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调冷热源系统的选择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志浩 张永铨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0,共8页
根据1995年9月16日至19日在成都市举行的“全国空调冷热源技术交流会”上所交流的内容和有关资料,将制冷剂替代、热泵机组的设计和应用、溴化锂吸收式机组、蓄冷空调等几个主要问题综合整理成此文,供参考。
关键词 空气调节 蓄冷 冷热源 热泵 吸收式 制冷
下载PDF
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流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陈光明 石玉琦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共22页
吸收式制冷作为最早的人工制冷方法,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在民用和工业中的实际应用有60多年。近20余年来,吸收式制冷在理论与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并在制冷机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得到国内外厂商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随... 吸收式制冷作为最早的人工制冷方法,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在民用和工业中的实际应用有60多年。近20余年来,吸收式制冷在理论与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并在制冷机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得到国内外厂商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随着人类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及能源的高效利用。余热、废热、可再生的太阳能、地热能等的利用使得热能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热泵)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采用电驱动蒸气机械压缩式制冷(热泵)系统不同,吸收式制冷(热泵)技术可利用采用低品位热源的热能直接驱动,运行成本远低于电驱动系统。吸收式系统多采用H2O-LiB r溶液、NH3-H2O溶液等自然工质作为制冷剂,具有环境友好特性,同时具有安全、可无噪音运行、可靠性高等显著优点。但也具有占地面积大、初投资高,冷却负荷高,一次能源效率低(直燃形式)等不足。针对这些特性,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循环设计优化、工质对选择、系统部件热质传递强化、系统控制策略优化等。狭义的吸收式循环是指闭式、溶液吸收制冷剂蒸气的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该类循环按照循环形式分类包括单吸收循环、多吸收循环和复合循环。单吸收循环主要包括基本单效吸收循环、扩散吸收循环、膜吸收循环、热变换器循环、重力驱动的阀切换循环以及自复叠循环;多吸收循环主要包括再吸收循环、多效循环、中间效循环、多级循环、中间级循环以及GAX循环;复合循环主要包括喷射-吸收复合、压缩-吸收复合和膨胀-吸收复合等复合形式。现有吸收式制冷技术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且不局限于太阳能、中低温余热利用、冷热电联产、储能(蓄冷、蓄热),膜交换材料、高温下耐腐蚀材料,塑料热交换器等方面。吸收式循环现有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循环 吸收式制冷 溴化锂 氨水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单压吸收式Einstein循环制冷机中气泡泵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汤成伟 刘道平 +1 位作者 祁影霞 王汝金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9,共5页
单压吸收式Einstein循环制冷机中的细管径气泡泵是系统的主要驱动装置,作用在于提升发生器内的稀氨水工质至高位贮液器;气泡泵的最佳运行状态不是由提升管高度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沉浸比和泵管的内径尺寸参数。所以针对气泡... 单压吸收式Einstein循环制冷机中的细管径气泡泵是系统的主要驱动装置,作用在于提升发生器内的稀氨水工质至高位贮液器;气泡泵的最佳运行状态不是由提升管高度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沉浸比和泵管的内径尺寸参数。所以针对气泡泵的研究概况,工作原理以及在Einstein制冷循环中的运行机理做了简单的介绍,并根据气液两相流压降理论得出了固定提升效率下气泡泵内径、沉浸比和外部加热功率三者的性能关系曲线,为气泡泵的设计提供了数据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Einstein循环 吸收制冷 气泡泵:性能分析
下载PDF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士鸣 袁一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45-450,共6页
通过对影响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这些因素变化如何影响制冷循环的COP值,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制冷循环的COP值达到最大;并指出完全回收制冷循环的精馏热可使循环的COP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 氨水 吸收式 制冷循环 COP值 制冷系统
下载PDF
单压吸收式Einstein循环制冷机中气泡泵参数的设计确定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汝金 刘道平 +1 位作者 薛相美 钟栋梁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5,共4页
提出了在制冷循环初始运行工况和设计蒸发冷量已知条件下单压吸收式Einstein循环制冷机中气泡泵尺寸参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算例。计算过程和算例结果对该类制冷机的整体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气泡泵 弹状流 Einstein循环
下载PDF
太阳能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顾兆林 钱永耀 +1 位作者 李兴武 冯诗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5-80,共6页
报道了一种可以利用太阳能等低焓能的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与吸收式制冷循环相比,该系统能较大地提高热力系数。还初步分析了可以用于该循环系统的工质对,最后给出计算实例。
关键词 复合制冷 吸收制冷 太阳能 工质对 喷射制冷
下载PDF
太阳能空调及供热综合系统 被引量:16
7
作者 何梓年 刘芳 +1 位作者 南振英 刘鹰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结合建于山东的一个工程实例 ,介绍了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及供热综合系统的构成、设计特点和主要性能 。
关键词 太阳能 吸收式制冷 供热 吸收式空调
下载PDF
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卞宜峰 何国庚 +2 位作者 蔡德华 肖如熙 张奥妮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6,共10页
吸收式制冷的发展在当今节能与环保两大主题之下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其中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发展作为吸收式制冷的核心技术尤其重要。文中列举了部分在吸收式制冷方向的热门课题,指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问题的差距;根据制冷剂的不同将... 吸收式制冷的发展在当今节能与环保两大主题之下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其中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发展作为吸收式制冷的核心技术尤其重要。文中列举了部分在吸收式制冷方向的热门课题,指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问题的差距;根据制冷剂的不同将吸收式制冷工质对分为氨系、水系、醇系、氟系以及其它共五类,回顾这五类工质对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针对这五类中传统工质对的缺陷,探讨相应的优化措施和研究新型工质对,并且与传统工质对进行性能比较。重点介绍了NH3-Na SCN和NH3-LiNO3两对工质对的研究现状,比较两者在不同工况下的优缺点;介绍了以各类盐组合的方式替代Li Br来改善Li Br-H2O强烈腐蚀特性。在研究现状基础上指出了改进现有工质对性能和发掘新型工质对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综述 制冷剂 吸收剂
下载PDF
一个用太阳能驱动的新型吸收制冷循环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光明 冯仰浦 +1 位作者 王剑锋 飞原英治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4,共5页
提出了一个由太阳能驱动的新型吸收制冷循环。论文将热变器原理用于吸收制冷,从而大大提高了吸收制冷的循环效率。详细介绍该新型循环的热力学模型,同时以一个典型的太阳日照为例,计算了新循环的性能系数(COP)、冷凝热、理论极... 提出了一个由太阳能驱动的新型吸收制冷循环。论文将热变器原理用于吸收制冷,从而大大提高了吸收制冷的循环效率。详细介绍该新型循环的热力学模型,同时以一个典型的太阳日照为例,计算了新循环的性能系数(COP)、冷凝热、理论极限制冷温度和制冷量,并与传统循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循环不仅克服了传统循环在热源工况不稳定时将导致系统工况不稳定甚至不能工作的缺点,而且还具有更高COP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制冷循环 太阳能 热力学模型 COP
下载PDF
无泵吸收制冷系统气泡泵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薛相美 刘道平 王汝金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53,共4页
根据两相流流型转换理论,推导出了气泡泵从弹状流向泡状流转变和从弹状流向块状流转变时液体流量、气体流量与管径的关系式;根据空气提升理论、能量平衡、质量平衡推导出了气泡泵的性能关系式。根据上述关系式,具体分析了爱因斯坦制冷... 根据两相流流型转换理论,推导出了气泡泵从弹状流向泡状流转变和从弹状流向块状流转变时液体流量、气体流量与管径的关系式;根据空气提升理论、能量平衡、质量平衡推导出了气泡泵的性能关系式。根据上述关系式,具体分析了爱因斯坦制冷循环工况下气泡泵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弹状流下限、大的沉浸比时液体循环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泵 吸收制冷 空气提升理论 管径 流量
下载PDF
溴化锂水溶液的比焓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磊 陆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3,共4页
从溴化锂水溶液的热物理性质出发 ,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溴化锂水溶液的比焓值数据 ,合理地解释了国内外溴化锂水溶液比焓值不同的原因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转换国内外溴化锂水溶液比焓值数据的公式 ,并显示了较好的吻合性 ,为今后借鉴国外有... 从溴化锂水溶液的热物理性质出发 ,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溴化锂水溶液的比焓值数据 ,合理地解释了国内外溴化锂水溶液比焓值不同的原因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转换国内外溴化锂水溶液比焓值数据的公式 ,并显示了较好的吻合性 ,为今后借鉴国外有关的比焓数据提供了方法。并根据这一方法 ,对国外有关的高温高浓度区域的比焓值数据进行了转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锂水溶液 比焓 吸收式制冷 热物性数据
下载PDF
吸收式制冷系统仿真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磊 陆震 《流体机械》 CSCD 2001年第2期58-62,共5页
论述了吸收式制冷系统计算机仿真研究的各种系统模型 ,并分析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性 ,可为吸收式系统的仿真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系统 仿真模型 集中参数 分布参数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车德勇 孙佰仲 +1 位作者 国文学 冷劲松 《东北电力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36-40,共5页
对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型式及溴化锂/水工质对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吸收式制冷/热 泵循环技术可以回收利用工业生产中的大量低品位废热,而且其常用工质对溴化锂/水及氨/水对环境 没有破坏作用,是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环保型节能技术。
关键词 溴化锂 吸收式制冷技术 低品位废热 工质 耗电量 冷凝热量 蒸发器
下载PDF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能耗与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汤妙琴 余敏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7-250,共4页
对三联供溴化锂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式制冷作了能耗分析,计算了汽轮机在不同的初始参数条件下三联供溴化锂制冷的节煤量,并对这两种制冷方案进行了经济比较,得出三联供溴化锂制冷节能所需的条件。
关键词 热电冷三联供 吸收式制冷 压缩式制冷
下载PDF
单压吸收制冷系统气泡泵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汤成伟 刘道平 +2 位作者 祁影霞 薛相美 魏晶晶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53,共5页
通过自行设计的可视化气泡泵试验装置,以氨水工质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试验工况条件下的气泡泵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气泡泵的启动时间随着系统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变短,气泡泵液体输送存在周期性,该周期随着加热功率和沉浸... 通过自行设计的可视化气泡泵试验装置,以氨水工质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试验工况条件下的气泡泵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气泡泵的启动时间随着系统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变短,气泡泵液体输送存在周期性,该周期随着加热功率和沉浸比的增大而减小;气泡泵的液体流量随着加热功率和沉浸比的增大而增大;气泡泵的稳定性与加热功率和沉浸比有关,加热功率越小、沉浸比越大气泡泵的稳定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气泡泵 性能 沉浸比
下载PDF
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东一 石楚平 +1 位作者 袁文华 肖飚 《节能》 2008年第6期23-26,共4页
根据现有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和发动机冷却水及排气系统的结构特点,结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将汽车排气管和发动机冷却水箱进行结构改造作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发生器,代替传统的汽车空调的制冷和采暖系统及发动机... 根据现有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和发动机冷却水及排气系统的结构特点,结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将汽车排气管和发动机冷却水箱进行结构改造作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发生器,代替传统的汽车空调的制冷和采暖系统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并对该溴化锂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计算和传热面积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溴化锂制冷系统充分利用了废气余热和冷却水余热,减少了汽车油耗,并且改造后的排气热交换器和冷却水箱传热面积小,结构简单紧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余热 溴化锂 吸收式制冷
下载PDF
新型 CH_3OH-LiBr-ZnCl_2 吸收-喷射制冷系统变工况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顾兆林 闵东红 +1 位作者 冯诗愚 李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4-259,共6页
吸收-喷射制冷循环系统改变了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热力参数间相互制约关系,具有参数调节范围宽的特点。对变工况条件下温度、压力等参数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喷射式制冷 制冷循环 变工况分析
下载PDF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士鸣 袁一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0-75,共6页
采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分析方法,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内各设备及系统热力循环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了系统内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系统的热经济优化设计及优化操作明确了方向.
关键词 氨水 YONG分析 吸收式制冷循环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下载PDF
太阳能制冷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白宁 李戬洪 马伟斌 《能源工程》 2004年第4期25-29,共5页
介绍了不同形式的太阳能吸收式和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分析了当今以吸收式和吸附式为主流的太阳能制冷系统的优缺点,提出太阳能制冷系统真正达到可行性及实用性所需改善的环节。
关键词 太阳能 制冷系统 吸收制冷 吸附制冷 制冷效率
下载PDF
基于余热回收利用的新型换流阀冷却系统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建辉 张兴娟 +2 位作者 侯俊义 王航 杨涵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3,共8页
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高达兆瓦级的热量,但由于换流阀出水的温度为50~60℃,属于低品位热源,回收利用难度大,难以有效地开展余热回收和利用,容易造成能源极大的浪费。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余热回收利用的新型换... 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高达兆瓦级的热量,但由于换流阀出水的温度为50~60℃,属于低品位热源,回收利用难度大,难以有效地开展余热回收和利用,容易造成能源极大的浪费。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余热回收利用的新型换流阀冷却系统--换流阀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该系统采用热泵技术吸收换流阀余热,提高了热源的热品位,从而可以驱动吸收式系统工作进行制冷制热,实现换流阀冷却以及余热回收利用。从试验和模拟分析结果来看,该系统可以实现冷热联供,满足阀厅等场所的制冷制热需求,可以提升阀冷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成本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阀 余热回收 热泵 吸收式制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