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优化模型的城市公交网络布局研究
1
作者 杨潇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1年第11期6-9,14,共5页
针对优化规划城市公交线路网络布局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公交线路可达性为原则并基于蚁群算法的城市公交路线网络布局优化模型。首先将公交线路分为快线、普线和支线,分别建立目标函数模型及约束条件,然后引入蚁群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求解... 针对优化规划城市公交线路网络布局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公交线路可达性为原则并基于蚁群算法的城市公交路线网络布局优化模型。首先将公交线路分为快线、普线和支线,分别建立目标函数模型及约束条件,然后引入蚁群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求解,最后利用实例对以上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优化能力,可实现不同层面线路的优化。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以此提高了线路的可达性,更好地提升了公交企业的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算法 可达性 公交线路网
原文传递
影响视障者访问公共图书馆网站的因素研究——基于LibQUAL+^(TM)模式的视障用户体验 被引量:8
2
作者 方洁 邱慧芳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6-75,共10页
[目的/意义]研究影响视障者访问公共图书馆网站的因素,并针对网站信息无障碍的设计提出具体建议和优秀范例,为图书馆网站更好地服务视障者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首先,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从文献中整理出本研究参考的17项无障碍... [目的/意义]研究影响视障者访问公共图书馆网站的因素,并针对网站信息无障碍的设计提出具体建议和优秀范例,为图书馆网站更好地服务视障者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首先,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从文献中整理出本研究参考的17项无障碍设计原则;其次,选择百度排名靠前的5家国内公共图书馆,邀请5位视障者利用读屏软件访问其网站并完成一系列任务,获知结果和总体评价;再次,参照Lib QUAL+^(TM)模式,针对17项设计原则设计调查问卷,让视障者对5家公共图书馆网站的各项服务进行评分。[结果/结论]通过对视障者的评价及评分进行综合分析,发现5家国内公共图书馆网站提供的信息服务离读者认为理想的服务水平还有差距,并从网站资源与网站操作两方面探讨影响视障者访问网站的因素,同时列举出国外优秀公共图书馆网站范例。最后,针对国内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无障碍的设计提出加强网站首页的营销功能等10项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障者 信息无障碍 公共图书馆网站 残疾人服务
原文传递
科大讯飞无障碍建设案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振 吕旭 王玮 《建设科技》 2019年第13期85-87,共3页
通过语音技术在实际场景应用,降低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障碍。通过真实应用场景分析、解决方案设计、解决方案真实案例等方面全面介绍语音技术在降低信息障碍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效降低因跨语种、民族语言不通、方言、听障等原因造成的信息障... 通过语音技术在实际场景应用,降低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障碍。通过真实应用场景分析、解决方案设计、解决方案真实案例等方面全面介绍语音技术在降低信息障碍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效降低因跨语种、民族语言不通、方言、听障等原因造成的信息障碍,并介绍了科大讯飞在语音助力无障碍建设的公益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技术 信息交流 信息无障碍 无障碍公益
下载PDF
公共部门信息质量管理的基本问题研究
4
作者 王佩 孙建文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6年第2期86-93,共8页
通过解析公共部门信息的固有特征和时代特点,梳理了信息质量的内容与管理原则,并将二者相结合阐述公共部门信息质量管理的意义和手段、对公共部门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产生的指导意义。针对公共部门信息的开放和大规模特征、结合信息的规格... 通过解析公共部门信息的固有特征和时代特点,梳理了信息质量的内容与管理原则,并将二者相结合阐述公共部门信息质量管理的意义和手段、对公共部门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产生的指导意义。针对公共部门信息的开放和大规模特征、结合信息的规格质量和用户满意程度指标,提出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方针能够有效提升公共部门信息的使用度和获取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部门信息 信息质量 质量管理 公共信息获取 公共信息利用
下载PDF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公众文化获得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9
5
作者 戴艳清 李梅梅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13,共11页
【目的/意义】探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文化获得感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揭示文化获得感认知机制的个体差异。【方法/过程】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社会认知理论的三元交互模型,引入社会心态、公众参与变量,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目的/意义】探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文化获得感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揭示文化获得感认知机制的个体差异。【方法/过程】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社会认知理论的三元交互模型,引入社会心态、公众参与变量,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公众文化获得感的作用机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827份有效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文化获得感具有正向影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文化获得感的直接预测效应及对社会心态的中介效应均会受到公众参与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 文化获得感 社会心态 公众参与
原文传递
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个人社会资本与居民心理健康——基于北京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洁晶 朱巍 刘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7,共10页
利用2018年来自北京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个人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新市民的影响更突出。个人社会资本中密切交往的网... 利用2018年来自北京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个人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新市民的影响更突出。个人社会资本中密切交往的网络规模、从社会网络中获取经济支持两个维度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在新市民和本地市民群体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个人社会资本能够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对心理健康的正向影响。本文验证了社会生态学的健康促进模型的相关假设,即外部环境特征和个人社会资本相互嵌套共同影响个人健康水平。鉴于此,健康城市规划需兼顾"硬件"与"软件"层面,既要构建公平正义的空间环境,还需加强社会资本和社会组织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 社会资本 心理健康 新市民 北京
原文传递
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可达性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公共交通评价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广坤 胡英盛 吕圣东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4-69,共6页
黄浦江两岸地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的滨江公共空间,如何便捷、多样地抵达滨江公共空间是其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的重要评价指标。将该评价指标定义为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指居民利用滨江公共交通系统(常规公交)抵达滨江公共空间的便捷性和多样... 黄浦江两岸地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的滨江公共空间,如何便捷、多样地抵达滨江公共空间是其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的重要评价指标。将该评价指标定义为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指居民利用滨江公共交通系统(常规公交)抵达滨江公共空间的便捷性和多样性程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虹口区和徐汇区的滨江公共空间为例,构建了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模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与计算机编程语言(Python)对现状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评价,并提出优化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的算法和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共空间可达性 社会网络分析 优化算法 公共交通
下载PDF
南京都市区就业空间结构演变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晖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5-154,共10页
就业空间结构是解读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维度。基于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第二次与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采用贝叶斯克里金地统计、空间自相关、非参数局部加权回归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索南京都市区就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就业... 就业空间结构是解读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维度。基于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第二次与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采用贝叶斯克里金地统计、空间自相关、非参数局部加权回归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索南京都市区就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就业中心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1-2013年,就业机会持续从都市区核心向郊区扩散,但接近半数的就业岗位仍然集中在各个就业中心,就业密度全局莫兰指数(总体集聚程度)变大(增强),"分散中的集聚"是南京都市区就业地理格局的主要特征。②制造业主导型中心始终是就业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2008-2013年服务业主导型次中心的显著增多以及主中心的崛起预示着服务经济塑造就业中心的力量愈发突显。③就业次中心更倾向于出现在中心城区内的新城与副城极核、建成环境特别是公共交通可达性优良且产业/经济基础较好的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空间结构 就业中心 南京都市区 制造业 服务业 公共交通可达性
原文传递
公共服务可达性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8
9
作者 于洋航 陈志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37,共10页
公共服务可达性是公民个体对公共服务接触难易程度的主观感受和心理评价,反映了公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表现的总体认知。综合政治信任的制度主义和文化主义视角,以"绩效悖论"作为问题导向,运用亚洲民主动态调查(Asian Baromet... 公共服务可达性是公民个体对公共服务接触难易程度的主观感受和心理评价,反映了公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表现的总体认知。综合政治信任的制度主义和文化主义视角,以"绩效悖论"作为问题导向,运用亚洲民主动态调查(Asian Barometer Survey)的大样本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和分层回归分析,对我国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可达性和政治信任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公共服务可达性与政府形象和政治信任显著正相关,政府形象在公共服务可达性对政治信任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集体主义倾向与公共服务可达性的交互作用通过政府形象对政治信任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可达性 政治信任 政府形象 集体主义倾向 有中介的调节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如何影响农户获得感——基于湖北省1036个农户样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东平 田北海 《中国农村观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4,共23页
本文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主观福祉效应为分析视角,依据2021年湖北省7个地级市1036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对农户获得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能够显著提升农户的获... 本文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主观福祉效应为分析视角,依据2021年湖北省7个地级市1036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对农户获得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能够显著提升农户的获得感。在利用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缓解模型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还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对农户获得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教育服务可及性、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劳动就业服务可及性的获得感提升效应较为突出,公共文体服务可及性则没有显著提升农户的获得感。在作用机制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可以通过增进农户的生活福祉和公平认知提升其获得感。异质性分析表明:与一般农户相比,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对脱贫户获得感的提升作用更大;与低财政投入水平的村相比,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对农户获得感的提升效应在高财政投入水平村更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审视并理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在推动共享发展进程中的政策效应,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为抓手、提升农户民生福祉、实现共享发展提供证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 生活福祉 公平认知
原文传递
我国备案托育机构的配置状况分析
11
作者 李红娟 《城市观察》 2024年第3期112-121,162,共11页
本研究利用36533条备案托育机构数据,从我国备案托育机构的发展状况、区域差异以及可及性、均衡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为增加托育服务供给、优化托育机构配置、促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备案托育机构数量总体... 本研究利用36533条备案托育机构数据,从我国备案托育机构的发展状况、区域差异以及可及性、均衡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为增加托育服务供给、优化托育机构配置、促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备案托育机构数量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营利性托育机构是主体;我国备案托育机构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备案托育机构的可及性与均衡性因人口密集程度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育服务 托育机构 公共服务均衡性 公共服务可及性
下载PDF
基于格网GIS的南昌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德华 汤江龙 邹自力 《城市勘测》 2023年第1期45-50,共6页
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建立格网单元,利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南昌市中心城区五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结合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评价公共服务资源的公平性等级。在可达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供需配置现状,... 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建立格网单元,利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南昌市中心城区五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结合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评价公共服务资源的公平性等级。在可达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供需配置现状,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组合分区。结果表明:(1)南昌市中心城区不同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格局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教育资源公平性等级最高,商业、文体资源的公平性相对合理,公园、医疗资源的公平性较差。(2)依据公共服务设施的供需配置现状,可以将南昌市中心城区划分为5个组合分区,分别是高需求-中可达性区、中需求-高可达性区、中需求-中可达性区、低需求-高可达性区、低需求-低可达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网GIS 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 公平性评价 K-means聚类分区
下载PDF
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
13
作者 刘金华 王棫冰 徐典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7,共13页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是关键。而流动人口公共健康权益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程度又是增强流动人口身体素质、定居意愿、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hina Migrants Dynami...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是关键。而流动人口公共健康权益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程度又是增强流动人口身体素质、定居意愿、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hina Migrants Dynamic Survey,简称CMDS),聚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公共健康权益的现状,进一步使用二分变量对数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少数民族流动家庭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定居意愿发生比的影响,关注家庭主要劳动力(个体)和家庭其他成员(幼童、孕产妇)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特征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家庭定居意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公共健康权益可获得性、可及性程度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家庭成员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大于个体影响效应,但孕产妇公共健康权益可获得性与家庭定居意愿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二是不同健康权益项目对单个个体健康权益可及性的影响权重不同。健康档案项目对个体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最大,疫苗接种项目对幼童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最大,孕产妇四项公共健康权益项目的作用相差不大。三是不同个体获得公共健康权益数量越多,其定居意愿发生比越高,但影响效应不同。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程度对于受教育程度低、夫妻两地分居、省内跨市流动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 定居意愿 发生比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下载PDF
公共服务可及性视角下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治理逻辑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晔琴 贾小岗 甄东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7-54,共8页
数字化转型与人口老龄化交融加剧老年人数字鸿沟,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化公共服务刻不容缓。基于公共服务可及性框架,厘清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本质及困境并结合三角测量法,以S市为案例样本,分析其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治理实践,... 数字化转型与人口老龄化交融加剧老年人数字鸿沟,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化公共服务刻不容缓。基于公共服务可及性框架,厘清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本质及困境并结合三角测量法,以S市为案例样本,分析其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治理实践,据此发现S市遵循供需适配理念,重视“制度—技术”视角下的工具创新,实行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社会以及家庭多主体协同治理的老年人数字鸿沟治理逻辑。这对地方政府老年人数字鸿沟治理具有较大借鉴意义,但在发展过程中还要注意构建需求与供给的精准识别机制、优化多主体网络协同关系并促进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可及性 老年人数字鸿沟 治理实践 治理逻辑 优化路径
原文传递
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研究
15
作者 闫化东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5-80,共6页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提高民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载体,虽然公共网络体系设施已广泛覆盖城乡,但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建设仍然存在个性化需求分析不足、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服务设施整合性不强等问题,在此基础...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提高民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载体,虽然公共网络体系设施已广泛覆盖城乡,但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建设仍然存在个性化需求分析不足、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服务设施整合性不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需要深入探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尚需完善之处,并提出走向多样化和优质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若干措施。新时代地方高校以其独特的优势扩展了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供给容量。充分发挥高校及各科研机构的功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系统平台建设,发挥多种文化兼容并蓄的作用,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多样化和优质化,成为新时代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 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高校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文化志愿服务效能
下载PDF
嵌入型框架下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研究
16
作者 刘润楠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4-59,共6页
将可及性概念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来测评供需行为主体之间的双向影响,分析受众参与、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成果的可实现程度,剖析精神文化需求嵌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互动过程,衡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否适配、人民群... 将可及性概念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来测评供需行为主体之间的双向影响,分析受众参与、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成果的可实现程度,剖析精神文化需求嵌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互动过程,衡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否适配、人民群众文化权利能否得到切实保障,确定公共文化服务是否到位、是否恰当。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嵌入型框架,在供给层面和需求层面提出提高可获得和可接近维度服务质量、提升可接受和可适应维度群众满意度的切实路径,以此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 可及性维度 嵌入型框架
下载PDF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的影响及作用研究——以宁夏村民样本为例
17
作者 张力文 张富博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第9期19-26,共8页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有助于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获得感,激活乡村文化振兴活力。论文以宁夏为例,探讨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有助于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获得感,激活乡村文化振兴活力。论文以宁夏为例,探讨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对大部分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且可获得性与可适应性均对可接受性的正向影响较大。因此,推动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建设,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可以从提高资源包容性、发展综合性角度定位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优势特色,从引导服务公平性、投入均衡性角度完善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政策机制,从完善内容匹配性、结构互动性角度提升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 乡村居民 文化获得感 影响作用
下载PDF
地铁对城市公交系统特性和可达性的影响——基于空间结构差异视角
18
作者 吴函纯 刘艳军 +1 位作者 孙宏日 付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57-2067,共11页
以沈阳市主城区和大连市主城区为例,探讨地铁对空间结构不同的城市在公交系统特性和可达性上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存在的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地铁开通对沈阳市和大连市公交系统的特性和可达性均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程... 以沈阳市主城区和大连市主城区为例,探讨地铁对空间结构不同的城市在公交系统特性和可达性上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存在的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地铁开通对沈阳市和大连市公交系统的特性和可达性均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以地铁线路为轴向外围递减;②地铁开通后大连市公交系统特性和可达性的变化更明显,地铁自身产生的影响在沈阳市表现得更显著,两城市公交系统特性和可达性的差异在地铁开通后扩大;③地铁开通后,单中心圈层结构城市公交系统集聚中心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该类型城市内部各区域公交系统特性及可达性差异扩大,多中心组团结构城市公交系统特性及可达性水平则趋向均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公交系统特性 公交系统可达性 空间结构差异 复杂网络模型
下载PDF
居住小区价格与公共服务网络可达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誉 朱卫锋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6年第12期24-29,共6页
提出了居住小区公共服务网络的概念,考虑居住小区与各类公共服务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最快路径、次短路径和次快路径等四个指标,以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评估各类公共服务节点可达性与居住小区住房价格的相关性,建立了计算模型,从而识别出... 提出了居住小区公共服务网络的概念,考虑居住小区与各类公共服务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最快路径、次短路径和次快路径等四个指标,以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评估各类公共服务节点可达性与居住小区住房价格的相关性,建立了计算模型,从而识别出对居住小区住房价格影响较大的因素,以武汉市居住小区公共服务网络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效识别对居住小区价格有重要影响的公共服务要素,为居住小区规划和公共服务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网络 居住小区价格 公共服务可达性 相关性
下载PDF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发展的实践与经验——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
20
作者 何义珠 《图书馆研究》 2022年第6期25-32,共8页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提高,对于推动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借鉴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炼识别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匹配的五个要素,即政策、用户...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提高,对于推动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借鉴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炼识别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匹配的五个要素,即政策、用户、服务、平台、产品。以景宁公共文化服务为研究对象,从可获得性、可接近性、可适合性、可接受性四个维度分析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景宁模式”的可及性路径。研究发现,“零门槛”的政策保障体系、无歧视的服务框架以及日常普遍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平台,是提高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 景宁畲族自治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