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吸收骨固定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方冬冬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目的 :探讨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在治疗颌面部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36例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骨骨折的患者,由患者及家属自主选择内固定材料,分为研究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研究组,通过可吸收骨固定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对照组,通过金属骨固定系... 目的 :探讨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在治疗颌面部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36例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骨骨折的患者,由患者及家属自主选择内固定材料,分为研究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研究组,通过可吸收骨固定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对照组,通过金属骨固定系统治疗颌面部骨折。术后6、12、18、24周进行定期检查,随访创口愈合情况,影像学复查,进行临床综合疗效评估。结果:术后12周研究组显效16例、有效3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7例,进步2例。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研究组显效17例,有效2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例,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周研究组骨密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正确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利用可吸收骨固定系统治疗颌骨骨折的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严格随机分组的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骨固定系统 金属骨固定系统 颌面部骨折
下载PDF
金属夹板外固定与可吸收骨锚系统治疗早期闭合性锤状指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文泽 梁晶峰 李文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618-1624,共7页
背景:可吸收骨锚治疗锤状指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方法。目的:比较金属夹板外固定与可吸收骨锚系统治疗早期闭合性锤状指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闭合性锤状指病例40例,其中采用金属夹板外固定治疗24例,采用可吸收骨锚内固定治疗16例,受... 背景:可吸收骨锚治疗锤状指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方法。目的:比较金属夹板外固定与可吸收骨锚系统治疗早期闭合性锤状指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闭合性锤状指病例40例,其中采用金属夹板外固定治疗24例,采用可吸收骨锚内固定治疗16例,受伤至给予治疗时间均为1周以内。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的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4个月以上,最长随访时间14个月。参照国际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系统评定法,金属夹板外固定组优良率66.7%;可吸收骨锚内固定组优良率93.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金属夹板固定组有2例分别于治疗后4个月,6个月出现复发;骨锚组有1例功能锻炼时出现局部肿痛、皮肤发红,经物理治疗后好转,表明可吸收骨锚内固定组的疗效显著优于金属夹板外固定组。可吸收骨锚系统治疗过程简单,效果肯定,是治疗早期闭合性锤状指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其价格昂贵,未能广泛开展;金属夹板虽然操作简单,但是治疗过程中管理困难,复发率发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吸收骨锚系统 骨锚 金属夹板 夹板 锤状指 闭合性 内固定 外固定 TAM系统评定法 活动度 骨关节植物入图片文章
下载PDF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在手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范钊文 谌智灵 +2 位作者 吕廷斌 肖年波 温家堂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8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究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在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手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究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在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手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感染及畸形愈合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手部屈伸范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及畸形愈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指间关节背伸和屈曲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部骨折治疗中使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相比于克氏针内固定更有效,且术后畸形愈合、感染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骨折 克氏针内固定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 感染
下载PDF
可吸收聚左旋乳酸骨固定系统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夏园生 陈伟丹 +4 位作者 马力 杨盛春 邹明晖 李文雷 陈欣欣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21-723,共3页
目的总结可吸收聚左旋乳酸骨固定系统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经验。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共完成4424例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筛选,1967例入选,按照是否使用可吸收聚左旋乳酸骨固定系... 目的总结可吸收聚左旋乳酸骨固定系统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经验。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共完成4424例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筛选,1967例入选,按照是否使用可吸收聚左旋乳酸骨固定系统分为使用组(A组)和未使用组(B组)。A组1015例,男650例,女365例;年龄1个月~4.7岁,中位年龄6.3个月;体质量3.6~20.0 kg,中位值6.4 kg。B组952例,男570例,女382例;年龄1个月~4.2岁,中位年龄6.1个月;体质量3.4~20.0 kg,中位值6.5 kg。结果术后因胸骨活动致伤口愈合不良并行清创缝合术者A组3例(0.29%),B组18例(1.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可吸收聚左旋乳酸骨固定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小儿心脏手术后因胸骨活动致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聚左旋乳酸骨固定系统 心脏手术 伤口愈合不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