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百年艰难探索:走出“宏观缺位”与“微观失效”窘境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建波 陈皓 刘婷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7,共9页
20世纪上半叶,旧中国国家能力低下,“宏观缺位”,被称为“一盘散沙”。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分配和财富流通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这有利于降低基尼系数,从而形成规模优势,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实现了国家能力的重构... 20世纪上半叶,旧中国国家能力低下,“宏观缺位”,被称为“一盘散沙”。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分配和财富流通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这有利于降低基尼系数,从而形成规模优势,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实现了国家能力的重构,“宏观缺位”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新中国在国防、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公共品领域的供应能力显著提高,然而国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过度干预又导致了“微观失效”,致使工农业,尤其是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充分尊重微观经济主体的权益,逐步实现了国家宏观有力调控和微观经济主体积极创新的结合,走出“宏观缺位”与“微观失效”的窘境,形成了政府作用与市场效率协调均衡的中国道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家能力 中国道路 宏观缺位 微观失效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治主体的缺位与行政再造 被引量:4
2
作者 黄丽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8-138,共11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西部农业型村庄出现新一轮村治主体缺位困境,表现为“无人治村”和“治村无方”的难题,潜藏着多层面的治理危机。在村庄内生乏力的情况下,行政供给思路具有可行性,但要解决村治主体与村庄社会对接的问题。洋县的选派干...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西部农业型村庄出现新一轮村治主体缺位困境,表现为“无人治村”和“治村无方”的难题,潜藏着多层面的治理危机。在村庄内生乏力的情况下,行政供给思路具有可行性,但要解决村治主体与村庄社会对接的问题。洋县的选派干部制度在行政选拔和行政输入之间插入村主职干部助理环节,通过松紧有度的筛选机制、通才导向的培养机制、因能而异的流动机制建立了以组织培养为前提的村治主体再造办法。村庄社会结构的弱化和裂化、群众路线中的规则嵌入、扩大的熟人社会与关系嵌入三者共同保证了选派干部与村庄社会的有效对接。通过调动村庄内生资源、优化干群关系、改变治理方式、转换治理目标,选派干部在实现治理有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制度的后续运行需要保证村主职干部助理的锻炼学习力度、提高产业发展的规划研判力度、强化县乡政府的统筹协调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治主体缺位 选派干部 村主职干部助理 乡村振兴 行政供给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