岩大气田,探明储量占全国大气田总探明储量的49.5%,已成为近些年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增长的主体。致密砂岩大气田分布在鄂尔多斯、四川i和塔里木盆地,储层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古近纪,气藏的圈闭类型主要包括岩性、构造和岩性一构造或构造一岩性复合等类型,储层平均有效厚度主要分布于5~20m,平均有效孔隙度主要分布在5%~12%,平均渗透率主要为0.12~1.40mD,以低储量丰度为主,压力系数变化大,平均含气饱和度50%~70%,甲烷含量主要为80%~97%;发育源一储大面积交互或紧邻叠置、孔一缝网状输导的成藏地质条件。典型地质解剖与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致密砂岩气的运移充注动力主要来源于源岩的生烃超压,运移方式主要为低速非达西渗流和扩散作用,聚集方式主要表现为“动力圈闭”。致密砂岩大气田表现为准连续充注、一期成藏,具有近源高效聚集的特征,运聚系数可达3.O%~5.2%。这种高效聚集使得大面积致密砂岩在烃源岩生气强度为10×10^8m^3/km2的区域可以形成大气田,突破了大气田形成于生气强度大于20×10^8m^3/km2的认识。致密砂岩大气田的成藏富集主要受四大因素控制,即:构造控制天然气的运移方向与富集程度,储层控制气藏的规模,有效烃源控制气藏的充满度,裂缝控制富集与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大气田 动力圈闭 成藏机理 主控因素 四川I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萝卜根系对环境中重金属铅、镉富集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55
11
作者 陈英旭 林琦 +1 位作者 陆芳 金国贤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66,共6页
采用萝卜根系为材料对环境中重金属铅、镉的富集修复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根系对铅的富集净化过程在前 12 h可能为快速的吸附过程 ,12 h后为慢速的化学沉淀和细胞吸收过程 ,且在高浓度处理条件下 ,化学沉淀过程相对较强 .根系对... 采用萝卜根系为材料对环境中重金属铅、镉的富集修复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根系对铅的富集净化过程在前 12 h可能为快速的吸附过程 ,12 h后为慢速的化学沉淀和细胞吸收过程 ,且在高浓度处理条件下 ,化学沉淀过程相对较强 .根系对镉的富集净化过程在前 2 4h以吸附为主 ,2 4h后吸收过程比较显著 .铅、镉复合处理时 ,根系对铅、镉存在竞争吸附作用和拮抗吸收作用 ,对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根系 富集 土壤污染 重金属污染 植物恢复
下载PDF
中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高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特征及机制 被引量:58
12
作者 张伟 梁金强 +6 位作者 陆敬安 尉建功 苏丕波 方允鑫 郭依群 杨胜雄 张光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0-680,共11页
基于中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GMGS3钻探区内岩心、测井、二维及三维地震数据综合分析,对黏土质粉砂储集层高饱和度扩散型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差异聚集机理及其成藏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饱和度水合物通常对应着高电阻率、低声... 基于中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GMGS3钻探区内岩心、测井、二维及三维地震数据综合分析,对黏土质粉砂储集层高饱和度扩散型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差异聚集机理及其成藏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饱和度水合物通常对应着高电阻率、低声波时差,强似海底反射(BSRs),且在BSRs下部可能存在泥底辟及气烟囱等形式的流体渗漏现象;水合物储集层以黏土质粉砂细粒沉积物为主,局部存在具有较高孔渗性的粉砂细粒沉积物;水合物类型以Ⅰ型为主,在Ⅰ型水合物层的底部可能存在Ⅱ型水合物;水合物气源为热解气、微生物气混合成因,来自白云凹陷中心深部的热成因气通过断层和泥底辟及气烟囱向浅层运移并与原位生物气混合,直至运移至水合物温度、压力稳定区域中富集形成高饱和度水合物;流体运移输导系统影响和控制了高饱和度水合物差异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高饱和度 分布特征 成藏机制 神狐海域 珠江口盆地 南海北部
下载PDF
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55
13
作者 刘华 蒋有录 +1 位作者 徐昊清 张永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8-936,共9页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分布规律、油气来源以及断裂活动性与封闭性的研究,建立了冀中坳陷新近系两类油气运聚模式:斜坡带远源—侧向运移模式和断阶带近源—垂向运移模式。断阶带近源—垂向运移模式以饶阳凹陷东部断阶带最...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分布规律、油气来源以及断裂活动性与封闭性的研究,建立了冀中坳陷新近系两类油气运聚模式:斜坡带远源—侧向运移模式和断阶带近源—垂向运移模式。断阶带近源—垂向运移模式以饶阳凹陷东部断阶带最为典型,该区新近系油气藏紧邻供烃洼陷,油气分布在活动性强的油源断裂附近,主成藏期断裂活动的强弱与时间长短决定了新近系油气的富集程度及富集层系。斜坡带远源—侧向运移模式是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新近系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模式,该区新近系油气藏远离供烃洼陷,由于晚期构造活动弱,断层垂向运移能力差,新近系油气主要借助于断层和砂体的配置进行阶梯式运移,其中断层的侧向封闭性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方式及成藏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新近系油气藏 冀中坳陷
下载PDF
国内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4
作者 许长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6,135,共8页
随着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国内页岩气的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近年来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但大多都着重对某一方面进行论述。在对大量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成藏机理、地质特征、勘探方法、选区评价与资源量计算等... 随着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国内页岩气的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近年来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但大多都着重对某一方面进行论述。在对大量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成藏机理、地质特征、勘探方法、选区评价与资源量计算等方面对页岩气的地质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对照北美页岩气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在页岩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中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应首先选择地质、经济条件合适的地区进行技术攻关,然后再向全国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机理 自生自储 地质评价 储量计算 中国
下载PDF
园艺植物果实糖积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5
作者 张永平 乔永旭 +1 位作者 喻景权 赵智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51-1157,共7页
糖的种类与含量对果实风味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篇综述在两个层次上对高等植物果实糖的积累机理进行了全面综述:(1)糖在果实中的卸载及转化;(2)果实中糖积累过程的调控因子。并重点阐述了糖代谢的关键酶、耗能性无效循环、信号调节等... 糖的种类与含量对果实风味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篇综述在两个层次上对高等植物果实糖的积累机理进行了全面综述:(1)糖在果实中的卸载及转化;(2)果实中糖积累过程的调控因子。并重点阐述了糖代谢的关键酶、耗能性无效循环、信号调节等因素在糖积累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总结了糖积累的重要因素,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糖代谢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植物 果实 糖积累 机理
下载PDF
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初探 被引量:51
16
作者 赵文智 邹才能 +1 位作者 谷志东 陶士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3-284,共12页
为了研究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从生烃动力、生储油岩界面毛细管压力以及流体在生储油岩之间交换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与典型实例解剖加以验证。认为无断层沟通的砂岩透镜体可以成藏,其成藏机理是:流体压差将泥岩中生... 为了研究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从生烃动力、生储油岩界面毛细管压力以及流体在生储油岩之间交换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与典型实例解剖加以验证。认为无断层沟通的砂岩透镜体可以成藏,其成藏机理是:流体压差将泥岩中生成的油气驱向砂岩透镜体,毛细管压力差将泥岩与砂岩接触带的油气驱入砂岩透镜体,浮力使进入砂岩透镜体中的油气向其顶部聚集,砂岩透镜体中的水可以在毛细管压力差的作用下自然地由砂岩进入泥岩中。某些砂岩透镜体油气藏部分被油气充注而部分没有充注,不成藏的端元可能与驱烃动力不足、生烃高峰期滞后于成岩胶结期导致流体交换通道堵塞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成藏机理 成藏动力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大油气区地质勘探理论及意义 被引量:52
17
作者 赵政璋 杜金虎 +1 位作者 邹才能 胡素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3-522,共10页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提出并形成了大油气区地质勘探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发现。大油气区是指同一大型构造背景上,由相似成藏条件决定、以某一种类型油气藏为主,纵向上相互叠加、横向上复合连片的大型含油...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提出并形成了大油气区地质勘探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发现。大油气区是指同一大型构造背景上,由相似成藏条件决定、以某一种类型油气藏为主,纵向上相互叠加、横向上复合连片的大型含油气区,由多个油气藏(田)群或带构成。大型构造背景、良好烃源条件、广泛分布的非均质储集层3要素的有机配置是大油气区形成的关键。大油气区主要发育于陆相坳陷、前陆盆地和海相克拉通盆地的大型构造背景上,含油气面积大、储量规模大;油气藏类型相对单一,多以某一种类型油气藏为主;储集层大面积分布,但以低孔低渗储集层为主,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不受局部构造控制,无统一油气水界面,油气水性质变化大。根据储集层岩类将大油气区划分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3大类,进一步划分为低孔渗碎屑岩岩性型、山前复杂高陡深层构造型、碳酸盐岩岩溶地层型、碳酸盐岩台缘礁滩型、火山岩地层型等5个亚类大油气区,并形成了集地震、钻井、测井、试油于一体的针对性关键配套技术。大油气区勘探强调"整体研究、整体勘探、整体控制"3个整体的勘探思路和"勘探开发一体化、上产增储一体化"两个一体化勘探评价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勘探开发整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油气藏 大油气区 成藏机理 地质特征 勘探思路 勘探方法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形成富集机理 被引量:50
18
作者 李士祥 牛小兵 +4 位作者 柳广弟 李继宏 孙明亮 游富粮 何昊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9-729,共11页
页岩油是亟待开发利用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富集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长7段沉积了平均残余有机碳丰度达7.4%的特高丰度富有机质泥页岩,该套... 页岩油是亟待开发利用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富集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长7段沉积了平均残余有机碳丰度达7.4%的特高丰度富有机质泥页岩,该套泥页岩中发育丰富的微纳米孔隙,为页岩油的富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长7段页岩油富集的主要机制包括:①高有机物生产力和强还原水体令长7段沉积期的超富营养化湖盆中的有机质得以有效保存,形成高有机质丰度的泥页岩,为页岩油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②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生油能力强、转化效率高、排油强度大,为页岩油的规模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③有机质吸附与孔隙容留双机制的页岩油赋存方式,为页岩油的富集提供了多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富集机理 页岩油 延长组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致密油地质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9
19
作者 曹喆 柳广弟 +4 位作者 柳庄小雪 袁云峰 王朋 牛子铖 张婧雅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99-1508,共10页
致密油已成为全球石油地质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在中国的很多盆地也发现了致密油分布。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调研,总结致密油的地质研究现状。结果表明致密油聚集条件与常规油藏成藏有明显区别,可主要概括为3点:1广覆式分布的优质... 致密油已成为全球石油地质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在中国的很多盆地也发现了致密油分布。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调研,总结致密油的地质研究现状。结果表明致密油聚集条件与常规油藏成藏有明显区别,可主要概括为3点:1广覆式分布的优质生油层;2大面积分布的致密储集层;3连续型分布的储集层与生油岩紧密接触的共生层系。致密储层孔隙系统主要为微米—纳米孔喉系统,并以纳米级孔喉为主。致密油聚集需要强大的源储剩余压差以克服纳米孔喉系统形成的强大的毛细管阻力。致密油聚集以初次运移为主,只发生短距离二次运移,这种运移具有非达西流特征。目前对致密油的充注、运移和聚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致密储层非均质性及源储压差演化等因素对致密油聚集的影响尚未被揭示,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对今后致密油的研究,建议关注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分布的非均质性及对石油储集的有效性、石油充注机理及储层非均质性与致密油富集的耦合关系等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聚集条件 致密储层特征 聚集机理 存在问题 展望
原文传递
致密油源储特征与聚集机理——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48
20
作者 邱振 施振生 +7 位作者 董大忠 卢斌 张晨晨 周杰 王红岩 熊波 庞正炼 郭和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8-939,共12页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样品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烃源岩样品有机碳含量测定、岩石热解等方面的研究及储集岩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分析,结合其埋藏及生烃史,分析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特征及储集岩特征,探...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样品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烃源岩样品有机碳含量测定、岩石热解等方面的研究及储集岩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分析,结合其埋藏及生烃史,分析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特征及储集岩特征,探究其源储组合及致密油聚集机理。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总体上为Ⅰ型和Ⅱ型,TOC值平均为4.6%,整体上为优质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烃源岩可划分为页岩、泥岩和粉砂质泥岩3类。芦草沟组储集岩整体上具有低孔低渗特征,高压压汞与核磁共振实验表明:纳米级孔喉(孔喉半径主体为50-500 nm)是储集空间的主体。储集岩可划分为泥质粉(细)砂岩、白云质粉(细)砂岩和砂屑白云岩3类。芦草沟组具有纵向上"源储共生"、横向上连续分布的源储组合关系,且烃源岩持续生烃。综合分析认为:自晚侏罗世至今,芦草沟组烃源岩大规模持续生烃增压为致密油聚集提供持续动力和物质供应,保障了石油在致密储集层中持续有效地充注聚集,形成大规模致密油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聚集机理 烃源岩 储集岩 二叠系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