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退火温度下a-C:Si涂层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唐昆 张家豪 +5 位作者 李典雨 谭可成 张明军 毛聪 张健 胡永乐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4-252,共9页
目的在碳化硅基底上制备a-C:Si涂层,通过分析涂层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热稳定性机制,拓宽其在高温领域的应用。方法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在碳化硅表面沉积a-C:Si涂层,并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热处理,通过XPS、SEM、拉曼光谱对涂层进行表征与... 目的在碳化硅基底上制备a-C:Si涂层,通过分析涂层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热稳定性机制,拓宽其在高温领域的应用。方法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在碳化硅表面沉积a-C:Si涂层,并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热处理,通过XPS、SEM、拉曼光谱对涂层进行表征与分析。利用分子动力学对a-C:Si涂层退火过程进行仿真,从涂层与原子结构、原子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键长及键角等多方面对涂层石墨化行为进行分析。通过仿真与实验数据的交叉分析,探究a-C:Si涂层热稳定性机制。结果a-C:Si涂层主要由C、Si元素组成,且碳原子之间主要形成sp2和sp3两种杂化键,其中sp3键居多,随退火温度的上升,其相对含量下降。a-C:Si涂层的拉曼光谱在400~500℃时出现明显的D峰,ID/IG积分强度比和G峰峰值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退火温度升高时,涂层中键长较长的sp3-sp3键最先开始向sp2-sp2转化,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键长较短的sp3-sp3键才开始变化。石墨化过程中,sp3-sp3键转化率最大,Si与C形成高热稳定性的Si—C键。结论退火处理对a-C:Si涂层的热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退火温度为400℃时,a-C:Si涂层开始发生石墨化转变。Si元素能稳定原子结构,与Si成键的C-sp3杂化原子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降低了石墨化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温度 磁控溅射 a-c:si涂层 热稳定性 sp3-sp3键转化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Si/MoS2及C-Si/MoS2涂层在不同湿度条件下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谷继品 蔡群 +3 位作者 钱建国 陈盛宇 吴洋 蒲吉斌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1-116,122,共7页
为了改善传统MoS2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利用中频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硅片和304不锈钢上沉积Si/MoS2和2种不同碳含量的C-Si/MoS2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SEM)配备的EDS设备对薄膜的成分及厚度进行表征,利用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CSM)测试不同湿... 为了改善传统MoS2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利用中频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硅片和304不锈钢上沉积Si/MoS2和2种不同碳含量的C-Si/MoS2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SEM)配备的EDS设备对薄膜的成分及厚度进行表征,利用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CSM)测试不同湿度条件下Si/MoS2和C-Si/MoS2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2种不同碳含量的C-Si/MoS2含有相似的Si含量,Si在薄膜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Si/MoS2薄膜随着湿度的增加,摩擦因数持续增加,同Si/MoS2薄膜相比,掺碳量49.08%(原子分数)的C-Si/MoS2薄膜摩擦性能得到优化,仅在24%湿度下摩擦因数高于纯Si/MoS2薄膜;含碳量为49.08%的C-Si/MoS2薄膜磨损程度最小,这是因为C在摩擦过程中易剪切滑移,与MoS2耦合润滑,优化了薄膜的摩擦学性能;真空下,Si/MoS2薄膜及C-Si/MoS2薄膜的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而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由于水蒸气和氧气的作用,Si/MoS2薄膜及C-Si/MoS2薄膜均会发生氧化磨损及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oS2薄膜 c-si/MoS2薄膜 摩擦磨损 耦合润滑
下载PDF
Si-B-C陶瓷涂敷2D C/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左新章 张立同 +2 位作者 刘永胜 成来飞 龚慧灵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0-106,共7页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Si-B-C陶瓷涂敷改性的2D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在700~1200℃氧化10h性能和结构的演变规律以及自愈合机制,同时获得了Si-B-C涂层在不同温度氧化后的形貌、组分和物相转变规律。结果表明:涂敷在复合材料...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Si-B-C陶瓷涂敷改性的2D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在700~1200℃氧化10h性能和结构的演变规律以及自愈合机制,同时获得了Si-B-C涂层在不同温度氧化后的形貌、组分和物相转变规律。结果表明:涂敷在复合材料表面的Si-B-C陶瓷随温度的升高氧化加快,但氧化程度较低,不深于7μm;随温度的升高,氧化形成的硅硼玻璃黏度降低,挥发增强;当温度达到1200℃时,硅硼玻璃析出SiO2晶体;Si-B-C陶瓷涂敷改性的C/SiC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随氧化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失重率增加,但在1200℃氧化10h后失重率仅为0.47%;此外材料在1000℃氧化后的强度保持率最高,达到91.6%,Si-B-C陶瓷氧化形成的硅硼玻璃可以有效封填裂纹,这是材料具有优良抗氧化性能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sic si—B—c陶瓷 涂层 氧化 形貌 自愈合
原文传递
金属钼表面Mo-C-N-Si涂层的制备及其高温氧化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古思勇 张厚安 +1 位作者 吴艺辉 谢能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9-1223,共5页
在金属钼表面制备了Mo-C-N-Si涂层,研究了涂层在1600℃大气环境下的氧化特性,采用SEM和XRD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Mo-C-N-Si涂层以MoSi2为主相,SiC和Si3N4为次相,存在Mo2C+MoxN中间层;由于扩散和氧化反应,涂层在氧... 在金属钼表面制备了Mo-C-N-Si涂层,研究了涂层在1600℃大气环境下的氧化特性,采用SEM和XRD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Mo-C-N-Si涂层以MoSi2为主相,SiC和Si3N4为次相,存在Mo2C+MoxN中间层;由于扩散和氧化反应,涂层在氧化初期形成SiO2氧化膜层、MoSi2主体层、Mo5Si3层和Mo2C+MoxN层等四层结构,氧化后期转变为Mo2C+MoxN层和Mo3Si+Mo5Si3层的双层结构,导致涂层失效。由于C、N的引入,涂层抗热震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N-si涂层 钼基体 高温抗氧化
原文传递
Corrosive-wear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aser Thermal Sprayed Co30Cr8W1.6C3Ni1.4Si Coating on Ti6Al4V Alloy 被引量:2
5
作者 XU Jianyan KONG Deju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20年第4期812-819,共8页
Co30Cr8W1.6C3Ni1.4Si coatings were fabricated on Ti6Al4V alloy using a laser thermal spraying(LTS).The surface and cross-section morphologies,phases and bonding strength of obtained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c... Co30Cr8W1.6C3Ni1.4Si coatings were fabricated on Ti6Al4V alloy using a laser thermal spraying(LTS).The surface and cross-section morphologies,phases and bonding strength of obtained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X-ray diffraction(XRD),and scratch test,respectively.The effects of laser power on the coefficients of friction(COFs)and corrosive-wear behaviors of Co30Cr8W1.6C3Ni1.4Si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wear tester in 3.5%NaCl solution,and the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performance was analyzed using an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30Cr8W1.6C3Ni1.4Si coating is bonded with the substrate in the metallurgical form,and the bonding strengths of Co30Cr8W1.6C3Ni1.4Si coatings fabricated at the laser power of 1000,1200,and 1400 W are 76.5,56.5,and 55.6 N,respectively.The average COFs of Co30Cr8W1.6C3Ni1.4Si coatings fabricated at the laser power of 1000,1200,and 1400 W are 0.769,0.893,and 0.941,respectively;and the corresponding wear rates are 0.267×105,0.3178×105,and 0.325×105μm3/Nm,respectively,which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laser power,the wear mechanism is primarily abrasive wear.Th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Co30Cr8W1.6C3Ni1.4Si coatings fabricated at the laser power of 1000,1200,and 1400 W is-0.05,-0.25,and-0.31 V,respectively,higher than-0.45 V of substrate which enhances the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ubs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thermal spraying(LTS) laser power co30cr8W1.6c3Ni1.4si coating corrosive wear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