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波分析方法在提取井水位潮汐因子震前变化特征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从杰 冯志生 +3 位作者 宋德伟 张秀霞 梅卫萍 张晓勇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7,共5页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1990年常熟、1995年苍山和1996年南黄海三个中强地震前江苏地区井水位固体潮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井水位M2波潮汐因子在地震前几个月几乎都出现一个幅度较大、周期为半月或一个月左右的异常信号,表明小波分析方...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1990年常熟、1995年苍山和1996年南黄海三个中强地震前江苏地区井水位固体潮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井水位M2波潮汐因子在地震前几个月几乎都出现一个幅度较大、周期为半月或一个月左右的异常信号,表明小波分析方法在处理和分析井水位潮汐资料方面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井水位 M2波潮汐因子 异常信号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ionospheric TEC changes related to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based on statistic analysis and signal detection 被引量:6
2
作者 Jianyong Li Guojie Meng +2 位作者 Min Wang Hua Liao Xuhui Shen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09年第5期545-553,共9页
Ionospheric TEC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ime series are derived from GPS measurements at 13 stations around the epicenter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Defining anomaly bounds for a sliding window by quartile an... Ionospheric TEC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ime series are derived from GPS measurements at 13 stations around the epicenter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Defining anomaly bounds for a sliding window by quartile and 2-standard deviation of TEC valu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onospheric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destructive event. The Neyman-Pearson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is employed to compute the probabilities of TEC abnormalities. Result shows that one week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onospheric TEC over the epicenter and its vicinities displays obvious abnormal disturbances, most of which are positive anomalies. The largest TEC abnormal changes appeared on May 9, three days prior to the seismic event. Signal detection shows that the largest possibility ofTEC abnormity on May 9 is 50.74%, indicating that ionospheric abnormities three days before the main shock are likely related to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earthquake precursor abnormal signals hypothesis test
下载PDF
次声信号的数据采集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夏雅琴 王微 张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3-576,共4页
为了从机理机制上研究次声信号,研制了次声数据自动采集装置,该系统既可以记录图形,也可以存储数据文件,配合相应的程序,对记录到的次声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改变了以往只记录单一图形的情况.本文介绍了次声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软、硬... 为了从机理机制上研究次声信号,研制了次声数据自动采集装置,该系统既可以记录图形,也可以存储数据文件,配合相应的程序,对记录到的次声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改变了以往只记录单一图形的情况.本文介绍了次声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软、硬件配置,提供了应用监测系统观测到的几种次声异常信号,以及如何分析、辨别、分类各种次声信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传感器 数据采集 异常信号
下载PDF
基于深度矩阵分解的无人感知系统信号补全方法研究
4
作者 钟岳 徐峰 张纬华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5期801-811,共11页
针对当前无人车行驶过程中存在的异常信号测试手段缺乏问题,以可靠性行驶试验中受到环境干扰等导致的信号异常为例,利用感知系统中多传感器感知信号在时域和空域上的相关性,建立多传感器采集数据信息间的交叉数学模型,提出将传感器采集... 针对当前无人车行驶过程中存在的异常信号测试手段缺乏问题,以可靠性行驶试验中受到环境干扰等导致的信号异常为例,利用感知系统中多传感器感知信号在时域和空域上的相关性,建立多传感器采集数据信息间的交叉数学模型,提出将传感器采集信号和各传感器分别作为信号矩阵的行列元素,通过此数值化方式将原始多传感器信号转化为可参数化的信号矩阵模型。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补全和深度矩阵分解融合(MC+DMF)的方法恢复由于环境干扰等导致的部分异常信号,根据神经网络前向传播特性,将原始矩阵中的行向量(单个传感器在i时刻的各采集数据)和列向量(传感器向量)进行降维,降低失真信号矩阵在特征提取过程中的计算量,利用Hadamard乘积对特征提取后的损失函数正则化避免出现过拟合,将该方法运用至SODA10M和KITTI公开数据集中,并与传统的单一矩阵分解(MF)、概率矩阵分解(PMF)、带偏置的奇异值分解(Bias-SVD)方法进行均方根误差(MAE)对比试验,可有效检测到行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信号传感器。结果表明,深度矩阵分解方法能极大地降低数据恢复误差和时间,相较于概率矩阵分解方法,其误差率低1%,恢复时间少约2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干扰 异常信号 矩阵补全 多传感器融合 深度矩阵分解
下载PDF
不同地域震前次声波异常信号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庆生 张少伟 +1 位作者 夏雅琴 陈维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3,共7页
利用次声波观测方法,分析了2010-01-2014-06发生在瓦努阿图地区的M≥7.0级以上地震震前次声波异常信号特征,发现其波形类似,呈多组分布,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其能量主要集中在0.001-0.005Hz.同时,对中国发生的2010-04-14玉树M7.1级地震、201... 利用次声波观测方法,分析了2010-01-2014-06发生在瓦努阿图地区的M≥7.0级以上地震震前次声波异常信号特征,发现其波形类似,呈多组分布,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其能量主要集中在0.001-0.005Hz.同时,对中国发生的2010-04-14玉树M7.1级地震、2013-04-20雅安M7.0级地震、2013-07-22定西M6郾6级地震和2014-02-12于田M7郾3级地震震前次声波异常信号进行了波形及频谱分析,并与瓦努阿图地震前接收到的次声波异常信号对比发现,不同地域的地震,其震前次声波异常信号特性不同.这有助于研究震前次声波异常信号与震源地理位置及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对次声波方法预测震源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前次声波 异常信号 频率
下载PDF
MFC2000-2型微机厂用电快速切换装置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娟 《华北电力技术》 CAS 2010年第6期34-38,共5页
介绍MFC2000-2型微机厂用电快速切换装置在北京热电分公司的使用情况、出现的异常信号以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快切装置 厂用电 异常信号 处理
下载PDF
探讨电台播控系统监测平台的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冲 李婧 李曼 《中国有线电视》 2017年第10期1191-1194,共4页
保障安全播出,提升应急能力,是广播技术从业者的重点工作。如今,电台播控系统具有多种有效的应急手段、健全的管理制度与高水平的技术工作人员,但是从业者还需要基于播控系统的监测平台加大力度地保障安全播出。从监测平台的建设思想出... 保障安全播出,提升应急能力,是广播技术从业者的重点工作。如今,电台播控系统具有多种有效的应急手段、健全的管理制度与高水平的技术工作人员,但是从业者还需要基于播控系统的监测平台加大力度地保障安全播出。从监测平台的建设思想出发,探讨了监测平台所使用的网络技术、所监测的内容、监测数据分析与还原的机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平台 AOIP 监测信号 信号异常
下载PDF
基于厚尾分布的异常信号检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俐莉 刘力维 熊艳晔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0,共5页
为了检测具有厚尾分布信号的异常值,提出将基于EM算法的统计诊断方法应用于正态逆高斯信号的异常信号检测。为了避免计算贝塞尔函数的困难,考虑将正态逆高斯信号看作缺失变量,通过EM算法求解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简化了计算过程;通过Q函... 为了检测具有厚尾分布信号的异常值,提出将基于EM算法的统计诊断方法应用于正态逆高斯信号的异常信号检测。为了避免计算贝塞尔函数的困难,考虑将正态逆高斯信号看作缺失变量,通过EM算法求解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简化了计算过程;通过Q函数代替对数似然函数,提出了在正态逆高斯分布的信号中基于Q函数的影响度量方法,分别给出了数据删除模型与局部影响分析的诊断统计量,理论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检测方法对于正态逆高斯信号的检测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最大化算法 极大似然估计 COOK距离 Q函数 异常信号
下载PDF
一起接地变保护测控装置通讯中断及所用电ATS装置故障分析及处理
9
作者 钟乐安 《电气开关》 2021年第3期90-92,共3页
本文分析了一起典型的测控装置通讯中断以及所用电自动切换装置故障事件,通过消缺排查确定了故障发生的原因,由于存在调度监控平台无法正确采集异常光字,导致通讯中断无法及时发现;由于自动切换装置分闸控制模块损坏,所用电切换装置无... 本文分析了一起典型的测控装置通讯中断以及所用电自动切换装置故障事件,通过消缺排查确定了故障发生的原因,由于存在调度监控平台无法正确采集异常光字,导致通讯中断无法及时发现;由于自动切换装置分闸控制模块损坏,所用电切换装置无法恢复正常运行方式。该事件提醒我们需重视设备光字核对工作以及备齐备品备件,从而避免此类异常事件的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控装置 自动切换装置 异常光字 备品备件
下载PDF
辽宁及邻区电磁辐射在地震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张颖 楂楠 《国际地震动态》 2009年第7期47-53,共7页
通过省内、省外台站分布情况、台址情况、观测记录仪器使用情况,观测记录仪器的性能指标,如观测仪器探头类型、架(埋)设方式,记录仪器的采样率、分辨率,震例情况等从电磁辐射的发生机理出发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地震前电磁辐射异常... 通过省内、省外台站分布情况、台址情况、观测记录仪器使用情况,观测记录仪器的性能指标,如观测仪器探头类型、架(埋)设方式,记录仪器的采样率、分辨率,震例情况等从电磁辐射的发生机理出发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地震前电磁辐射异常信息量、异常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与震中距、震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异常信息 地震预报
下载PDF
泰安重力观测高频波动信号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杰 卢双苓 +2 位作者 殷海涛 荆强 范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系统分析了泰安重力观测资料正常和异常时信号的周期特征,研究了高频异常信号与台风、气压和强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泰安重力观测正常时信号周期为2~4分钟,异常时信号周期只有2-3分钟,异常信号幅值约为正常信号的5倍;高频异常信号... 系统分析了泰安重力观测资料正常和异常时信号的周期特征,研究了高频异常信号与台风、气压和强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泰安重力观测正常时信号周期为2~4分钟,异常时信号周期只有2-3分钟,异常信号幅值约为正常信号的5倍;高频异常信号主要是由西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的进入中国大陆或近海的台风引起的,占台风引起泰安重力出现高频异常信号的90%;重力高频信号与台风中心速度正相关,与台风距离负相关,并且随台风的结束高频信号也随之消失;少数高频异常信号与强震也有一定关系,占地震总数的17.24%;高频异常信号与气压变化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观测 高频异常信号 台风 强震 地壳脉动
下载PDF
TSP超前地质预报在城市轨道交通暗挖隧道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雷凯 郑江波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7年第1期99-104,共6页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期间,TSP超前地质预报可作为地勘资料的补充指导施工。通过分析大量TSP实测数据,对各种可能产生异常信号的原因以及避免产生和接收到异常信号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并且论述了一个TSP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暗挖隧道中的...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期间,TSP超前地质预报可作为地勘资料的补充指导施工。通过分析大量TSP实测数据,对各种可能产生异常信号的原因以及避免产生和接收到异常信号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并且论述了一个TSP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暗挖隧道中的应用实例,经后期开挖验证,TSP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施工过程中即将出现的地质危害起到了提前预警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 城市轨道交通 超前预报 异常信号
下载PDF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定点形变高频异常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武善艺 刘琦 +1 位作者 龚丽文 张治广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本文以中国大陆西部定点形变观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变换和超限率时频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距离震中600km范围内的定点形变个别台站观测到高频异常,异常持续时间较长;距离震中300km... 本文以中国大陆西部定点形变观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变换和超限率时频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距离震中600km范围内的定点形变个别台站观测到高频异常,异常持续时间较长;距离震中300km范围的个别台站临震高频异常非常显著;并且不同的定点形变观测手段对高频信号的响应不同,地倾斜测项临震前高频异常形态较地应变测项更为清晰灵敏。同时S变换和超限率两种方法处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本文提取到的高频异常可信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形变 高频异常 S变换 2008年汶川MS8.0地震
下载PDF
云南景谷M_S6.6地震前地磁ULF异常信号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姚远 李琪 +2 位作者 姚休义 徐金 王建军 《华北地震科学》 2018年第4期49-54,共6页
采用云南地磁台站通海、景谷、勐腊磁通门记录秒采样数据,分析了3个台站当地时间22时到次日2时(世界时15—19时)之间垂直分量(Z)和水平分量(H)在特定0.01~0.05Hz范围的辐射谱强度。结果表明,在震前垂直分量并没有强烈和清晰的ULF信号强... 采用云南地磁台站通海、景谷、勐腊磁通门记录秒采样数据,分析了3个台站当地时间22时到次日2时(世界时15—19时)之间垂直分量(Z)和水平分量(H)在特定0.01~0.05Hz范围的辐射谱强度。结果表明,在震前垂直分量并没有强烈和清晰的ULF信号强度,3个台站水平分量ULF信号趋势性上升和震时反常的信号衰减现象,则反映震前超低频地磁信号产生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ULF异常信号 景谷
下载PDF
冷轧带钢板形检测误差及异常信号补偿模型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利坡 于丙强 +2 位作者 李荣民 刘宏民 杜长征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8,共9页
针对冷轧带钢板形检测通道的信号误差或异常等问题,基于接触式板形检测原理、压磁传感器及其电磁特性,建立板形检测误差及异常信号补偿模型。综合理论模型和中试数据,深入分析零点残存电压、带钢边部板形误差、检测辊挠度、安装精度等... 针对冷轧带钢板形检测通道的信号误差或异常等问题,基于接触式板形检测原理、压磁传感器及其电磁特性,建立板形检测误差及异常信号补偿模型。综合理论模型和中试数据,深入分析零点残存电压、带钢边部板形误差、检测辊挠度、安装精度等因素对原始板形信号的影响,解决板形信号不稳定的问题。以1050冷轧机为例,根据轧机配置和工艺参数,在线计算带钢起始和末尾通道号、边部信号误差、检测辊挠度误差等补偿量,制定满足在线板形控制要求的板形检测辊允许安装误差,提出异常信号紧急处理措施,防止板形误调事故,实现稳定轧制,有利于提高板形检测精度和板形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形检测 零点漂移 异常信号 误差补偿 冷轧带钢
下载PDF
变电所异常信号分析处理辅助决策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10
16
作者 许箴 吴伟 顾寅凯 《电力设备》 2004年第8期61-62,共2页
通过变电所异常信号分析处理辅助决策系统的构建与实施,阐述了该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特点与实际应用状况。
关键词 DELPHI 变电所 异常信号 决策系统
下载PDF
发动机数控系统中的信号采集异常案例分析
17
作者 邓江 张浩 +4 位作者 王鹏 黄永然 娄超 胡鑫 谭源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2期316-317,共2页
阐述以双数控通道电路的某型发动机数控系统为对象,分析因采集信号异常导致发动机停车的数据,经分解检查、性能测试、元器件失效分析以及半物理试验,确认停车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数控系统 异常信号 钽电容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电力机房巡检机器人载波通信异常信号识别研究
18
作者 谢利娟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2期146-148,158,共4页
电力机房机器人载波通信中,受到电力机房设备干扰,产生隐蔽式异常信号。设计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电力机房巡检机器人载波信号异常信号识别方法。首先引入卡尔曼滤波模型,滤除机器人载波通信中存在的噪声,计算平均频率偏差,结合小波连续变... 电力机房机器人载波通信中,受到电力机房设备干扰,产生隐蔽式异常信号。设计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电力机房巡检机器人载波信号异常信号识别方法。首先引入卡尔曼滤波模型,滤除机器人载波通信中存在的噪声,计算平均频率偏差,结合小波连续变换对信号码元幅值分解,锁定异常信号突变的范围,实现异常信号的识别。通过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异常信号识别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电力机房巡检机器人两个时间段的隐蔽异常信号,验证了设计方法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检机器人 电力机房 载波通信 异常信号 卡尔曼滤波模型 小波连续变换
下载PDF
某型起落架收放作动筒锁定信号异常的改进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晓山 禹新鹏 关维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71-172,共2页
针对某型起落架收放作动筒锁定信号出现异常的问题,在收放作动筒液压油路上进行了改进设计。经验证,改进后的收放作动筒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未出现异常,对其他类似产品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收放作动筒 信号异常 改进设计
下载PDF
数据挖掘理论在无线电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芳兵 王伦文 张铃 《微机发展》 2003年第6期40-41,49,共3页
无线电通信中存在大量异常信号,搜索和发现这些信号在无线电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些异常信号隐藏在"海量"的采集数据中,并伴有大量噪声,难以有效发现。文中分析了数据挖掘理论,应用了一种适用于无线电通信信号监测的... 无线电通信中存在大量异常信号,搜索和发现这些信号在无线电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些异常信号隐藏在"海量"的采集数据中,并伴有大量噪声,难以有效发现。文中分析了数据挖掘理论,应用了一种适用于无线电通信信号监测的数据挖掘技术,有效地剔除噪声,监测异常信号。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理论 无线电监测 无线电通信 数据库 应用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