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江中游地区水旱复种轮作模式资源利用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滨娟
孙丹平
+1 位作者
张颖睿
黄国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97-1205,共9页
为了实现农田资源高效利用,维护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优化长江中游地区传统种植模式,本研究于2013年10月—2015年11月,以冬闲连作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水旱复种轮作模式(冬闲-早稻-晚稻→冬闲-早稻-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
为了实现农田资源高效利用,维护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优化长江中游地区传统种植模式,本研究于2013年10月—2015年11月,以冬闲连作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水旱复种轮作模式(冬闲-早稻-晚稻→冬闲-早稻-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绿肥-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油菜-花生-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的光、温、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冬季、晚季和周年的光能利用率均比冬闲连作处理高,周年光能利用率两年间分别高8.26%~82.50%和2.63%~121.42%,其中均以"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轮作模式最高。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年有效积温利用率均高于冬闲连作模式,两年间分别高12.87%~21.26%和11.17%~25.88%,以"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轮作模式最佳。两年间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冬季、晚季和周年的水分利用率均比冬闲连作处理高,其中周年水分利用率分别高45.36%~83.50%和40.00%~118.75%,以"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轮作模式的晚季和周年水分利用率最高,"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模式的冬季水分利用率最高。两年间土地利用率均以"绿肥-早稻-晚稻"复种模式最高,平均利用率达96.11%,"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轮作模式的土地利用率表现最好。因此,各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周年光能利用率、年有效积温利用率、水分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均高于冬闲对照,其中以"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和"绿肥-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轮作模式表现较好,适宜在长江中游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地区
水旱复种轮作
种植模式
光能利用率
积温利用率
水分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淮地区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比较
被引量:
10
2
作者
孟宇辉
金文俊
+5 位作者
董召荣
温永康
梁飞
丁凤磊
吴小文
宋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57-3365,共9页
江淮地区是中国主要的二熟制耕作区,水旱轮作是该区典型种植模式。本研究依托安徽庐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试验基地,设置小麦-水稻、油菜-水稻和休闲-水稻3种种植模式,比较了2016-2018年不同模式作物周年产量、积温利用率、氮磷钾养分利...
江淮地区是中国主要的二熟制耕作区,水旱轮作是该区典型种植模式。本研究依托安徽庐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试验基地,设置小麦-水稻、油菜-水稻和休闲-水稻3种种植模式,比较了2016-2018年不同模式作物周年产量、积温利用率、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麦稻模式周年平均产量比油稻模式和休闲-水稻模式分别高4018和5767 kg·hm-2;三种模式水稻季产量差异不显著,差异主要来自冬季作物,小麦平均产量是油菜的3倍以上;在经济效益上,麦稻模式的净收益最高,平均净收益比油稻模式和休闲-水稻模式分别高6246和5182元·hm-2,增幅分别为59.69%和44.95%;受气候、病害影响,油稻模式年季间收益相差较大;在积温利用上,油稻模式的积温利用效率最高,比麦稻模式和休闲-水稻模式分别高9.98%和39.33%;在养分利用方面,麦稻模式的养分利用效率最低,其氮磷钾的两年平均养分平衡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模式,休闲-水稻模式的氮素利用率最高,油稻模式的磷钾利用率最高。综上,在经济效益方面,油稻模式显著低于麦稻模式,但油稻模式的有效积温利用率高,环境风险小。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是促进油稻模式发展的关键所在。此外,冬季闲田光热浪费严重,亟待筛选出适应力强、环境友好的冬季填闲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产量
积温利用率
养分利用率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生态区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长发育与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10
3
作者
钱春荣
王荣焕
+5 位作者
于洋
徐田军
宫秀杰
郝玉波
姜宇博
赵久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8,共8页
东北和华北是我国重要的两大玉米种植区域,为促进玉米品种科学布局与推广,本研究以不同熟期的9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4和2015年在哈尔滨和北京同步开展试验,研究不同热量资源下极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的生长发育进程、积温需...
东北和华北是我国重要的两大玉米种植区域,为促进玉米品种科学布局与推广,本研究以不同熟期的9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4和2015年在哈尔滨和北京同步开展试验,研究不同热量资源下极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的生长发育进程、积温需求及积温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在热量资源充沛的北京,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积温需求随熟期延长呈递增趋势,而在热量资源有限的哈尔滨,营养生长阶段积温需求随品种熟期延长而增加,而生殖生长阶段积温随熟期延长而减少,熟期较长的品种通过自我调节生殖生长阶段的热量需求,对热量资源不足做出响应与适应。在热量资源有限的哈尔滨,中早熟品种可正常成熟,同时最大限度利用热量资源,积温利用率平均92.64%,积温生产效率平均8.14 kg·hm^-2·℃^-1·d^-1,而中晚熟品种存在不能正常成熟的风险;在热量资源充沛的北京,即使中晚熟品种,其积温利用率也仅有75.50%,积温生产效率平均7.19 kg·hm^-2·℃^-1·d^-1,存在积温浪费现象;在哈尔滨地区,积温生产效率主要受播种至吐丝阶段的有效积温影响,而在北京地区,积温生产效率主要受出苗至成熟阶段的日平均气温影响。综上,东北春玉米区,为适应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需求,不宜采用积温满贯型品种过度追求积温利用率,以留出100~130℃·d有效积温空间为宜;华北春玉米区可进一步提高积温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育期
有效积温利用率
有效积温生产效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中游地区水旱复种轮作模式资源利用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滨娟
孙丹平
张颖睿
黄国勤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97-1205,共9页
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6039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D030020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4B14)资助~~
文摘
为了实现农田资源高效利用,维护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优化长江中游地区传统种植模式,本研究于2013年10月—2015年11月,以冬闲连作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水旱复种轮作模式(冬闲-早稻-晚稻→冬闲-早稻-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绿肥-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油菜-花生-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的光、温、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冬季、晚季和周年的光能利用率均比冬闲连作处理高,周年光能利用率两年间分别高8.26%~82.50%和2.63%~121.42%,其中均以"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轮作模式最高。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年有效积温利用率均高于冬闲连作模式,两年间分别高12.87%~21.26%和11.17%~25.88%,以"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轮作模式最佳。两年间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冬季、晚季和周年的水分利用率均比冬闲连作处理高,其中周年水分利用率分别高45.36%~83.50%和40.00%~118.75%,以"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轮作模式的晚季和周年水分利用率最高,"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模式的冬季水分利用率最高。两年间土地利用率均以"绿肥-早稻-晚稻"复种模式最高,平均利用率达96.11%,"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轮作模式的土地利用率表现最好。因此,各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周年光能利用率、年有效积温利用率、水分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均高于冬闲对照,其中以"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和"绿肥-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轮作模式表现较好,适宜在长江中游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长江中游地区
水旱复种轮作
种植模式
光能利用率
积温利用率
水分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
Keywords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Paddy-upland
multiple
cropping
rotation
systems
Planting
patterns
Solar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utilization
rate
Water
use
efficiency
Land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S55 [农业科学—农艺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淮地区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比较
被引量:
10
2
作者
孟宇辉
金文俊
董召荣
温永康
梁飞
丁凤磊
吴小文
宋贺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合肥市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57-336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908-02,2016YFD0300205-03)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1503121-02)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1639)
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XJDC2018211)资助
文摘
江淮地区是中国主要的二熟制耕作区,水旱轮作是该区典型种植模式。本研究依托安徽庐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试验基地,设置小麦-水稻、油菜-水稻和休闲-水稻3种种植模式,比较了2016-2018年不同模式作物周年产量、积温利用率、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麦稻模式周年平均产量比油稻模式和休闲-水稻模式分别高4018和5767 kg·hm-2;三种模式水稻季产量差异不显著,差异主要来自冬季作物,小麦平均产量是油菜的3倍以上;在经济效益上,麦稻模式的净收益最高,平均净收益比油稻模式和休闲-水稻模式分别高6246和5182元·hm-2,增幅分别为59.69%和44.95%;受气候、病害影响,油稻模式年季间收益相差较大;在积温利用上,油稻模式的积温利用效率最高,比麦稻模式和休闲-水稻模式分别高9.98%和39.33%;在养分利用方面,麦稻模式的养分利用效率最低,其氮磷钾的两年平均养分平衡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模式,休闲-水稻模式的氮素利用率最高,油稻模式的磷钾利用率最高。综上,在经济效益方面,油稻模式显著低于麦稻模式,但油稻模式的有效积温利用率高,环境风险小。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是促进油稻模式发展的关键所在。此外,冬季闲田光热浪费严重,亟待筛选出适应力强、环境友好的冬季填闲作物。
关键词
种植模式
产量
积温利用率
养分利用率
经济效益
Keywords
planting
pattern
yiel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utilization
rate
nutrient
utilization
rate
economic
benefit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生态区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长发育与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10
3
作者
钱春荣
王荣焕
于洋
徐田军
宫秀杰
郝玉波
姜宇博
赵久然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出处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8,共8页
基金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JC2017008)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ARS-02-34)
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重大项目(GA18B101)。
文摘
东北和华北是我国重要的两大玉米种植区域,为促进玉米品种科学布局与推广,本研究以不同熟期的9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4和2015年在哈尔滨和北京同步开展试验,研究不同热量资源下极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的生长发育进程、积温需求及积温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在热量资源充沛的北京,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积温需求随熟期延长呈递增趋势,而在热量资源有限的哈尔滨,营养生长阶段积温需求随品种熟期延长而增加,而生殖生长阶段积温随熟期延长而减少,熟期较长的品种通过自我调节生殖生长阶段的热量需求,对热量资源不足做出响应与适应。在热量资源有限的哈尔滨,中早熟品种可正常成熟,同时最大限度利用热量资源,积温利用率平均92.64%,积温生产效率平均8.14 kg·hm^-2·℃^-1·d^-1,而中晚熟品种存在不能正常成熟的风险;在热量资源充沛的北京,即使中晚熟品种,其积温利用率也仅有75.50%,积温生产效率平均7.19 kg·hm^-2·℃^-1·d^-1,存在积温浪费现象;在哈尔滨地区,积温生产效率主要受播种至吐丝阶段的有效积温影响,而在北京地区,积温生产效率主要受出苗至成熟阶段的日平均气温影响。综上,东北春玉米区,为适应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需求,不宜采用积温满贯型品种过度追求积温利用率,以留出100~130℃·d有效积温空间为宜;华北春玉米区可进一步提高积温利用率。
关键词
玉米
生育期
有效积温利用率
有效积温生产效率
Keywords
maize
growth
period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utilization
rate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production
efficiency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江中游地区水旱复种轮作模式资源利用率比较研究
杨滨娟
孙丹平
张颖睿
黄国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江淮地区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比较
孟宇辉
金文俊
董召荣
温永康
梁飞
丁凤磊
吴小文
宋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原文传递
3
生态区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长发育与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的影响
钱春荣
王荣焕
于洋
徐田军
宫秀杰
郝玉波
姜宇博
赵久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