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和政治价值 被引量:28
1
作者 董振华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3,共7页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灵魂和根本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性,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灵魂和根本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性,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有利于达成价值共识,也有利于进行价值共建,还有利于实现价值共享,从而能够更加广泛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理论逻辑 政治价值
原文传递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11
2
作者 戴国斌 曹可强 +3 位作者 郑国华 高晓波 杨海晨 花家涛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体育以五大文化逻辑——基于去“病夫”的逻辑起点,在增强人民体质的使命履行中,形成甩掉“东亚病夫”帽子的现代化;基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理念,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政策制定与公共体育设...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体育以五大文化逻辑——基于去“病夫”的逻辑起点,在增强人民体质的使命履行中,形成甩掉“东亚病夫”帽子的现代化;基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理念,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政策制定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形成人民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基于中国历史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形成的举国体制,在实现快速赶超发展、提供“中国创造”的实践中,成就创造竞技体育奇迹的现代化;基于中国历史与国情,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友谊与比赛相结合的发展理念与体育文化新形态的中国方案中,走出“并联式”发展的现代化;基于文化的民族性,在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责任担当中,形成讲述中国故事的现代化——书写了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 体育强国 文化逻辑 人民中心 并联式发展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意蕴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3
3
作者 庞金友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5-32,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世界格局变迁的必然结果,是国内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理论本土化建设的内在链条。作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力、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进步...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世界格局变迁的必然结果,是国内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理论本土化建设的内在链条。作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力、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进步性、多维性、差异性、普遍性等一般性特征,还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相互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道路选择等本土化色彩。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要求必须坚持以执政党为主导的驱动机制、以高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念、以全过程为标准的民主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选择、以胸怀天下为方向的全球视野,并以经济、政治、教育、法治、文化、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为突破口和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民中心论的历史沿革、实践进路与时代意涵 被引量:13
4
作者 岑朝阳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4期19-26,共8页
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始终秉持的基本遵循。首先,在历史层面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反抗斗争与革命建设的奋斗历史,使得人民至上的"... 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始终秉持的基本遵循。首先,在历史层面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反抗斗争与革命建设的奋斗历史,使得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既成为指导了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南,又成为了驱动革命建设的目标导向;其次,在实践层面上,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其现实价值在各个历史时期无论对国家的发展还是党的领导都起到不可比拟的作用;最后,在现实层面上,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不仅是对既往革命理论的忠实继承与创新发展,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在理论与现实层面的完美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中心论 历史沿革 实践进路 时代意涵
下载PDF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内涵、障碍与应对 被引量:9
5
作者 陆杰华 韦晓丹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117,共11页
进入“十四五”时期,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着新国情、新特征和新挑战: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人口态势对城镇化影响加深;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化模式产生重要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城市发展和治理模... 进入“十四五”时期,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着新国情、新特征和新挑战: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人口态势对城镇化影响加深;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化模式产生重要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城市发展和治理模式加速转向。上述转变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模式、路径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要义与多重目标,重点剖析了当前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在体制机制建设、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态、城市治理水平与发展韧性、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一步应对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核心 户籍制度 乡村振兴 城市治理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人权理论的中国化解码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志鹏 《人权》 2020年第2期1-17,共17页
当代中国的人权理论可以从"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概念寻求解码。"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发展思维、执政理念和治国方向,是执政党的观念塑造、行政机关的思想指导和相关人员的行动准则。人权系统是围绕着社会群体、个体... 当代中国的人权理论可以从"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概念寻求解码。"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发展思维、执政理念和治国方向,是执政党的观念塑造、行政机关的思想指导和相关人员的行动准则。人权系统是围绕着社会群体、个体向社会权威、特别是资源的提供者提出的基本生存与发展需求而形成的思想、理论、制度、实践。从根本上说,"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权系统属于不同体系的政治伦理与政治哲学,但是在具体的存在方式和运行过程中,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相关的方面。因而,"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权具有耦合性,人权本位的思维方式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具有系统相容性,在落实措施和行动上也具有很多的共同性,二者都需要理念融入、规范融入、制度融入和行动融入。这一解码可以为世界人权理论的丰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理论 中国 “以人民为中心” 人权 耦合性
原文传递
新时代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传导机制——基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磊 唐书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9,207,共14页
如何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是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议题。现有关于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研究过于关注工具理性,忽视了其背后的价值理性和内涵本质,尤其是缺乏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分析。引入以... 如何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是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议题。现有关于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研究过于关注工具理性,忽视了其背后的价值理性和内涵本质,尤其是缺乏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分析。引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基于“价值性—工具性”二维矩阵所构建的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传导机制,具体表现为第三次分配通过发挥文化、制度和主体三个层面的示范、刺激和众创效应来实现共同富裕。在文化层面,第三次分配能够发挥示范效应,通过培育慈善文化、倡导民间互助、培育共享理念等推动共同富裕,映射出第三次分配的价值属性;在制度层面,第三次分配能够发挥刺激效应,通过优化税收制度、慈善服务制度、三个层次分配衔接制度推动共同富裕,彰显出第三次分配的工具属性;在主体层面,第三次分配能够发挥众创效应,通过协同机制、互助机制、互嵌机制推动共同富裕,体现兼具价值与工具的双重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共同富裕 传导机制 示范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国家治理指数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国家治理指数构建课题组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年第1期83-98,共16页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国家治理能力的衡量和建构,有赖于科学的治理指标评价体系。本文梳理国家治理指数的历史沿革、理论概念和建构方法,探讨国家治理指数的政治经济学逻辑,研究了世界治理指数、民主...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国家治理能力的衡量和建构,有赖于科学的治理指标评价体系。本文梳理国家治理指数的历史沿革、理论概念和建构方法,探讨国家治理指数的政治经济学逻辑,研究了世界治理指数、民主多样性、法治指数等问题,分析了由西方主导的国家治理指数在评估发展中国家治理能力和绩效时可能产生的偏差,强调了国家治理指数构建应当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绩为基准,服务于南南合作与发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指数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 人民主体性 中国方案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9
作者 包心鉴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年第1期16-27,共12页
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大意义和特... 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大意义和特殊功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切实保障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不断满足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制度为保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充分释放制度现代化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治理效能。因此,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必将有力拓展和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以人民为中心 问题导向 制度保障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木兰溪生态治理的价值逻辑
10
作者 裴文庆 罗贤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木兰溪生态治理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逻辑,主要集中体现在:为了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美好期待,以治理水患为出发点;着眼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坚持科学治水为民。依靠人民,始终做到遵循党的群众路线,注重组织动员群众参... 木兰溪生态治理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逻辑,主要集中体现在:为了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美好期待,以治理水患为出发点;着眼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坚持科学治水为民。依靠人民,始终做到遵循党的群众路线,注重组织动员群众参与治水;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充分激发人民治水的创造性。造福人民,提出“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治理目标,坚持治水是最普惠民生福祉;改善民生福祉,让治水兴水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刻把握木兰溪生态治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逻辑,有助于大力推动新时代治水兴水工作和美丽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木兰溪 生态治理 治水兴水 价值逻辑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立场
11
作者 韩美群 刘江岩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32,182,共9页
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立场,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逻辑、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逻辑进行全方位把握。人民立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立场,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逻辑、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逻辑进行全方位把握。人民立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蕴含了独特的人民立场,渗透于中华文化的基因与血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契合、互相成就,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立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新征程自觉坚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立场,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人民立场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第三方的使用及其风险
12
作者 王晓兵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4-52,共9页
现代社会不断细化的分工在根本上改变着基层治理方式,治理工作倾向于效率导向,而非效果导向。在效率导向下,基层治理中第三方被大量使用,它客观上激化并放大了基层治理中脱离群众的风险。因此,必须对责任机关第三方的使用建立必要的约... 现代社会不断细化的分工在根本上改变着基层治理方式,治理工作倾向于效率导向,而非效果导向。在效率导向下,基层治理中第三方被大量使用,它客观上激化并放大了基层治理中脱离群众的风险。因此,必须对责任机关第三方的使用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要求其在一定的阐释原则、证明标准的规范下,向社会公开阐明使用第三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确保倾斜向乡村的政策与经济真正惠及民众、振兴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第三方 量化指标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政治要素观
13
作者 刘源 《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30,共12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法治文明的新样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遵循,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切实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要求和路径逻辑。坚持党对全面依...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法治文明的新样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遵循,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切实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要求和路径逻辑。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构成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性要素、立场性要素和道路性要素,这三种要素为推动和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必须秉持的政治要素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党的领导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政治要素
原文传递
新时代立法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春福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3年第2期102-115,共14页
立法是国家通过法定程序将国家意志法律化、制度化的重要政治活动。新时代立法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又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实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价值必须... 立法是国家通过法定程序将国家意志法律化、制度化的重要政治活动。新时代立法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又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实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价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立法方法论,坚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立法 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领导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载PDF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
15
作者 杨凡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5-29,共5页
在接力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全景式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脉络,“人民至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不仅具有功能性意义,即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和价值论意义以及沟通党民间的心灵情感,还具有方法论意义,即确保党决策的科学性和... 在接力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全景式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脉络,“人民至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不仅具有功能性意义,即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和价值论意义以及沟通党民间的心灵情感,还具有方法论意义,即确保党决策的科学性和正当性意义以及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在此重要时间节点,系统研判中国共产党用心用情用力坚持“人民至上”的百年过程,对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 以人民为中心 成功经验
下载PDF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政治功能与优化路径
16
作者 黎田 《理论建设》 2023年第3期18-25,共8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概念的提出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从民主理论层面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形态、民主价值、民主制度等多个层面实...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概念的提出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从民主理论层面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形态、民主价值、民主制度等多个层面实现了理论创新。从民主实践层面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备显著的政治动员、政治衔接、政治传播、政治表达、政治治理等功能。在全新历史方位上,要通过总结学习历史经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建构配套监督体系、提升干部民主素养、重视意识形态安全等科学举措,进一步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党的领导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策略研究
17
作者 刘欣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65-68,共4页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发展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以人民为中心为切入点,明晰具...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发展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以人民为中心为切入点,明晰具体内涵和内在逻辑,分别通过坚持党的领导、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推进基础设施和数智化建设、加强治理监督等实践策略予以推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以人民为中心 具体内涵 内在逻辑 实践策略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旨归
18
作者 许英凤 《新余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利益至上、坚持群众路线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利益至上、坚持群众路线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本内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引领人民发展、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和执政理念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理念与治国理政旨归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理论内涵 时代价值 实践旨归
下载PDF
论多边主义价值性的基本构成——以包容和人本价值为视角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将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9-51,共13页
多边国际体制存在开放包容与垄断排斥、共赢合作与零和对抗的价值论争。价值性探讨是多边主义不可回避的构成维度,它关乎多边国际秩序的合理改革和发展方向。开放包容是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其要求国际秩序具备容纳多元的体系特征,“一... 多边国际体制存在开放包容与垄断排斥、共赢合作与零和对抗的价值论争。价值性探讨是多边主义不可回避的构成维度,它关乎多边国际秩序的合理改革和发展方向。开放包容是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其要求国际秩序具备容纳多元的体系特征,“一多不分”的身份认同,以及共同治理的实践格局。同时,多边主义包含浓厚的人文色彩,以人为本是国际秩序构建过程的本位价值,其集中反映于国际法理论演进、规则创制和运行全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真正的多边主义相呼应,实现了开放包容与以人为本的高度统一,是新时代多边主义价值性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主义 价值性 包容 以人为本 国际法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失业保障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修订《失业保险条例》的关键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守纪 《中国劳动》 2022年第2期48-63,共16页
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减压阀,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和中国失业保险制度长久以来存在的困境,现行《失业保险条例(修订稿)》计划实施的改革力度较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失业保险制度的新要求... 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减压阀,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和中国失业保险制度长久以来存在的困境,现行《失业保险条例(修订稿)》计划实施的改革力度较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失业保险制度的新要求。为此,本文在总结和剖析中国失业保险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及其背后隐藏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条例修订工作,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失业保险制度。新时代中国特色失业保障制度的根本特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辩证地处理好失业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效应。新时代中国特色失业保障制度具有三个关键特征:新就业形态下建立实现全覆盖的多层次失业保障制度、周期性不利冲击下建立供给侧和需求侧相互协调的逆周期调节机制和从失业保障转向就业促进过程中建立积极的就业导向的失业保障制度。这三个关键特征具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中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关键问题,同时具有内在一致性,彼此协调能够破解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助于推动《失业保险条例》修订工作,落实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 以人民为中心 主要矛盾 失业保障 关键特征 道德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