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色盆地那读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彭军 郑荣才 +2 位作者 陈景山 蔡勋育 韦景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3-209,共7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 ,运用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百色盆地那读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 (A型 )、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 (B型 )、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 (C型 )等三种基本结构类...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 ,运用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百色盆地那读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 (A型 )、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 (B型 )、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 (C型 )等三种基本结构类型 ,再根据可容纳空间大小和上下两个半旋回的厚度进一步划分为七个亚类型 :即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 (A1型 ) ,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 (A2 型 ) ,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B1型 ) ,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 (B2 型 ) ,完全—近完全对称型 (C1型 ) ,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 (C2 型 ) ,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 (C3 型 )。文中详细讨论了每个基本类型和亚类型的沉积背景、叠加样式、岩性组成和沉积动力学过程 ,并指出有利储集砂体在每种类型中的发育部位。在此基础上 ,总结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变化规律和分布模式 ,指出从陆地向湖盆 ,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类型具有从A1型→A2 型→C2 型→C1型→C3 型→B1型→B2 型的变化规律 ,并简述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基准面旋回 层序分析 可容纳空间 结构类型 分布模式 那读组 百色盆地
下载PDF
层序地层研究的新思路——构造—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胡宗全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49-554,共6页
构造—层序地层研究是层序地层研究的一种新思路,其理论基础是构造对层序的发育、沉积相的空间分布和保存状况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同沉积期、沉积期前和沉积期后等不同时期,构造对层序发育的控制方式也不同:沉积期前构造对层序发... 构造—层序地层研究是层序地层研究的一种新思路,其理论基础是构造对层序的发育、沉积相的空间分布和保存状况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同沉积期、沉积期前和沉积期后等不同时期,构造对层序发育的控制方式也不同:沉积期前构造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对盆底地形和前期剩余可容空间的控制;同沉积构造主要表现为对新增可容空间的控制;沉积期后构造主要表现为对沉积物保存状况的影响。在对时代较老的、经历多旋回构造改造的地层进行层序和沉积体系的研究时,应充分考虑构造对层序的发育和保存情况的影响。在构造、成盆演化分析基础上研究层序发育及沉积相演化规律,既能体现构造与层序演化之间的成因联系,又能体现构造与沉积相展布之间的空间配置,从而使层序地层研究与储层、烃源岩、圈闭等成藏条件评价能更紧密地结合,使层序地层研究能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序地层 可容空间 沉积期前构造 同沉积期构造 沉积期后构造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横向调节带特征、成因及其区域分段作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思敏 彭仕宓 黄述旺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55-63,共9页
通过对东濮凹陷边界断层垂直位移的分期分析,反演了其生长过程,认为现今复杂的断层系是通过断层分段生长连接形成的,每个断层段控制一个半地堑单元。在此基础上识别并划分了调节构造和调节带,调节带是若干个调节构造的有规律的组合,而... 通过对东濮凹陷边界断层垂直位移的分期分析,反演了其生长过程,认为现今复杂的断层系是通过断层分段生长连接形成的,每个断层段控制一个半地堑单元。在此基础上识别并划分了调节构造和调节带,调节带是若干个调节构造的有规律的组合,而调节构造是由两条断层叠覆或大断层分段生长作用形成的。东濮凹陷发育两条横向调节带,它们由多个不同类型的调节构造组成,与东濮凹陷走向近于垂直,表现为不连续的横向凸起,控制了凹陷的分段作用,导致凹陷“南北分区”,并将凹陷分为北、中、南3个区,各区构造、沉积及石油地质特征各不相同。沿凹陷走向的不均匀伸展作用是产生横向调节带的主导因素,断层分段作用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横向调节带对凹陷构造、沉积作用及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东濮凹陷 调节带 调节构造 断层分段作用
下载PDF
临清坳陷东部新生代盆地变换构造分析及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章保 汪新文 陶国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98,共8页
伸展背景下的变换构造是指裂谷盆地中为保持区域伸展应变守恒而形成的伸展变形构造的调节体系,包括调节构造与传递构造两类,它在裂谷盆地发展过程中对伸展构造的分段(如东西分带、南北分块)活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临清坳陷东部新生代... 伸展背景下的变换构造是指裂谷盆地中为保持区域伸展应变守恒而形成的伸展变形构造的调节体系,包括调节构造与传递构造两类,它在裂谷盆地发展过程中对伸展构造的分段(如东西分带、南北分块)活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临清坳陷东部新生代盆地的变换构造类型以调节构造为主,传递构造不多见。简述了该区不同时期的变换构造类型和构造样式,并分析了变换构造对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及与油气的关系。对临清坳陷东部新生代变换构造的分析,将对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构造 调节构造 传递构造 临清坳陷 沉积环境 油气勘探 盆地
下载PDF
东濮凹陷调节构造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思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1,46,共5页
应用调节构造理论,以断层生长分析为基础,在东濮凹陷识别出3大类共13个调节构造。同向型调节构造主要分布于分段活动的兰聊断层各断层段连接处及雁列型排列的长垣断层系内各断层叠覆段,其几何形态分别表现为断鼻及与断层斜交的斜坡,起... 应用调节构造理论,以断层生长分析为基础,在东濮凹陷识别出3大类共13个调节构造。同向型调节构造主要分布于分段活动的兰聊断层各断层段连接处及雁列型排列的长垣断层系内各断层叠覆段,其几何形态分别表现为断鼻及与断层斜交的斜坡,起到分隔凹陷东部与西部洼陷带的作用;对向型调节构造主要由倾向相对的兰聊断层各断层段与长垣断层各断层(段)叠覆形成,表现为较为完整的背斜形态,是凹陷中央隆起带的组成部分;背向型调节构造发育于凹陷中央隆起带上倾向相反的断层叠覆带,表现为条形凸起,与对向平行型调节构造叠加在一起。该区调节构造主要与东西边界断层(系)在分段期的相互作用有关。调节构造作为凹陷中相对高地势带并分隔半地堑,从多个方向邻近烃源,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构造 断层分段 断层连锁 东濮凹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白振华 孙培元 孙宝才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19-22,58,6,5,共7页
通过对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深入研究,认为其主控因素主要包括基底特征、构造动力学背景、调节构造、构造变形期次和构造叠加等。乌夏断裂带油气勘探表明,构造特征对其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构造活动不但控制了油气藏的生、储、盖... 通过对乌夏断裂带构造特征深入研究,认为其主控因素主要包括基底特征、构造动力学背景、调节构造、构造变形期次和构造叠加等。乌夏断裂带油气勘探表明,构造特征对其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构造活动不但控制了油气藏的生、储、盖层发育,而且决定了不同构造区带内的油气富集程度和油气藏类型;同时,不同构造区带的构造活动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油气成藏时间及成藏期次,导致了最终的油气藏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夏断裂带 调节构造 构造变形 油气成藏
下载PDF
车镇凹陷大王北地区调节构造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熊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25,共3页
车镇凹陷大王北地区油气十分富集,复杂的地质结构和构造演化过程导致了该区圈闭类型十分丰富。通过对大王北地区构造的几何形态和演化特征分析,认为该区东部和西部的鼻状构造是埕南边界断层分段差异活动与大1断层活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车镇凹陷大王北地区油气十分富集,复杂的地质结构和构造演化过程导致了该区圈闭类型十分丰富。通过对大王北地区构造的几何形态和演化特征分析,认为该区东部和西部的鼻状构造是埕南边界断层分段差异活动与大1断层活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对向并行型调节构造。综合研究表明,调节构造一般发育在沉积中心转移部位,圈闭类型丰富,油气成藏条件良好,虽然目前研究程度较低,但仍具有极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构造 断鼻构造 油气成藏 大王北地区
下载PDF
构造反转期层序划分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机制——以松辽盆地北部晚白垩世构造反转期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树青 王英民 +2 位作者 王岩 张顺 赵波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共6页
按照盆地构造演化级别,依据不整合面和地层叠加方式的旋回变化,同时结合地震、测井等基础资料,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和明水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四方台组和明水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6个四级层序。根据松辽... 按照盆地构造演化级别,依据不整合面和地层叠加方式的旋回变化,同时结合地震、测井等基础资料,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和明水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四方台组和明水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6个四级层序。根据松辽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讨论了构造反转背景下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机制和特征,认为在构造反转背景下影响可容纳空间的主要因素有以下3种:①受挤压所导致的扭曲变形引起盆地基底局部的下沉和缓慢的沉降;②沉积物的重力差异压实导致盆地均衡失调引起基底的差异沉降;③挤压作用引起沉积物供应效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格架 可容纳空间 构造反转 变化机制
下载PDF
冀中坳陷调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劳海港 吴孔友 陈清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0年第3期294-309,共16页
利用Morley等的调节构造理论和构造几何学分析,借助地质构造图、断层垂直位移分析等,在冀中坳陷识别出5种调节带类型和7种调节带构造形式,进而探讨了它们各自出现的特定构造部位、调节作用、主要构造特点和典型实例。同向趋近型调节带... 利用Morley等的调节构造理论和构造几何学分析,借助地质构造图、断层垂直位移分析等,在冀中坳陷识别出5种调节带类型和7种调节带构造形式,进而探讨了它们各自出现的特定构造部位、调节作用、主要构造特点和典型实例。同向趋近型调节带呈现鼻状、地垒状和转换断层3种构造形式,在断层段连接处以鼻状构造形式出现,而在控凹断层连接处则以转换断层与横向凸起并存的形式出现;同向叠覆型调节带以走向斜坡形式调节应变;同向平行型调节带以翘曲的形式改造河西务潜山带。对向平行型调节带以低凸起的形式发育于雁翎地区;对向趋近型调节带以鄚州枢纽带为典型,受两期应变的调节形成了底部以断层分叉斜滑与上部呈宽阔翘弯带的双层变形系统。产生调节作用的断层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活动强度均呈现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构造特征。受调节带的影响与改造,在潜山断坡上可形成以古构造脊为优势运移通道的油气运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调节带 构造形式 构造演化 优势运移通道
下载PDF
北京市Airbnb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夏馨颖 张宏磊 +2 位作者 田原 杨怡馨 徐俐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8-76,共9页
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下的"新经济""新商业"形态,近年来蓬勃发展。Airbnb作为共享经济在住宿产业中的典型代表,已成为传统酒店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文章以2010—2019年北京市Airbnb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空间... 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下的"新经济""新商业"形态,近年来蓬勃发展。Airbnb作为共享经济在住宿产业中的典型代表,已成为传统酒店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文章以2010—2019年北京市Airbnb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空间变差函数方法对北京市Airbnb时空演变及集聚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北京市Airbnb分布的总体态势由集中、集聚趋向均衡、分散,分布的地理重心向北移动趋势显著,由城市逐渐向郊区集聚,沿交通干线向外拓展;②北京市Airbnb分布总的空间差异在不断增大,2016年以后分布的随机变异程度降低,区域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东北—西南方向上,而东南—西北方向分布的均质性较好;③城市空间结构、旅游景区发展、政策法规环境、重大节事事件等是影响北京市Airbnb时空演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bnb 共享住宿 共享经济 空间结构 时空演变 北京
原文传递
歧口凹陷隐性断裂带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维维 王伟锋 单晨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6,共8页
隐性断裂带(断裂趋势带)是指盆地沉积盖层内发育的弱变形(隐蔽性较强)构造带,属于断裂带形成演化早、中期阶段的产物,由于缺乏明显的断裂面(带)和显著的位移而难以识别。在对苏北盆地、渤海湾盆地隐性断裂带研究基础上,于歧口凹陷识别... 隐性断裂带(断裂趋势带)是指盆地沉积盖层内发育的弱变形(隐蔽性较强)构造带,属于断裂带形成演化早、中期阶段的产物,由于缺乏明显的断裂面(带)和显著的位移而难以识别。在对苏北盆地、渤海湾盆地隐性断裂带研究基础上,于歧口凹陷识别出基底断裂走滑型隐性断裂带,并分析其特征、形成机制、控藏作用等。该断裂趋势带其自南向北可以分3个区段:南段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体系直接连接构成花状构造;中段古近系的花状构造终止于沙二段,新近系仅发生挠曲变形,成为东西侧不同构造单元、南北部不同构造特征的平衡点;北段新近系发育的花状构造深部收敛于古近系的重力滑脱断层,基底断裂通过影响滑脱断层控制盖层断裂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基底断裂扭动作用主要以直接传递、调节传递、间接传递等3种方式控制影响盖层中隐性断裂带的形成。深部隐伏断裂切入基底,有利于热作用传递而促进烃源岩成熟;盖层中的隐性断裂带控制了沉积体系和隐蔽性圈闭的形成和分布;隐性断裂带的观点丰富了构造地质学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断裂带 基底断裂活动 花状构造 调节构造 滑脱构造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沉积盆地隐性断裂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伟锋 周维维 +1 位作者 单新建 刘玉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36-2243,共8页
隐性断裂带是区域或局部应力场或基底断裂活动影响下在沉积盆地盖层中产生的断裂趋势带,由于特征不明显、隐蔽性强、识别困难常常被忽略。对国内外多个沉积盆地盖层断裂系统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隐性断裂带是沉积盆地盖层常见... 隐性断裂带是区域或局部应力场或基底断裂活动影响下在沉积盆地盖层中产生的断裂趋势带,由于特征不明显、隐蔽性强、识别困难常常被忽略。对国内外多个沉积盆地盖层断裂系统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隐性断裂带是沉积盆地盖层常见的一种构造现象并且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依据组成成分分为4种类型:疏密相间,走向一致、长短不一的小断层形成的雁列构造型隐性断裂带;多个凹陷线状排列、首尾相连、侧列式展布形成的凹陷侧列型隐性断裂带;雁列式展布的多条断裂,其间由小断层或局部构造断续相连形成的断续断层型隐性断裂带;复杂构造型隐性断裂带。盆地盖层中的这些隐性断裂带没有明显的控制性主断裂存在,但依据小型断层、褶皱、凹陷、油藏等的规律性分布可以初步识别隐性断裂带的存在,结合重磁资料、地震资料以及地质和钻井资料,就可确定和预测隐性断裂带发育区。隐性断裂带具有多方面的地质意义,可以作为调节构造带调节盆地不均匀伸展活动,并分隔凹陷、隆起等构造单元,影响盆地构造格局;可以控制盆地沉积相带发育分布,影响断陷湖盆砂体的展布范围;隐性断裂带上常常形成串珠状、带状、环状油气富集带;长期活动的隐性断裂带其交汇处既是地震易发区,也是油气等矿产最易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断裂带 基底断裂 雁列式 油藏带 调节构造 震中
下载PDF
前陆盆地层序地层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刚 董树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51-59,共9页
从区域构造的观点看,同板块碰撞有关的前陆盆地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两个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一系列的造山带,而在相对稳定板块的前缘常常形成前陆盆地。由于前陆盆地的特点,使它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都十分有利,世界上前陆... 从区域构造的观点看,同板块碰撞有关的前陆盆地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两个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一系列的造山带,而在相对稳定板块的前缘常常形成前陆盆地。由于前陆盆地的特点,使它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都十分有利,世界上前陆盆地是油气最富集的一类盆地。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是将层序地层学理论应用于褶冲带和前陆盆地的一个特例,假定物源供给稳定,前陆盆地可容空间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和全球海平面变化。本文通过概括前陆盆地不同级别的地层层序、旋回及其成因,揭示造山带构造运动、盆地沉积作用和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研究前陆盆地的沉积一构造演化,提出前陆盆地的油气潜力主要取决于早期被动边缘发育程度和保存条件,"薄皮"逆掩断层带具一定油气潜力,具有多种类型油气圈闭,以及盆地晚期的前缘沉积有利于早期沉积的埋藏、成熟和保存等四项前陆盆地与油气关系的结论和认识,为油气资源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层序地层学 油气 可容纳空间 构造
下载PDF
基于不同爆炸风险水平的FPSO生活楼抗爆结构设计
14
作者 张延昌 陈刚 +1 位作者 汤雅敏 刘昆 《船舶》 2023年第5期57-66,共10页
油气爆炸是海洋平台主要风险之一,基于爆炸风险的结构设计是设计技术发展趋势。该文梳理风险分析相关的技术法规、规范,总结了爆炸风险评估流程、结构抗爆性能评估方法及流程;以某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 油气爆炸是海洋平台主要风险之一,基于爆炸风险的结构设计是设计技术发展趋势。该文梳理风险分析相关的技术法规、规范,总结了爆炸风险评估流程、结构抗爆性能评估方法及流程;以某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unit,FPSO)海洋平台生活楼为依托对象,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开展了筛选分析、强度水平分析和塑性水平分析,完成基于爆炸风险的生活楼结构性能评估;基于功能性、作业、生命安全这3个性能水平,开展不同爆炸风险水平的结构设计,得到满足各性能水平衡准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 生活楼结构 爆炸风险设计 性能设计水平 抗爆性能
下载PDF
河西务构造带调节构造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劳海港 吴孔友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4期30-32,共3页
运用断层垂直位移的方法分析河西务东储断层(系)发育历史,确定了河西务东储断层(系)各个断层段在空间上的构造展布。河西务东储断层(系)内部南段(别古庄断层)、中段(大北尹断层)和北段(河西务断层)在空间上是以同向叠覆型... 运用断层垂直位移的方法分析河西务东储断层(系)发育历史,确定了河西务东储断层(系)各个断层段在空间上的构造展布。河西务东储断层(系)内部南段(别古庄断层)、中段(大北尹断层)和北段(河西务断层)在空间上是以同向叠覆型调节构造来调节各段之间的伸展应力不均衡。在河西务潜山构造带上调节构造的存在是南北分块的动因,以断棱上的走向斜坡、斜坡上的构造翘曲和平移断层为分界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务构造带 调节构造 断层分段性
下载PDF
Two Types of Strike-Slip and Transtensional Intrabasinal Structures Controlling Sandbodies in Yitong Graben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家豪 陈红汉 +2 位作者 王华 江涛 苗红波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16-325,共10页
Recently,the researches on structure controls on sandbodies have provided 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petroleum reservoirs.The Yitong(伊通) graben is situated in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the Tan-Lu(郯-庐) fault sys... Recently,the researches on structure controls on sandbodies have provided 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petroleum reservoirs.The Yitong(伊通) graben is situated in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the Tan-Lu(郯-庐) fault system in eastern China.It was characterized by dual properties of strike-slip and extension in Cenozoic.Two types of intrabasinal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oblique fault and trans-verse uplift in the graben.The oblique faults arranged en echelon in plain and locally presented nega-tive rosette structures on seismic profile,so they were closely derived from strike-slip movement of the northwestern boundary faults.Moreover,these oblique faults were divided to five zones.The three transverse uplifts,located corresponding to flattened southeast boundary faults,were mainly originated by displacement-gradient folding due to segmental extensional activities of southeast boundary faults.The large-scale sandbodies of subaqueous fan facies and fan delta facies had developed at the two types of intrabasinal structure zone.Based on analyzing the seismic facies,logging facies and seismic attrib-ute extractions,and on discovering many incised valleys at the oblique fault zones,the two types of in-trabasinal structures were revealed to have conducted drainage entering basin and further dispersing,and to have consequently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sandbo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tong graben transtensional structure oblique fault accommodation zone.
原文传递
白庙气田变换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勇 钟建华 +1 位作者 陈昊 黄新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3-36,共4页
白庙气田位于东濮凹陷东部兰聊断裂带下降盘中段,为兰聊断裂和杜寨断层共同控制的一个继承性半背斜。应用变换构造理论,识别出白庙气田发育有3种类型变换构造,变换构造类型以调节构造为主,传递构造少见且规模较小。受变换构造控制,该地... 白庙气田位于东濮凹陷东部兰聊断裂带下降盘中段,为兰聊断裂和杜寨断层共同控制的一个继承性半背斜。应用变换构造理论,识别出白庙气田发育有3种类型变换构造,变换构造类型以调节构造为主,传递构造少见且规模较小。受变换构造控制,该地区主要发育粗粒的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浊积扇沉积。变换构造产生地层、构造及岩性圈闭,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场所,影响着该区油气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斜 变换构造 调节构造 传递构造 冲积扇 扇三角洲 白庙气田
下载PDF
伸展区调节构造的类型及其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绍臣 谭兆宾 +1 位作者 罗鹏飞 刘宝成 《中州煤炭》 2015年第8期112-115,共4页
对调节构造的涵义、类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案,将将调节构造分为变(或转)换断层和传递带2大类,并依据其对构造单元的控制作用进行级次划分;而传递带按形态又可分为"凸起、斜坡、地垒、地堑、断阶"5种类型。依据... 对调节构造的涵义、类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案,将将调节构造分为变(或转)换断层和传递带2大类,并依据其对构造单元的控制作用进行级次划分;而传递带按形态又可分为"凸起、斜坡、地垒、地堑、断阶"5种类型。依据海拉尔盆地的实际资料,详细分析了变换断层和传递带的特征及其鉴定标志;探讨了调节构造的成因,认为盆地基底结构的差异可能是一、二级调节构造形成的主要因素;最后分析了调节构造与油气的关系。该研究成果对伸展盆地构造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区 调节构造 变换断层 传递带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东非裂谷系西支构造样式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19
作者 陈曦 温志新 +2 位作者 张光亚 王兆明 宋成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7-415,共9页
基于东非裂谷系西支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对比研究,发现该生长型裂谷盆地受基底属性影响,主要发育陡断面地堑型盆地结构,沿边界主控断裂走向发育背离型和接近型两类主要调节构造,沿边界主控断裂倾向主要发育地垒式和地堑式两类调节构造... 基于东非裂谷系西支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对比研究,发现该生长型裂谷盆地受基底属性影响,主要发育陡断面地堑型盆地结构,沿边界主控断裂走向发育背离型和接近型两类主要调节构造,沿边界主控断裂倾向主要发育地垒式和地堑式两类调节构造。构造样式控制了主要成藏条件:陡断面地堑式裂谷能够形成沉积范围广、厚度大的湖相优质烃源岩;裂谷间走向调节构造属于一级调节带,控制长轴辫状河三角洲的展布;裂谷内错断的边界断裂带属于次级走向调节构造,控制中小型扇三角州的发育。倾向调节构造形成的断鼻、断块圈闭,为该类盆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裂谷系西支 生长型裂谷盆地 盆地结构 调节构造 成藏条件
下载PDF
适应清洁能源消纳的配电网直接负荷控制模型与仿真 被引量:20
20
作者 艾欣 赵阅群 周树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4234-4243,共10页
研究配电网中直接负荷控制技术及其改变集中式热力学可控负荷的温度设定点来控制负荷功率的方法。建立以双耦合偏微分方程组为基础的热力学可控负荷传输动态模型,通过有限差分近似为面向控制的有限维状态空间模型。提出适应出力不确定... 研究配电网中直接负荷控制技术及其改变集中式热力学可控负荷的温度设定点来控制负荷功率的方法。建立以双耦合偏微分方程组为基础的热力学可控负荷传输动态模型,通过有限差分近似为面向控制的有限维状态空间模型。提出适应出力不确定性的清洁能源滑模变结构功率跟踪控制策略,利用李亚普诺夫稳定理论验证其收敛性。在小型配电网中,对1 000个制冷空调负荷进行仿真,功率跟踪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跟踪风电功率消纳目标,温度设定点控制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用户可接受百分比达到90%以上。该方法可为需求侧响应负荷在清洁能源消纳的应用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负荷控制 需求响应 清洁能源消纳 滑模变结构控制 热力学可控负荷 配电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