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吕梁山撂荒枣林土壤质量评价
1
作者 王佳琪 王改玲 +2 位作者 殷海善 王荟 孙琳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777-784,共8页
为了探究枣林自然撂荒后土壤质量随年限的变化规律,为该区域土壤质量提升及生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时空替代法,以山西吕梁山区坡地撂荒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酶活性在时间(清耕、撂荒2 a、撂荒6 a、撂荒14... 为了探究枣林自然撂荒后土壤质量随年限的变化规律,为该区域土壤质量提升及生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时空替代法,以山西吕梁山区坡地撂荒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酶活性在时间(清耕、撂荒2 a、撂荒6 a、撂荒14 a)和空间(0~5、5~10、10~20 cm土层)上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来表征土壤环境恢复状况。结果表明,自然撂荒后,土壤紧实度随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孔隙度增大。各撂荒年限有机质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波浪式特点,撂荒6、14 a在0~5、10~20 cm土层增加较显著;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土壤剖面上逐层降低的变化较为明显,撂荒14 a后速效钾含量在表层是清耕土壤的1.36倍。随撂荒年限增加,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总体上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对照清耕土壤,撂荒14 a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5 cm土层分别增加33.13%~117.62%和21.70%~56.13%。土地撂荒后,随着植被演替的进程土壤的质量指数总体逐渐升高。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撂荒14 a(0.711)、撂荒6 a(0.548)、清耕(0.329)、撂荒2 a(0.119),表明撂荒后土壤质量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逐渐得到提高。在撂荒后土壤自我演替恢复中,随着土壤养分的回归、有机碳含量升高,土壤酶活性增强,促进土壤孔隙结构的形成,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年限 主成分分析(PCA) 时空替代法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枣林 吕梁山区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不同撂荒年限对农田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晶 刘克思 +5 位作者 豆鹏鹏 高茜 刘程 苗正洲 任卓然 王堃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683,共7页
为研究撂荒年限对农田土壤的影响,本试验于8月植物生长旺季进行,选取未撂荒农田(CK)、撂荒7年(7a)、15年(15a)和30年(30a)的农田采集土壤样品,室内计算分析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撂荒显著提高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孔隙度和... 为研究撂荒年限对农田土壤的影响,本试验于8月植物生长旺季进行,选取未撂荒农田(CK)、撂荒7年(7a)、15年(15a)和30年(30a)的农田采集土壤样品,室内计算分析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撂荒显著提高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孔隙度和土壤pH。与未撂荒地对比,撂荒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Soil 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Soil total phosphorus,TP)的含量。因此,长期撂荒对土壤养分状况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不同撂荒年限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养分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长期撂荒下更少的蒸散耗水量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损失,使土壤养分得到了积累。本研究可为坝上农牧交错带撂荒地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农田 撂荒年限 土壤水分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细根分布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37
3
作者 吕渡 杨亚辉 +2 位作者 赵文慧 雷斯越 张晓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79-3987,共9页
针对陕北典型黄土丘陵区吴起县主要人工造林和自然封育植被恢复类型,确定5、15年和40年不同退耕年限下的沙棘、山杏及自然恢复草地样地,进行剖面采样,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细根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了不同恢复类型和不同年限植... 针对陕北典型黄土丘陵区吴起县主要人工造林和自然封育植被恢复类型,确定5、15年和40年不同退耕年限下的沙棘、山杏及自然恢复草地样地,进行剖面采样,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细根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了不同恢复类型和不同年限植被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随时间的变异规律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主要造林树种和退耕自然封育草地细根生物量都随林龄和退耕年限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同年限人工造林树种细根生物量大于自然恢复的草地,不同植被群落细根生物量均表现出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规律。(2)自然封育的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含水量大于人工山杏林和沙棘林。人工造林和自然封育植被恢复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都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而增强,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也都呈增加趋势,土壤平均含水量则呈减小趋势。(3)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容重和团聚体稳定性显著相关,植物细根在土壤结构改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年限 植物细根 恢复方式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弃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演变趋势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宋娟丽 吴发启 +2 位作者 姚军 佘雕 包耀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8-173,共6页
通过对安塞纸坊沟流域14块不同弃耕年限的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随着弃耕地植被的恢复,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质地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CEC、全氮含量、全钾含量、水解氮及速效钾含量逐步提高,土壤盐分含量、土壤pH值有逐... 通过对安塞纸坊沟流域14块不同弃耕年限的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随着弃耕地植被的恢复,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质地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CEC、全氮含量、全钾含量、水解氮及速效钾含量逐步提高,土壤盐分含量、土壤pH值有逐步降低的趋势,说明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理化性质在不断优化。另外植被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CEC、全钾、速效钾、全氮及水解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与植被具有互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耕地 弃耕年限 植被恢复 土壤理化性质 演变趋势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年限草地群落特征及其土壤水分养分效应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海威 张少康 焦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9,共9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根据黄土丘陵区8个退耕年限序列(1~35年)的退耕地的采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随着退耕年限变化,植被更新与土壤水分养分之间的互动效应。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在退耕35年期间,随...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根据黄土丘陵区8个退耕年限序列(1~35年)的退耕地的采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随着退耕年限变化,植被更新与土壤水分养分之间的互动效应。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在退耕35年期间,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总物种数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减小-增大,而Pielou均匀度指数相反。2)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随退耕年限增大而增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土壤养分(除速效K外)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而土壤速效K含量呈一直下降趋势,土壤水分含量在20~50cm、50~80cm、80~100cm处先增加后减少,在0~20cm处相反。4)植被特征指数(除Pielou外)与有机质、全N、全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养分速效K呈正相关,关系不显著。Pielou指数与土壤养分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退耕年限 植物生物量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下载PDF
草甸草原撂荒地演替过程中植被多样性指数变化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永强 焦树英 +1 位作者 赵萌莉 韩国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6-120,共5页
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区国有农牧场不同年限草原撂荒地(2年、4年、10年、23年和天然草CK)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不同年限撂荒地植被多样性变化特征,分析并探讨撂荒年限和演替进程的关系及不同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科学评估退耕还草的进程以... 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区国有农牧场不同年限草原撂荒地(2年、4年、10年、23年和天然草CK)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不同年限撂荒地植被多样性变化特征,分析并探讨撂荒年限和演替进程的关系及不同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科学评估退耕还草的进程以及制定合理植被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撂荒年限的样地群落结构和外貌特征显著不同,多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随撂荒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撂荒23年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达到1.81,显著高于其他撂荒年限样地(P<0.05),Simpson多样性指数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但其他多样性指数并未体现随撂荒年限增加而线性增加的规律;β多样性指数随撂荒年限的增大而减小,撂荒时间越长,与天然草地相似性系数越高,撂荒23年样地与天然草地相似性系数达到51.88;撂荒年限的增加使草甸草原撂荒地群落结构趋于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撂荒 演替年限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民勤退耕区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 被引量:8
7
作者 吴昊 王理德 +4 位作者 宋达成 郭春秀 王芳琳 何芳兰 赵赫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1-199,共9页
以民勤不同年限(1、2、4、8、13 a)退耕地为研究对象,以当年耕地作为对照,采用时空替代法及通径分析法研究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缓慢... 以民勤不同年限(1、2、4、8、13 a)退耕地为研究对象,以当年耕地作为对照,采用时空替代法及通径分析法研究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缓慢上升趋势,在退耕13 a达到峰值(411 mg·kg^-1);其余理化指标均在退耕13 a时降至最低,分别为砂粒含量59%、土壤容重1.285 g·cm^-3、土壤有机质含量7.9 g·kg^-1土壤全氮含量0.1 g·kg^-1、速效磷含量0.329 mg·kg^-1。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均表现为深层(20~40 cm)土壤高于表层(0~20 cm)土壤,土壤砂粒含量、有机质、速效钾、全氮、速效磷均表现为表层高于深层。(2)4种土壤酶活性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再下降的波动趋势,除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表现为较高水平外,其余土壤酶活性均为表层土壤大于深层土壤,且差异性显著(P<0.05),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值最高达到了0.828 mL·g^-1·20 min^-1,磷酸酶活性值最低为0.0036 mg·g^-1·d^-1。(3)退耕地磷酸酶、脲酶活性与速效钾含量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9、-0.966,呈极显著负相关。(4)经通径分析可知,表层(0~2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是影响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的直接主要因子,有机质含量间接影响4种土壤酶活性;深层(2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影响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直接主要因子,全氮含量间接影响4种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退耕年限 理化特性 土壤酶活性 民勤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郭春秀 王理德 +6 位作者 韩福贵 马剑平 何芳兰 刘淑娟 王方琳 张莹花 魏林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7期72-76,共5页
石羊河下游因水资源减少而退耕大面积土地,测试其物理性质,旨在为管理提供依据。选择不同退耕时期(1年、2年、3年、4年、5年、8年、15年、24年和31年)土地,分层采集0-40 cm范围内土样,分析其容重、孔隙度和机械组成。结果表明:随着... 石羊河下游因水资源减少而退耕大面积土地,测试其物理性质,旨在为管理提供依据。选择不同退耕时期(1年、2年、3年、4年、5年、8年、15年、24年和31年)土地,分层采集0-40 cm范围内土样,分析其容重、孔隙度和机械组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土壤粘粒呈减少趋势,粉粒增加,退耕4年达到最大,之后则略有增减;土壤垂直剖面的土壤粒度分异性增大,而变化最大的土层为0-10 cm。退耕土壤容重随着退耕时间延长而增加,退耕3年之后的不同深度的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差异变小。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土壤质地变粗,通透性增加,土壤质量下降。退耕3-4年期间的土壤物理性质相对变化明显,是退耕地管理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退耕地 退耕年限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巫山高山移民迁出区不同弃耕年限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石丹 倪九派 +1 位作者 倪呈圣 刘锦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584-5593,共10页
以典型高山移民迁出区耕地(A1)、弃耕1a(A2)、弃耕5a(A3)、弃耕8a(A4)、弃耕5a生长大量白花银背藤(R1)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比较不同弃耕年限植物重要值(P)、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多样性指数(H′)、Pie... 以典型高山移民迁出区耕地(A1)、弃耕1a(A2)、弃耕5a(A3)、弃耕8a(A4)、弃耕5a生长大量白花银背藤(R1)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比较不同弃耕年限植物重要值(P)、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w)、Simpson优势度指数(D)、Jaccard相似性指数(Cj)、Sorenson相似性指数(Cs)及多样性阈值(Dv),旨在探究不同退耕年限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弃耕年限增加,群落结构从草本+灌木转变为草本+灌木+乔木,群落优势物种由喜阳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转变为耐阴的多年生草本;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物种多样性随着演替年限的延长而增长,在演替的中后期达到最大值;A2与A3间群落的相似性指数最大;对不同弃耕年限样地植被群落多样性进行评定,都未达到“较好Ⅲ”级别,还需长期的恢复。恢复过程中注意对白花银背藤的监测,防止植物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演替 弃耕年限 植物物种多样性 高山移民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下游不同年代退耕地风沙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得禄 满多清 +3 位作者 刘有军 严子柱 马俊梅 汪媛艳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4期117-122,共6页
不同年代退耕地受土壤水分与植被的影响,地表风沙流输沙量呈规律性变化。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治沙站不同年代退耕地为研究对象,用风沙流观测仪测定了不同年代退耕地上0~100 cm的风沙流输沙量,分析了不同年代退耕地风沙流年输沙量等特... 不同年代退耕地受土壤水分与植被的影响,地表风沙流输沙量呈规律性变化。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治沙站不同年代退耕地为研究对象,用风沙流观测仪测定了不同年代退耕地上0~100 cm的风沙流输沙量,分析了不同年代退耕地风沙流年输沙量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输沙量总体上表现为随退耕时间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退耕时间越长,年输沙量越大,同时输沙量也受周边地貌的影响;(2)不同年代退耕地输沙量随季节呈规律性变化,而且与风速关系密切,输沙量大小与当地风季发生规律相一致;(3)退耕地风沙流输沙量与退耕年代总体上呈二元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4)通过聚类分析将10个不同年代退耕地风沙流输沙量分为三类,17年为一类,13年为一类,其余退耕年代的为一类。不同年代退耕地因退耕时间的不同,受周边地貌,植被的影响,其风沙流输沙量有很大差异,研究结果为退耕地利用与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下游 退耕年代 风沙流 退耕地 输沙量
下载PDF
渭北旱塬不同年限撂荒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跻初 刘小伟 +3 位作者 邓军 程杰 程积民 郭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2,共9页
[目的]探究渭北旱塬区不同年限撂荒地的土壤养分、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渭北旱塬区撂荒地的改善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渭北旱塬不同年限(5 a, 10 a, 20 a, 25 a和33 a)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渭北旱塬区不同年限撂荒地的土壤养分、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渭北旱塬区撂荒地的改善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渭北旱塬不同年限(5 a, 10 a, 20 a, 25 a和33 a)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养分和参与土壤碳(C)、氮(N)和磷(P)循环的5种胞外酶活性,随后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学模型和主坐标分析(PCoA)研究不同撂荒年限下土壤养分和胞外酶活性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土壤C和N获取酶活性显著减小,而P获取酶活性显著增加;土壤C、N和P含量变化与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反。随撂荒年限延长,土壤微生物的C限制得到缓解,P限制逐渐加强。PCoA拟合环境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总磷(TP)、速效氮(AN)和速效磷(AP)含量是驱动酶活性及其计量比变化的关键因子。[结论]撂荒对土壤养分状况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但随撂荒时间延长(20 a以上)会加剧微生物P限制,因此对经过长年撂荒的土地应当适量施用磷肥,以改善其土壤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不同撂荒年限 土壤酶活性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不同年限草原撂荒地土壤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李永强 赵萌莉 +1 位作者 韩国栋 焦树英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4,69,共5页
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不同撂荒年限草原撂荒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撂荒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主要养分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撂荒地有机碳的损失平均达到59.4%;在撂荒地表面0~20cm土层范... 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不同撂荒年限草原撂荒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撂荒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主要养分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撂荒地有机碳的损失平均达到59.4%;在撂荒地表面0~20cm土层范围内,0.25~0.05mm粒径的砂粒含量逐渐增加,各撂荒地砂粒平均含量达76.84%,粉粒和粘粒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机械组成出现粗化现象,保水能力降低,表层土壤容重增加而含水量低于天然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 撂荒年限 土壤理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