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绝热层烧蚀试验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查柏林 石易昂 +1 位作者 王金金 马云腾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6-943,共8页
基于自主研发的氧-煤油烧蚀试验系统,发展了一种用于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热结构及材料烧蚀研究的试验方法。采用该方法开展了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基绝热材料的烧蚀试验,试验分别在含氧化铝粒子侵蚀和无粒子侵蚀条件下进行,并根据SE... 基于自主研发的氧-煤油烧蚀试验系统,发展了一种用于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热结构及材料烧蚀研究的试验方法。采用该方法开展了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基绝热材料的烧蚀试验,试验分别在含氧化铝粒子侵蚀和无粒子侵蚀条件下进行,并根据SEM图对比分析了粒子对材料表面微观形貌的侵蚀效应。结果表明:无粒子侵蚀条件下的试样经烧蚀后膨胀并分层,其平均线烧蚀率为-0.025mm/s;而粒子侵蚀条件下的试样平均线烧蚀率为1.901mm/s,试样中心区域的陶瓷层被粒子完全破坏,只留下极薄的热解层和裸露的碳纤维端部,碳纤维周围的基体主胶、颗粒填料及芳纶纤维均被高速焰流氧化剥离,充分说明粒子对绝热层材料的强剥蚀破坏效应;同时也验证了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的烧蚀热环境,可用于材料配方的筛选和耐烧蚀性能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烧蚀试验方法 烧蚀率 微观形貌 粒子侵蚀试验
原文传递
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对三元乙丙橡胶内绝热层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郝会娟 沈兆宏 +1 位作者 何吉宇 杨荣杰 《上海航天》 CSCD 2019年第S1期78-82,共5页
为提高三元乙丙橡胶(EPDM)内绝热层材料的耐烧蚀性能,将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作为基体与无机填料之间的相容剂。采用拉力试验机、多工位-氧乙炔烧蚀测试仪、热失重分析仪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材料的机械性能与耐... 为提高三元乙丙橡胶(EPDM)内绝热层材料的耐烧蚀性能,将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作为基体与无机填料之间的相容剂。采用拉力试验机、多工位-氧乙炔烧蚀测试仪、热失重分析仪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材料的机械性能与耐烧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EPDM-g-MAH后,EPDM内绝热层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均有所降低,并且随着EPDM-g-MAH含量的增大,烧蚀后形成的碳层也越来越致密均匀。另一方面,当EPDM-g-MAH质量分数为9.5%和14.3%时,EPDM内绝热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升。其中,当EPDM-g-MAH质量分数为14.3%时,EPDM内绝热层材料综合性能最为优异,断裂伸长7.8倍,提高了1.191倍;拉伸强度为6.7MPa,提高了71.8%;线烧蚀率为0.079 9mm·s-1,下降了17.2%。该结果将为更多新型填料在EPDM材料中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 烧蚀率
下载PDF
改善ITER弹丸注入芯部加料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利林 邓柏权 +1 位作者 袁涛 严建成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9-194,共6页
研究了五种不同组合的固态氢同位素靶丸H2、HD、D2、DT和T2在聚变等离子体中的消融率。结果表明,燃料靶丸的同位素效应,可导致更深的靶丸消融物质沉积。在同样的本底等离子体条件和弹丸初始参数下,注入氚丸比氢丸的穿透深度增加约40%。... 研究了五种不同组合的固态氢同位素靶丸H2、HD、D2、DT和T2在聚变等离子体中的消融率。结果表明,燃料靶丸的同位素效应,可导致更深的靶丸消融物质沉积。在同样的本底等离子体条件和弹丸初始参数下,注入氚丸比氢丸的穿透深度增加约40%。适度减轻一些ITER的加料困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从中平面高场侧注入靶丸对芯部加料有显著改善。考虑托卡马克非均匀磁场的影响,被电离的消融云内的垂直漂移电流产生极化,引起带电消融物沿大半径方向朝外漂移。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只要用初始速度为每秒几百米的低速弹丸,便能使靶丸的消融物质沉积到ITER等离子体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弹丸注入 消融速率 同位素效应 高场侧注入
下载PDF
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等离子烧蚀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孟祥艳 刘运传 +4 位作者 王康 周燕萍 王雪蓉 王倩倩 李承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0-403,431,共5页
利用等离子烧蚀试验系统,对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进行烧蚀试验,并对不同复合材料的烧蚀率和微观形貌进行测试和分析。等离子烧蚀试验条件为:功率60kW,热流密度25000kW/m^2,烧蚀时间8s。结果表明:碳纤维、高硅氧纤维、玻璃纤维增强... 利用等离子烧蚀试验系统,对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进行烧蚀试验,并对不同复合材料的烧蚀率和微观形貌进行测试和分析。等离子烧蚀试验条件为:功率60kW,热流密度25000kW/m^2,烧蚀时间8s。结果表明:碳纤维、高硅氧纤维、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等离子线烧蚀率分别为:0.180mm/s、0.666mm/s、0.613mm/s,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167g/s、0.310g/s、0.338g/s,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相对偏差都在5%以内。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烧蚀样品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对不同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等离子烧蚀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烧蚀 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流密度 质量烧蚀率 线烧蚀率 烧蚀机理
下载PDF
聚合物浸渍裂解法制备C/C-ZrC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5
作者 赵春晓 李红 +3 位作者 任慕苏 张家宝 杨敏 孙晋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8-252,277,共6页
本文以低密度C/C复合材料为坯体,有机锆聚合物为前驱体,采用聚合物浸渍裂解法(PIP)制备C/C-ZrC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烧蚀性能以及烧蚀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rC在材料内分布均匀,密度为2.05g·cm^(-3)的C/C-ZrC... 本文以低密度C/C复合材料为坯体,有机锆聚合物为前驱体,采用聚合物浸渍裂解法(PIP)制备C/C-ZrC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烧蚀性能以及烧蚀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rC在材料内分布均匀,密度为2.05g·cm^(-3)的C/C-ZrC复合材料其弯曲强度为89.70MPa,呈脆性断裂。经氢-氧焰烧蚀150s后其线烧蚀率为-2.2×10^(-3)mm·s^(-1),质量烧蚀率为-1.0×10-3g·s^(-1),远低于密度为1.86g·cm^(-3)的C/C复合材料(线烧蚀率:4.4×10^(-3) mm·s^(-1),质量烧蚀率:7.5×10^(-4)g·s^(-1));在烧蚀的过程中,ZrC表现出优先氧化,同时生成的ZrO_2阻挡层能有效阻挡热量的传递和氧气的渗透,提高了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ZrC复合材料 聚合物浸渍裂解法(PIP) 氢氧焰烧蚀 线烧蚀率 质量烧蚀率
下载PDF
改善芯部加料效率的新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柏权 彭利林 +1 位作者 严建成 王晓宇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4,共6页
对五种不同组合的固态氢同位素靶丸H2、HD、D2、DT和T2在聚变等离子体中的消融率作了同位素修正。结果表明,由于这种新机制———同位素效应,引起的靶丸半径烧蚀率修正从氢靶丸的1下降到氚靶丸的0.487。因而在消融率计算时是不可忽略的... 对五种不同组合的固态氢同位素靶丸H2、HD、D2、DT和T2在聚变等离子体中的消融率作了同位素修正。结果表明,由于这种新机制———同位素效应,引起的靶丸半径烧蚀率修正从氢靶丸的1下降到氚靶丸的0.487。因而在消融率计算时是不可忽略的,这些修正可导致更深的靶丸消融物质沉积因而改善芯部加料效率。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同位素效应后,对ITER的加料困难有适度的减轻。进一步的数值计算工作表明,以低场侧注入半径rp0=0.5cm的DT靶丸,同样渗入ITER等离子体100cm,按Kuteev的2D透镜模型,同位素修正使要求靶丸的初速度从vp0=24.27×105cm·s-1减小到16.2×105cm·s-1,而对Parks模型,从vp0=8.07×105cm·s-1减小到5.4×105cm·s-1。如果从中平面高场侧注入尺寸rp0=0.5cm的DT靶丸,当合并考虑同位素修正和由于消融云内外比压差产生的净垂直极化电流引起的沿大半径方向漂移后,vp0可降低到工程技术上比较容易实现的低速1.73×104cm·s-1从而可能使靶丸的消融物质沉积到ITER等离子体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丸 ITER 固态氢 等离子体 同位素效应 聚变 消融 可导 半径 修正
下载PDF
硅橡胶热防护材料的烧蚀性能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长贵 鲁国林 +1 位作者 张劲松 朱玉立 《有机硅材料》 CAS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探讨了影响硅橡胶热防护材料烧蚀性能的因素。线烧蚀率、扫描电镜及热分析结果表明 :聚有机硅氧烷生胶的种类对硅橡胶烧蚀性能的影响最大 ,苯基硅橡胶的烧蚀性能优于乙烯基硅橡胶的烧蚀性能 ,生胶的残炭率是影响硅橡胶的烧蚀性能的主要... 探讨了影响硅橡胶热防护材料烧蚀性能的因素。线烧蚀率、扫描电镜及热分析结果表明 :聚有机硅氧烷生胶的种类对硅橡胶烧蚀性能的影响最大 ,苯基硅橡胶的烧蚀性能优于乙烯基硅橡胶的烧蚀性能 ,生胶的残炭率是影响硅橡胶的烧蚀性能的主要原因 ;芳纶纤维和羟基硅油的用量对硅橡胶的烧蚀性能影响较大 ;气相法白炭黑的用量对硅橡胶烧蚀性能的影响最小 ,纤维和填料的分散状态对硅橡胶的烧蚀性能也有一定影响。烧蚀后的硅橡胶表面为蜂窝状结构 ,侧面有熔融SiO2 流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生胶 热防护材料 烧蚀性能 聚有机硅氧烷 乙烯基 气相法 定影 残炭率 芳纶纤维
下载PDF
地基激光清除空间碎片过程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8
8
作者 常浩 金星 +1 位作者 洪延姬 李修乾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4-1001,共8页
空间碎片对人类航天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用地基高能脉冲激光清除空间碎片被认为是一种可行手段。分析了地基激光清除空间碎片的原理,建立了碎片清除过程轨道动力学模型,通过选取两种典型的ps级和ns级激光器,对空间碎片的清除效果进行了... 空间碎片对人类航天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用地基高能脉冲激光清除空间碎片被认为是一种可行手段。分析了地基激光清除空间碎片的原理,建立了碎片清除过程轨道动力学模型,通过选取两种典型的ps级和ns级激光器,对空间碎片的清除效果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800km和1 500km轨道高度上的某典型空间碎片,两种激光器均不能在其一次过顶将其清除,需多次过顶才能达到清除效果;在进入大气层烧毁前,均需烧蚀一定的质量,而且轨道高度越高,烧蚀质量越多;ps级激光器比ns级激光器具有优势,15kJ、10ns、2Hz的ns级激光器清除800km和1 500km轨道高度上的碎片所需总能量分别是150J、1ps、65Hz的ps级激光器的2.95倍和3.31倍。研究结果可为碎片清除方案制定和地基激光器参数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激光 激光烧蚀 冲量 烧蚀率
原文传递
C/C复合材料的热化学烧蚀和温度场耦合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德军 李旭东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3-219,共7页
通过对热化学烧蚀机制的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热化学烧蚀、烧蚀表面退缩及温度场耦合作用下C/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变化规律。采用虚拟失效、重新构建网格部件的方法实现烧蚀表面的退缩,建立了烧蚀表面退缩下瞬态温度场的有限元模... 通过对热化学烧蚀机制的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热化学烧蚀、烧蚀表面退缩及温度场耦合作用下C/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变化规律。采用虚拟失效、重新构建网格部件的方法实现烧蚀表面的退缩,建立了烧蚀表面退缩下瞬态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运用热化学烧蚀理论求解了进入材料内部的净热流和烧蚀率。烧蚀表面退缩后变得不规则,通过编程校正了重新加载热流时不规则表面出现局部热流偏大的现象。结果表明,随着烧蚀时间的增加,进入材料内部的热流达到动态的平衡,材料的烧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耦合计算可以真实反映材料的烧蚀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热化学烧蚀 烧蚀率 温度场
原文传递
有机聚合物烧蚀隔热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桂林 《涂料工业》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5,共3页
本文着重研究有机聚合物线性烧蚀速率(AR)、烧蚀隔热性能指数(API)和有机聚合物结构常数(K)与烧蚀隔热性之间的关系。采用AR、API和K值评价、比较、选择,预测有机聚合物的烧蚀隔热性,为烧蚀隔热涂料(材料)配方设... 本文着重研究有机聚合物线性烧蚀速率(AR)、烧蚀隔热性能指数(API)和有机聚合物结构常数(K)与烧蚀隔热性之间的关系。采用AR、API和K值评价、比较、选择,预测有机聚合物的烧蚀隔热性,为烧蚀隔热涂料(材料)配方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热性 烧蚀速率 有机聚合物 隔热涂料 涂料
下载PDF
纳秒激光对铝合金和不锈钢的烧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韩丰明 徐世珍 +4 位作者 宋文亮 向霞 刘春明 苗心向 袁晓东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3,共7页
针对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LICF)装置中靶室常用的几种铝合金和不锈钢材料,采用波长为1064 nm、脉宽为8 ns的基频激光进行烧蚀实验,研究了不同激光能量密度下其质量损失同辐照激光脉冲数的关系,测试了烧蚀深度随激光能量密度增长的关系... 针对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LICF)装置中靶室常用的几种铝合金和不锈钢材料,采用波长为1064 nm、脉宽为8 ns的基频激光进行烧蚀实验,研究了不同激光能量密度下其质量损失同辐照激光脉冲数的关系,测试了烧蚀深度随激光能量密度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铝合金在激光能量密度大于1.0 J/cm^2时有明显烧蚀,激光通量为1.2~5.2 J/cm^2时,质量烧蚀速率增长缓慢,平均质量烧蚀速率为2.31±0.89μg/cm^2/shot。铝合金的烧蚀深度随激光能量密度增加而增加,不锈钢的烧蚀深度先增加而后呈下降趋势;铝合金的烧蚀深度明显高于不锈钢的烧蚀深度。基于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率明显的不同,分析了其烧蚀机理。该研究对LICF靶室材料的选取及金属的激光打孔、切割等加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烧蚀 铝合金 不锈钢 烧蚀速率 烧蚀深度
原文传递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2
作者 范宏杰 寸江平 +3 位作者 陆阳 姚瑞红 黄建强 赵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HIFU治疗的139例多发性、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的子宫肌瘤分组,多分类变量分别设定哑变量后,将各个哑变量、患者年龄、均匀与否、肌瘤体积、T1...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HIFU治疗的139例多发性、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的子宫肌瘤分组,多分类变量分别设定哑变量后,将各个哑变量、患者年龄、均匀与否、肌瘤体积、T1增强信号、靶皮距、后声场距离设为自变量,将设能效因子(EEF)为因变量,用stepwise的方法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9.2±5.7)岁,平均肌瘤体积为(81.7±60.5) cm^3,平均消融率为(73.9±14.2)%,平均EEF为(6.9±4.2) j/mm^3。共6个自变量被选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选择模型6进行分析(调整R^2=0.326,F=11.383,P<0.001)。根据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及其偏回归系数可知,EEF与位置、T1增强、肌瘤径线、肌瘤类型、后声场距离有线性相关关系,且T1增强对EEF影响最大。结论 HIFU对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消融效果受肌瘤位置、血供、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血供(T1增强)对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多发性子宫肌瘤 能效因子 消融率
下载PDF
白炭黑与硼酚醛树脂用量对EPDM/NBR柔性绝热层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文胜 高国新 +2 位作者 郑元锁 巩红光 刘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5-298,共4页
通过比较分析白炭黑与硼酚醛树脂用量对EPDM/NBR柔性绝热层材料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质量烧蚀速率和线烧蚀速率以及相对密度的影响,得出随着白炭黑或硼酚醛树脂用量的增加,柔性绝热层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相对密度呈递增趋势,烧蚀速率呈... 通过比较分析白炭黑与硼酚醛树脂用量对EPDM/NBR柔性绝热层材料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质量烧蚀速率和线烧蚀速率以及相对密度的影响,得出随着白炭黑或硼酚醛树脂用量的增加,柔性绝热层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相对密度呈递增趋势,烧蚀速率呈递减趋势,断裂伸长率在白炭黑和FB用量各自为20份时有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炭黑 硼酚醛树脂 三元乙丙橡胶 丁腈橡胶 烧蚀速率
下载PDF
影响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消融率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崔杰 许永华 +1 位作者 田绍创 李欣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0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病灶消融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30例经HIFU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病灶消融率及其影响因素,根据患者年龄、子宫位置、病灶位置、病灶弥散程度、病灶的MRI信号强... 目的探讨影响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病灶消融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30例经HIFU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病灶消融率及其影响因素,根据患者年龄、子宫位置、病灶位置、病灶弥散程度、病灶的MRI信号强度等进行分组,术后1周内通过增强MRI进行病灶消融率评估。分析年龄、子宫位置、病灶位置、病灶弥散程度、病灶MRI信号强度等因素对消融率的影响。结果 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后显示子宫底病灶和后壁病灶的平均消融率均小于前壁病灶的平均消融率(P<0.05);超声治疗强度越大,平均消融率越大(P<0.05)。结论子宫腺肌症病灶位置和超声治疗强度对聚焦超声消融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子宫腺肌病 消融率
原文传递
HIFU消融治疗不同MRI特征子宫肌瘤的效果 被引量:10
15
作者 范宏杰 寸江平 +3 位作者 黄建强 李志强 姚瑞红 赵卫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HIFU消融治疗不同MRI特征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HIFU治疗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比较HIFU治疗不同位置、类型、MRI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的子宫肌瘤的消融率和能效因子,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平均肌瘤体积、消融率、能... 目的探讨HIFU消融治疗不同MRI特征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HIFU治疗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比较HIFU治疗不同位置、类型、MRI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的子宫肌瘤的消融率和能效因子,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平均肌瘤体积、消融率、能效因子分别为(107.14±70.85)cm3、(72.48±11.04)%和(7.45±3.05)J/mm3。不同位置、类型、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的子宫肌瘤之间,HIFU消融率和能效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前壁、肌壁间、T2WI低信号、T1WI轻度强化肌瘤的消融率更高、能效因子更低(P均<0.05)。术中、术后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相对安全,消融效果确切,其对前壁、肌壁间、T2WI低信号、T1WI轻度强化的子宫肌瘤的消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平滑肌瘤 消融率 能效因子
下载PDF
防热复合材料高温炭化烧蚀过程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德军 李旭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4-547,共4页
为了揭示在高温情况下防热复合材料发生炭化烧蚀时的详细热响应,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对复合材料炭化烧蚀过程的计算。建立了防热复合材料炭化烧蚀过程数值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主要包括内部热解反应,材料质量损失,传热模型,表面... 为了揭示在高温情况下防热复合材料发生炭化烧蚀时的详细热响应,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对复合材料炭化烧蚀过程的计算。建立了防热复合材料炭化烧蚀过程数值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主要包括内部热解反应,材料质量损失,传热模型,表面炭层剥蚀模型,并对某炭/酚醛复合材料的烧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材料的烧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烧蚀时间增加,材料内部会出现热解反应,并且发生炭化层、热解层和原始材料层的分层现象,各层随着时间向材料内部移动。壁面温度随着烧蚀量的增大而减小,材料的炭化烧蚀有效地起到了热防护效果。数值模拟结果满足研究项目要求。研究方法对任意的炭化烧蚀热防护材料均具有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烧蚀 数值模拟 热解反应 烧蚀率
下载PDF
芳砜纶浆粕在硅橡胶耐烧蚀绝热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栾贻浩 武德珍 +3 位作者 吴卫东 蒋海滨 金劭 吴战鹏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69,共5页
以预处理后的国产芳砜纶浆粕纤维(PSA)浆粕作为主要耐烧蚀和增强填料,制备了硅橡胶绝热材料。研究了PSA浆粕纤维含量对硅橡胶绝热材料的分散效果、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线烧蚀率、密度和硬度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芳砜纶浆粕的... 以预处理后的国产芳砜纶浆粕纤维(PSA)浆粕作为主要耐烧蚀和增强填料,制备了硅橡胶绝热材料。研究了PSA浆粕纤维含量对硅橡胶绝热材料的分散效果、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线烧蚀率、密度和硬度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芳砜纶浆粕的预处理可以提高其在绝热层基体中的分散和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当处理后PSA浆粕纤维用量不大于15份(苯基硅橡胶100份)时,随浆粕用量的增加,硅橡胶绝热材料断裂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随着PSA浆粕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PSA浆粕的硅橡胶绝热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烧蚀性,可应用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或者冲压发动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砜纶浆粕 硅橡胶 耐烧蚀材料 分散性 烧蚀率
下载PDF
超声消融治疗对不同部位子宫肌瘤消融率及瘤体大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守忠 戴绿叶 +1 位作者 贺克平 朱树龙 《现代医学》 2017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消融治疗对不同部位子宫肌瘤消融率及瘤体大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我院妇产科的子宫肌瘤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肌瘤类型分为浆膜下肌瘤组、黏膜下肌瘤组和肌壁间肌瘤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 目的:探讨超声消融治疗对不同部位子宫肌瘤消融率及瘤体大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我院妇产科的子宫肌瘤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肌瘤类型分为浆膜下肌瘤组、黏膜下肌瘤组和肌壁间肌瘤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患者的肌瘤消融率及瘤体大小变化,采用症状严重程度(SSS)评分表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8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11个肌瘤,其中浆膜下肌瘤组38例57个(51.3%),黏膜下肌瘤组29例36个(26.1%),肌壁间肌瘤组16例18个(16.2%)。浆膜下肌瘤组患者的消融率低于黏膜下肌瘤组和肌壁间肌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及12个月,黏膜下肌瘤组患者的肌瘤体积缩小率显著高于浆膜下肌瘤组和肌壁间肌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浆膜下肌瘤组和肌壁间肌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及12个月3组患者的SS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消融治疗对浆膜下、黏膜下和肌壁间肌瘤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小肌瘤体积,取得较高的肌瘤消融率,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消融 子宫肌瘤 消融率
原文传递
碳/碳复合材料烧蚀热响应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德军 李旭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81,共3页
不同烧蚀工况下碳/碳复合材料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是烧蚀热防护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揭示在不同烧蚀率下碳/碳复合材料热响应规律,采用ALE(Arbitrary Lagrange-Euler)理论为基础的动网格方法,结合有限元方法对烧蚀表面退缩条件下碳/碳... 不同烧蚀工况下碳/碳复合材料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是烧蚀热防护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揭示在不同烧蚀率下碳/碳复合材料热响应规律,采用ALE(Arbitrary Lagrange-Euler)理论为基础的动网格方法,结合有限元方法对烧蚀表面退缩条件下碳/碳复合材料瞬态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移动边界条件下烧蚀温度场计算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的壁面温度随着烧蚀率的增大而减小,材料的烧蚀有效的起到了热防护效果。计算结果满足研究项目要求,研究方法对任意的烧蚀热防护材料均具有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移动边界 烧蚀率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铁质金属杂质对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防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守臻 魏化震 +3 位作者 李大勇 袁君 罗长宏 王晓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6-59,共4页
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方法研究了掺杂铸钢砂杂质的酚醛树脂/高硅氧布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并利用X射线对烧蚀前的试样进行了无损检测。结果表明,X射线透射可以明显地显示铸钢砂的透射影像。复合材料的烧蚀率随着杂质粒径的减小而增加,随... 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方法研究了掺杂铸钢砂杂质的酚醛树脂/高硅氧布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并利用X射线对烧蚀前的试样进行了无损检测。结果表明,X射线透射可以明显地显示铸钢砂的透射影像。复合材料的烧蚀率随着杂质粒径的减小而增加,随着杂质含量的减少而减小;掺有杂质的试样烧蚀后出现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高硅氧布 铸钢砂 烧蚀率 X射线 无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