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定向吸收增强型递送体系的创建及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浩楠 陈美妙 肖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2-361,共10页
结肠定向吸收增强型递送体系是具有突出结肠靶向黏附能力和结肠增强吸收功能的新型结肠靶向递送体系。相较传统结肠靶向递送体系,其优势在于释放位点及作用时间的精准控制、递送体系比表面积的增加以及靶向黏附效果的增强。本文综述了... 结肠定向吸收增强型递送体系是具有突出结肠靶向黏附能力和结肠增强吸收功能的新型结肠靶向递送体系。相较传统结肠靶向递送体系,其优势在于释放位点及作用时间的精准控制、递送体系比表面积的增加以及靶向黏附效果的增强。本文综述了结肠定向吸收增强型递送体系的研究进展和评价方法,并从结肠定向吸收增强型递送体系的类型、结构、制备方法及递送物质方面介绍了其构建研究现状,并对结肠定向吸收增强型递送体系的体外、体内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其应用现状及潜在应用领域进行展望,提出将定向吸收增强型递送体系应用于食源活性物的健康效应机制解析是一种可行的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定向 吸收增强 递送体系 制备方法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基于Top-Hat变换的高光谱吸收特征增强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慧 蔺启忠 +2 位作者 王钦军 刘庆杰 陈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33-2437,共5页
对地物高光谱进行特征分析是高光谱影像用于目标识别和地物分类的基础。基于数学形态学的Top-Hat变换提出了一种光谱吸收峰增强算法。该方法在增强吸收峰的同时还保持了吸收谱带的波形特征。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光谱数据库选取的11条... 对地物高光谱进行特征分析是高光谱影像用于目标识别和地物分类的基础。基于数学形态学的Top-Hat变换提出了一种光谱吸收峰增强算法。该方法在增强吸收峰的同时还保持了吸收谱带的波形特征。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光谱数据库选取的11条不同矿物的反射光谱曲线,对其吸收峰增强曲线和原始光谱曲线进行了K-mean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吸收峰增强曲线的聚类结果在波形上和地质背景上都优于原始光谱曲线;且将吸收峰增强曲线的聚类的结果用矿物光谱的ASTER影像采样光谱曲线显示时,能总结出各组矿物的ASTER光谱典型特征。说明吸收峰增强曲线很好地增强了矿物光谱的吸收特征,提高了高光谱的可分性,同时还能为基于多光谱数据的遥感信息提取提供参考,是十分有用的高光谱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特征增强 多尺度Top-Hat变换 反射光谱吸收峰增强 K-MEANS聚类
下载PDF
糯米淀粉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质
3
作者 王茂广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54,共4页
研究淀粉水凝胶的制备条件和性质。用糯米淀粉为原料,以4-二甲基氨基吡啶为催化剂,经过琥珀酸酐酯化处理后产生糯米淀粉水凝胶。确定制备糯米淀粉水凝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琥珀酸酐与原淀粉羟基摩尔比为10∶1;催化剂与原淀粉羟基摩尔比为... 研究淀粉水凝胶的制备条件和性质。用糯米淀粉为原料,以4-二甲基氨基吡啶为催化剂,经过琥珀酸酐酯化处理后产生糯米淀粉水凝胶。确定制备糯米淀粉水凝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琥珀酸酐与原淀粉羟基摩尔比为10∶1;催化剂与原淀粉羟基摩尔比为1.05∶1。通过红外结构分析及DSC差热分析确认在淀粉分子中成功引入了丁二酸基团。所获得的淀粉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相比原淀粉,其透光率及冻融稳定性有较大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淀粉 变性 水凝胶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液体水玻璃化学成分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浩 魏艳 陈欢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59,共4页
介绍了在氦气气氛中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液体水玻璃中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钾、硫的检测方法。研究了样品的取样方式和取样量、仪器分析参数的设置、元素光谱背景的确定、光谱重叠和吸收-增强效应的校正。各组分拟合在一套工作曲线... 介绍了在氦气气氛中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液体水玻璃中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钾、硫的检测方法。研究了样品的取样方式和取样量、仪器分析参数的设置、元素光谱背景的确定、光谱重叠和吸收-增强效应的校正。各组分拟合在一套工作曲线中,将基本参数法和经验系数法相结合,用以校正共存元素间的吸收-增强效应和谱线重叠影响。通过对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试验,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将该方法测定结果与化学法比对,准确度满足国家标准方法分析误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 液体水玻璃 氦气 吸收-增强效应
下载PDF
Azone对安定的体外透皮促进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泽威 陈桂兰 +1 位作者 孙立新 王金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4-56,共3页
本文研究了含乙醇及丙二醇的水溶液系统中的Azone 对安定的体外透皮促进作用。发现不同浓度的Azone 溶液均可促进安定的透皮吸收,但以其0.8%的溶液作用最强,且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安定 透皮吸收 渗透促进剂 AZONE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不锈钢中17种元素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安源 李辉 +1 位作者 马洪波 黄金富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7,共6页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不锈钢中的Al、Si、P、Ti、V、Cr、Mn、Co、Ni、W、Cu、Nb、Mo、As、Pb、Sn、Sb等17种元素。研究了仪器分析参数的设置,元素光谱背景的确定,光谱重叠和吸收-增强效应的校正。通过将理论Alpha系数法、基本参数法...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不锈钢中的Al、Si、P、Ti、V、Cr、Mn、Co、Ni、W、Cu、Nb、Mo、As、Pb、Sn、Sb等17种元素。研究了仪器分析参数的设置,元素光谱背景的确定,光谱重叠和吸收-增强效应的校正。通过将理论Alpha系数法、基本参数法和经验系数法相结合的校正方法减小了曲线的品质因子K值,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度。方法用于不锈钢标准物质中上述17种元素的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在0.077%~7.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 不锈钢 吸收-增强效应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氟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小莉 李庆霞 +2 位作者 安树清 张勤 郝国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64-1869,共6页
污染的土壤及水系沉积物中氟(F)具有长期积累效应,因此测定土壤中的F具有重要意义。F是超轻元素,激发效率低,荧光产额低,且在光路中易被吸收。为提高F测定的分辨率,改善信背比,本研究使用PX8晶体为分析晶体,比PX1晶体信背比提高近2倍。... 污染的土壤及水系沉积物中氟(F)具有长期积累效应,因此测定土壤中的F具有重要意义。F是超轻元素,激发效率低,荧光产额低,且在光路中易被吸收。为提高F测定的分辨率,改善信背比,本研究使用PX8晶体为分析晶体,比PX1晶体信背比提高近2倍。低原子序数元素X射线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体的组分,为减少吸收/增强效应对F测定的影响,仅采用35个土壤标准物质建立F的校准曲线,经谱线重叠干扰校正、基体效应校正,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R 2=0.978),测定限为50μg/g。采用28个土壤样品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X射线荧光光谱法可满足土壤样品中F测定误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样品 X射线荧光光谱法 吸收/增强效应 分析晶体
下载PDF
钛钒铁间吸收增强效应研究及其校正 被引量:7
8
作者 庹先国 穆克亮 +3 位作者 李哲 王洪辉 罗辉 杨剑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58-3162,共5页
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采用电制冷Sic(PIN)探测器,对配制的Ti-V,Ti-Fe,V-Fe三种伪二元体系样品进行测量,得到了元素计数率归一系数(RK)与含量(WK)之间的关系曲线,对各组元素间的吸收-增强效应程度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Ti-V二元系... 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采用电制冷Sic(PIN)探测器,对配制的Ti-V,Ti-Fe,V-Fe三种伪二元体系样品进行测量,得到了元素计数率归一系数(RK)与含量(WK)之间的关系曲线,对各组元素间的吸收-增强效应程度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Ti-V二元系中所表现的吸收增强效应较明显,Ti-Fe,V-Fe两种二元系中吸收增强现象不明显。同时,采用指数拟合的数学校正方法,对RK-WK关系曲线进行了拟合,从而获得元素X射线荧光计数率与含量的函数方程。利用三组Ti-V二元系样品对此方法进行检验,与实际结果相比,对Ti,V元素的相对分析误差均在0.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F 吸收-增强效应 (伪)二元系 指数拟合 校正方法
下载PDF
同位素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合金样品的吸收-增强效应的数学校正—基本参数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志强 陈坚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0-412,共3页
本文叙述了利用基本参数法校正源激发合金元素荧光分析的基体效应的基本原理、基体效应的修正方法。讨论了当激发源的能量比元素的吸收限大很多时,吸收系数的散射修正,利用^(241)Am源激发,测量了铅锡合金和高合金钢样品中各元素的荧光强... 本文叙述了利用基本参数法校正源激发合金元素荧光分析的基体效应的基本原理、基体效应的修正方法。讨论了当激发源的能量比元素的吸收限大很多时,吸收系数的散射修正,利用^(241)Am源激发,测量了铅锡合金和高合金钢样品中各元素的荧光强度,并用自编数据处理程序计算了元素含量,结果与标准含量进行比较。计算含量误差一般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X射线荧光法 吸收增强效应
下载PDF
白铜合金中主量元素之间基体效应与XRF光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牛素琴 李岩 刘子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4-46,共3页
直接用白铜合金片样定性扫描测定Ni、Cu和Zn的X-射线荧光强度值,作强度归一化可以半定量确定主量元素质量百分数(%),结果发现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吸收—增强效应。改用溶液滤纸片薄膜制样测定,强度归一化的计算值与试样元素的推荐值十分吻... 直接用白铜合金片样定性扫描测定Ni、Cu和Zn的X-射线荧光强度值,作强度归一化可以半定量确定主量元素质量百分数(%),结果发现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吸收—增强效应。改用溶液滤纸片薄膜制样测定,强度归一化的计算值与试样元素的推荐值十分吻合,说明元素之间的吸收—增强效应基本消除,研究的方法精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铜 X射线荧光光谱法 吸收-增强效应 归一化 滤纸片薄膜制样 XRF
下载PDF
生物质制氢及用于区域供能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海梁 刘璐 +1 位作者 高峻 王逊 《煤气与热力》 2019年第10期24-29,10043,共7页
生物质制氢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介绍CO2吸收增强气化工作原理及特点。基于该技术,以生物质为原料基于输运床气化技术构建生物质氢、热、电联产系统,探讨生物质氢、热、电联产系统流程。采用ASPEN软件对系统进行... 生物质制氢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介绍CO2吸收增强气化工作原理及特点。基于该技术,以生物质为原料基于输运床气化技术构建生物质氢、热、电联产系统,探讨生物质氢、热、电联产系统流程。采用ASPEN软件对系统进行模拟,通过分析气化温度、钙碳比、水碳比对CO2吸收增强气化的合成气中各组分摩尔分数和氢气产量的影响,得到适宜的气化反应器工作参数为:气化温度为1 073~1 098 K,钙碳比为0.6~2.0,水碳比为2.00~2.75。分析该系统用于区域供能的可行性,根据生物质收购半径,预测通过消纳区域内生物质,可产氢气量及发电量、供热量和可驱动燃料电池公交汽车数量。按收购半径96 km计算,每年可收集的生物质大约28×10^4 t。气化反应器给料量取31 963.5 kg/h,钙碳比取1,水碳比取2.25,气化温度取1 073 K,气化压力(绝对压力)取2 MPa,得到生物质氢、热、电联产系统参数输出。系统产生的氢气可用于分布式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或驱动燃料电池汽车。如果所产氢气用于驱动燃料电池汽车,可供应500辆燃料电池公交汽车,供热面积达54.35×10^4 m^2。如果所产氢气全部作为分布式燃料电池热电联产装置燃料,可供热105×10^4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制氢 CO2吸收增强气化 气化反应器 再生反应器 区域供能
下载PDF
不同浓度氮酮对双氯灭痛凝胶剂的透皮扩散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荣 邓夕军 +2 位作者 程志 冯端浩 史迎昌 《现代康复》 CSCD 1998年第8期812-813,共2页
目的:为双氯灭痛凝胶剂筛选一定浓度的氮酮(Azone)作为渗透促进剂。方法:本实验采用改良Franz扩散装置及离体鼠皮为屏障,以生理盐水为接受介质,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酮(0%,1%,2%,3%,5%Azone)对双... 目的:为双氯灭痛凝胶剂筛选一定浓度的氮酮(Azone)作为渗透促进剂。方法:本实验采用改良Franz扩散装置及离体鼠皮为屏障,以生理盐水为接受介质,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酮(0%,1%,2%,3%,5%Azone)对双氯灭痛凝胶剂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双氯灭痛凝胶剂12小时累积透皮释药百分率依次分别为38.42%、62.35%、72.80%、32.10%、55.36%。结论:筛选了含氮酮2%作为促进剂,制备了有良好的经皮吸收性能的凝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氮酮 双氯灭痛凝胶剂 透皮扩散 渗透促进剂
下载PDF
SiO_2基激光淬火增吸收涂剂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刚 张明 +1 位作者 刘云婷 张井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8-62,共5页
目的提高激光表面淬火中金属对激光的吸收效率。方法在65Mn钢基体表面分别预涂纯SiO2骨料涂剂(1#)、SiO2/Al2O3质量比为11∶3的涂剂(2#)及市购某涂剂(3#),采用横流CO2激光加工机进行表面激光淬火处理。对淬火前后的水温值、改性层深度... 目的提高激光表面淬火中金属对激光的吸收效率。方法在65Mn钢基体表面分别预涂纯SiO2骨料涂剂(1#)、SiO2/Al2O3质量比为11∶3的涂剂(2#)及市购某涂剂(3#),采用横流CO2激光加工机进行表面激光淬火处理。对淬火前后的水温值、改性层深度及宽度进行测试,对表面改性层组织及耐磨、耐蚀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淬火后,硬化区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过渡区组织为半马氏体+珠光体+铁素体。涂1#和2#涂剂的试样水温变化量最大,Δt=22.9℃。涂1#涂剂的改性层硬度最大,可达到1171.5HV,并且其耐蚀性能最佳,自腐蚀电流密度为112.2μA/cm2。涂2#涂剂的改性层层深及宽度均最大,分别为1.139,7.2 mm,并且其耐磨性最佳,磨损率为2.108 mg/mm2。结论 SiO2可作为激光表面淬火增吸收涂剂的骨料,加入适量的Al2O3可提高涂剂对激光的吸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增吸收涂剂 SiO2骨料 改性层 水温变化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新型辅料提高环孢素A眼部制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概况
14
作者 董星 闫梦 +2 位作者 何朝星 李素霞 向柏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69-1577,共9页
环孢素A免疫抑制效力强,被广泛应用于眼科治疗中,但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疏水性强,难以突破眼部生理屏障,导致生物利用度低。有效结合新型辅料与制剂技术,可从增加药物溶解度、促进眼表黏液穿透、增强角膜组织深层渗透以及延长眼表停留... 环孢素A免疫抑制效力强,被广泛应用于眼科治疗中,但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疏水性强,难以突破眼部生理屏障,导致生物利用度低。有效结合新型辅料与制剂技术,可从增加药物溶解度、促进眼表黏液穿透、增强角膜组织深层渗透以及延长眼表停留时间4个方面提高环孢素A的生物利用度。该文重点围绕环孢素A眼用制剂中应用的新型辅料的特点、作用机制和相关制剂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实现环孢素A的高效递送和今后新型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赋形剂 促吸收作用 眼用制剂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CO_2吸收增强气化制备氨合成原料气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逊 高峻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0,共7页
以煤和低浓度煤层气共气化制备氨合成原料气,煤层气提供合成所需的氮组分,从而取消常规制气的补氮过程或替代空气气化;采用CO2吸收增强制气,在造气工段制得φ(H2)/φ(N2)=3,φ(CO2+CO)≤0.30%,φ(H2)≥70%的粗煤气,可直接进入醇烷化或... 以煤和低浓度煤层气共气化制备氨合成原料气,煤层气提供合成所需的氮组分,从而取消常规制气的补氮过程或替代空气气化;采用CO2吸收增强制气,在造气工段制得φ(H2)/φ(N2)=3,φ(CO2+CO)≤0.30%,φ(H2)≥70%的粗煤气,可直接进入醇烷化或醇烃化精制岗位.为论证系统的可行性和适宜操作条件,采用热力学平衡模型分析煤气组分随制气反应条件变化的规律,提出可一步制得φ(H2)/φ(N2)=3,φ(CO2+CO)≤0.30%,φ(H2)≥70%的制气反应条件和煤层气流量;根据煤层气温度、压力与爆炸极限的关系,确定催化转化/脱氧反应器的操作参数.结果表明,以合成原料气组分衡量,基于CO2吸收增强气化的煤和低浓度煤层气制气方法可行,且有利于简化调比和气体净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吸收增强制气 煤和煤层气共气化 CO2+CO含量 氢氮比 制气操作条件 煤层气脱氧
下载PDF
基于吸附强化重整制氢的燃料电池–涡轮混合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16
作者 刘禾 秦江 +2 位作者 郭发福 李成杰 姬志行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40-2346,共7页
为避免高含碳量的碳氢燃料使得带有阳极尾气再循环的燃料电池-涡轮混合发电系统中重整器内CO_(2)浓度过高的问题,将氧化钙作为吸附剂的吸附强化重整制氢被应用于该系统。系统的燃料为十二烷,通过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的方法完成重整过程... 为避免高含碳量的碳氢燃料使得带有阳极尾气再循环的燃料电池-涡轮混合发电系统中重整器内CO_(2)浓度过高的问题,将氧化钙作为吸附剂的吸附强化重整制氢被应用于该系统。系统的燃料为十二烷,通过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的方法完成重整过程的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吸附强化重整制氢的发电系统在系统发电效率及功率输出上分别提升了3.93%和19.17%,并降低了CO_(2)排放量66.46%。且在燃料电池温度为1023~1063 K、钙碳比为0.4~0.8的范围内,系统的性能随参数增大而明显提升。但该参数的增大又会影响燃料电池及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参数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发电系统 吸附强化重整 制氢 二氧化碳排放
原文传递
基于CO_2吸收增强气化的氨电联产操作条件分析
17
作者 王逊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63-1469,共7页
本文以煤和低浓度煤层气为原料,采用CO_2吸收增强气化,在造气工段制得φ(H_2)/φ(N_2)=3、φ(CO_2+CO)≤0.30%的粗煤气,直接进入气体精制岗位,并取消常规制气的补氮过程或替代空气气化;采用单元建模和流程模拟的方法对系统可行性和适宜... 本文以煤和低浓度煤层气为原料,采用CO_2吸收增强气化,在造气工段制得φ(H_2)/φ(N_2)=3、φ(CO_2+CO)≤0.30%的粗煤气,直接进入气体精制岗位,并取消常规制气的补氮过程或替代空气气化;采用单元建模和流程模拟的方法对系统可行性和适宜操作条件进行分析;预报煤和煤层气共气化的产物分布,提出满足精制岗位进口气体品质要求的制气温度、压力、水煤比、钙煤比和煤气流量等参数;分析循环倍率对合成氨产量、系统净输出功等参数的影响,得到实现系统能量自平衡、且合成氨能耗最低的循环倍率。理论分析表明,该流程可用于合成气制备及氨电联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CO含量 氢氮比 制气操作条件 循环倍率 能量自平衡
原文传递
中草药挥发油类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8
作者 李莉 韩国柱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14-918,946,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草药挥发油类及其活性成分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研究报告日益增多,并已展示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文献报道较多的这类促进剂包括薄荷油、柠檬油、桉油、丁香油、蛇床子油、当归挥发油、松节油等。其主要促渗活性成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草药挥发油类及其活性成分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研究报告日益增多,并已展示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文献报道较多的这类促进剂包括薄荷油、柠檬油、桉油、丁香油、蛇床子油、当归挥发油、松节油等。其主要促渗活性成分多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该类天然促渗剂具有促渗作用强、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它们主要通过改变皮肤角质层细胞的有序排列、"拉动"效应以及增强皮肤角质层水合作用等机制发挥促渗作用。该类促渗剂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促渗剂的浓度以及促渗剂的联合应用均可影响其促渗作用。现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该类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作用特点、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挥发油 透皮吸收促进剂
下载PDF
鼻腔给药系统的鼻粘膜毒性及解决途径 被引量:45
19
作者 张奕 蒋新国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23-327,共5页
就鼻腔给药系统可能导致的鼻粘膜毒性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鼻腔给药 鼻纤毛毒性 吸收促进剂 制剂
下载PDF
灯盏花素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丁江生 张钧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最佳吸收部位和探讨灯盏花素的吸收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循环方法研究灯盏花素的小肠吸收和肠壁通透性。结果 :在 5 0~ 40 0ug/ml浓度范围内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无高浓度饱和现象 ,P值基本保持不变 ;在pH ...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最佳吸收部位和探讨灯盏花素的吸收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循环方法研究灯盏花素的小肠吸收和肠壁通透性。结果 :在 5 0~ 40 0ug/ml浓度范围内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无高浓度饱和现象 ,P值基本保持不变 ;在pH 6 0至pH 7 4范围内吸收不受pH影响 ;在各肠段的百分吸收率和肠壁通透系数均无明显差异 ;促吸剂Tween 80和大豆磷脂对灯盏花素具有明显的促进吸收作用 ;吸收动力学参数为 :ka=0 0 163± 0 0 0 64min-1,ke=0 0 668± 0 0 15min-1。结论 :灯盏花素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 ,提高药物溶解度和采用促吸方法提高通透性 ,将能有效地促进灯盏花素的吸收 ,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灯盏花素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小肠吸收 在体循环 吸收促进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