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取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耿浩清 石成君 苏亚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64-1669,共6页
综述了空气取水的基本研究现状,对可用于空气取水的固体吸附剂、液体吸收剂、复合吸湿材料以及新型吸湿技术等各类吸湿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冷却结露式取水方法与吸湿/解吸式取水方法的能源利用方式进行了讨... 综述了空气取水的基本研究现状,对可用于空气取水的固体吸附剂、液体吸收剂、复合吸湿材料以及新型吸湿技术等各类吸湿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冷却结露式取水方法与吸湿/解吸式取水方法的能源利用方式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采用吸湿/解吸方法同时合理利用太阳能和余热来取水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取水 冷却结露式 吸湿/解吸式 除湿
下载PDF
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解吸塔双股进料的总体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支红利 程光旭 +1 位作者 杨永 国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94,共4页
通过系统模拟与计算,以经济效益作为优化目标函数,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结合总体优化,确定出1.2Mt/a的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解吸塔双股进料的最佳工况是:进料位置为2(第二块理论塔板)、流量配比(热进料流量与解吸塔总进料流量之比)为0.2... 通过系统模拟与计算,以经济效益作为优化目标函数,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结合总体优化,确定出1.2Mt/a的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解吸塔双股进料的最佳工况是:进料位置为2(第二块理论塔板)、流量配比(热进料流量与解吸塔总进料流量之比)为0.2~0.33、温度60℃左右,该工况优于同样工况下的双股进料基本工况,每年增加经济效益145.5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吸收稳定系统 解吸塔 双股进料 总体优化 正交设计
下载PDF
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运移的多相流数值模型 被引量:12
3
作者 薛强 梁冰 +1 位作者 冯夏庭 刘建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20-924,共5页
在综合考虑有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体系中扩散、吸附解吸、界面间分配以及微生物降解等作用下, 建立了有机污染物在多孔介质迁移转化的多相流动力学模型, 并采用特征有限差分方法和隐式压力显式饱和度方法对耦合模型进行数值离散, 编制... 在综合考虑有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体系中扩散、吸附解吸、界面间分配以及微生物降解等作用下, 建立了有机污染物在多孔介质迁移转化的多相流动力学模型, 并采用特征有限差分方法和隐式压力显式饱和度方法对耦合模型进行数值离散, 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利用该程序对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运移机制进行定量化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石油污染物在地表泄漏以后, 将在重力和毛细力的作用下, 产生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当污染物迁移到地下毛细管区后, 其向下的运动将整体受到毛细张力的阻碍, 污染物要想进入毛细饱和带必须克服油水界面的进气压力, 这时污染物在毛细饱和带顶部聚集以期获取压力, 同时将产生以水平方向为主的迁移, 最终随着污染物的压力超过其进气压力, 导致污染物进入毛细饱和带, 在地下水水位上形成一个透镜体. 数值模拟曲线与实验测试曲线吻合较好, 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这为定量化研究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分配与归宿及污染预测、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物 地下环境系统 多相流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空气取水非常规技术及材料、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姜海凤 侯立安 张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发展问题,空气取水是解决淡水资源匮乏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制冷结露、吸附及聚雾取水三种空气取水非常规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综述了吸附材料和聚雾取水仿生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 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发展问题,空气取水是解决淡水资源匮乏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制冷结露、吸附及聚雾取水三种空气取水非常规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综述了吸附材料和聚雾取水仿生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三种取水器的应用特点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性能材料的研发和集成技术的设计是未来空气取水技术的研究重点,并对空气取水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取水 制冷结露法 吸附法 聚雾取水法
下载PDF
空气取水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强 郝秀渊 《山西建筑》 2016年第31期124-126,共3页
阐述了空气取水的基本原理,分别介绍了收集降水、机械压缩法、冷冻结露法、吸附解析法、半导体制冷法和聚雾取水法六种常见的取水方式,指出新型复合吸附剂研制、仿生科技以及微型取水装置的研发将是空气取水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空气取水 冷冻结露法 吸附解析法 半导体制冷法
下载PDF
高温下Ti掺杂对Li_4SiO_4吸收CO_2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汪文哲 熊贵 +2 位作者 张军营 赵永椿 郑楚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23-627,共5页
采用固相合成法和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可直接在高温下吸收CO2的硅酸锂(Li4SiO4),并进行了Ti的掺杂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测定仪和热重分析仪对Li4SiO4进行了表征及CO2吸收性能的测试,并在固定床台架上进行了CO2循环吸收/解吸... 采用固相合成法和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可直接在高温下吸收CO2的硅酸锂(Li4SiO4),并进行了Ti的掺杂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测定仪和热重分析仪对Li4SiO4进行了表征及CO2吸收性能的测试,并在固定床台架上进行了CO2循环吸收/解吸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纯Li4SiO4更有利于在高温下对CO2的吸收;CO2的分压对高温下Li4SiO4吸收CO2有很大影响,分压越大,吸收的CO2量越大;当TiO2的掺杂比例x=0.02时,改性的Li4SiO4对CO2的最大吸收量可达31.59%;经过20次循环后,固溶体Li4Si0.98Ti0.02O4对CO2的吸收量仅下降了20%,从第4次循环后此样品基本达到完全再生,说明其具有较大的CO2吸收量和优良的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锂 CO2循环吸收/解吸 Ti掺杂 溶胶凝胶法 再生
下载PDF
国内某铜冶炼厂环集烟气脱硫改造工艺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昱浏 《有色冶金节能》 2022年第4期41-43,共3页
针对国内某铜冶炼厂的实际生产情况,分析比较了石灰石-石膏法、双氧水法、再生胺吸收解吸法三种脱硫工艺的原理、优缺点及生产运营成本。结果表明,双氧水法脱硫流程短投资低,具有可回收SO、水耗低、占地少、无废水和废渣排放等优点,运... 针对国内某铜冶炼厂的实际生产情况,分析比较了石灰石-石膏法、双氧水法、再生胺吸收解吸法三种脱硫工艺的原理、优缺点及生产运营成本。结果表明,双氧水法脱硫流程短投资低,具有可回收SO、水耗低、占地少、无废水和废渣排放等优点,运行成本略高于石灰石-石膏法,低于再生胺吸收解吸法。经综合比较,对该厂环集烟气脱硫的改造推荐采用双氧水法脱硫工艺。同时,提出了双氧水法环集脱硫改造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双氧水法 石灰石-石膏法 再生胺吸收解吸法 改造
下载PDF
YBaCo4O7+δ的制备及其氧吸附/脱附性能研究
8
作者 赵利敏 汪海平 +5 位作者 程永光 张宝森 羊克华 王娇 刘少辉 郝好山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25,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固态反应法制备了不同比表面积的YBaCo4O7+δ吸附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不同比表面积粒径的YBaCo4O7+δ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和固态反应法制备的YBaCo4O7+δ料均为...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固态反应法制备了不同比表面积的YBaCo4O7+δ吸附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不同比表面积粒径的YBaCo4O7+δ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和固态反应法制备的YBaCo4O7+δ料均为六方密排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63mc(186)),与固态反应法相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YBaCo4O7+δ吸附材料粒径较小,且分布较为集中,并研究了粒径对YBaCo4O7+δ料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从室温到1000℃,不同粒径的YBaCo4O7+δ吸附材料均经历两次氧吸附过程,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YBaCo4O7+δ 料氧吸附性能明显高于固态反应法制备的YBaCo4O7+δ料的氧吸附性能,这是因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YBaCo4O7+δ料具有较小的尺寸,较大的比表面积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aCo4O7+δ 氧吸附/脱附性能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动态吸/放湿特性辨识方法
9
作者 陈超 冯磊 王陈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76-980,共5页
通过实验验证了SiO_2气凝胶作为调湿材料的吸/放湿性能及其可重复性,并应用系统辨识方法,对SiO_2气凝胶作为调湿材料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动态吸/放湿特性进行了初步的辨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关键词 SIO2气凝胶 调湿材料 吸/放湿可重复性 系统辨识方法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