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型-应用型:我国普通本科高校分类之论 被引量:21
1
作者 宋旭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106,共12页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大众化向普及化快速迈进的时期,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增长导致学生的类型和特征发生了质的变化,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增长迅速,高职高专院校占据了高等学校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大众化向普及化快速迈进的时期,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增长导致学生的类型和特征发生了质的变化,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增长迅速,高职高专院校占据了高等学校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体系、层次、规模、职能、形式从单一走向了多样。在我国普通本科教育中,学术型和应用型高等学校呈现明显差异性。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为分类的现实基础,在系统借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高等教育级)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实然存在的高等学校分类进行研究反思,从比较的视角对学术型-应用型高等学校分类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对学术型-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分类体系作总体框架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分类 普通本科高校 学术型高校 应用型高校 分类管理
下载PDF
民国初期“学术本位”现代大学观——基于《大学令》的法律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鲁幽 周安平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52,共7页
学术是大学的立校之本。我国"学术本位"现代大学观在制度上予以确立始于民国初期大学教育改革运动的代表成果《大学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创建、文化知识界学术观的转变以及西方大学理念和制度在中国的引入共同为以&qu... 学术是大学的立校之本。我国"学术本位"现代大学观在制度上予以确立始于民国初期大学教育改革运动的代表成果《大学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创建、文化知识界学术观的转变以及西方大学理念和制度在中国的引入共同为以"学术本位"为核心的现代大学观的形成提供了现实条件。从清末《奏定大学堂章程》到民初《大学令》,标志着中国大学制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变,蕴含其中的是中国大学观的重塑。本文通过从《奏定大学堂章程》到《大学令》在教育宗旨、科目标准、学位制度和治理结构四个方面法律制度的比较,来揭示《大学令》呈现出以"学术本位"为核心思想的现代大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本位 现代大学观 《大学令》
下载PDF
基于“学术型”定位导向的研究生培养创新机制略探——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微视及启示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2-135,共4页
在国家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生力军,是重要的智力资源和储备人才。围绕其"学术性"、"研究性"、"创新性"等基本特质,香港科技大学重视对学术型硕... 在国家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生力军,是重要的智力资源和储备人才。围绕其"学术性"、"研究性"、"创新性"等基本特质,香港科技大学重视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学术素养培养与科研创新能力训练;支持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强化导师职责与团队培养,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其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富有特色的实践经验,对于国内高校创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服务研究生成长成才颇有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香港科技大学 创新培养机制
下载PDF
科技工作在应用型大学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卢振洋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9-12,共4页
科技工作是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中的关键所在,学术立校是办好大学的根本,学术是教师的立业之本,是做好教育教学的关键。学术水平的提高需要科技工作的大力支撑与保障,应用型大学的科技工作要适应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将科学研究与人才... 科技工作是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中的关键所在,学术立校是办好大学的根本,学术是教师的立业之本,是做好教育教学的关键。学术水平的提高需要科技工作的大力支撑与保障,应用型大学的科技工作要适应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工作考核等方面制定鼓励的配套政策,引导教职员工向着正确的目标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 应用型大学 学以致用 学术立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