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地区成人下颌骨副孔解剖位置的CBCT研究
1
作者 王艳 冯添 +2 位作者 郭涛 贾寅富 黄旭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68-72,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对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成年人下颌骨副孔解剖位置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00例维吾尔族和汉族成年人CBCT影像资料,对下颌... 目的:应用锥形束CT对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成年人下颌骨副孔解剖位置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00例维吾尔族和汉族成年人CBCT影像资料,对下颌骨进行分区,获得各副孔的相应位置、直径及其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分析性别、民族、年龄与副孔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300例成年人的影像中共找出1361个副孔,维吾尔族686个,汉族675个,副孔发生率100%,人均(4.54±1.58)个。在舌侧前部发生率最高,维吾尔族为85.7%,汉族为81.9%,副孔的发生与性别、民族、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副孔的直径为(0.79±0.23)mm,汉族为(0.70±0.19)mm,维吾尔族中副孔直径≥1 mm占15.74%,汉族中副孔直径≥1 mm占13.48%,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维吾尔族副孔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为(12.65±9.35)mm,汉族为(13.15±8.0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在副孔高发的舌侧前部区域,颏嵴上和颏嵴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成年人群中均存在副孔现象,术前应仔细核对CBCT影像,术中避免损伤副孔结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下颌骨 副孔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下颌骨内侧面下颌副孔的位置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效杰 李宏革 姚万才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317-318,共2页
目的 研究下颌副孔的位置 ,探讨肿瘤细胞向下颌骨播散的可能途径。方法 应用大体解剖方法对 82例下颌骨内侧面下颌副孔的位置进行研究并统计分析。结果 各标本之间副孔数差异很大 ,下颌副孔冠状区出现率为 5 7 3 2 %、切迹区 71 95 ... 目的 研究下颌副孔的位置 ,探讨肿瘤细胞向下颌骨播散的可能途径。方法 应用大体解剖方法对 82例下颌骨内侧面下颌副孔的位置进行研究并统计分析。结果 各标本之间副孔数差异很大 ,下颌副孔冠状区出现率为 5 7 3 2 %、切迹区 71 95 %、髁区 5 7 3 2 % ,上、中、下区出现率分别为 73 17% ;73 17%和98 78%。结论 下颌骨内侧面下颌副孔为口腔内肿瘤细胞播散到下颌骨的途径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内侧面 副孔
下载PDF
下颌骨舌侧孔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永静 陈志方 +1 位作者 张薇 陈威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23期2278-2282,共5页
下颌骨颊舌侧存在许多小孔,除下颌孔、颏孔以及牙槽窝以外的开孔称为副孔,其中位于下颌骨舌侧面的副孔称其为下颌舌侧孔。下颌舌侧孔有丰富的血供,而下颌骨舌侧孔延伸形成的管道内可有神经、血管分支穿过。以往学者将颏孔前区称为“种... 下颌骨颊舌侧存在许多小孔,除下颌孔、颏孔以及牙槽窝以外的开孔称为副孔,其中位于下颌骨舌侧面的副孔称其为下颌舌侧孔。下颌舌侧孔有丰富的血供,而下颌骨舌侧孔延伸形成的管道内可有神经、血管分支穿过。以往学者将颏孔前区称为“种植安全区”,认为在此区域的手术风险低,但是后来部分文献报道种植术中或术后出现血肿,甚至引起窒息的病例,追踪血肿来源时该解剖结构的存在才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下颌骨存在数量不等的舌侧孔,其中正中联合区及前磨牙区检出率较高。下颌舌侧孔解剖位置变异大,在相关种植手术、正颌外科手术中有重要临床意义,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许多医生往往忽视其重要性。本文对该结构的特点作一综述,望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并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舌侧孔 副孔
下载PDF
下颌骨外侧面下颌副孔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姚 波 李宏革 +1 位作者 苑清和 宋 丹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向下颌骨播散途径。方法 对82例下颌骨外侧面下颌副孔进行研究并统计分析。结果 各标本之间下颌副孔数差异很大。冠区下颌副孔出现率为23.17%;切迹区32.93%;髁区 37.80%。上区、中区和下区出现率分别为62.20%,62.2...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向下颌骨播散途径。方法 对82例下颌骨外侧面下颌副孔进行研究并统计分析。结果 各标本之间下颌副孔数差异很大。冠区下颌副孔出现率为23.17%;切迹区32.93%;髁区 37.80%。上区、中区和下区出现率分别为62.20%,62.20和53.66%。结论 下颌副孔为肿瘤细胞播散到下颌骨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外侧面 副孔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上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孔形态观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郑佳平 史春丽 +2 位作者 郑佳安 杜启涛 邱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7期391-394,共4页
目的: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 CAP)手术切除根尖的根尖孔形态特征。方法:临床上收集慢性根尖周炎手术切除根尖117例,包括上颌中切牙44例,上颌侧切牙61例,上颌尖牙12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根尖孔封闭... 目的: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 CAP)手术切除根尖的根尖孔形态特征。方法:临床上收集慢性根尖周炎手术切除根尖117例,包括上颌中切牙44例,上颌侧切牙61例,上颌尖牙12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根尖孔封闭效果,计数侧副根尖孔的数量并测量根尖孔面积。结果: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平均根尖孔封闭效果分别为(67.23±17.66)%、(61.28±18.69)%、(59.94±14.5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平均侧副孔数量分别为(1.7±2.1)个、(1.4±1.8)个、(0.9±1.0)个,侧副孔出现率分别为72.7%、68.9%、58.3%;根尖孔面积分别为(0.136±0.091)mm~2、(0.091±0.036)mm~2、(0.101±0.020)mm~2。结论:根尖孔封闭效果不佳、侧副孔数目多以及根尖孔面积增大是影响慢性根尖周炎治疗效果的因素,对根尖孔形态和结构的观察有助于优化并提高根管治疗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 难治性根尖周炎 侧副孔 根尖封闭 生理性根尖孔
原文传递
下颌舌骨神经与下颌切牙阻滞不全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楚树敏 吴爱群 +1 位作者 李寄云 聂正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3年第2期97-99,共3页
在30例成人头颈矢状断标本上对下颌舌骨神经和舌神经进行的解剖观测发现:下颌舌骨神经自下牙槽神经分支的高度、毗邻及该两神经在下颌孔处的水平距离,均有明显的变异;并发现舌神经在舌侧沟内有交通支与下颌舌骨神经相连。观察了150例下... 在30例成人头颈矢状断标本上对下颌舌骨神经和舌神经进行的解剖观测发现:下颌舌骨神经自下牙槽神经分支的高度、毗邻及该两神经在下颌孔处的水平距离,均有明显的变异;并发现舌神经在舌侧沟内有交通支与下颌舌骨神经相连。观察了150例下颌骨颏后副孔分布的情况。结果提示下颌舌骨神经的这些变异可能是下颌切牙阻滞不全的解部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牙槽神经 下颌舌骨神经 舌神经 下颌副孔 阻滞麻醉
下载PDF
四川成年人群下颌骨体副孔解剖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阙帆 王忠朝 +3 位作者 李明霞 蒋青 张瑞 范丽苑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通过对下颌骨前部区域舌侧副孔数目与位置以及其与牙槽嵴顶距离的统计,得到不同年龄、性别受试者下颌骨副孔发生情况,为临床口腔手术安全操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名符合条件的患者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 目的通过对下颌骨前部区域舌侧副孔数目与位置以及其与牙槽嵴顶距离的统计,得到不同年龄、性别受试者下颌骨副孔发生情况,为临床口腔手术安全操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名符合条件的患者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资料,获取各副孔数目和位置及其到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等数据,按性别及年龄分组,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性别、年龄与副孔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1)四川地区成人下颌骨副孔发生率为96.5%;(2)男女受试者下颌骨副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706>0.05);(3)不同年龄组受试者下颌骨副孔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1)并且呈负相关(r=-0.307);(4)随着年龄增长,下颌骨正中区和左、右侧区域副孔到牙槽嵴顶平均距离均减小。结论四川地区成年人群中多数人存在下颌骨副孔现象,且数目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男女间副孔数目无明显差异。临床医生应注意在进行相关区域手术时的常规CBCT检查,防止损伤副孔内的小动脉及神经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舌侧副孔 锥形束CT
下载PDF
锥形束CT对83例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位置测量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朝 徐淑兰 +3 位作者 周磊 姚钟雄 杨烁 钟丹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究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为种植及植骨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3名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对其双侧下颌神经管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下颌神经管到下颌骨颊侧壁的距离为(5.32±1.29)^(7.24... 目的:探究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为种植及植骨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3名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对其双侧下颌神经管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下颌神经管到下颌骨颊侧壁的距离为(5.32±1.29)^(7.24±1.29)mm,到下颌骨舌侧壁的平均距离为(3.43±0.99)^(3.93±1.17)mm,到下颌骨下缘的平均距离为(8.81±1.90)^(10.02±2.19)mm,内径的平均值为(2.27±0.44)^(2.61±0.40)mm。男性与女性在下颌管距下颌骨颊侧壁、下颌下缘以及下颌骨内径的平均值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襻的出现率是70.9%,长度为(2.76±1.14)mm。下颌管分支的出现率为10.84%,长度为(10.72±5.29)mm。结论:中国人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位置变异较大,前襻和下颌管分支在下颌骨中发生率较高,植骨及种植手术前应仔细检查,减小神经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神经 锥形束CT 下颌神经管 前襻 下颌管分支
下载PDF
江西成年人群下颌骨体副孔解剖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柯星 李博涵 +1 位作者 陈林林 姜新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7-612,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测江西成年人群下颌骨体副孔的分布位置,为临床安全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份江西成年人的CBCT资料,按年龄分为4组,每组男女比例相等。描述下颌骨前牙、前磨牙和磨牙各区域的副孔数目和分布位置,分析年龄、...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测江西成年人群下颌骨体副孔的分布位置,为临床安全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份江西成年人的CBCT资料,按年龄分为4组,每组男女比例相等。描述下颌骨前牙、前磨牙和磨牙各区域的副孔数目和分布位置,分析年龄、性别和左右侧因素与副孔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下颌骨体副孔共1 123个,人均(5.62±2.10)个。副孔发生率自近中区域向远中降低,舌侧副孔发生率高于颊侧,男女性副孔数目无差异(P=0.195),年龄与副孔数目呈负相关(rs=-0.301)。下颌骨体三处副孔高频区域为:正中联合部(98.0%),中、侧切牙牙槽突舌侧(88.0%),前磨牙区的低位(55.0%)。结论下颌骨副孔每人均会出现,临床需留意避免损伤副孔内容物而引起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副孔 锥形束CT 下颌解剖
下载PDF
颈静脉孔骨桥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任国良 姚友生 姚作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1-33,T002,共4页
在325只成人干颅骨上对颈静脉孔骨桥进行了观察,仔细解剖观察了65具(130例)成人尸体颅骨颈静脉孔中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颈静脉孔骨桥可分2型:I 型:骨桥由颞骨颈静脉孔内棘与位于舌下神经管上方的枕骨颈静脉孔内突相接而成, 占21.5%。... 在325只成人干颅骨上对颈静脉孔骨桥进行了观察,仔细解剖观察了65具(130例)成人尸体颅骨颈静脉孔中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颈静脉孔骨桥可分2型:I 型:骨桥由颞骨颈静脉孔内棘与位于舌下神经管上方的枕骨颈静脉孔内突相接而成, 占21.5%。Ⅱ 型:骨桥由颞骨颈静脉孔内棘与位于舌下神经管后方的枕骨颈静脉内孔突相连而成,占3.7%。对颈静脉孔有关结构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 骨桥 副颅孔 颅骨
下载PDF
锥形束CT对下颌骨颏孔形态及位置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松 吕成奇 邹德荣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对患者下颌骨颏孔进行形态、位置及测量分析,为颏孔区手术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的230个颏孔区CBCT图像,对颏孔区的...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对患者下颌骨颏孔进行形态、位置及测量分析,为颏孔区手术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的230个颏孔区CBCT图像,对颏孔区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颏神经管在下颌骨体内走形形态多样,颏孔多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方(83.91%),副颏孔的发生率为0.43%,位于下颌第一磨牙根方,颏孔下方及远中。颏孔至牙槽嵴顶、下颌骨下缘及下颌前磨牙根尖的垂直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12.53±2.73mm、9.63±1.20mm及9.24±1.96mm。结论颏孔多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方,可能存在副颏孔,颏孔区手术时应予以重视,避免损伤颏神经及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颏孔 副颏孔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地区200例成人颏孔区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月红 赵珍 +4 位作者 贾俊 李兆阳 祖丽胡马尔·努尔艾合买提 迪丽菲热·吐尔洪 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95-98,共4页
目的:通过观测乌鲁木齐地区200例成人锥形束CT(Cone bean Computer Tomography)图像,获取颏孔区的解剖学数据,为该区域种植手术及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例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的CBCT图像,由两名专业... 目的:通过观测乌鲁木齐地区200例成人锥形束CT(Cone bean Computer Tomography)图像,获取颏孔区的解剖学数据,为该区域种植手术及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例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的CBCT图像,由两名专业的口腔医生对颏孔的位置、大小、颏孔的角度、颏孔上缘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及副颏孔的发生率等进行观测,所得数据导入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观察对象均显示颏孔,颏孔位置53.5%位于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间,31.3%位于第二前磨牙根方,男性颏孔横径为(3.41±0.54)mm,纵径为(2.72±0.46)mm,女性颏孔横径为(3.11±0.43)mm,纵径为(2.49±0.49)mm,左侧颏孔的平均角度为(45.1±10.05)°,右侧颏孔的平均角度为(43.8±7.9)°,颏孔上缘到牙槽嵴顶的距离(14.19±1.46)mm,副颏孔的发生率7.5%。结论:乌鲁木齐地区成人颏孔位置有差异,副颏孔的发生率较高,在进行该区域手术时,术前应拍摄CBCT进行仔细观测,对减少术中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确保该区域的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孔 副颏孔 颏孔区 锥形束CT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的颏孔区解剖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哲欣 陈雅萍 +1 位作者 崔啸尘 杨威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79-186,共8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对颏孔区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及分析,为临床颏部手术的术前规划及安全实施提供详细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90例患者(580侧下颌骨)的影像学资...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对颏孔区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及分析,为临床颏部手术的术前规划及安全实施提供详细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90例患者(580侧下颌骨)的影像学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性别及各年龄段患者的颏孔位置、横径、纵径、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MF-MLB),下牙槽神经前襻的发生率、长度,副颏孔的发生率、位置分类、横径、纵径、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AMF-MLB)及其中心至颏孔中心距离(MF-AMF),侧方舌侧孔的发生率、纵径、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LLF-MLB)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1)580侧下颌骨中能精确定位553个颏孔,71.07%(393/553)位于第二前磨牙根尖区;其中,男性患者颏孔的横径、纵径及MF-MLB均大于女性患者,50~59岁和≥60岁患者的MFMLB大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237例患者存在下牙槽神经前襻(392个),其发生率为81.7%(237/290),其长度为(3.3±0.6)mm;其中,男性患者下牙槽神经前襻发生率及长度均大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各年龄段患者下牙槽神经前襻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1例患者存在副颏孔(38个),其发生率为10.7%(31/290),第Ⅲ类副颏孔占比最大为44.7%(17/38);副颏孔的横径、纵径分别为(1.3±0.3)、(1.2±0.2)mm,AMF-MLB、MF-AMF分别为(15.3±2.2)、(4.9±0.9)mm;不同性别及各年龄段患者的副颏孔发生率及各项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202例患者存在侧方舌侧孔(320个),其发生率为69.7%(202/290),侧方舌侧孔纵径为(0.8±0.2)mm,LLF-MLB为(7.2±1.2)mm;其中,男性患者LLF-MLB大于女性患者,50~59岁患者侧方舌侧孔纵径小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颏孔区下牙槽神经前襻和侧方舌侧孔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均有较大的解剖结构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孔 下牙槽神经前襻 副颏孔 侧方舌侧孔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四川籍人群副颏孔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旭 梁星 +3 位作者 张利 文才 赵颖 赖穗萍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1-695,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观测四川籍人群副颏孔(AMF)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颏孔(MF)区种植手术及颏部外科手术等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调取890例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患者的CBCT资料,由一名专业口腔医生对AMF的发生率、直径、同侧MF...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观测四川籍人群副颏孔(AMF)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颏孔(MF)区种植手术及颏部外科手术等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调取890例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患者的CBCT资料,由一名专业口腔医生对AMF的发生率、直径、同侧MF直径、与同侧MF的直径比例、中心距离、相对位置及与相邻牙的相对位置等进行观察测量。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川籍人群AMF的发生率为6.63%,AMF及同侧MF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65±0.25)mm和(3.84±0.64)mm,AMF与同侧MF的平均直径比例为0.4±0.1,AMF与同侧MF的中心距离平均为(5.45±0.85)mm。AMF与相邻解剖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异较大,多位于同侧MF的后下位和前上位,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结论四川籍人群AMF的发生率较高,平均直径为1.65 mm,与同侧MF及相邻牙的相对位置多样。临床进行MF区种植手术及颏部外科手术时应注意AMF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颏孔 颏孔 解剖学变异
下载PDF
下颌副颏孔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婷婷 唐尤超 王远勤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6期98-100,共3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副颏孔,分析其发生率、部位及分布规律。方法选取500例(男261例,女239例)CBCT影像回顾性分析。观察副颏孔的发生率及解剖特征,并测量副颏孔直径、颏孔与副颏孔之间距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1000侧)患者...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副颏孔,分析其发生率、部位及分布规律。方法选取500例(男261例,女239例)CBCT影像回顾性分析。观察副颏孔的发生率及解剖特征,并测量副颏孔直径、颏孔与副颏孔之间距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1000侧)患者中,39例(7.8%)41侧(4.1%)观察到副颏孔,1例一侧发现2个副颏孔,发生率无性别差异。副颏孔常见于下颌第二前磨牙下方,直径为(1.28±0.42)mm,男性副颏孔直径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颏孔与颏孔之间的距离为(3.36±1.54)mm,与副颏孔直径无相关性。结论经CBCT观察副颏孔有较高的发生率,临床医生在下颌颏孔区进行各种手术应注意这一解剖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孔 副颏孔 锥形束CT 解剖学 放射影像学
下载PDF
副下颌孔及周围骨孔的应用解剖
16
作者 秦泗佳 王玉萌 +4 位作者 刘玥彤 王新刚 张佳 张军峰 刘昌奎 《解剖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研究副下颌孔及下颌孔与周围解剖结构间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的同时丰富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200例成人干燥下颌骨,观察副下颌孔和无名孔的数量,用游标卡尺等测量最大副下颌孔内侧最低点和下颌孔内侧最低点到髁突内极、喙突尖... 目的研究副下颌孔及下颌孔与周围解剖结构间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的同时丰富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200例成人干燥下颌骨,观察副下颌孔和无名孔的数量,用游标卡尺等测量最大副下颌孔内侧最低点和下颌孔内侧最低点到髁突内极、喙突尖端、下颌切迹最低点、下颌小舌尖、颏棘、下颌角、下颌角前切迹、下颌最后一颗磨牙远中中点的距离及下颌骨后缘的水平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副下颌孔出现率为30.75%,双侧同时出现多见;无名孔多为(13.51±3.98)个,主要位于下颌孔与下颌切迹水平之间;最大副下颌孔内面最下点到髁突内极、喙突尖端、下颌切迹最低点、下颌小舌尖、颏棘、下颌角、下颌角前切迹、下颌最后一颗磨牙远中中点的距离及下颌骨后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33.70±3.67)mm、(37.13±4.44)mm、(20.13±3.59)mm、(7.58±2.05)mm、(74.93±4.55)mm、(26.69±5.36)mm、(31.57±4.77)mm、(25.40±4.96)mm、(11.09±2.85)mm。下颌孔内面最下点到髁突内极、喙突尖端、下颌切迹最低点、下颌小舌尖、颏棘、下颌角、下颌角前切迹、下颌最后一颗磨牙远中中点的距离及下颌骨后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39.59±3.80)mm、(39.94±4.23)mm、(24.92±3.20)mm、(9.21±2.11)mm、(68.61±4.39)mm、(23.26±3.88)mm、(26.76±3.79)mm、(20.82±4.46)mm、(15.28±2.22)mm。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左、右两侧各个数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下颌孔和无名孔出现率高,明确副下颌孔及下颌孔与周围解剖结构间的关系,丰富了解剖学资料,为临床手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下颌孔 下颌孔 无名孔 下颌切迹 应用解剖
下载PDF
Accessory Mental Foramen Misdiagnosed as Radiolucent Tumour by Conventional Dental Radiography
17
作者 Shoko Gamoh Yui Mori +5 位作者 Michiko Nakatsuka Hironori Akiyama Yumiko Ogawa Yasutomo Iwai Shosuke Morita Kimishige Shimizutani 《Ope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The mental foramen is an important landmark for identifying the mental nerve, and the accessory mental foramen is a rare anatomical variat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use of computed tomo- graphy (CT) to detect an ... The mental foramen is an important landmark for identifying the mental nerve, and the accessory mental foramen is a rare anatomical variat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use of computed tomo- graphy (CT) to detect an accessory mental foramen that was initially misdiagnosed as a radiolu- cent tumour in the right premolar region of a 39-year-old woman by panoramic radiography. The case suggests that preoperative CT should be performed to detect any anatomical variations. This knowledge would help in diagnosis, preoperative planning and prevention of intraoperative nerve or vascular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essory Mental foramen MANDIBULAR Nerve PANORAMIC RADI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