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工业厂房环境振动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高广运 李佳 +1 位作者 张博 柴俊磊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1-385,共5页
采用高灵敏度加速度传感器,测试烟台某高科技电子工业厂房环境微振动,获得了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数据。采用国际上通用的1/3倍频程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处理,对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得出了厂房微振动响应。
关键词 电子工业厂房 微振动 加速度时程 1/3倍频程
下载PDF
电子工业厂房微振动测试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高广运 张博 李宁 《勘察科学技术》 2011年第3期51-55,共5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试验的高精度和高可靠度对高科技厂房的防微振要求也越来越高。该文针对烟台生产厂房的微振动问题,建立了生产厂房的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以实测的自由场地微振动加速度时程为基础,对结构系统的模态和随机振动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试验的高精度和高可靠度对高科技厂房的防微振要求也越来越高。该文针对烟台生产厂房的微振动问题,建立了生产厂房的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以实测的自由场地微振动加速度时程为基础,对结构系统的模态和随机振动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四种工况下,结构特性节点的振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工程设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科技厂房 场地微动 有限元分析 加速度时程
原文传递
后处理厂地震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丁长富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7期108-112,共5页
地震监测系统是国家重要工厂和设施必须设置的系统。对后处理厂地震监测系统的功能和设备组成进行介绍,详细描述地震监测系统的监测机柜、地震加速度传感器和时程记录仪的设计和仪表参数。地震监测系统根据地震加速度值进行地震事件报... 地震监测系统是国家重要工厂和设施必须设置的系统。对后处理厂地震监测系统的功能和设备组成进行介绍,详细描述地震监测系统的监测机柜、地震加速度传感器和时程记录仪的设计和仪表参数。地震监测系统根据地震加速度值进行地震事件报警逻辑计算、SL-1报警逻辑计算和累积绝对速度(CAV)逻辑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向控制室提供地震报警,为运行人员提供运行决策。地震监测系统还可为地震后灾害评估、设备完好性评估和分析提供相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系统 地震加速度传感器 时程记录仪 累积绝对速度(CAV)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面运动预测的一致性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干 史保平 凌华刚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313,共11页
利用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性资料,建立了地震危险性计算的一致性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北京、天津、唐山和济南等7个城市未来2500年内地震的时空强度分布,并计算了2500年回复周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结果表明,唐山和太原的PG... 利用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性资料,建立了地震危险性计算的一致性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北京、天津、唐山和济南等7个城市未来2500年内地震的时空强度分布,并计算了2500年回复周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结果表明,唐山和太原的PGA最大(>0.2g),石家庄和北京次之(≈0.17g)。对华北地区2500年地震记录的正演计算结果表明,太原和唐山地区的潜在地震危险最有可能来源于震级在6.0~7.0、震中距离在12~15km的地震活动;而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地区则可能来源于震级在5.5~6.0、震中距离在10km左右的地震活动。采用IBC(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方法计算后的结果显示,太原、唐山等地区的PGA与2001年我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基本一致,与此地区的较高地震活动性特征相符。利用随机震源模型,还给出了影响此7个城市的最大地震记录的加速度、速度及位移时程曲线,这对本区工程建筑的抗震性设计以及对救援设施的选址等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峰值加速度 点源随机振动模型 时程曲线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谱匹配地震动选取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国臣 徐龙军 +2 位作者 朱兴吉 来庆辉 谢礼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1,共7页
选取与目标设计谱匹配的地震动记录是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鉴于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与分类领域具有突出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谱匹配地震动选取方法以考虑反应谱图像的二维特征。首先阐述了... 选取与目标设计谱匹配的地震动记录是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鉴于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与分类领域具有突出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谱匹配地震动选取方法以考虑反应谱图像的二维特征。首先阐述了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谱匹配地震动选取的基本原理和训练数据的生成方法,然后讨论了Keras深度学习框架中11个神经网络结构在谱匹配地震动选取中的特性,最后采用Xception和InceptionResNetV2两种性能最优的网络结构从200次地震的11462条地震动水平分量中选取与我国规范设计谱相匹配的数据。研究表明,卷积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提取反应谱图像的特征,所选地震动平均反应谱与目标设计谱之间的差异较小。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工程实践中选取与目标设计谱匹配的地震动提供方法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匹配地震动选取 卷积神经网络 加速度设计谱 抗震规范 时程反应分析
下载PDF
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的泸定6.8级地震强地面运动场重建
6
作者 宣雨童 李孝波 +1 位作者 欧阳刚垒 席书衡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4-26,共13页
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开展泸定6.8级地震强地震动模拟,并通过实际强震记录校核,重建了泸定地震的强地面运动场。结果表明:(1)震中距80km以内,大部分模拟峰值地面加速度值与实际值较为接近,峰值地面加速度差值最小为0.58gal;(2)与低频段相... 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开展泸定6.8级地震强地震动模拟,并通过实际强震记录校核,重建了泸定地震的强地面运动场。结果表明:(1)震中距80km以内,大部分模拟峰值地面加速度值与实际值较为接近,峰值地面加速度差值最小为0.58gal;(2)与低频段相比,高频段加速度反应谱的模拟效果较好,与实际反应谱的吻合度更高;(3)模拟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峰值地面速度(PGV)、谱烈度(SI)及仪器地震烈度(II)的最大值分别为433gal、30cm/s、34cm/s、8.5,除II的模拟结果未展现Ⅸ度区外,各地震动参数均沿断层延伸方向呈对称分布,且在宏观形态上与地震烈度图的相似性较强;(4)与实际地震烈度图相比,重建的强地面运动场可有效预估地震烈度Ⅶ~Ⅸ度区的分布范围。作为合理确定地震动输入的一种途径,研究结果不仅可为泸定地区的抗震设防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特定地震强地震动(高频)的快速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6.8级地震 随机有限断层法 强地面运动场 加速度时程 反应谱
下载PDF
某微电子芯片厂厂房的微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锡伟 《企业技术开发》 2018年第3期12-15,共4页
随着我国微电子芯片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建设场地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针对西南地区某微电子芯片厂三面环山,一面对铁轨的特殊厂址,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了在列车、直升机和行人条件下的场地微振动情况,并最终给出了场地使用规划的建议... 随着我国微电子芯片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建设场地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针对西南地区某微电子芯片厂三面环山,一面对铁轨的特殊厂址,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了在列车、直升机和行人条件下的场地微振动情况,并最终给出了场地使用规划的建议和改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 场地实测 加速度时程
下载PDF
2019年10月28日甘肃夏河5.7级地震强地面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才 苏小芸 +1 位作者 牛延平 陈丽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4-790,共7页
2019年10月28日甘肃省夏河县发生5.7级地震,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的18个专业台站在此次地震中触发。本文处理捕获的54条三分向加速度记录,给出近场台站的地震动参数,绘制了震中附近区域峰值加速度等值线图,其长轴呈WN-ES方向展布。将实际... 2019年10月28日甘肃省夏河县发生5.7级地震,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的18个专业台站在此次地震中触发。本文处理捕获的54条三分向加速度记录,给出近场台站的地震动参数,绘制了震中附近区域峰值加速度等值线图,其长轴呈WN-ES方向展布。将实际观测数据与几种常用地震动衰减关系对比,发现俞言祥[1]短轴衰减预测模型能更好地反映此次地震的影响场。将振幅较大的62LBL、62BLX台的反应谱与我国抗震设计反应谱比较,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不同震中距5个台站各周期谱加速度衰减特性,总结了此次地震的反应谱基本特征。运用H/V谱比法对4个典型台站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局部场地条件对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的影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河5.7级地震 加速度时程 反应谱 衰减关系 场地反应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9
作者 沈古成 司旭涛 苏艳梅 《山西建筑》 2010年第4期72-73,共2页
指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以较低的造价实现了优越的结构性能,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了该类结构在地震反应过程中各个时刻位移、加速度等情况,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加速度 抗震性能 时程分析
下载PDF
异形柱结构在多维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
10
作者 陈向上 徐东强 张俊华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3-106,共4页
通过ANSYS软件建立异形柱框架及矩形柱框架结构弹塑性空间分析模型,并将宁河地震波两个水平方向分量及作者计算获得的扭转分量同时输入结构,对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构在水平地震波及考虑扭转地震波分量时最大位移反应的差异,并... 通过ANSYS软件建立异形柱框架及矩形柱框架结构弹塑性空间分析模型,并将宁河地震波两个水平方向分量及作者计算获得的扭转分量同时输入结构,对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构在水平地震波及考虑扭转地震波分量时最大位移反应的差异,并将异形柱结构与普通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多维地震波对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影响大于普通框架结构,是对地震扭转分量非常敏感的结构体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扭转分量对结构效应的增大,提高异形柱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地震波 扭转分量 异形柱 框架结构 ANSYS模型 时程分析
下载PDF
计算脉动风作用下拉索反应的一种新方法
11
作者 宋夫才 《山东交通科技》 2010年第2期4-6,15,共4页
提出了Ansys基于一点加速度时程分析方法,并用此方法对滨州黄河大桥最长的一根斜拉索N26进行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计算,包括计算原理和建模过程,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
关键词 加速度 时程 分析方法 斜拉索 脉动风荷载
下载PDF
基于地裂缝场地土体边界有限元对比分析
12
作者 刘臣 熊仲明 +1 位作者 王丙锐 黄汉英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146,共9页
为找寻适合地裂缝场地的有限元人工边界,分别采用粘弹性边界、粘性边界及静力边界模拟了地裂缝场地土体,并与试验对应测点进行对比验证。粘弹性人工边界条件下,有限元模型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在峰值、峰值出现时刻及反应波形与试验测... 为找寻适合地裂缝场地的有限元人工边界,分别采用粘弹性边界、粘性边界及静力边界模拟了地裂缝场地土体,并与试验对应测点进行对比验证。粘弹性人工边界条件下,有限元模型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在峰值、峰值出现时刻及反应波形与试验测点较一致。加速度傅里叶谱在曲线形式、幅值大小及主频分布区域方面与试验测点也较一致。采用粘弹性边界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地裂缝场地土的动力特性,为后续的地裂缝场地数值模拟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边界 地裂缝场地 加速度时程 傅里叶谱
下载PDF
浅埋单拱大跨无柱车站抗震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刚 孟小伟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8-165,共8页
文章简要阐述了地铁抗震分析常用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结合青岛地铁4号线人民会堂站实际情况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地震荷载作用下车站动力特性,通过对比结构各点内力及位移,结果表明:(1)反应位移法、反应加速度法计算地震响... 文章简要阐述了地铁抗震分析常用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结合青岛地铁4号线人民会堂站实际情况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地震荷载作用下车站动力特性,通过对比结构各点内力及位移,结果表明:(1)反应位移法、反应加速度法计算地震响应结果普遍比时程分析法大,且车站刚度越大,偏差越大;(2)鉴于E3状态下结构弹塑性本构误差较大,对于截面变化不大、地层较为简单的车站弹塑性层间位移可采用弹性层间位移乘以延性系数;(3)惯性力法计算普遍比反应位移法小,但当车站惯性力起主导作用(即车站刚度相对于土体很大)时,惯性力法与反应位移法计算相差不大;(4)青岛车站基本位于花岗岩中,结构动力响应90%是由剪切力引起,不同于昆明、常州、郑州等土体抗震分析结果;(5)地铁结构层间位移角随车站埋深增大而增加,随矢跨比、围岩弹模、二次衬砌厚度增加而减少,但其中二次衬砌厚度对层间位移角影响最小,车站埋深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拱大跨 抗震 惯性力法 反应位移法 反应加速度法 时程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中远场小震结构台阵观测数据的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尹建华 冀昆 +2 位作者 崔建文 温瑞智 任叶飞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1-920,共10页
近年来我国布设的强震动观测结构台阵越来越多,并在数次地震中捕获了一批宝贵的观测记录,这些记录既是对应用日益广泛的结构数值模拟结果的检验和参数标定的依据,也是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数据。本文选取昆明防灾减灾中心大楼观测台阵捕获... 近年来我国布设的强震动观测结构台阵越来越多,并在数次地震中捕获了一批宝贵的观测记录,这些记录既是对应用日益广泛的结构数值模拟结果的检验和参数标定的依据,也是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数据。本文选取昆明防灾减灾中心大楼观测台阵捕获的3次中远场小震记录作为研究对象,对比ANSYS结构数值模拟和观测值之间在时程以及谱特性等方面的响应差别,证明了在弹性范围下二者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后,基于观测记录,采用高效简单的经验谱比法进行了结构模态参数快速识别,3次地震下的自振频率计算结果相对稳定,与数值建模计算结果的差值可控制在0.17Hz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 加速度时程分析 谱比法
下载PDF
有效峰值加速度不同调整方法对比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3
15
作者 安东亚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17-424,共8页
对地震动有效峰值加速度(EPA)在国内外规范中的不同计算表达式进行梳理,推导了有效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并分析其物理概念,讨论了影响调整系数的因素;综合考虑规范对选波的其他要求,对同一个结构分别采用有效峰值加速度和峰... 对地震动有效峰值加速度(EPA)在国内外规范中的不同计算表达式进行梳理,推导了有效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并分析其物理概念,讨论了影响调整系数的因素;综合考虑规范对选波的其他要求,对同一个结构分别采用有效峰值加速度和峰值加速度(PGA)进行输入计算,评估两者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有效峰值加速度和峰值加速度选波所得结果在与反应谱的匹配程度上不具有明显的优劣性。根据瞬时脉冲峰值特征,将地震波划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三类,明确各类波的频谱特征,指出当前采用基于规范反应谱平台段定义有效峰值加速度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进行Ⅰ型波和Ⅱ型波的地震动强度评估,且对于Ⅱ型波的地震动强度评估较采用峰值加速度的更为合理,但其对于Ⅲ型波的地震强度评估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基于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有效峰值加速度调整方法,该方法采用统一表达式,可适用于所有类型地震波,调整前无需对地震波进行分类。通过案例计算对比,表明采用改进方法能够更为合理地评价地震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峰值加速度 峰值加速度 动力放大系数 动力时程分析 调整系数
原文传递
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强震动记录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维欢 王文才 +2 位作者 尹欣欣 陈继锋 陈晓龙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3-889,895,共8页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中国强震动观测网络在主震中捕获16组强震动数据。对48条三分向加速度记录进行基线校正、滤波等常规处理,计算相应的地震动参数,发现位于断层破裂前向位置的63DAW台NS向记录的地震动速...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中国强震动观测网络在主震中捕获16组强震动数据。对48条三分向加速度记录进行基线校正、滤波等常规处理,计算相应的地震动参数,发现位于断层破裂前向位置的63DAW台NS向记录的地震动速度波形具有长周期分量丰富的特征。分析6个典型台站的单自由度加速度反应谱,并与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谱比较,分析此次地震的频谱特性。将实际观测到的PGA、PGV和Sa(T=0.1 s、T=1.0 s、T=2.0 s、T=5.0 s)与国内广泛使用的几种地震动预测模型对比,研究此次地震的影响场。通过分析Sa-Sd曲线,探讨此次地震靠近断层区域地面运动大位移与桥梁落梁震害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7.4级地震 加速度时程 反应谱 衰减规律
下载PDF
人工地震加速度时程及其可接受性判据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鸿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结构与设备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中,时程分析法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三维地震动力响应时程分析要求以三维地震加速度时程数据或三维地震位移时程数据作为输入数据。由于缺乏设备与结构所在地的实际地震加速度时程数据,一般是从设计地震响... 在结构与设备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中,时程分析法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三维地震动力响应时程分析要求以三维地震加速度时程数据或三维地震位移时程数据作为输入数据。由于缺乏设备与结构所在地的实际地震加速度时程数据,一般是从设计地震响应频谱导出人工地震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时程分析的输入数据。但是,由设计地震响应频谱导出人工地震加速度时程是一个无确定解的过程,即由一个给定的地震响应频谱可能得出无数多个地震加速度时程。本文讨论由设计地震响应频谱导出人工地震加速度时程时影响时程具体结果的各种因素,以及导出的人工加速度时程必须满足哪些可接受性判据才能用作时程分析的输入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震 地震动力响应 可接受性判据 核电厂
下载PDF
水平与竖向加速度-时程曲线叠加效应下边坡永久位移计算的极限上限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志斌 汤祖平 +1 位作者 赵炼恒 程肖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43,共9页
实际边坡动力稳定性受地震竖向与水平方向效应共同作用,传统边坡地震永久位移计算方法较少考虑竖向地震波影响,采用实际地震的竖向与水平方向加速度时程曲线共同效应更符合工程实际。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Newmark刚塑性滑块模型,提出一... 实际边坡动力稳定性受地震竖向与水平方向效应共同作用,传统边坡地震永久位移计算方法较少考虑竖向地震波影响,采用实际地震的竖向与水平方向加速度时程曲线共同效应更符合工程实际。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Newmark刚塑性滑块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实际水平向与竖向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改进方法,以3个工程边坡为例,探讨了两组具有代表性实测典型水平和竖向地震地面运动记录对边坡地震永久位移计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竖向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时,本文方法可蜕化为与前人方法兼容;不同地震波的竖向与水平地震动时程曲线的叠加效应不同,竖向地震对边坡永久位移的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地震永久位移 加速度-时程曲线 NEWMARK法 极限分析上限法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运行品质及运行平稳性研究
19
作者 潘洪亮 唐少强 +2 位作者 邱宇 王素梅 倪一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8,共7页
以位于临港新城的上海中低速磁浮试验线为研究对象,对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运行品质和运行平稳性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第1节车厢中5个测点各个方向振动加速度的最大幅值,并计算出在不同速度下各测点各方向的加速度振动频谱和... 以位于临港新城的上海中低速磁浮试验线为研究对象,对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运行品质和运行平稳性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第1节车厢中5个测点各个方向振动加速度的最大幅值,并计算出在不同速度下各测点各方向的加速度振动频谱和平稳性指标,以及同一速度(60 km/h)下的平稳性指标时程变化曲线。研究表明:该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横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幅值和垂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幅值分别为0.30 m/s2和0.86 m/s2,列车的横向平稳性指标和垂向平稳性指标最大值分别为1.15和1.30。依据GB/T 5599—2019标准中关于轮轨列车运行品质和运行平稳性的评定方法,测试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运行品质及运行平稳性等级均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列车 列车运行品质 列车运行平稳性 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
下载PDF
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人行天桥舒适度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许立言 陶慕轩 +1 位作者 樊健生 杜飞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8-145,共8页
采用调整结构自振频率和限制加速度响应相结合的方法,对惠州市大亚湾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人行天桥进行了人行舒适度分析。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二次开发的子程序,建立组合人行天桥的纤维模型。利用FORCDT子程序描述随时间和空间... 采用调整结构自振频率和限制加速度响应相结合的方法,对惠州市大亚湾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人行天桥进行了人行舒适度分析。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二次开发的子程序,建立组合人行天桥的纤维模型。利用FORCDT子程序描述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荷载的功能,模拟了不同人行激励工况,按照各国规范中验算人致振动响应的方法,对人行天桥舒适度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加速度时程计算,对比分析阻尼比、积分步长、结构质量、人行荷载模式以及桥梁支座处弹簧节点构造等因素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钢-混凝土组合大跨人行桥能够满足各规范对人行舒适度的检验要求,同时在桥梁支座处设置弹簧连接,可使结构加速度响应降低14%,支座反力减小54%,可有效控制结构的人致竖向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人行桥 纤维模型 加速度时程分析 人致舒适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